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圆管形联箱壳管储水内多管加热交换器及其制作工艺

一种圆管形联箱壳管储水内多管加热交换器及其制作工艺

摘要

一种圆管形联箱壳管储水内多管加热交换器及其制作工艺,包括:多支冷水圆管,联箱圆弧内侧孔板、联箱圆弧外侧板,联箱端头盖板;联箱为两个;多支管排列冷水圆管两端管口分别穿有联箱圆弧内侧孔板;联箱圆弧内侧孔板与联箱圆弧外侧板之间密闭焊接连接有暖气管连接板;每支冷水圆管管腔内至少穿有一支暖气圆管,暖气圆管两端管口与联箱内的暖气管连接板焊接连接,与热流体空腔相通形成循环传热流体通道;暖气进口管接头和暖气出口管接头与热流体空腔连通,冷水出口管接头和冷水进口管接头与冷流体空腔连通。本发明结构紧凑简单、低成本,壳管管腔内合理布局多支小直径暖气圆管,增大传热面积50%~100%,加快传热速率,提高换热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95415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张伟;

    申请/专利号CN201410180363.8

  • 发明设计人 张伟;张冲;

    申请日2014-05-03

  • 分类号F28D7/10(20060101);F28F9/02(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77000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海河路585号利能换热器专卖店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0:20:5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6-06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F28D7/10 登记生效日:20170516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0503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5-10-21

    授权

    授权

  • 2015-10-14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F28D7/10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50915 申请日:20140503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5-10-14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F28D7/1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0503

    著录事项变更

  • 2014-08-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28D7/10 申请日:201405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7-30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家庭民用暖气管道上,利用暖气加热的储水式换热器即散热取暖又能洗浴的产品,尤其涉及一种圆管形联箱壳管储水内多管加热交换器及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1、申请人于2012年02月12日递交了专利号为201220043681.6的专利申请,发明名称为“联箱供热管双通道传热换热器”,公开号为CN202442616U。

2、申请人于2012年10月11日申请了,专利号为201220519854.7的专利,发明名称为“联箱双通道冷水管敞口式连通吸热换热器”公开号为CN202956007U。

上述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记载的技术信息壳体管是暖气管流体通道,内管是冷水管吸热(自来水管)即热式换热结构。由于目前取暖方式的改变(地板下铺设暖气管网)地板面散热取暖,上述技术信息利用供暖低温热源暖气换热器交换热水,冷水被加热流出热水吸收带走的热量热源温度及面积跟不上,出现热水中断不能连续性流出热水,因而效果差不能实用。

现有技术已不适应目前分户供暖、低温热源(45度左右),因技术结构的缺陷,现有技术已不足以完成利用暖气热交换能连续流出热水所需要的交换温度、传热面积、交换时间及交换流程长度,出现流出热水衔接不上中断是必然的。经过取暖期实质性试验对比,本发明产品与现有技术即便是同样规格的产品换热面积相同,实践证明现有技术效果差不实用。本发明于现有技术相比换热效果提高60%流出热水不中断效果非常好。是替代产品。

3、本专利申请人于2011年12月05日递交了专利号为201110398505.4的专利申请,发明名称为“一种圆管连通并接捏边焊接承压式换热器及其制作工艺”,公开号为CN102418956A。

