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单、三相全电压电源转换器

一种单、三相全电压电源转换器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三相全电压电源转换器,包括三相整流桥、电压检测电路和两个开关;其特征是三相整流桥将输入单相或三相电压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在电源输入端设有中性线,分别组成三相电源接入的第一接线端(A)、第二接线端(B)、第三接线端(C)和中性线(N),所述第一接线端(A)和第二接线端(B)同时为单相电源的输入端;电压检测电路根据输入端电压范围,控制两个开关通断组合,自适应宽电压输入范围。本发明设计合理,能自动识别单相或三相电源类型,而且适应全电压范围,使得电器设备实现即插即用的目的,实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无缝应用,通用性好的特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98634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410178307.0

  • 发明设计人 叶陆荣;陈少波;

    申请日2014-04-30

  • 分类号H02M7/06;H02M7/10;

  • 代理机构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林捷华

  • 地址 201323 上海市浦东新区祝桥镇金闻路12号2幢2层56室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0:40:3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5-03

    授权

    授权

  • 2014-09-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2M7/06 申请日:201404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8-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三相全电压电源转换器,尤其是一种兼容 单相和三相电源、以及适应全球全电压范围的电源转换器。

背景技术:

集成调速电机(以下简称集成电机)是在原来电机的功能上的扩展。所以,只要是 普通电机的应用领域也是集成电机的应用领域。普通电机不能用的领域可能也是集成电 机能应用的领域。集成电机的应用可以是在电机的动力驱动领域,像数控机床,精密电 动设备,空调,水泵,风机,空压机,化工,冶金,石油,码头等的动力设备上。也可 以用在实验室,控制装置等的工控设备上。集成调速电机在国际上也有应用,在全球的 应用中,由于各地电源的不同,具体表现在电压,频率和相数(例如,单相或三相)的 不同,所以,不能用单一控制器来覆盖全球的应用,为此,生产厂家只能针对不同的地 区生产不同的产品。

现有市场上有单相宽电压120V/240V的输入设备,其解决宽电压接入有两种方案, 方案(1)要有人工介入(像一个拨拉开关)预先设定,方案(2)或用电子电路来产生 宽电压输入。这些方案有以下缺点:1、方案(1)要人工介入,容易引起误操作,发生 事故;2、方案(2)的成本高,在大功率情况下不能实现,而且,其方案使得系统效率降 低(约10%);3、方案(2)对于三相电源,其成本要比单相电源的应用大大提高,而且, 对于通用的380V电压是不适用的;4、两个方案都不能三相和单相通用。

为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或不足,即成为本发明研究的对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能根据不同电源类型和电压范围,自动切换输出直流的 单、三相全电压电源转换器。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单、三相宽全电压电源转换器,包括三相整流 桥、电压检测电路和开关;其特征是三相整流桥将输入单相或三相电压交流电整流为直 流电,在电源输入端设有中性线,分别组成三相电源接入的第一接线端A、第二接线端 B、第三接线端C和中性线N;三相整流桥包括串接的二极管D1、D2,二极管D3、D4, 二极管D5、D6,所述二极管D1、D3、D5的正极端相连于正向端E,该正向端经开关K2 后为直流输出负端,所述二极管D2、D4、D6的负极端相连于负向端F,该负向端F也是 直流输出正端;第一接线端A分三路,分别接电压检测电路、二极管D2正极端和开关 K1;第二接线端B分两路,分别接二极管D4正极端和电压检测电路;第三接线端C接 三极管D6正极端;中性线N接二极管D7负极端,该二极管D7正极端为直流输出负端; 直流输出正端和直流输出负端之间并接有由电容C1和电容C2串接的滤波电路,所述第 一接线端A经开关K1后接电容C1和电容C2的连接点上;所述开关K1和开关K2由电 压检测电路控制切换;所述第一接线端A和第二接线端B同时为单相电源的输入端。

所述电压检测电路设定有三个电压判断区间,分别为小于140V的低电压,140V至 250V之间的中电压,高于250V的高电压;电压检测电路根据输入电压状态,输入为低 电压,开关K1和K2闭合;输入为中电压,开关K1断开,开关K2闭合;输入为高电压, 开关K1、K2都断开。

本发明设计合理,能自动识别单相或三相电源类型,而且适应全电压范围,使得电 器设备实现即插即用的目的,实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无缝应用,通用性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具体图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单、三相全电压电源转换器电路原理图

