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级联四个谐振器的平面带通滤波器

一种基于级联四个谐振器的平面带通滤波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级联四个谐振器的平面带通滤波器,包括输入馈线、输出馈线、四分之一波长第一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以及四分之三波长第二谐振器和第三谐振器;第一谐振器、第二谐振器、第三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依次级联形成环形结构;第一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分别与输入馈线和输出馈线对应平行,分别构成第一耦合结构和第五耦合结构;第一谐振器和第二谐振器连接第一接地通孔,构成第二耦合结构;第三谐振器一端和第四谐振器的一端与第二接地通孔连接,构成第四耦合结构;第二谐振器和第三谐振器之间存在耦合间隙,构成第三耦合结构;第一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端口之间存在耦合间隙,构成第六耦合结构。具有频率选择性高及带内插入损耗小的优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00927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华南理工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410197283.3

  • 发明设计人 陈付昌;陈健锋;涂治红;褚庆昕;

    申请日2014-05-12

  • 分类号H01P1/203;

  • 代理机构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蔡茂略

  • 地址 51064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1:05: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5-1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1P 1/203 专利号:ZL2014101972833 申请日:20140512 授权公告日:20160413

    专利权的终止

  • 2016-04-13

    授权

    授权

  • 2014-09-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P1/203 申请日:201405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8-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通滤波器,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级联四个谐振器的平面带 通滤波器。

背景技术

射频/微波滤波器是现代微波中继通信、卫星通信、无线通信和电子对抗等 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最为重要和技术含量最高的微波无源器件。 带通滤波器作为电路系统里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性能的优劣很大程度决定 了系统的工作质量。带通滤波器主要工作于通信系统射频前端,用于低损耗通 过某一频率范围内的有用信号,而将其他频率范围的频率分量衰减到极低水平。

然而,随着现代通信需求的高速发展,可利用的频谱资源日益紧张,因此 对滤波器频率选择特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通信容量和避免相邻信道间 的干扰,要求滤波器必须有陡峭的带外抑制;为了提高信噪比,要求通带内要 有低的插入损耗;而为了减小信号的失真,要求通带内有平坦的幅频特性和群 延时特性;为了满足现代通信终端小型化趋势,要求滤波器有更小的体积与重 量。传统的巴特沃斯和切比雪夫滤波器已经难以满足这些要求,引入具有有限 传输零点的交叉耦合结构的滤波器是目前最常用也是最佳的选择。与传统滤波 器相比,这种滤波器不仅能够满足通带外的高选择特性,同时能够减少谐振腔 的个数,降低设计成本和滤波器体积。目前为止,已经有很多学者提出了具有 交叉耦合结构的微波带通滤波器,其中有些的确展现出良好的性能:带内插入 损耗较小、选择性较高等。然而,有些结构却采用了过高的阶数使得滤波器体 积过大,不利于集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频率选择性更高、 带内损耗更小以及体积小的基于级联四个谐振器的平面带通滤波器。本发明在 谐振器之间引入了可控的交叉耦合,使得通带外产生多个传输零点,从而达到 快速滚降,提高选择性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级联四个谐振器的平面带 通滤波器,包括输入馈线和输出馈线;所述滤波器还包括结构相同且位置对称 的四分之一波长第一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以及结构相同且位置对称的四分之三 波长第二谐振器和第三谐振器;所述第一谐振器、第二谐振器、第三谐振器和 第四谐振器依次级联形成一个环形结构;

所述第一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分别与输入馈线和输出馈线一一对应平行; 并且所述第一谐振器与输入馈线之间存在间隙,构成第一耦合结构;

所述第一谐振器一端和第二谐振器的一端连接第一接地通孔,所述第一接 地通孔为第一谐振器与第二谐振器之间引入磁耦合,构成第二耦合结构;

所述第二谐振器和第三谐振器之间存在耦合间隙,构成第三耦合结构;

所述第三谐振器一端和第四谐振器的一端与第二接地通孔连接;所述第二 接地通孔为第三谐振器与第四谐振器之间引入磁耦合,构成第四耦合结构;

所述第四谐振器与输出馈线之间存在间隙,构成第五耦合结构;

所述第一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端口之间存在耦合间隙,构成第六耦合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均为一条微带线,作为第一谐振器 的微带线和作为第四谐振器的微带线的其中一个端口分别与第一接地通孔和第 二接地通孔连接,两条微带线另一个端口之间存在一个间隙,构成所述第六耦 合结构;其中两条微带线对称设置且处于同一直线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谐振器和第三谐振器均由依次连接的第一微带线、第二 微带线、第三微带线、第四微带线、第五微带线和第六微带线组成,其中上述 互相连接的微带线之间的夹角为90度;

所述第二谐振器和第三谐振器通过第一微带线分别与第一接地通孔和第二 接地通孔对应连接,所述第二谐振器和第三谐振器之间存在一个耦合间隙即为 第二谐振器和第三谐振器第五微带线之间存在耦合间隙,构成了所述第三耦合 结构。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谐振器与第二谐振器的第一微带线之间的夹角为90 度,所述第二谐振器的第二微带线与第一谐振器之间存在耦合间隙,与第一接 地通孔一起构成所述第二耦合结构;

