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水产养殖利用中草药防治鱼病的方法

水产养殖利用中草药防治鱼病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利用中草药防治鱼病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配制药剂;所述药剂由以下重量的组分组成:青蒿3~5g、穿心莲1~3g、连翘1~3g、苦参2~5g、柴胡3~5g、桉叶2~5g、龙胆2~4g、艾叶1~3g和罗布麻1~3g;2)、在鱼池中设置框架形投饵区;3)、将药剂放入网袋内,得中草药挂袋;将中草药挂袋悬挂在框架形投饵区上,并控制中草药挂袋位于水中的深度;当投喂饲料时,鱼池中的养殖鱼大量聚集在投饵区,通过鱼群摩擦碰撞中草药挂袋,促进中草药挂袋中的药剂释放至水中,从而达到防治鱼病的目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25560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410493998.3

  • 发明设计人 张高立;

    申请日2014-09-24

  • 分类号A01K61/00;

  • 代理机构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金祺

  • 地址 311113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三白潭村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1:59:1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8-24

    授权

    授权

  • 2015-02-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K61/00 申请日:201409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1-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渔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产养殖中利用草药的 鱼病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水产用药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氯制剂,如漂白粉精(鱼池消毒用量为20g/m3,养殖 池防治用量为0.4~0.8g/m3)、二氯异氰尿酸钠(0.3~0.6g/m3)、三氯异氰尿酸(0.1~0.5g/m3)、 过氧化氯(0.5~2.0g/m3)等,氯制剂使用的主要问题为使用不当造成的氯超标;二是抗生素 类,如氯霉素、硝基呋喃、氯仿、秋水仙素、氨苯砜和甲硝哒唑等,对于使用抗生素类药剂 产生的负面影响有产生抗药性菌株、水产品残留药物、破坏微生态平衡、对免疫系统的产生 抑制作用等;三是杀虫剂,主要有硝酸亚汞、敌百虫、硫酸铜及铜铁合剂、七水硫酸锌、辛 硫磷等,主要问题是出现重金属超标的情况。

目前池塘养殖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多采用满塘泼洒药剂的方式,而此法通常会引起大面积 的鱼类应激反应,从而影响鱼类的生长涉水情况;且满塘泼洒药剂需要的药物剂量较大,对 于养殖企业是一个较大的经济负担;且由于残留量大,对食品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产养殖利用中草药防治鱼病的方法,本发明的方 法能使鱼类在争食时碰撞摩擦中草药挂袋而促进释放出药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产养殖利用中草药防治鱼病的方法,包括如 下步骤:

1)、配制药剂:

所述药剂由以下重量的组分组成:青蒿3~5g、穿心莲1~3g、连翘1~3g、苦参2~5g、柴 胡3~5g、桉叶2~5g、龙胆2~4g、艾叶1~3g和罗布麻1~3g;

2)、在鱼池中设置框架形投饵区;

3)、将药剂放入网袋内,得中草药挂袋;将中草药挂袋悬挂在框架形投饵区上,并控制 中草药挂袋位于水中的深度;

当投喂饲料时,鱼池中的养殖鱼大量聚集在投饵区,通过鱼群摩擦碰撞中草药挂袋,促 进中草药挂袋中的药剂(指药剂中的水溶性成分)释放至水中,从而达到防治鱼病的目的。

作为本发明的水产养殖利用中草药防治鱼病的方法的改进:根据养殖鱼上浮摄饵行为来 控制中草药挂袋在水中的深度;

中草药挂袋深度分为以下三个不同层次:

针对生活水层为上层的鱼,中草药挂袋在水中的深度为1~10cm;

针对生活水层为中层的鱼,中草药挂袋在水中的深度为12~20cm;

针对生活水层为下层的鱼,中草药挂袋在水中的深度为22~30cm。

备注说明:

