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丙型肝炎病毒第一高变区融合抗原及其应用

一种丙型肝炎病毒第一高变区融合抗原及其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丙型肝炎病毒第一高变区融合抗原,该融合抗原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融合抗原在制备丙型肝炎病毒HVR1抗体检测试剂盒中的应用。经实验验证,本发明的融合抗原较单片段HVR1抗原的交叉反应性有显著提高,与丙型肝炎病毒RNA阳性患者的检出符合率高达99%。由于HVR1是丙型肝炎病毒中的主要中和性抗原表位,因此,通过本发明抗原的应用,对于丙型肝炎病毒HVR1抗体检测,实现对HCV感染全面检测目的,以及用于HCV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干扰素疗效的预测等问题均可得到有效解决,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4-12

    授权

    授权

  • 2017-03-22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C07K19/0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0901

    著录事项变更

  • 2015-01-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7K19/00 申请日:201409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12-1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丙型肝炎病毒抗原,尤其涉及一种丙型肝炎病毒第一高变区(HVR1)融合抗原 及其在制备丙型肝炎病毒HVR1抗体检测试剂盒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最显著的临床特征就是引起慢性感染,约 有70%的丙肝有可能发展成慢性肝炎,20%发展成肝硬化,12%发展成肝癌,危害十分地严 重。全世界约有1.7亿人携带HCV,预计我国HCV感染者4300万,而且每年的新发病例数 不断上升,感染率约为3.2%。

自1989年HCV基因获得克隆以来,人们一直在致力于疫苗的研究工作,但因病毒RNA 在血液含量较低且非常不稳定,HCV基因组变异率较高(目前主要分为6种基因型:HCV1~ HCV6),病毒准种多,缺乏理想的体外感染细胞模型,导致预防性疫苗缺乏保护性抗体,不 能阻止患者再次感染,使得疫苗研究进展缓慢,至今未能研制出有效的丙肝疫苗,造成了丙 肝预防上的困难,发病率正呈逐渐上升趋势,流行范围也逐渐扩大。血液筛查是我国目前主 要采取来控制丙肝蔓延的手段。这使得研究开发丙型肝炎病毒检测试剂盒十分迫切并具有重 要的临床意义。

HCV基因组长约9.6kb,编码一个长约3000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聚蛋白前体,在宿主信号 肽酶和病毒自身编码蛋白酶的作用下生成4种结构蛋白(C、E1、E2、p7)和6种非结构 蛋白(NS2、NS3、NS4A、NS4B、NS5A、NS5B),其中E1、E2为包膜糖蛋白,是中和 抗体的主要靶抗原。丙型肝炎病毒第一高变区(HVR1,hypervariable region 1)位于E2包 膜蛋白的N端,约27个残基,是HCV整个基因组中的变异最大的区域,并随着感染者体 内免疫压力的变化HVR1序列呈现出不同的动态变化。目前,克隆测序的HVR1序列已经 多达上千种,呈现出很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由于HVR1含有HCV重要的中和性抗原表 位,感染者早期出现抗HVR1抗体与疾病的自愈有关(Zibert A,Meisel H,Kraas W,et al.Early  antibody response against hypervariable region 1 is associated with acute self-limiting infections of  hepatitis C virus.Hepatology.1997;25(5):1245-9.)。因此,对HVR1抗体的检测较HCV其他 区抗体检测更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然而,由于HVR1变异的复杂性,对HVR1抗体的检测 目前主要通过对HVR1-RNA的钓取,合成相应的HVR1多肽进行检测。上述方法可以直 接检测到相应的变异株的HVR1抗体。但由于HCV感染者存在RNA间歇阳性及早期病 毒滴度低的特点,上述方法无法普遍应用于大多数HCV感染的HVR1抗体检测。

