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性神经病变的中药

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性神经病变的中药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性神经病变的中药。该治疗糖尿病周围性神经病变的中药,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生黄芪25g、黄精10g、木瓜10g、丹参15g、当归10g、鸡血藤15g、白芍10g、牛膝10g、穿山甲5g、全蝎5g、桂枝10g、苏木8g。本发明中药汤剂治疗糖尿病周围性神经病变临床应用多年,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之功效。治疗糖尿病周围性神经病变,疗效确切,显著,无任何毒副作用,治愈率为97.5%,值得推广。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22522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刘倩;

    申请/专利号CN201410394139.9

  • 发明设计人 刘倩;张玉革;

    申请日2014-08-12

  • 分类号A61K36/8969;A61P3/10;A61P25/02;A61K35/36;A61K35/64;

  • 代理机构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张贵宾

  • 地址 274300 山东省菏泽市山东省单县中医院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2:29:0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4-27

    授权

    授权

  • 2018-04-10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A61K36/8969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0812

    著录事项变更

  • 2018-04-10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6/8969 登记生效日:20180321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0812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5-01-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969 申请日:201408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12-2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性神经病变的中药。

(二)   背景技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以下简称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主要表现为:四肢对称性疼痛、麻木、感觉异常、肌肉萎缩,可引起感觉性共济失调,并可因反复轻微外伤、感染和供血不足而发生无痛性溃疡和神经源性骨关节病,是糖尿病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DPN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主要涉及多元醇通路激活、非酶蛋白糖基化作用、氧化应激、血管因素、神经生长因子的缺失等,临床上没有明确(特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西医多采用控制血糖、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抗氧化应激、及对症治疗等方法治疗,主要药物有甲钴铵,α-硫辛酸,前列腺素E2、依帕司他、神经营养因子、卡马西平、阿米替林等,这些药物针对DPN的不同发病机理均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对于病程长、病情重的疑难病例,疗效不理想,部分药物价格昂贵,临床难以推广应用。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属“消渴”病范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以“消渴肢痹”论治,主要由消渴病日久失治误治发展而成,消渴病的病因病机主要由五脏皆柔弱、功能失常、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导致阴虚内热,渐致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消渴日久变证丛生,当经脉失养,络脉痹阻即发为“消渴肢痹”,其主要病机为气血阴阳亏虚为本,湿浊内停、络脉瘀滞为标,属消渴病后期虚实夹杂的疑难病症之一。 

(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疗效确切,显著,无任何毒副作用的治疗糖尿病周围性神经病变的中药。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性神经病变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生黄芪20-30g、黄精6-15g、木瓜6-15g、丹参10-20g、当归6-15g、鸡血藤10-20g、白芍6-15g、牛膝6-15g、穿山甲2-10g、全蝎2-10g、桂枝6-15g、苏木2-10g。

所述治疗糖尿病周围性神经病变的中药更优配方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生黄芪25g、黄精10g、木瓜10g、丹参15g、当归10g、鸡血藤15g、白芍10g、牛膝10g、穿山甲5g、全蝎5g、桂枝10g、苏木8g。 

所述治疗糖尿病周围性神经病变的中药为汤剂或口服液,将上述重量组份中药洗净除杂,按常规中药制剂方法制成汤剂或口服液。 

本发明采用的各原料的药用性能为: 

黄芪:性味:甘,温。归经:归肺、脾经;功能主治: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主治一切气虚血亏之证,如脾虚泄泻,肺虚咳嗽,脱肛,子宫下垂,自汗,盗汗,水肿,血痹,痈疽难溃或久溃不敛。

黄精:性味:甘,平;归经:归脾、肺、肾经;功能主治:养阴润肺,补脾益气,滋肾填精;主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脾虚乏力,食少口干,消渴;肾亏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耳鸣目暗,须发早白,体虚赢瘦,风癞癣疾。 

木瓜:性味:酸,温;归经:归肝、脾、胃经;功能主治:舒筋活络,和胃化湿;主治风湿痹病,肢体酸重,筋脉拘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痢疾。 

丹参:性味:苦,微寒,归经:心,心包,肝经,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调经止痛,除烦安神,凉血消痈。主治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心腹疼痛,癥瘕积聚,热痹肿痛,跌打损伤,热人营血,烦躁不安,心烦失眠,痈疮肿毒。 