1、通过人工驯化、能集中投饵的鱼类,均适合中草药挂袋。

2、因中草药密度比水小,可在网袋中放置若干圆形石块(如鹅卵石)来控制中草药挂袋 在水中的深度,或者将中草药挂袋捆绑在木棍上,通过调节木棍的长短来控制中草药挂袋在 水中的深度。网袋为尼龙网袋或者渔网制成,网袋的网眼必须小于药材的粒径(一般为30-50 目),从而确保药材不会从网眼中漏出。

3、作为本行业的常识:

生活水层为上层的鱼,一般是指鲢、鳙等;

生活水层为中层的鱼,一般是指草鱼、翘嘴鮊、加州鲈等;

生活水层为下层的鱼,一般是指乌鳢、鲤、鲫等。

作为本发明的水产养殖利用中草药防治鱼病的方法的进一步改进:中草药挂袋在框架形 投饵区上的数量根据养殖鱼类密度进行调整(中草药挂袋等间距的设置)。

具体如下:

当密度为<1000尾/亩时,鱼池设置1个投饵区,投饵区的规格为10米×20米,在投饵 区均匀设置12个的中草药挂袋(即,中草药挂袋(4)之间的间距约为5米左右),每个中草 药挂袋(4)内的药剂的重量为16~26g;

当密度为1000~2000尾/亩时,鱼池设置1个投饵区,投饵区的规格为10米×20米,在 投饵区均匀设置15个的中草药挂袋(4)(即,中草药挂袋(4)之间的间距约为4米左右), 每个中草药挂袋(4)内的药剂的重量为18~28g;

当密度为>2000尾/亩,鱼池(1)设置2~5个的投饵区(3),投饵区(3)的规格为10 米×20米,每个投饵区(3)均匀设置20个的中草药挂袋(4)(即,中草药挂袋(4)之间 的间距约为3米左右),每个中草药挂袋(4)内的药剂的重量为22~32g。

备注说明:一般密度每超过作为底数的2000尾/亩的100~200尾时,相应的多增加1个 投饵区;

作为本发明的水产养殖利用中草药防治鱼病的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春秋两季每隔30天更 换一次中草药挂袋内的药剂;夏季每隔15天更换一次中草药挂袋内的药剂。

青蒿,学名:Artemisia carvifolia,隶属于菊目、菊科、蒿属。含苦味素等,具有止痒之 效。

穿心莲,学名:Andrographis paniculata,隶属于唇形目、爵床科、爵床亚科、覆瓦族、 穿心莲属。叶含二萜内酯化合物,根除含穿心莲内酯外,还含5--羟基--7,8,2',3'--四甲氧基黄 酮、5--羟基--7,8,2'--三甲氧基黄酮、5,2'--二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芹菜素--7,4'--二甲醚、 α--谷甾醇等,全草尚含14--去氧--11--氧化穿心莲内酯、14--去氧--11,12--二去氢穿心莲内酯。 具有消肿止痛作用。

连翘,学名:Forsythia suspensa,隶属于捩花目、木犀亚目、木犀科、木犀亚科、丁香 族、连翘属。连翘主要含苯乙醇苷类、木脂体及其苷类、五环三萜娄、挥发油类等化合物。 具有抗菌、抗炎、解热、镇吐、利尿强心、抗肝损、镇痛、抑制磷酸二酯酶、抗病毒、降血 压、抑制弹性蛋白酶活力、抗内毒素等作用。

苦参,学名:Sophora flavescens,隶属于豆目、豆科、苦参属、槐属。根中含生物碱: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具有杀虫的功效。

柴胡,学名:Bupleurum chinense,隶属于伞形目、伞形科、柴胡属。柴胡其成分主要含 柴胡皂苷,甾醇,挥发油(柴胡醇、丁香酚等),脂肪酸(油酸、亚麻油酸、棕榈酸、硬脂酸 等)和多糖等,还含黄酮、多元醇、香豆素和微量元素等成份,具有抗炎的功效。

桉叶,学名:Eucalyptus robusta,隶属于桃金娘目、桃金娘科、细籽亚科、细籽族、桉 属。叶中含有大果桉醛、正三十三烷-16,18-二酮,叶和花蕾中含有蓝桉醛,叶中还含有黄 酮类化合物:槲皮素、槲皮甙、芸香甙、金丝桃甙等。具有解毒的功用。