一种圆管连通并接捏边焊接承压式换热器是储水式换热器,但是,单一暖气管在冷水管管腔盘绕传热面积小,更重要的是暖气圆管内管中心的热量不容易被冷流体接触吸收,因而换热效果跟不上。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传热面积小、热源管在冷水管腔内布局不够合理,导致热量有效利用率低。冷水管内管还存在冷流体流程短、冷水流速快、热交换时间短、交换热量跟不上、流出热水衔接不上中断,换热效果及实用性差等技术问题。另外,现有技术联箱储水式换热器的热膨胀冷缩应力大,联箱内侧板变形大,冷水圆管与孔板接口缝焊缝因变形而易于开裂漏水。因此,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资源浪费,被目前供暖低温热源热交换效果差所淘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简单、低成本、壳管管腔内合理布局多支小直径暖气圆管的圆管形联箱壳管储水内多管加热交换器及其制作工艺,以增大传热面积和加快传热速率,提高效换热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圆管形联箱壳管储水内多管加热交换器,包括:多支管排列的冷水圆管,联箱圆弧内侧孔板、联箱圆弧外侧板,联箱端头盖板,冷水出口管接头和冷水进口管接头,暖气进口管接头和暖气出口管接头;联箱为两个;其特征是:所述多支管排列冷水圆管两端管口分别穿有联箱圆弧内侧孔板;联箱圆弧内侧孔板与联箱圆弧外侧板之间密闭焊接连接有暖气管连接板;联箱圆弧内侧孔板、暖气管连接板和联箱圆弧外侧板两端共同密闭连接有端头盖板;联箱圆弧内侧孔板、暖气管连接板和端头盖板围成的空间为冷流体空腔;联箱圆弧外侧板、暖气管连接板和端头盖板围成的空间为热流体空腔,组成分流循环传热流体通道;所述的冷水圆管与联箱圆弧内侧孔板在冷流体空腔内焊接固连;所述每支冷水圆管管腔内至少穿有一支暖气圆管,暖气圆管两端管口与联箱内的暖气管连接板焊接连接,与热流体空腔相通形成循环传热流体通道;或多支管排列的冷水圆管部分管腔内穿有一支暖气圆管,部分冷水圆管管腔内穿有多支细暖气圆管,细暖气圆管管口与暖气管连接板焊接与热流体空腔相通循环;所述的暖气进口管接头和暖气出口管接头与热流体空腔连通,所述的冷水出口管接头和冷水进口管接头与冷流体空腔连通。

本发明结构紧凑简单、低成本,壳管管腔内合理布局多支小直径暖气圆管,增大传热面积50%~100%,加快传热速率,提高效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外部形状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中冷水出口管接头、冷水进口管接头、暖气进口管接头、暖气出口管接头位于联箱同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联箱内不设置热流体分流板、冷流体分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在暖气进口管接头、暖气出口管接头一侧的热流体空腔内设置一个热流体分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左联箱为视图,右联箱为剖面图。

图8为联箱圆弧外侧板外侧面的立体图。

图9为联箱圆弧外侧板的内侧面的立体图。

图10为联箱圆弧内侧孔板的立体图。

图11为图9中的B-B剖视图。

图12为图10中C-C剖视图。

图13为暖气管连接板的主视图。

图14为图13的D-D剖面图。

图15为暖气管连接板的第二种实施例主视图。

图16为暖气管连接板的第三种实施例主视图。

图17为冷水圆管的主视图。

图18为固连管定位孔板的立体图。

图19为暖气圆管暖气管的一端安装有固连管定位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联箱分解安装示意图。

附图中:1、暖气圆管;2、冷水圆管;3、冷水出口管接头;4、端头盖板;5、暖气进口管接头;6、热流体分流板;7、冷流体分流板;8、联箱圆弧外侧板;9、暖气管连接板;10、联箱圆弧内侧孔板;11、暖气出口管接头;12、冷水进口管接头;13、冷流体空腔;14、热流体空腔;15;暖气进出连接口;16、冷水进出管接头内连接口;17、冷水圆管安装孔;18、暖气管连接口;19、冷水进出管接头外连接口;20、固连管定位孔板;21、过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圆管形联箱壳管储水内多管加热交换器如图1~图20所示。