进一步研究发现HVR1抗原并不是严格的株特异性,而具有一定的交叉活性,即一条 HVR1抗原可以和多份不同的HCV血清发生阳性反应。因此,可以通过获得一条能囊括大 部分变异株的HVR1抗原解决膜区抗原的变异问题。美国Chiron公司在即将推出的第四代 HCV免疫诊断试剂盒中,就加入了一段具有高交叉反应性的HVR1模拟肽,该抗原在临床 HCV患者的血清中的交叉范围为69%,但在献血员HCV阳性血清中的覆盖面只能达到 39%,远低于C区抗体的检测率(65%)。这显然是不能满足HCV诊断中对包被抗原的活 性要求。修冰水等研究获得了12条重组HVR1肽抗原,用随机选择的27份我国HCV阳 性血清进行交叉反应性检测,发现每条重组HVR1均和不止一份的阳性血清有反应。选择其 中4条适合我国的交叉反应性较好的重组HVR1,其交叉反应率可覆盖27份阳性血清的 25份(92.5%)(修冰水,凌世淦,宋晓国,张贺秋等丙型肝炎病毒第一高变区代表序列重组肽 的交叉性研究,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2,26(2):93-98。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 究所,专利号:ZL 01141879.6)。基于此,利用筛选丙型肝炎病毒主要基因型的HVR1区序 列,通过基因重组的方法,将筛选的基因型HVR1区抗原融合成一条融合多肽,获得了一条 具有覆盖HCV所有基因型、高交叉反应的HVR1融合抗原有着极大的临床应用和开发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丙型肝炎病毒第一高变区(HVR1) 融合抗原及其在制备丙型肝炎病毒HVR1抗体检测试剂盒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丙型肝炎病毒第一高变区融合抗原,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抗原氨基酸序列 如SEQ ID No.1所示,具体描述是:

STYATGGAAGRETSTWAGLFNPGAAQKGGGGSGGGGSGGGGSTTYTTAGSAARATYTLTS LFKTGPKQKGGGGSGGGGSGGGGSETHVTGGTAAHGALGITSLLSRGPKQNGGGGSGGG GSGGGGSGTHVTGGKAGHTIHGFTSLFTRGSAQNGGGGSGGGGSGGGGSSTHVTGGVQG RTTRGLTSLFTPGPSQKGGGGSGGGGSGGGGSTTYVSGGASGFNTHVFTGIFSSGASQK。

上述丙型肝炎病毒第一高变区融合抗原的氨基酸序列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筛选确 定的如下6种丙型肝炎病毒HCV1~HCV6基因型第一高变区抗原,在其氨基酸序列间加入 柔性短肽序列,使其连接成为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融合抗原;其中,

所述6种丙型肝炎病毒HCV1~HCV6基因型第一高变区抗原氨基酸序列如下:

①STYATGGAAGRETSTWAGLFNPGAAQK

②TTYTTAGSAARATYTLTSLFKTGPKQK

③ETHVTGGTAAHGALGITSLLSRGPKQN

④GTHVTGGKAG HTIHGFTSLFTRGSAQN

⑤STHVTGGVQGRTTRGLTSLFTPGPSQK

⑥TTYVSGGASG FNTHVFTGIF SSGASQK;

所述柔性短肽氨基酸序列如下:

GGGGS或GGGGSGGGGSGGGGS或AAY。

为实现上述目的,申请人查找阅读了HCV sequences database(http://hepatitis.ibcp.fr.), 通过序列对比,筛选出6条分属于HCV 6种基因型的HVR1抗原序列。

为了有利于多型别HVR1融合抗原基因在E.coli中获得高效的表达,本发明选择大肠杆 菌的偏好性密码子设计并合成多型别HVR1融合抗原基因。为了使获得的抗原具有良好的生 物活性,本发明在各个HVR1基因片段间加入GGGGS或GGGGSGGGGSGGGGS或AAY柔 性肽;为了便于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在融合基因两端引入BamHI和Xho I两个酶切位点, 以适合表达载体pET28a。双酶切后插入载体pET28a中,构建相应的表达质粒。构建后的表 达质粒需用PCR法鉴定,以证明多型别HVR1融合抗原基因片段已获正确插入。

将获得的多型别HVR1融合抗原表达质粒,转化E.coli BL21后,通过IPTG诱导培养, 取全菌液进行SDS-PAGE鉴定,证明多型别HVR1融合抗原已得到高效表达,再经过亲和纯 化和离子交换柱纯化,可获得高纯度的多型别HVR1融合抗原,即本发明所述的丙型肝炎病 毒第一高变区融合抗原。

本发明所述丙型肝炎病毒第一高变区融合抗原在制备丙型肝炎病毒HVR1抗体检测试剂 盒中的应用。

在获得本发明所述的丙型肝炎病毒第一高变区融合抗原的前提下,利用该多型别HVR1 融合抗原以酶联免疫法为基础即可制作出的丙型肝炎病毒HVR1抗体检测试剂盒,其不仅可 以有效的避开PCR法的弊端,同时又能够消除因HCV在感染者体内变异造成的漏检现象, 并且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等特点,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实验结果证明,本发明提供的丙型肝炎病毒第一高变区融合抗原(即多型别HVR1融合 抗原)与随机HCV感染者血清的交叉反应率高达99%。