当归:性味:味甘,辛,苦,性温;归经:归肝,心,脾经;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鸡血藤:性味:味苦,微甘,性温;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活血舒筋,养血调经。主手足麻木,肢体瘫痪,风湿痹痛,贫血,月经不调,痛经,闭经。 

白芍:性味:苦、酸、微寒;归经:归肝、脾经;功能主治: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主治血虚寒热,脘腹疼痛,胁痛,肢体痉挛疼痛,痛经,月经不调,崩漏,自汗,盗汗,下痢泄泻,头痛眩晕。 

牛膝:性味:苦、酸,平;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血(火)下行,利尿通淋;主治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血滞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癥瘕,胞衣不下,热淋,血淋,跌打损伤,痈肿恶疮,咽喉肿痛。 

穿山甲:性味:咸,微寒;归经:归肝、胃经;功能主治:活血通络,下乳,消痈;主治血瘀经闭,癥瘕,风湿痹病,乳汁不下,痈肿,瘰疬。 

全蝎:性味:咸、辛,平,有毒;归经:归肝经;功能主治:熄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主治小儿惊风抽搐,癫痫,中风半身不遂,口眼喎斜,偏正头痛,风湿顽痹,破伤风,瘰疬痰核,风疹肿毒。 

桂枝:性味:辛、甘,温;归经:归膀胱、心、肺经;功能主治:散寒解表,温经,通阳;主治风寒表证,寒湿痹病,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癥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 

苏木:性味:甘、咸、微辛,平;归经:归心、肝、大肠经;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消肿定痛;主治妇人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心腹痛、产后血晕,跌打损伤,破伤风。 

配方中当归、丹参、鸡血藤既能补血,又能活血化瘀,有化瘀而不伤血的作用为君;白芍活血止痛,黄精益气养阴助君药补气生津,与以上诸药合为臣药;又用苏木、穿山甲活血去瘀。木瓜、全蝎舒筋活络止痛,桂枝温经止痛,牛膝引血下行,共为佐药。诸药协同共奏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补气药有调节和增强神经系统功能作用。活血化瘀药可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度。黄芪、黄精、丹参等均有一定降血糖作用。故本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收到较好效果。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本发明中药汤剂治疗糖尿病周围性神经病变临床应用多年,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之功效。治疗糖尿病周围性神经病变,疗效确切,显著,无任何毒副作用,治愈率为97.5%,值得推广。 

临床观察: 

一、一般资料:本发明中药经过多年的应用,治疗患者200例,其中男性患者135例,年龄40-78岁,女性患者65例,年龄40-75岁。

二、诊断标准: 

根据《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2007年)。

中医辩证论治:DPN以凉、麻、痛、痿四大主证为临床特点;其主要病机是以气虚、阴虚、阳虚失充为本,以淤血、痰浊阻络为标,血瘀以其不同的程度而贯穿于DPN整个病程的始终。 

1、气虚血瘀证:肢体麻木,如有蚁行感,肢末时痛,多呈刺痛,下肢为主,入夜痛甚;气短乏力,神疲倦怠,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 

2、阴虚血瘀证:肢体麻木,腿足挛急,酸胀疼痛,或小腿抽搐,夜间为甚,或灼热疼 痛,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皮肤干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不欲饮,便秘,舌质嫩红或暗红,苔花剥少津,脉细数或细涩。 

3、寒凝血瘀证:肢体麻木不仁,四末冷痛,得温痛减,遇寒痛增,下肢为著,入夜更 甚;神疲乏力,畏寒怕冷,尿清便溏,或尿少浮肿,舌质暗淡或有瘀点,苔白滑,脉沉细涩。 

4、痰瘀阻络证:肢体麻木不止,常有定处,足如踩棉,肢体困倦,头重如裹,昏蒙不 清,体多肥胖,口粘乏味,胸闷纳呆,腹胀不适,大便粘滞。舌质紫暗,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沉滑或沉涩。 

5、肝肾亏虚证:肢体痿软无力,肌肉萎缩,甚者痿废不用,腰膝酸软,阳痿不举,骨 松齿摇,头晕耳鸣,舌质淡,少苔或无苔,脉沉细无力。 

三、疗效评定标准: 

证侯判定标准:

1、痊愈:肢体麻、凉、疼、痿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0%。

2、显效:肢体麻、凉、疼、痿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3、有效:肢体麻、凉、疼、痿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4、无效:肢体麻、凉、疼、痿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注: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表1临床症状积分表 

  