所述第四谐振器与第三谐振器的第一微带线之间的夹角为90度,所述第三 谐振器的第二微带线与第四谐振器之间存在耦合间隙,与第二接地通孔一起构 成所述第四耦合结构;

所述第二谐振器与第一谐振器之间的耦合间隙以及第三谐振器与第四谐振 器之间的耦合间隙的宽度均为第二谐振器和第三谐振器的第一微带线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第二谐振器和第三谐振器之间耦合间隙的起始位置为:从第 二谐振器和第三谐振器短路端起算在第二谐振器和第三谐振器总长度的三分之 二处。

优选的,所述输入馈线和输出馈线均由依次连接的第七微带线、第八微带 线和第九微带线连接;所述电磁波从输入馈线的第七微带线馈入,从输出馈线 的第七微带线馈出;所述第七微带线、第八微带线和第九微带线连接成一个“7” 型结构,第七微带线与第八微带线之间形成一个钝角,第八微带线和第九微带 线之间形成一个锐角;

其中输入馈线和输出馈线对称设置,输入馈线的第九微带线与第一谐振器 平行,输出馈线的第九微带线与第四谐振器平行;

优选的,输入馈线第九微带线的端口和输出馈线第九微带线的端口之间存 在一个耦合间隙,构成所述第七耦合结构。

优选的,所述输入馈线的输入端口和输出馈线的输出端口均为50欧姆的匹 配阻抗。

优选的,所述平面带通滤波器以印刷电路板的方式制作在双面覆铜微带基 板上,其中微带基板的另外一面是覆铜接地板。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发明的平面滤波器由两个四分之一波长谐振器和两个四分之三波长 谐振器级联组成,具有体积小容易集成的优点。另外输入馈线和输出馈线与第 一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之间分别构成耦合结构,谐振器之间也分别构成耦合结 构,通过调整谐振器之间以及谐振器与输入馈线和输出馈线之间的磁耦合以及 电耦合强度,使得滤波器的带宽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调节,从而能够方便的控制 滤波器的带宽。本发明中通过在第一谐振器与第四谐振器之间引入了可控的交 叉耦合,从而使得本发明滤波器的通带两侧产生多个传输零点,极大提高了滤 波器的带外抑制效果,大大提高了本发明滤波器的频率选择特性,同时具有带 内插入损耗小的优点。

(2)本发明的平面滤波器还通过在输入馈线与输出馈线之间引入交叉耦 合,从而使得滤波器的通带两侧产生更加多的传输零点,进一步提到了本发明 滤波器的频率选择特性。

(3)本发明的平面滤波器采用的是微带形式,因此具有设计灵活、成本低、 体积小以及便于集成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平面带通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平面带通滤波器在1.2GHz到4.8GHz频率范围内的插入损耗 和回波损耗。

图3是本发明平面带通滤波器在1GHz到10GHz频率范围内的插入损耗和 回波损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 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级联四个谐振器的平面带通滤波器, 其中本实施例的平面带通滤波器以印刷电路板的方式制作在双面覆铜微带基板 1上,微带基板1的另外一面是覆铜接地板,该微带基板的相对介电常数为2.55, 介质高度为0.80mm。

本实施例平面带通滤波器包括结构相同且位置对称的输入馈线2和输出馈 线3、结构相同且位置对称的四分之一波长第一谐振器4和第四谐振器5以及结构 相同且位置对称的四分之三波长第二谐振器6和第三谐振器7;其中第一谐振器 4、第二谐振器6、第三谐振器7和第四谐振器5依次级联形成一个环形结构;

本实施例中输入馈线2和输出馈线3均由依次连接的第七微带线、第八微带 线和第九微带线连接;所述电磁波信号从输入馈线的第七微带线的port1端口馈 入,从输出馈线3的第七微带线的port2端口馈出经滤波器选择后的特定频率范围 的有用信号;所述第七微带线、第八微带线和第九微带线连接成一个“7”型结构, 第七微带线与第八微带线之间形成一个钝角,第八微带线和第九微带线之间形 成一个锐角。输入馈线和输出馈线的第九微带线对称设置且处于同一直线上。 其中输入馈线2和输出馈线3的第九微带线的宽度W2=1.1mm。输入馈线和输出馈 线的三条馈线中,第七微带线、第八微带线和第九微带线的宽度依次减小。输 入馈线的输入端口2和输出馈线3的输出端口均为50欧姆的匹配阻抗。

本实施例中第一谐振器4由微带线构成,第四谐振器5由微带线构成,其中 两条微带线对称设置且处于同一直线上。两条微带线的长度L1=16.9mm。

本实施例中第二谐振器6和第三谐振器7均由依次连接的第一微带线、第二 微带线、第三微带线、第四微带线、第五微带线和第六微带线组成,其中上述 互相连接的微带线之间的夹角为90度;如图1中所示,六条微带线构成的第二谐 振器6和第三谐振器7类似于螺旋结构。其中两个谐振器的第一微带线互相平行, 第二微带线在同一直线上,第三微带线互相平行,第四微带线在同一直线上, 第五微带线互相平行,第六微带线在同一直线上。第二微带线长度L2=4.9mm, 第三微带线长度L3=16.0mm,第四微带线长度L4=11.0mm,第五微带线长度 L5=11.0mm,第六微带线长度L6=9.3mm。上述各微带线的宽度均为W1=1.0mm。