图2采用运算放大器组成的电压检测电路图

图3采用单片机组成的电压检测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单、三相全电压电源转换器,包括三相整流桥、电压检测电路和开关K1 和K2;其中三相整流桥将输入单相或三相电压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在电源输入端设有 中性线N,分别组成三相电源接入的第一接线端A、第二接线端B、第三接线端C和中性 线N;而第一接线端A和第二接线端B同时为单相电源的输入端。

三相整流桥包括串接的二极管D1、D2,二极管D3、D4,二极管D5、D6,所述二极 管D1、D3、D5的正极端相连于正向端E,该正向端经开关K2后为直流输出负端,所述 二极管D2、D4、D6的负极端相连于负向端F,该负向端F也是直流输出正端;第一接线 端A分三路,分别接电压检测电路、二极管D2正极端和开关K1;第二接线端B分两路, 分别接二极管D4正极端和电压检测电路;第三接线端C接三极管D6正极端;中性线N 接二极管D7负极端,该二极管D7正极端为直流输出负端;直流输出正端和直流输出负 端之间并接有由电容C1和电容C2串接的滤波电路,所述第一接线端A经开关K1后接 电容C1和电容C2的连接点上;所述开关K1和开关K2由电压检测电路控制切换。

所述电压检测电路设定有三个电压判断区间,分别为小于140V的低电压,140V至 250V之间的中电压,高于250V至480V的高电压;电压检测电路根据输入电压状态,控 制两个开关K1和K2通断,形成如下的选择:输入为低电压,开关K1和K2闭合;输入 为中电压,开关K1断开,开关K2闭合;输入为高电压,开关K1、K2都断开。

上述的电压检测电路为现有成熟技术,下面列出两种典型电压检测电路。

参照图2,采用运算放大器组成的电压检测电路图,电源的第一接线端A和第二接 线端B接入后,经桥式整流电路、分压电路、分两路分别接入两个独立的运放电路,运 放电路1输出经场效应管FET1后控制开关K1,而运放电路2输出经场效应管FET2后控 制开关K2。

参照图3,采用单片机组成的电压检测电路图,电源的第一接线端A和第二接线端 B接入后,经桥式整流电路、分压电路、接入单片机的第1脚,单片机的第2脚输出经 场效应管FET1后控制开关K1、第8脚输出经场效应管FET2后控制开关K2。

接线方法:

1.第一接线端A和第一接线端B是专门给单相电源用,不必标示相线和零线(两根 线可以任意接)。如果电源是三相中的两相线,像美国的3相208V电源,相与相 的电压是208V,如果只有两相电源,那么,这也是看成三相电源中的单相电源, 接到A、B端。

2.在三相电源的情况下,如果是三相4线制,那么,第一接线端A、第二接线端B、 第三接线端C,分别接三相电源,中性线N接零线。如果现场没有零线,那么,在 低电压三相电源的情况下(线电压<240V),零线可以不接(也可以接)。

3.不管是单相或三相电源,第一接线端A和第一接线端B总是要有接线。

工作原理:

1.不管是单相或三相输入,第一接线端A和第二接线端B,总是能检测到外部电压; 故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入端分别接第一接线端A和第二接线端B。

2.电压检测电路,这个电压检测电路检测140V和250V这两个电压节点。把电压<140V 区间称为低电压,140V<电压≤250V区间为中电压,电压>250V区间为高电压, 分成三档电压区间。

3.开关K1、K2的初始状态是断开。

a)当电压是低电压时,开关K1,K2都闭合。

b)当电压是中电压时,开关K1断开,开关K2闭合。

c)当电压是高电压时,开关K1、K2都断开。

4.单相电源工作时

a)输入端不是低电压,那么,二极管D1、D2、D3、D4、开关K2就组成了正常的单 相全桥整流电路。

b)输入端是低电压,那么,二极管D1、D2、D3、D4和开关K1、K2就组成了单相 倍压整流电路。

5.三相电源工作时

a)当线电压是低电压时,二极管D1至D6,开关K1、K2组成了三相倍压整流电路。

b)当线电压是中电压时,二极管D1至D6,开关K1、K2组成了三相全波整流电路。

c)当线电压是高电压时,二极管D1至D7,开关K1、K2组成了3相半波整流电路。

总之,以上电路的变化,就是为了保证在现有全球电压(单相和3相)的范围里, 保证母线电压不超过400V。而在这个设计中,开关K1和K2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们使 得整流电路切换到不同的工作模式。由于这个切换是自动的,从用户的角度看来,这个 电路是全球通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