按上述疗效标准统计:痊愈97例(48.5%),显效63例(31.5%),有效35例(17.5%),无效5例(2.5%),总有效率为97.5%。

四、用法用量:每日2次,每次1袋,每袋200ml。一般10天为1疗程,服用1个疗程见效,3-6个疗可治愈。 

五、典型病例 

病例一:张某,男,61岁。2012年2月12日初诊。口渴、多尿7年,四肢麻木、发凉1年,时而蚁行感,时而刺痛难忍,如带手套,伴食纳差,夜尿多,体重下降,乏力,舌黯,苔白腻,脉沉涩。7年前确诊为2型糖尿病,常口服降糖药,空腹血糖7.1~7.8 mmol/L,餐后2 h血糖8.9~9.7 mmol/L。近2年来,血糖控制不理想,空腹血糖10.5~13.3 mmol/L,餐后2 h血糖高达15~17 mmol/L,出现双下肢麻木、发凉,双下肢时有刺痛,行走如踩棉花,夜尿增多,乏力明显,体质量不断下降。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中医诊断:消渴症(血痹)。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则宜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给予本发明每次1袋,每日2次口服,并口服二甲双胍、优降糖,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诸症全无,空腹血糖4.8~6.1 mmol/L,餐后2 h血糖8.7~9.2 mmol/L。肌电图正常。

病例二:马某某,男,57岁,市民,2013年4月10日就诊。自述患糖尿病已6年,于10个月前出现双下肢感觉异常,伴有麻木如针刺样,疼痛,以夜间明显,近来症状加重,当地医院治疗无效,经当地医生介绍而来我院求治。初诊症见:双下肢疼痛,入夜尤甚,彻夜难眠,伴麻木如针刺样,发凉怕冷,皮肤紫黯,神疲乏力,腰膝痠软,舌质黯淡,边有瘀点,脉沉涩。化验室检验:空腹血糖9.5mmol/L。肌电图检查示: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为31.4m/s,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为26.9m/s。临床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给予本发明每次1袋,每日2次口服,同时加服十味消渴胶囊(本院内部制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4月20日再诊,自述用上药后症状明显减轻,验空腹血糖:7.4mmol/L,属药症相符,嘱其守上方继服10天,4月30日三诊,肢体疼痛已消,精神可,唯时有麻木,发凉怕冷,皮肤紫黯,守前方加桂枝15g 蜈蚣3条,继服10天。5月10日四诊,诸症基本消失,空腹血糖:7.1mmol/L,肌电图示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为43.6m/s,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为39.1m/s。嘱其守上方继服1个月,以巩固疗效。 

病例三:李某,女,61岁,体型肥胖,2013年10月2日初诊。主诉:发现血糖高10年,双下肢针刺样疼痛1月余,10年前曾确诊为2型糖尿病,平素血糖控制不理想,近1月来出现双下肢疼痛,昼轻夜重,疼痛难忍,四肢末端发凉、麻木、蚁行感。曾间断中西药治疗欠佳,双侧足动脉搏动减弱,舌暗红,苔薄白,脉细速,空腹血糖11.52mmol/L,肌电图显示: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为32.3m/s,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为27.1m/s。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性神经病变,予以二甲双胍0.25/次,每日3次口服,同时口服本发明汤剂,每次1袋,每日2次,连服10天后,患者双下肢针刺样疼痛及麻木感明显减轻,守原方继服1个月,诸症消失。空腹血糖:7.0mmol/L。肌电图示: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为44.7m/s,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为38.8m/s。 

(四)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称取生黄芪20g、黄精6g、木瓜6g、丹参10g、当归6g、鸡血藤10g、白芍6g、牛膝6g、穿山甲2g、全蝎2g、桂枝6g、苏木2g。

用量用法:将上述药物按常规中药制剂方法制成汤剂或口服液。每日2次,每次1袋,每袋200ml。 

实施例2: 

称取生黄芪30g、黄精15g、木瓜15g、丹参20g、当归15g、鸡血藤20g、白芍15g、牛膝15g、穿山甲10g、全蝎10g、桂枝15g、苏木10g。

用量用法:将上述药物按常规中药制剂方法制成汤剂或口服液。每日2次,每次1袋,每袋200ml。 

实施例3: 

称取生黄芪25g、黄精10g、木瓜10g、丹参15g、当归10g、鸡血藤15g、白芍10g、牛膝10g、穿山甲5g、全蝎5g、桂枝10g、苏木8g。

用量用法:将上述药物按常规中药制剂方法制成汤剂或口服液。每日2次,每次1袋,每袋200ml。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