本实施例输入馈线2的第九微带线与第一谐振器4的微带线平行,且第一谐 振器4与输入馈线2之间存在间隙14,构成第一耦合结构;通过调整该间隙14的 大小可以调整第一谐振滤器4和输入馈线2之间的耦合强度。

本实施例第一谐振器4的微带线以及第二谐振器6的第一微带线分别与第一 接地通孔8连接,且第一谐振器4的微带线和第二谐振器6的第一微带线之间的夹 角为90度,通过第一接地通孔8引入磁耦合,另外第二谐振器6的第二微带线与 第一谐振器4的微带线平行且构成一个间隙10,通过该间隙10以及第一接地通孔 8构成第二耦合结构,本实施例可通过调整该间隙10的大小或者第一接地通孔8 的大小来调整第一谐振器4与第二谐振器6之间的耦合强度。

本实施例第二谐振器6和第三谐振器7的第五微带线之间存在间隙11,构成 第三耦合结构,通过调整该间隙11来调节第二谐振器6和第三谐振器7之间的耦 合强度。其中该间隙11的起始位置为:从第二谐振器6和第三谐振器7短路端起 算在第二谐振器6和第三谐振器7总长度的三分之二处。

本实施例第三谐振器7的第一微带线与第四谐振器5的微带线均第二接地通 孔9连接,通过第二接地通孔9引入磁耦合,另外第三谐振器的第二微带线与第 四谐振器的微带线平行且构成一个间隙12,通过该间隙12以及第二接地通孔9构 成第四耦合结构,本实施例可通过调整该间隙12的大小或者第二接地通孔9的大 小来调整第三谐振器与第四谐振器之间的耦合强度。

本实施例输出馈线3的第九微带线与第四谐振器5的微带线平行,且第四谐 振器5的微带线与输出馈线3之间存在间隙15,构成第五耦合结构;通过调整该 间隙12的大小可以调整第四谐振滤器5和输出馈线3之间的耦合强度。

本实施例第一谐振器4的微带线没有与第一接地通孔8连接的一端和第四谐 振器5的微带线没有与第二接地通孔9连接的一端存在一个间隙13,构成第六耦 合结构,通过该耦合结构针对第一谐振器4与第四谐振器5之间引入可控的交叉 耦合,在本实施例中,该交叉耦合使得平面带通滤波器通带两侧产生2个传输零 点,另外通过调整间隙13的大小来可以调整第一谐振器4与第四谐振器5之间的 交叉耦合强度。

本实施例输入馈线2和输出馈线3的第九微带线的端口之间形成一个间隙, 构成第七耦合结构,通过第七耦合结构在源负载端的馈线间引入交叉耦合,在 本实施例中,该交叉耦合使得平面带通滤波器通带两侧产生4个传输零点,另外 通过调整该间隙的大小来可以调整输入馈线2和输出馈线3之间的交叉耦合强 度。

其中本实施例平面带通滤波器的散射参数仿真结果如图2所示,其中频率范 围为1.2GHz到4.8GHz,横轴表示本实施例带通滤波器的输入信号频率,纵轴表 示对数幅度(dB),包括插入损耗S21的幅度和回波损耗S11的幅度。其中S21 表示通过本实施例带通滤波器的信号输入功率与信号输出功率之间的关系,其相 应的数学函数为:

10*lg(Pi/Po)(dB)=20*lg|S21|;

其中Pi表示输入功率,Po表示输出功率。

在本实施例带通滤波器的信号传输过程中,信号的部分功率被反射回信号 源,被反射的功率成为反射功率;其中S11表示本实施例带通滤波器的信号的输 入功率与信号的反射功率之间的关系,其相应的数学函数为:

10*lg(Pr/Pi)(dB)=20*lg|S11|;

其中Pr表示反射功率,Pi表示输入功率。

本实施例滤波器中心频率为3GHz,根据图2中回波损耗S11的曲线中可以 得出,通带内有四个清晰的反射零点,其中带内插入损耗绝对值小于1.5dB,回 波损耗绝对值大于20dB,并且在通带两侧产生六个传输零点,有效增加了截止 频率的陡度,使得阻带下降快,带边更加陡峭,大大提高了滤波器的频率选择特 性。

如图3所示,频率范围为1GHz到10GHz时,本实施例平面带通滤波器的 散射参数仿真结果,由图中可以得出,本实施例平面带通滤波器在通带两侧可 以产生多个传送零点,-20dB带外抑制从3.22GHz开始到8.92GHz,二倍频的寄 生通带得到抑制,可见,带外抑制特性非常的好。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 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 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