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区隔医患的便携式空气隔挡发生器

一种区隔医患的便携式空气隔挡发生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隔医患的便携式空气隔挡发生器,它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风机、引流罩、紫外线灯管、过滤网、出风槽和控制器,其壳体呈扇形状,在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过滤网设置在进风口内侧,在扇形状壳体的弧面上设置了弧形的出风槽,在出风槽的内侧设置有紫外线灯,在风机的出风口与壳体的出风槽之间设置了引流罩,使用本发明时,通常将其放置在医院就诊室或工作站的工作台面上并置于医患之间,其风机产生的气流经过引流罩并通过出风槽吹出,即可在医患之间形成一道风墙,以隔离医患,防止病毒和细菌通过空气传播。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95399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喻安义;

    申请/专利号CN201410198448.9

  • 发明设计人 喻安义;

    申请日2014-05-12

  • 分类号F24F9/00;F24F13/28;A61L9/20;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611730 四川省成都市郫县成都现代工业港南片区正港路268号成都老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0:15:5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5-2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F24F9/00 授权公告日:20160824 终止日期:20170512 申请日:20140512

    专利权的终止

  • 2016-08-24

    授权

    授权

  • 2014-08-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24F9/00 申请日:201405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7-3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置于医院就诊室或工作站的工作台面上,产 生空气气流并以此作为医患之间屏障的隔离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医生和患者相对而坐,面对面交流和接触,患者通过呼吸等 方式排出的病毒及细菌极易通过空气媒介近距离的传播给医生,医生每天接触大量患者, 属于高危易感人群,携带有传染病菌的患者容易通过空气传播方式将细菌和病毒传染给医 生,为降低医生就诊时受病菌传染的威胁,目前不少医生是带上口罩就诊,但这样与患者 沟通就不方便,易给患者产生疏远感,且口罩的隔阻功能十分有效,不能为医生提供有效 的保障,同时患者通过呼吸等方式排出的病毒及细菌滞留在室内不能得到消灭及清除,日 积月累,还会威胁室内人员的健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区隔医患的便携式空气隔挡发生器, 它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风机、引流罩、紫外线灯管、过滤网、出风槽和控制器,其 壳体呈扇形状,在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过滤网设置在进风口内侧,在扇形状壳体的弧面 上设置了弧形的出风槽,在出风槽的内侧设置有紫外线灯,在风机的出风口与壳体的出风 槽之间设置了引流罩,使用本发明时,通常将其放置在医院就诊室或工作站的工作台面上 并置于医患之间,其风机产生的气流经过引流罩并通过出风槽吹出,即可在医患之间形成 一道风墙,以隔离医患,防止病毒和细菌通过空气传播。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区隔医患的便携式空气隔挡发生 器,包括壳体、控制器和风机,风机和控制器电连接,并均设置在壳体内,其结构特点为: 壳体呈扇形状,有一个圆弧面,在圆弧面的两端各有一个侧平面,在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 在扇形状壳体的圆弧面上设置了弧形的出风槽。

