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气提好氧澄清池

气提好氧澄清池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提好氧澄清池,本发明包括预氧化区、第一絮凝区、第二絮凝区、颗粒回流区和出水澄清区和气水分离区,第一絮凝区位于预氧化区的上方,第二絮凝区环绕在第一絮凝区外,出水澄清区环绕在第二絮凝区外,颗粒回流区环绕在预氧化区外,预氧化区的底部与颗粒回流区相通,预氧化区的上部与第一絮凝区的下部相通,第一絮凝区的上部与第二絮凝区的上部相通,第二絮凝区与出水澄清区和颗粒回流区均相通,气水分离区位于第一絮凝区和第二絮凝区的上方,气水分离区与第一絮凝区和第二絮凝区均相通。本发明完成对微污染水的生物预处理、化学絮凝、物理沉淀等高效处理。同时减少了水处理占地面积,真正做到高效低耗。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01654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济南揵大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255230.2

  • 发明设计人 朱兆亮;刘昌明;王成文;

    申请日2014-06-11

  • 分类号C02F9/14;

  • 代理机构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章艳荣

  • 地址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工业南路55号未来城13号楼304室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0:45:4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7-2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02F9/14 授权公告日:20150902 终止日期:20160611 申请日:20140611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9-02

    授权

    授权

  • 2015-08-12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C02F9/14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0611

    著录事项变更

  • 2015-08-12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C02F9/14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50721 申请日:20140611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4-10-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2F9/14 申请日:201406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9-03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处理设施,特别涉及一种澄清池。

背景技术

水处理工艺中的澄清池主要形式有机械搅拌澄清池、脉冲澄清池以及水力循环澄清池,它们普遍存在结构复杂、处理效率低、占地面积大等缺点。随着地表水源水质越来越复杂,表现出微污染性:色度高、异味大、氨氮高、有机物浓度高、藻类繁殖等问题。而传统的澄清池已不能满足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出水要求,目前一般在传统混凝沉淀过滤的基础上增加预处理工艺和深度处理工艺完成处理要求,但增加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后的工艺冗长复杂,管理复杂,占地面积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物预氧化、高效絮凝、沉淀、澄清于一体的气提好氧澄清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预氧化区、第一絮凝区、第二絮凝区、颗粒回流区和出水澄清区和气水分离区,第一絮凝区位于预氧化区的上方,第二絮凝区环绕在第一絮凝区外,出水澄清区环绕在第二絮凝区外,颗粒回流区环绕在预氧化区外,预氧化区的底部与颗粒回流区相通,预氧化区的上部与第一絮凝区的下部相通,第一絮凝区的上部与第二絮凝区的上部相通,第二絮凝区与出水澄清区和颗粒回流区均相通,气水分离区位于第一絮凝区和第二絮凝区的上方,气水分离区与第一絮凝区和第二絮凝区均相通,所述的预氧化区内设置有曝气装置,在预氧化区内位于曝气装置的上方连接有原水进水管和加药管,曝气装置连接有进气管,气水分离区的顶部连接有排气管,出水澄清区的连接有出水管,颗粒回流区连接有排泥管。

为了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所述的预氧化区内设置有预氧化填料,第一絮凝区和第二絮凝区内设置有栅格,出水澄清区内设置有斜板沉淀装置。

所述的预氧化区设置有与第一絮凝区相通的上端口和与颗粒回流区相通的下端口,上端口和下端口均为锥形缩口,曝气装置处于在预氧化区的下端口中,加药管伸入到预氧装置的上端口中,在预氧化区中原水进水管位于曝气装置和加药管之间,预氧化区中部的内径与上端口的大端内径相同,第一絮凝区的内径与上端口的小端内径相同。上端口能将生物预氧化区的气泡有效收集并流向第一絮凝区。下端口不仅能够浓缩反应器沉降的污泥,并能很好的将浓缩污泥回流,提高絮凝效果。