实施例

1、一种圆管形联箱壳管储水内多管加热交换器,包括:多支管排列的冷水圆管2,联箱圆弧内侧孔板10、联箱圆弧外侧板8,联箱端头盖板4,冷水出口管接头3和冷水进口管接头12,暖气进口管接头5和暖气出口管接头11;联箱为两个;其特征是:所述多支管排列冷水圆管2两端管口分别穿有联箱圆弧内侧孔板10,冷水圆管2与联箱圆弧内侧孔板10在冷流体空腔13内焊接固连;联箱圆弧内侧孔板10与联箱圆弧外侧板8之间密闭焊接连接有暖气管连接板9;联箱圆弧内侧孔板10、暖气管连接板9和联箱圆弧外侧板8两端共同密闭连接有端头盖板4;联箱圆弧内侧孔板10、暖气管连接板9和端头盖板4围成的空间为冷流体空腔13;联箱圆弧外侧板8、暖气管连接板9和端头盖板4围成的空间为热流体空腔14,组成分流循环传热流体通道。所述每支冷水圆管2管腔内至少穿有一支暖气圆管1,暖气圆管1两端管口与联箱内的暖气管连接板9焊接连接与热流体空腔14相通形成循环传热流体通道;或多支管排列的冷水圆管2部分管腔内穿有一支暖气圆管1部分冷水圆管管腔内穿有多支细暖气圆管1,多支细暖气圆管1管口与暖气管连接板9焊接与热流体空腔14相通循环;所述的暖气进口管接头5和暖气出口管接头11与热流体空腔14连通,所述的冷水出口管接头3和冷水进口管接头12与冷流体空腔13连通;所述冷水圆管2管腔穿有小直径暖气管多支形成湍流量增强传热。

本发明在冷水圆管腔内横向增加多支小直径暖气圆管加大传热面积、提高传热速率,多支细暖气圆管多通道合理的布满部分冷水管管腔全覆盖加热冷流体,并形成湍流量增强传热。解决暖气换热器低温热源不能连续流出交换热水的技术问题。并采用不锈钢圆管与圆管形联箱体圆弧面开孔焊接联通,由于圆管承受压力大,联箱体中间设置的暖气管连接板将联箱体空腔进行分割为热流体外空腔、冷流体内空腔,热流体是机械压力不存在热胀冷缩力,减少了联箱体荷载减轻承压力。又降低了冷水加热膨胀应力的变形,既增加了传热面积,又能灵活的设置暖气圆管的安装数量。暖气圆管依次穿过冷水圆管管腔两端口与暖气管连接板焊接固连。暖气管连接板设置在两端圆管形联箱体中间,暖气圆管穿过冷水圆管内腔与暖气管连接板的联通起到加强联箱体抗耐压的能力起到减少变形的作用,使联箱体自身的承载能力增强,有效的提高抵抗热膨胀及冷缩应力变形的能力,联箱体内侧孔板不变形,有效的防止联箱孔板与冷水圆管连接焊缝漏水的技术问题。提升了产品的质量、产品的使用寿命延长。

2、如图8、图9、图10、图11、图13、图14、图15、图18、图19所示,联箱体的截面为圆管形状,联箱圆弧内侧孔板10为圆弧板孔板,联箱圆弧外侧板8为圆弧板;所述暖气管连接板9为长条平板,长条平板在平面上依次开有暖气管连接口18和/或冷水进出管接头内连接口16,冷水进出管接头内连接口16是圆平口或拉伸翻口有边;所述联箱圆弧孔板在圆弧面上均匀分布开有冷水圆管安装孔17,冷水圆管安装孔17是椭圆口或向弧内拉伸翻口是马鞍口;联箱圆弧外侧板8为圆弧板,为两个,分别在圆弧面开有暖气进出连接口15、冷水进出管接头外连接口19;所述冷水圆管2两端管口分别切割成马鞍形管口插入联箱圆弧内侧孔板10上的冷水圆管安装孔17马鞍口内焊接固连两端联箱圆弧内侧孔板10;组成多管排列整体片状结构形成循环吸热储水流体通道。

3、如图13、图14、图18、图19所示,多支暖气圆管1一端管口插入暖气管连接板9长条平板上的暖气管连接口18内焊接固连,多支暖气圆管1的另一端管口与固连管定位孔板20稳固定位后穿过冷水圆管2管腔及冷流体内腔13,另一暖气管连接板9长条平板上的暖气管连接口18穿入多支暖气圆管1管口与其焊接固连;所述暖气管连接板9长条平板的板边与联箱圆弧内侧孔板10板边吻合捏边焊接固连;联箱圆弧内侧孔板10与暖气管连接板9两端头与端头盖板4焊接连接;形成D字形状联箱体冷流体空腔13平行循环冷流体吸热流动通道;所述联箱圆弧外侧板8卡上联箱圆弧内侧孔板10暖气管连接板9,与其板边及以端头盖板4密闭焊接固连,形成D字形状联箱体热流体空腔14平行循环热流体传热流动通道。