本发明经设计查找、筛选丙型肝炎病毒6种主要基因型的HVR1区序列,通过基因重组 的方法,将6种基因型HVR1区抗原融合成一条融合多肽,获得了一条具有覆盖HCV所有 基因型、高交叉反应的HVR1抗原。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一种基于HVR1融合抗原的检测 HVR1抗体检测试剂盒。研究证实,将6条HVR1序列通过加入柔性肽方法连接后获得的融 合抗原较单片段HVR1抗原的交叉反应性有显著提高,与丙型肝炎病毒RNA阳性患者的检 出符合率高达99%。由于HVR1是丙型肝炎病毒中的主要中和性抗原表位,因此,通过本发 明抗原的应用,对于丙型肝炎病毒HVR1抗体检测,实现对HCV感染全面检测目的,以及 用于HCV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干扰素疗效的预测等问题均可得到有效解决,具有极大的临床 应用前景。

综上,与现有技术比,本发明技术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多型别HVR1融合抗原的筛选是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实现的

由于HCV HRV1的变异性特别高,不可能一一对活性做出判断。本发明利用生物信息 学技术,根据HCV 6种基因型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对大量HVR1序列进行筛选,最终得到6 条分属于6种基因型的HVR1片段。

(2)多型别HVR1抗原融合抗原具有极高的阳性血清覆盖率

本发明将HCV 6种基因型的具有高交叉反应性的HVR1序列,通过加入柔性肽方法使 各基因型HVR1抗原在空间上保持相对独立,最大限度保持了各基因型HVR1抗原的生物活 性,进而可以结合不同HCV基因型HCV感染者血清中的HVR1中和性抗体。在临床上适用 于检测不同HCV基因型HCV感染者筛查工作,不易造成漏检。

(3)多型别HVR1抗原融合抗原应用于丙型肝炎病毒HVR1抗体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目前,我国主要采取血液筛查来达到控制HCV蔓延的目的。现行的血液检测主要通过 RT-PCR、酶联免疫法进行筛查。但由于HCV感染者存在RNA间歇阳性及早期病毒滴度 低的特点,且RT-PCR操作复杂,对样本质量要求高容易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无法满 足大多数临床需求。

附图说明

图1:纯化后的多型别HVR1融合抗原SDS-PAGE图

其中:M为Mark,1为多型别HVR1融合抗原电泳条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候选抗原表位的选择

申请人通过查找HCV sequences database(http://hepatitis.ibcp.fr.),对HCV 6种基因型的 共1700条HVR1序列进行分析,根据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依次分筛选出6条分属于HCV 6 种基因型的HVR1抗原序列。其中,所述6种丙型肝炎病毒HCV1~HCV6基因型第一高变 区(HVR1)抗原氨基酸序列如下:

①STYATGGAAGRETSTWAGLFNPGAAQK

②TTYTTAGSAARATYTLTSLFKTGPKQK

③ETHVTGGTAAHGALGITSLLSRGPKQN

④GTHVTGGKAG HTIHGFTSLFTRGSAQN

⑤STHVTGGVQGRTTRGLTSLFTPGPSQK

⑥TTYVSGGASG FNTHVFTGIF SSGASQK。

实施例2:多型别HVR1融合抗原即丙型肝炎病毒第一高变区融合抗原的克隆与表达

1.多型别HVR1融合抗原表达质粒的构建

1.1多型别HVR1融合抗原的合成及多型别HVR1融合抗原基因序列合成

根据实施例1所述6条分属于HCV 6种基因型的HVR1抗原氨基酸序列,委托上海捷瑞 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分别合成各基因型HVR1多肽。

利用基因重组方法,将实施例1所述6条分属于HCV 6种基因型的HVR1抗原氨基酸序 列加入柔性短肽(GGGGS或GGGGSGGGGSGGGGS或AAY,优选GGGGSGGGGSGGGGS) 使其连接在一起(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采用大肠杆菌偏好密码子,将氨基酸 序列翻译成核苷酸序列,分别在5’端和3’端引入BamHI和Xho I两个酶切位点,并委托 上海捷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上述多型别HVR1融合抗原序列的基因及本发明所述丙型肝 炎病毒第一高变区融合抗原序列的基因。

1.2多型别HVR1融合抗原表达质粒的构建

1.2.1合成多型别HVR1融合抗原基因序列及表达载体pET28a的双酶切

取以上合成基因产物及pET28a表达载体各30ul分别置于1.5ml Eppendorf离心管中,加 入10×buffer5ul、BamHI(10U/ul)和Xho I(10U/ul)各3ul,加入灭菌蒸馏水4ul,置 37℃水浴酶切3小时。

酶切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纯化和回收:合成基因及pET28a表达载体双酶切后产物按 照TaKaRa DNA凝胶回收试剂盒产品说明书进行。