龙胆,学名:Gentiana scabra,隶属于捩花目、龙胆科、龙胆亚科、龙胆族、龙胆属。 根含裂环烯醚萜甙类苦味成分:龙胆苦甙、当药苦甙、当药甙、苦龙胆酯甙、痕量苦当药酯 甙,生物碱:龙胆碱。具有抗炎、抗菌作用。

艾叶,学名:Artemisia argyi,隶属于桔梗目、菊科、管状花亚科、春黄菊族、菊亚族、 蒿属、蒿亚属。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I,8-桉叶精、α-侧柏酮、α-水芹烯、β-丁香烯、莰 烯、樟脑、藏茴香酮、反式苇醇、I-α-松油醇。具有抗菌、抗真菌的功效。

罗布麻,学名:Apocynum venetum,隶属于捩花目、夹竹桃科、夹竹桃亚科、夹竹桃族、 罗布麻属。叶中含有槲皮素、异槲皮甙、金丝桃甙等,根含加拿大麻甙、K-毒毛旋花子次甙- β、毒毛旋花子甙元。具有有清火的功效。

上述中草药虽均为常规药物,但本中草药复方配合产生的特有效果为本发明独创。其中, 青蒿3~5g、苦参2~5g、罗布麻1~3g的组合主要是杀灭车轮虫、小瓜虫等寄生虫;穿心莲1~3g、 连翘1~3g、桉叶2~5g的组合主要是抗病毒;柴胡3~5g、龙胆2~4g、艾叶1~3g的组合主要 是抗细菌、真菌。这些组合复合在这个配方里面,形成消毒杀虫除菌的独特效果。

备注说明:较佳药剂的配方为青蒿4g、穿心莲2g、连翘2g、苦参3g、柴胡4g、桉叶3g、 龙胆3g、艾叶2g和罗布麻2g。

鱼池的投饵区是投喂时间段内鱼类最集中的地方,而中草药挂袋被鱼摩擦碰撞后,促进 释放出药剂(指药剂中的水溶性成分),从而达到消毒杀虫除菌的目的。

本发明属于缓释型给药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从作用上讲是防病重于治病。

本发明的药剂选用的组分均为常规中草药,因此,本发明具有成本低,便于大规模推广 使用的优势。

本发明的中草药挂袋技术具备安全性因素,理由如下:

①、对鱼类本身安全(外用而无需内服),长期低剂量的用药对鱼类无毒(低毒)无害(低 害);

②、通过区域性的消毒杀虫除菌,避免了满塘使用药剂引起鱼类大面积的应激反应,即, 鱼类应激性较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①、独特的杀菌效果,与目前禁用的抗生素外用相比,具有绿色、安全、无残留、无三 致的优势;

②、没有或少有药残,对养殖水体环境友好,不会杀伤养殖水体中的有益藻类;

③、有效保护养殖水体和养殖环境,并对鱼体提高自身机能防御抵抗力有显著的成效

④、降低中草药的用量,从而降低成本;

⑤、减少鱼塘换水的次数。

⑥、使养殖鱼的平均增重显著增加,并有效降低了死亡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水产养殖利用中草药防治鱼病的方法,依次进行如下步骤:

1)、配制药剂:

所述药剂由以下重量的组分组成:青蒿4g、穿心莲2g、连翘2g、苦参3g、柴胡4g、桉 叶3g、龙胆3g、艾叶2g和罗布麻2g;

2)、在鱼池1中设置框架形投饵区3(为常规方式),且每个框架形投饵区3配设一个 投饵台2(为常规方式);

该框架形投饵区3按照常规方式进行制备即可,具体为:利用网具包裹泡沫或者塑料瓶, 从而围成一个矩形的框架形投饵区3。

3)、将药剂放入网袋内,得中草药挂袋4;将中草药挂袋4通过挂绳悬挂在框架形投饵 区3上,因中草药密度比水小,因此可在网袋中放置若干圆形石块(如鹅卵石)来控制中草 药挂袋4在水中的深度,或者将中草药挂袋4捆绑在木棍上,通过调节木棍的长短来控制中 草药挂袋4在水中的深度。