本发明为了实现多支小直径12mm 6支暖气圆管1一端与暖气管连接板9焊接后,而另一端管口穿过冷水圆管2管腔插入另一联箱冷流体空腔13的暖气管连接板9的暖气管连接口18内焊接固连,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用工成本。发明了固连管定位孔板20,固连管定位孔板20上设置暖气管连接口18和过水孔21,固连管定位孔板准确的把多支6支小直径12mm暖气圆管管口与另一端联箱腔内的暖气管连接板9上的暖气管连接口18口与口精准定位顺畅穿入,致使暖气圆管1另一端管口与另一块暖气管连接板9安装非常方便直接地插入暖气管连接口18内焊接有效率提高,降低了暖气圆管安装焊接的难易程度、降低了劳动强度及生产制造成本。并且固连管定位孔板20在冷水圆管管腔还起到扰动流动层改变流动状态的作用,形成湍流量增强传热能收到较显著的效果。本发明科学合理的在冷水管腔内灵活增加暖气圆管的支数,增设固连管定位孔板20及部分冷水圆管管腔加大传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效果。解决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暖气储水式换热器不能连续流热水的技术问题。

所述的多支暖气圆管两端与暖气管连接板焊接固连。暖气管连接板9与联箱圆弧内侧孔板10的板边复合焊接固连。联箱冷流体内空腔两端与端头盖板4密闭焊接封堵后,经气密压力试验不漏水合格后。联箱圆弧外侧板封堵联箱热流体外空腔,共用的端头盖板4密闭封堵联箱热流体外空腔,形成热流体循环传热流体通道。再次做气密压力试验不漏水合格后,经抛光处理、检验、包装方可出厂。

4、如图13、图14、图18、图19所示,暖气管连接板9长条平板一侧板对应冷水圆管2边管管口处,暖气管连接板9长条平板两端头开有冷水进出管接头内连接口16;安装所述冷水出口管接头3、冷水进口管接头12;冷水出口管接头3、冷水进口管接头12内端管壁与暖气管连接板9长条平板上的冷水进出管接头内连接口16焊接固连与冷水圆管2边管管腔相通循环;冷水出口管接头3、冷水进口管接头12外端管壁与一侧联箱圆弧外侧板8上的冷水进出管接头外连接口19焊接固连。

5、如图13、图15、图16所示,每支冷水圆管2管腔内设置的所述暖气圆管1数量为一支、两支或多支;每支冷水圆管2管腔内设置的暖气圆管1数量从暖气出口管接头11端依次向暖气进口管接头5端相邻的每支冷水圆管2管腔内暖气圆管1的数量相同;或暖气出口管接头11端相邻的每支冷水圆管2管腔内设置有暖气圆管1的数量多于暖气进口管接头5端的冷水圆管2管腔内暖气圆管1的数量不相同。

 6、如图6所示,多支管排列的冷水圆管2管腔内灵活设置有所述暖气圆管1的数量为一支、两支或多支;所述多支管排列的冷水圆管2管腔内穿有暖气圆管1的数量从所述热流体暖气出口管接头11端向所述热流体暖气进口管接头5端排列的冷水圆管2管腔内的数量逐支递减;或所述每支冷水圆管2管腔内穿有所述暖气圆管1的数量,从热流体暖气进口管接头5端冷水圆管2管腔穿有一支暖气圆管1起;依次向热流体暖气出口管接头11端相邻多支管排列冷水圆管2管腔内逐支递增或数倍增加,至热流体暖气出口管接头11端冷水圆管2管腔的暖气圆管1数量为多支;多支暖气圆管1管腔内热流体多管循环增强传热。 