1.2.2连接:于灭菌Eppendorf离心管中加入上述酶切后的载体和目的基因各2ul、10×T4 DNA Ligase buffer 2ul、T4 DNA Ligase(5U/ul)1ul,加入灭菌蒸馏水至20ul,置16℃过夜。

1.2.3转化:在超净工作台中,用无菌吸头吸取100ul感受态细胞(感受态细胞按照《分 子克隆》(科学出版社,第三版)的方法进行)悬液于Eppendorf中,加入上述连接产物10ul, 轻轻涡旋混匀,冰浴30分钟。立即转移到42℃水浴中放置2分钟,每管加入0.5ml LB培养 基,37℃温箱振荡培养60分钟,吸取培养液涂布与LB培养基上(含抗生素),置37℃温箱 倒置培养过夜。

1.2.4阳性重组子的筛选:各挑取上述培养过夜的平皿中的单克隆菌落,接种于5ml LB 液体培养基(含抗生素)中,37℃温箱振荡培养5小时。保存各单克隆菌液并提取质粒(按 照《分子克隆》(科学出版社,第三版)的方法进行)。提取后的质粒用BamHI和Xho I酶切, 酶切产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鉴定。

2多型别HVR1融合抗原的表达与纯化

2.1表达菌株的培养:取上述阳性表达菌株单克隆菌液20ul接种于100ml LB培养基中, 37℃温箱振荡培养过夜。次日,按照1%接种比例转种于LB培养基,37℃温箱振荡培养3小 时,当OD600值达到0.6时,加入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培养,终浓度1mmol/L, 37℃温箱振荡培养5小时。将菌液合并,6000rpm离心20分钟,弃上清,收集沉淀部分。

2.2提取包涵体:将沉淀称湿重,用10倍体积的20mmol/L,pH8.0Tris缓冲液将沉淀悬 起,加入溶菌酶,在室温下磁力搅拌10分钟。在冰浴中超声破碎菌体。12000rpm,离心10 分钟,其上清,沉淀用1mol/L NaCl洗1次,再用TE洗2次,收集沉淀。沉淀用8M尿素 (用20mmol/L,pH8.0Tris配制)溶解,加入1‰DTT,于4℃,12000rpm,离心10分钟, 去沉淀取上清。

2.3纯化:将上述包涵体溶解液过S-Sepharose柱阶段梯度洗脱,用不同浓度的NaCl(用 平衡器配制)洗脱,收集0.15M NaCl洗脱峰,再经Sephadex G50柱脱盐,收集第一个洗脱 峰。重组多型别HVR1融合抗原用SDS-PAGE鉴定。结果见图1。

3多型别HVR1融合抗原活性鉴定

首先将得到的HCV 1-6型基因型HVR1抗原多肽分别作活性鉴定。

目前,我国HCV感染患者以HCV 1b、HCV 2a型为主,为尽可能多的检测出HVR1抗 体,因此,初步进行HVR1抗原多肽试验组合计划是1型和2型HVR1多肽。我们用pH7.4 的磷酸盐缓冲液分别将1型和2型HVR1多肽稀释到5.0ug/ml,包被ELISA测定板,经封闭 后,对收集的50例HCV阳性血清(经HCV RNA检测确定)进行检测。结果如表1。

结果表明,在50例样本中可以检出47例HVR1抗体阳性标本,还有3例未检出。这说 明我国HCV患者中还有其他基因型患者。单纯依靠1型和2型多肽检测容易造成漏检可能。

表1:1型和2型HVR1多肽包被测定板检测血清结果

基于以上结果,迫切需要获得了一种具有覆盖HCV所有基因型、高交叉反应的HVR1 抗原。利用本发明纯化的多型别HVR1融合抗原实施检测以期获得更高的检出率。

进一步的,

将纯化的多型别HVR1融合抗原,用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稀释到5.0ug/ml,包被ELISA 测定板,经封闭后,对收集的90份HCV阳性血清(经HCV RNA检测确定),90份阴性血 清进行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由检测结果表明:本发明抗原包被的酶联免疫吸附板可以检出89份HCV阳性血清,符 合率高达98.89%。此外,我们又采集了180例非HCV疾病类交叉样本进行了普检,主要包 括HBsAg、抗TP、抗HIV、TORCH系列。结果(见表3)未出现假阳性病例,说明本发明 抗原特异性良好。可以确定,采用本发明抗原可以大大降低通过ELISA法检测HCV的漏检 率。

表2:多型别HVR1抗原检测板检测血清结果

表3多型别HVR1抗原检测板检测抗干扰血清检测结果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