所述的上端口的相对于水平线的锥度为60度,下端口相对于水平线的锥度为45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由于设置有预氧化区、第一絮凝区、第二絮凝区、颗粒回流区和出水澄清区和气水分离区,在处理水源时,具有生物预氧化、高效絮凝、沉淀、澄清等各种工艺,使得出水水质好。本发明利用气泡搅拌作用使絮凝剂充分与原水混合反应,利用气升泵原理,气体提升原水和回流污泥参与絮凝,代替了常规澄清池的机械搅拌提升器、轴流式离心泵的机械提升、曝气提供生物接触氧化需要的氧气,完成对微污染水的生物预处理、化学絮凝、物理沉淀等高效处理。同时减少了水处理占地面积,真正做到高效低耗,也扩大了澄清池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排气管,2、气水分离区,3、出水管,4、第一絮凝区,5、第二絮凝区,6、出水澄清区,7、上端口,8、颗粒回流区,9、原水进水管,10、曝气装置,11、排泥管,12、下端口,13、进气管,14、预氧化区,15、加药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气提好氧澄清池,它包括预氧化区14、第一絮凝区4、第二絮凝区5、颗粒回流区8和出水澄清区6和气水分离区2,第一絮凝区4位于预氧化区14的上方,第二絮凝区5环绕在第一絮凝区4外,出水澄清区6环绕在第二絮凝区5外,颗粒回流区8环绕在预氧化区14外,预氧化区14的底部与颗粒回流区8相通,预氧化区14的上部与第一絮凝区4的下部相通,第一絮凝区4的上部与第二絮凝区5的上部相通,第二絮凝区5与出水澄清区6和颗粒回流区8均相通,气水分离区2位于第一絮凝区4和第二絮凝区5的上方,气水分离区2与第一絮凝区4和第二絮凝区5均相通,预氧化区14内设置有曝气装置10,在预氧化区14内位于曝气装置10的上方连接有原水进水管9和加药管15,曝气装置10连接有进气管13,气水分离区2的顶部连接有排气管1,出水澄清区6的连接有出水管3,颗粒回流区8连接有排泥管11。

预氧化区14设置有与第一絮凝区4相通的上端口7和与颗粒回流区8相通的下端口12,上端口7和下端口12均为锥形缩口,锥形缩口是指口壁为锥筒体,曝气装置10处于在预氧化区14的下端口12中,加药管15伸入到预氧化区14的上端口7中,在预氧化区14中原水进水管9位于曝气装置10和加药管15之间,预氧化区14中部的内径与预氧化区14的上端口7的大端内径相同,第一絮凝区4的内径与预氧化区14的上端口7的小端内径相同。

上端口7的相对于水平线的锥度为60度,下端口12相对于水平线的锥度为45度。端口的相对于水平线的锥度是指相应端口的母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为了承得更好的效果,在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增加以下结构:预氧化区内设置有预氧化填料,第一絮凝区和第二絮凝区内设置有栅格,出水澄清区内设置有斜板沉淀装置。

工作原理:本气提好氧澄清池主要针对地表水源中普遍存在的微污染水源水的水处理,如水库水、湖泊水等。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微污染水源水先进入预氧化区14,在该区域水中氨氮、致色、臭腐殖质等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得到生物降解,经过生物预氧化后的水在投加絮凝剂的条件下,进入第一絮凝区4、第二絮凝区5进行絮凝反应,絮凝反应后产生的絮体在出水澄清区6进行泥水分离,澄清后的水通过出水管3流出;沉淀下来的泥到颗粒回流区8的底部后,一部分通过预氧化区14气提作用经过预氧化区14重新回到第一絮凝区4和第二絮凝区5,参与絮凝反应,起到强化絮凝的作用;剩余的泥通过排泥管11排出,整个装置的气提作用需要的气泡和生物预氧化作用需要的溶解氧由进气管13连接的曝气装置10提供。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