当投喂饲料时,鱼池1中的养殖鱼大量聚集在投饵区3,通过鱼群摩擦碰撞中草药挂袋4, 促进中草药挂袋4中的药剂(指药剂中的水溶性成分)释放至水中;从而达到防治鱼病的目 的。

按照实施例1所述方法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实验1(实验地点位于杭州市余杭区浙江恒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九龙养殖基地):

①、实验组:鱼池1规模为12亩,主养鲫鱼,密度为2100尾/亩;鱼池1设置2个的投 饵区3,该投饵区3为长20米×宽10米的矩形,每个投饵区3均匀设置(即,基本等间距 的设置)20个中草药挂袋4;每个中草药挂袋4内的药剂的重量为25g。中草药挂袋4在水 中的深度为25cm。

每隔15天为一个周期,更换一次中草药挂袋4内的药剂。

②、以规模为12亩,主养鲫鱼,密度为2100尾/亩的鱼池1作为空白组(不设置药剂)。

③、以规模为12亩,主养鲫鱼,密度为2100尾/亩的鱼池1作为对比组1:将药剂按照 “满塘泼洒药剂”的方式进行泼洒,每隔15天泼洒一次,每次用量为1000g。

④、以规模为12亩,主养鲫鱼,密度为2100尾/亩的鱼池1作为对比组2:将药剂按照 “满塘泼洒药剂”的方式进行泼洒,每隔15天泼洒一次,每次用量为5000g。

2013年5月30日投放鱼苗,每个鱼池1均标记30尾鲫鱼(大小基本相同),并进行称 重;

实验组:2013年6月7日首次加挂中草药挂袋4,以后每半个月(15天)换一次药剂;

对比组1和对比组2,2013年6月7日首次泼洒药剂,以后每隔15天泼洒一次药剂。

实验组、空白组、对比组1和对比组2均按照相同量的常规饲料投喂方式进行投喂。

2013年6月7日开始每天统计鱼池1内的养殖鱼死亡鱼数量,得出鲫鱼的总死亡率;同 时统计每个月的换水频率,于2013年8月6日随机抽取10尾标记过的鲫鱼称重。结果见表 1:

表1

组别 平均增重(g/尾) 换水频率(次/月) 总死亡率(%) 实验组 165 1 8.9 空白组 98 3 12.3 对比组1 110 3 11.2 对比组2 123 3 10.8

实验2(实验地点位于杭州市余杭区浙江恒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三白潭养殖基地)

①、实验组:鱼池1规模为8亩,养殖加州鲈,密度为1800尾/亩;鱼池1设置1个的 投饵区3,该投饵区为长20米×宽10米的矩形,投饵区3均匀设置15个中草药挂袋4;每 个中草药挂袋4内的药剂的重量为25g。中草药挂袋4在水中的深度为20cm。

每隔15天为一个周期,更换一次中草药挂袋4内的药剂。

②、以规模为8亩,养殖加州鲈,密度为1800尾/亩的鱼池1作为空白组(不设置药剂)。

③、以规模为8亩,养殖加州鲈,密度为1800尾/亩的鱼池1作为对比组1:将药剂按照 “满塘泼洒药剂”的方式进行泼洒,每隔15天泼洒一次,每次用量为375g。

④、以规模为8亩,养殖加州鲈,密度为1800尾/亩的鱼池1作为对比组2:将药剂按照 “满塘泼洒药剂”的方式进行泼洒,每隔15天泼洒一次,每次用量为1875g。

2013年5月24日投放鱼苗,每个鱼池1均标记30尾加州鲈(大小基本相同),并进行 称重;

2013年5月25日首次加挂中草药挂袋4,以后每半个月(15天)更换药袋内的药剂;