所述的暖气储水式换热器,在静态下冷水圆管管腔的冷流体与暖气圆管管腔的热流体是同等温度,在使用交换器流出热水时、同步进入换热器的冷水开始与热流体暖气出口管接头11端的暖气圆管进行第一时间热交换,这时中部冷水管腔及暖气进口管接头5端冷水管腔内的冷流体与暖气管腔的流体还是同等的温度不发生热交换,使用换热器流出内存热水因流出时间较长,新进入的冷水推动热水流经交换至中部,因传热面积小及热源面积布局不合理热源温度又低流体的热交换速度跟不上流至热流体暖气进口管接头5端冷水交换热水出口管接头3处流出热水中断变凉效果差。

本发明暖气换热器采取多支冷水圆管之间焊接连接成整体暖气片状即散热又换取热水洗浴,形成冷流体直管独立平行流动循环吸热流体通道。一是:合理的科学连接多支冷水圆管增加储水量能延长交换加热时间,进入的冷水滞留传热流程时间长。二是:热流体暖气出口管接头11端相邻的部分多支冷水圆管管腔内设置多支6支小直径12mm暖气圆管增加传热面积,并增强流体的湍流量改变流动层,加强传热。三是:为了减少新进入换热器的冷水与内储存热水的混合降低效果,本发明冷流体空腔设置冷流体分流板7,通过冷流体分流板7分流形成平行流动吸热通道,增加冷流体的加热滞留交换时间长及流程长度,提高换热有效率,实现储水式换热器流出热水不中断达到实用性的换热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预期不到的技术效果。

 在实际安装中换热器热流体暖气出口管接头11和冷水进口管接头12绝大部分设置在换热器的下部,为此下部分相邻冷水圆管腔内设置多支较细的暖气圆管为小直径12mm,细暖气圆管形成梯级塔式设计逐级加热,其目的让第一时间进入换热器的冷水与暖气出口管接头11端第一支冷水圆管内的多支暖气管金属面接触开始交换吸热,多支冷水管腔储存的热水延长新进入的冷水在第一支冷水圆管管腔交换通过冷流体分流板分流经到第二支、第三支以此类推交换时间长、流程长加热时间长,冷流体在管腔滞留加热交换流程延长,从而达到充分交换吸热流动过程至热流体暖气进口管接头5管段冷流体出口温度与热流体管壁温度已基本相同停止交换。因此,本发明技术方案合理的提高换热器单位体积的换热面积增加50%~100%传热面积。该发明设计结构紧凑、热水流出连续不中断用户满意、经济实用、科学合理、延年、耐用,节约资源。

本发明中也可根据产品规格灵活的设计暖气圆管的支数,规格小的产品每一支冷水圆管腔内全部设置6支或以上支小直径12mm细暖气圆管,可实现小规格产品也能流出热水不间断,规格大一点的产品,热流体出口端大部分相邻冷水圆管腔内设置细小暖气管圆多支,热流体进口端对应的冷水圆管腔内设置独一支暖气圆管是输出通道用,这样即节约原材料,又保证换热效果。

本发明中多支细暖气圆管导热不仅增加了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多支细暖气圆管的进口处和出口处形成多次湍流量,有效的改变流体的流动层,加快传热速率,冷流体水温度呈梯度增加,促使先进入换热器管腔的冷水在第一交换区域与热流体多间壁接触交换时间长得到充分交换吸热,换热器流出的热水排掉的热量和同时进入换热器的冷水在滞留状态或流经过程中吸收多支细暖气圆管放出的热量成正比,致使第一时间进入换热器冷流体的温度沿金属传热面不断提高,热流体的温度沿金属传热面断下降,冷流体流经过程中吸收热量循环至热流体暖气进口热平衡管段流体温度已基本相同传热停止。因此,在换热器热流体暖气出口管段冷水圆管内设置多支细小暖气圆管导热弥补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独一支暖气管因供热温度的降低造成冷水所需面积和温度的缺失而效果差。有效的解决换热器传热面积小储存热水流出补进的冷水交换跟不上的技术问题。解决独一支暖气管在冷水管腔内布局不合理、热源有效的利用率低等技术问题。

综合上述,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达到充分有效利用热量,节约材料能源、其强度足够、传热性能可靠、经济上合理、结构紧凑,保证满足洗澡过程中所需要的热水流量。这种技术方案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换热面积小,换热效率低、流出热水中断效果差等技术问题。