上述空气隔挡发生器,在壳体内部还设置了引流罩,引流罩设置在风机的出风口与壳 体的出风槽之间,引流罩两端的形状分别与风机出风口及壳体出风槽的形状相配。

上述空气隔挡发生器,出风槽的槽口宽度为1至8毫米。

上述空气隔挡发生器,出风槽的横截面呈梯形,内宽外窄。上述空气隔挡发生器,弧 形的出风槽的两端均向外倒角,内窄外宽。

上述空气隔挡发生器,在出风槽的外侧口部还设置了导流槽,导流槽的槽口宽度小于 或等于出风槽的槽宽,导流槽的深度大于8毫米。

上述空气隔挡发生器,在出风槽的内侧还设置了紫外线灯。

上述空气隔挡发生器,在进风口的内侧设置有过滤网,在过滤网的后面还设置了加热 管。

上述空气隔挡发生器,扇形状壳体的圆心夹角为90°至180°。

上述空气隔挡发生器,风机吹出的气流流速大于0.1m/s。

上述空气隔挡发生器,在壳体上还设置了显示屏和指示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出的空气隔挡发生器主要用来区 隔医患,通常是放在医院就诊室或工作站的工作台面上并置于医患之间,由于在壳体内设 置了风机,在壳体上开设了出风槽,故风机产生的气流即能通过出风槽吹出并被风槽导流 整形,进而以出风槽口部为起点形成一道以出风槽槽宽为厚度的风墙,将壳体设置成扇形 或近似于扇形的形状,并在扇形状壳体的弧面上设置弧形的出风槽,其有益效果是形成的 风墙能以弧形的出风槽为起点呈扇形状扩展,形成一道扇形状风墙,从而大大增加风墙的 面积,以有效区隔医患。本发现实现了利用小型化的便携设备即可形成面积充分的区隔风 幕,利于实现设备的小型化和便携化。在壳体上设置进风口,是为了通过该进风口将室内 空气吸入到壳体内,以便为通过出风槽送出的气流提供风源,同时也通过该进风口和出风 槽实现室内空气的循环。

在壳体内部的风机出风口与壳体的出风槽之间设置引流罩,其引流罩两端的形状分别 与风机出风口及壳体出风槽的形状相配,其有益效果是能将风机产出的气流通过最短的通 道直接引至出风槽,缩短其流动路径,避免气流在壳体内乱窜而消耗能量,从而增加其风 速与风压,引导风机吹出的气流快速从出风槽的槽口挤出,形成风墙。同时将出风槽的横 截面设置成内宽外窄的梯形,其内宽的有益效果也是为了将风机吹出的气流顺畅的引至出 风槽,外窄的有益效果是增大气流在穿出出风槽后的风压与风速,利于形成风墙。弧形出 风槽的两端均向外倒角,内窄外宽,其有益效果是为了引导气流穿出出风槽后能继续向槽 两端呈扇形状扩散,从而形成更大面积的风墙,以充分区隔医患。

本发明在出风槽的外侧口部还设置了导流槽,导流槽的槽宽为1至8毫米,导流槽的 深度大于8毫米,其有益效果是避免气流从出风槽排出后便无序散开,狭长的导流槽能对 通过该槽的气流进一步整形,规整其厚度,导流槽的槽宽越窄,则挤出的风压就越大,越 利于形成长距离的风墙,但槽宽过窄又会导致形成的风墙太薄,影响其隔阻效果,经过理 论计算和试验论证,得出导流槽的槽宽为1至8毫米最为合适,既能确保风墙具有有效厚 度,又可防止气流穿过槽口后便散开而形不成风墙,同时导流槽的深度越深,则对气流在 导流槽内的整形路径就越长,越有利于确保穿过槽口后的风墙的持久成形性,进一步避免 气流穿出导流槽后便无序散开而难以形成风墙,经过理论计算和试验论证,得出导流槽的 槽深大于8毫米,更有利于形成长距离的风墙。

本发明在出风槽的内侧设置紫外线灯的有益效果是对通过进风口吸入壳体内的空气 进行消毒杀菌,再将经过紫外线消毒后的洁净空气从出风槽送出,以确保通过本发明送出 的气流为消过毒的洁净空气,室内空气通过本发明进行气流循环,还能进一步通过该紫外 线灯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杀菌,从而消灭及清除患者通过呼吸等方式排放在室内空气中的 病毒及细菌,避免其细菌滞留室内而威胁人员健康。

本发明在进风口的内侧设置过滤网的有益效果是为了滤除空气中的杂质,以保证从进 风口吸入到壳体内的空气是洁净的,从而确保从出风槽送出的是不含杂质的洁净气流,室 内空气通过本发明进行气流循环,该过滤网能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和过滤,吸附空气中的 灰尘、微粒和杂质,以利于保持室内空气的洁净。在过滤网的后面设置加热管的有益效果 是当冬天气温较低时,打开加热管能将从进风口吸入的冷空气进行加热后再从出风槽中送 出,从而有利于提高室内温度,增加人体舒适度。