对比组1和对比组2,2013年5月25首次满塘泼洒药剂,以后每隔15天泼洒一次药剂。

实验组、空白组、对比组1和对比组2均按照相同量的常规饲料投喂方式进行投喂。

2013年5月25日开始每天统计鱼池1内的养殖鱼死亡鱼数量,得出每个组加州鲈的总 死亡率;同时统计每个月的换水频率,于2013年6月26日随机抽取10尾标记过的加州鲈称 重。结果见表2:

表2

组别 平均增重(g/尾) 换水频率(次/月) 总死亡率(%)

实验组 145 1 7.9 空白组 89 2 12.7 对比组1 106 3 11.4 对比组2 115 3 10.9

实验3(实验地点位于杭州市余杭区浙江恒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九龙养殖基地)

①、实验组:鱼池1规模为5亩,养殖乌鳢,密度为980尾/亩;鱼池1设置1个的投饵 区3,该投饵区3为长20米×宽10米的矩形,投饵区3均匀设置12个中草药挂袋4;每个 中草药挂袋4内的药剂的重量为25g。中草药挂袋4在水中的深度为25cm。

每隔30天为一个周期,更换一次中草药挂袋4内的药剂。

②、以规模为5亩,养殖乌鳢,密度为980尾/亩的鱼池1作为空白组(不设置药剂)。

③、以规模为5亩,养殖乌鳢,密度为980尾/亩的鱼池1作为对比组1:将药剂按照“满 塘泼洒药剂”的方式进行泼洒,每隔30天泼洒一次,每次用量为300g。

④、以规模为5亩,养殖乌鳢,密度为980尾/亩的鱼池1作为对比组2:将药剂按照“满 塘泼洒药剂”的方式进行泼洒,每隔30天泼洒一次,每次用量为1500g。

2013年3月6日投放鱼苗,每个鱼池1均标记30尾乌鳢(大小基本相同),并进行称重;

2013年3月7日首次加挂中草药挂袋4,每隔30天更换一次中草药挂袋4内的药剂;

对比组1和对比组2,2013年3月7首次泼洒药剂,以后每隔30天泼洒一次药剂。

实验组、空白组、对比组1和对比组2均按照相同量的常规饲料投喂方式进行投喂。

2013年3月7日开始每天统计鱼池1内的乌鳢死亡鱼数量,得出每个组乌鳢的总死亡率; 同时统计每个月的换水频率,于2013年4月20日随机抽取10尾标记过的乌鳢称重。结果见 表3:

表3

组别 平均增重(g/尾) 换水频率(次/月) 总死亡率(%) 实验组 156 1 8.2 空白组 103 3 13.1 对比组1 118 3 12.5 对比组2 124 3 11.8

实验4(实验地点位于杭州市余杭区浙江恒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三白潭养殖基地)

①、实验组:鱼池1规模为3.2亩,养殖草鱼,密度为970尾/亩;鱼池1设置1个的投 饵区3,该投饵区3为长20米×宽10米的矩形,投饵区3均匀设置12个中草药挂袋4;每 个中草药挂袋4内的药剂的重量为25g。中草药挂袋4在水中的深度为15cm。

每隔30天为一个周期,更换一次中草药挂袋4内的药剂。

②、以规模为3.2亩,养殖草鱼,密度为970尾/亩的鱼池1作为空白组(不设置药剂)。

2013年3月10日投放鱼苗,每个鱼池1均标记30尾草鱼(大小基本相同),并进行称 重;

2013年3月11日首次加挂中草药挂袋4,每隔30天更换一次中草药挂袋4内的药剂。

实验组、空白组均按照相同量的常规饲料投喂方式进行投喂。

2013年3月11日开始每天统计鱼池1内的草鱼死亡鱼数量,得出每个组草鱼的总死亡 率;同时统计每个月的换水频率,于2013年4月15日随机抽取10尾标记过的草鱼称重。结 果见表4:

表4

组别 平均增重(g/尾) 换水频率(次/月) 总死亡率(%) 实验组 126 1 8.9 空白组 95 3 12.1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若干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 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 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