7、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联箱冷流体内腔13内对应管间联箱圆弧内侧孔板10上设置有多个冷流体分流板7;暖气管连接板9长条平板上与冷流体分流板对应处设置有热流体分流板6热流体通过分流板经热流体空腔14分流组成逆流式循环传热流体通道;或所述的联箱冷流体空腔13和热流体空腔14腔内不设置有冷流体分流板7热流体分流板6组成混流式循环流体传热通道;冷流体分流板7 、热流体分流板6为半圆弧板外翻有边。

本发明在联箱圆弧内侧孔板10冷水圆管管间圆弧板上冷流体空腔13内设置有冷流体分流板7其目的是通过冷流体空腔在分流板的作用下促使冷流体从第一支冷水圆管低端循环逐级加热流经出口与暖气进口管管壁温度相同。与冷流体分流板7对应的暖气管连接板9长条平板上热流体空腔14内设置有热流体分流板6分流热流体;形成冷热两种流体逆流交换效率高。冷热流体空腔内不设置分流板形成混流式换热结构。

   8、如图1、图2、图4、图6所示,端头盖板4为圆形盖板或半圆弧盖板周围翻有边;端头盖板4与联箱圆弧内侧孔板10板边、联箱圆弧外侧板8板边、暖气管连接板9长条平板的端头板边共同焊接固连;或端头盖板4分隔为两半,一半与联箱圆弧内侧孔板10端头板边和暖气管连接板9长条平板的端头板边焊接密闭封堵联箱冷流体内腔13端口,另一半与联箱圆弧外侧板8端头板边、暖气管连接板9长条平板的端头板边焊接密闭封堵联箱热流体空腔14端口。

 9、如图1、图2、图4所述冷水圆管2设计数量为偶数支,所述冷水出口管接头3和冷水进口管接头(12)焊接连接在冷水进出管接头外连接口19一侧联箱外侧板8上;暖气出口管接头11和暖气进口管接头5焊接连接在暖气进口管接头5另一侧联箱外侧板8上;联箱体处于竖向摆放冷水出口管接头3与暖气进口管接头5交联箱体两端与冷水圆管2上方边管横向水平设置;冷水进口管接头(12)与 暖气出口管接头11交联箱体两端与冷水圆管2下方边管横向水平设置;联箱体处于横向摆放冷水出口管接头3与暖气进口管接头5交联箱体与冷水圆管2边管同向垂直左方;冷水进口管接头(12)、暖气出口管接头11交联箱体与冷水圆管2边管同向垂直右方;或冷水圆管2设计数量奇数支,暖气进口管接头5与冷水出口管接头3设置在同一侧联箱外侧板8上部、端头盖板4上端部;暖气出口管接头11与冷水进口管接头(12)设置在另一侧联箱外侧板8下部、端头盖板4下端部,冷热流体进出口管接头形成对角线位置设计;管接头进出口设置安装的位置与冷水圆管的设计支数相关;管接头进出口安装的位置利于循环加热及联箱体灵活竖向或横向安装与分户供暖双路管网或单路管网匹配灵活安装方便、节约安装材料。

    换热器管接头设计位置是根据冷水圆管支数及有利于热交换循环加热的需要而定。合理的设置管接头的安装位置,其目的是方便目前分户供暖单路或双路暖气管网灵活安装的需要,节约安装材料,并占用空间面积小,换热器管接头与供暖管网安装协调美观。解决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联箱体储水式换热器,联箱体只能呈竖向安装,联箱体不能呈横向安装的技术缺陷。

10、一种圆管形联箱壳管储水内多管加热交换器的制作工艺,其特征是,包括如下制作步骤:

所述联箱圆弧内侧孔板10与联箱圆弧外侧板8两块圆弧板合并组成圆管形联箱体,冷水圆管与圆弧板孔板连接构成异径圆管的联通,在圆弧板弧面上开口是椭圆口;

A、所述联箱圆弧内侧孔板采用薄壁不锈钢板材压制,先将板材剪切成长方形板,用压力机压制成直径为89mm的四块圆弧板,根据冷水圆管2管径尺寸及冷水圆管2的设置数量,在其中两块圆弧板中心均匀分布冲压冷水圆管安装孔,圆弧面开孔是椭圆口17连接口,椭圆口连接口向弧内拉伸翻口是马鞍口,为此在圆弧板面开孔的为联箱圆弧内侧孔板10,不冲压冷水圆管安装孔的为联箱圆弧外侧板8;联箱圆弧外侧板8两端头冲压有暖气进出口连接孔15或冷水进出口管接头外连接口19,圆管形联箱体两端口设有端头盖板4,端头盖板4密闭封堵联箱体四端口;端头盖板4为圆形周边翻有边或两个半圆形板周边翻有边方便好稳固、好焊接; 

所述冷水圆管2管口剪切成马鞍形,所述的冷水圆管2马鞍形管口插入联箱圆弧内侧孔板10上的冷水圆管安装孔椭圆口17马鞍口内焊接固连;      

所述的暖气圆管1的支数根据冷水圆管2的支数平均设置或按需梯级不平均设置,所述的暖气管连接板9是长条平板,根据暖气圆管1设置的支数和管径与冷水圆管管口相对应处冲压暖气管连接口18或拉伸向外翻有边方便安装暖气圆管1、好捏边焊接、节省焊丝、焊缝不易漏水; 

B、所述暖气圆管1一端管口插入暖气管连接板9长条平板上的暖气管连接口18焊接连接,暖气圆管1的另一端管口插入固连管定位孔板20稳固定位后穿过冷水圆管2管腔及冷流体内腔13,另一暖气管连接板9长条平板上的暖气管连接口18穿入暖气圆管1与其焊接固连;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节省工时费用。

暖气管连接板9长条平板与联箱圆弧内侧孔板10圆弧板边复合并边缘齐捏边焊接连接;冷水出口管接头3和冷水进口管接头12焊接在一侧暖气管连接板9长条平板两端;暖气管连接板9的端头板边与端头盖板4密闭焊接固连;

所述的联箱圆弧外侧板8圆弧板卡上暖气管连接板9及联箱圆弧内侧孔板10圆弧板,两板边吻合边缘齐捏边焊接连接;联箱圆弧外侧板8端头板边与端头盖板4焊接固连;

所述冷水出口管接头3和冷水进口管接头12外端壁焊接在一侧联箱圆弧外侧板8上部下部或左端右端,与冷流体内腔13相通形成循环吸热流体通道;

暖气进口管接头5和暖气出口管接头11焊接在联箱圆弧外侧板8上端下端或左边、右边与热流体空腔14相通构成圆管形联箱体冷流体内腔和热流体空腔平行循环传热流体通道。

     所述圆管形联箱体冷水圆管2设计数量为偶数支,所述冷水出口管接头3和冷水进口管接头(12)焊接连接在冷水进出管接头外连接口19一侧联箱外侧板8上;暖气出口管接头11和暖气进口管接头5焊接连接在暖气进口管接头5另一侧联箱外侧板8上;联箱体处于竖向摆放冷水出口管接头3与暖气进口管接头5交联箱体两端与冷水圆管2上方边管横向水平设置;冷水进口管接头(12)与 暖气出口管接头11交联箱体两端与冷水圆管2下方边管横向水平设置;联箱体处于横向摆放冷水出口管接头3与暖气进口管接头5交联箱体与冷水圆管2边管同向垂直左方;冷水进口管接头(12)、暖气出口管接头11交联箱体与冷水圆管2边管同向垂直右方;或冷水圆管2设计数量奇数支,暖气进口管接头5与冷水出口管接头3设置在同一侧联箱外侧板8上部、端头盖板4上端部;暖气出口管接头11与冷水进口管接头(12)设置在另一侧联箱外侧板8下部、端头盖板4下端部,冷热流体进出口管接头形成对角线位置设计;管接头进出口设置安装的位置与冷水圆管的设计支数相关;管接头进出口安装的位置利于循环加热及联箱体灵活竖向或横向安装与分户供暖双路管网或单路管网匹配灵活安装方便、节约安装材料。解决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联箱储水式换热器只能联箱体呈竖向安装,不能联箱体呈横向安装的技术缺陷。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