本发明将扇形状壳体的圆心夹角设置为90°至180°,其有益效果是为了增大壳体的 弧面长度,进而增大在壳体弧面上设置的弧形出风槽的长度,从而增大以该弧形出风槽为 起点的扇形状风墙的起点弧面长度,以利于形成面积更大的风墙。

本发明将风机吹出的气流流速设定为大于0.1m/s,其有益效果是为了形成更长距离的 风墙,当风速与风压过小时,气流穿出出风槽后便容易无序扩展,形不成风墙,经过理论 计算和试验论证,得出风机吹出的气流流速需大于0.1m/s,才有利于在超过1米的较长 距离内形成比较稳定的风墙。

本发明在壳体上设置显示屏和指示灯,通过指示灯了解设备的通电和开关机状态,通 过显示屏显示其风速档位和其他参数,其有益效果是为了更直观的观察和了解设备的工作 状态和相关参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剖开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出风槽和导流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放置在工作台面上并置于医患之间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1为壳体、2为风机、3为紫外线灯、4为控制器,5为显示屏、6为指示灯、7 为引流罩、8为过滤网、9为加热管、10为工作台、11为医护人员、12为病员;A为进风 口、B为出风槽、C为导流槽、D为形成的隔离风墙。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作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第一种 具体实施方式是,一种区隔医患的便携式空气隔挡发生器,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 的风机2、紫外线灯3、控制器4和设置在壳体1上部的显示屏5、指示灯6,壳体1的整 体形状呈扇形形状,有一个弧形面,在壳体1的弧面上设置了弧形的出风槽B,当然壳体 1也可以做成三角形或方形,但仍需将出风槽B设置成弧形或斜楔形。以利于形成的风墙 能以弧形或斜楔形的出风槽B为起点呈扇形状或三角形状向两端扩展,形成一道扇形状或 三角形状风墙,从而增大风墙的面积,以实现利用小型化的便携设备即可形成面积充分的 区隔风墙。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采用扇形形状,其圆心夹角为120°,当然圆心夹角 采用大夹角或小夹角均可,只要壳体1能平稳的放置在桌面上就行,当圆心夹角为90° 至180°时,既能增大壳体1的弧面长度,又能保持其与桌面良好的接触稳定性,当圆心 夹角为90°时,壳体1即呈1/4圆饼状,壳体1的弧面长度会较短,仅能形成宽度为最 低限度的空气隔离幕墙;当圆心夹角为180°时,壳体1即呈半圆饼状,壳体1的弧面长 度最长,形成的空气隔离幕墙的宽度也最大,但占用的桌面空间也更大,且进风口A即不 能设置在其弧面一端的侧平面上了,经过理论计算与试验验证,扇形状的壳体1的圆心夹 角采用120°时,其各项指标更佳。

本实施方式中,在扇形状的壳体1的弧面一端的侧平面处开设了进风口A,其进风口 A开设在了壳体1侧平面的中部,进风口A的面积小于壳体1侧平面的面积,当然进风口 A还可以是将壳体1的整个侧平面镂空而成,另外,进风口A还可以单独或同时开设在壳 体1的前平面或后平面上,甚至还可以开设在壳体1的弧形面上,只要能够满足进风的功 能即可,在进风口A的内侧设置了过滤网8,过滤网8的形状与进风口A的形状相配,面 积略大于进风口A的面积,将过滤网8以可拆卸的方式从壳体1的内侧完全覆盖住进风口 A,使壳体1外部的空气只能通过过滤网8进入到壳体1内,过滤网8采用聚丙烯纤维滤 网或玻璃纤维滤网制成,并设置有活性碳过滤层(图中未示出),过滤网8能吸附空气中 的灰尘、微粒和其他杂质,并定期将过滤网8从壳体1上面拆下,进行清洗或更换。本实 施方式还在过滤网8的后面设置了加热管9,其加热管9采用电加热的石英管,其开关可 以单独控制,当冬天气温较低时,开启加热管,便能将从进风口吸入的冷空气进行加热后 再从出风槽中送出,从而有利于提高室内温度,增加人体舒适度,也避免了冬天从本发明 的出风槽中吹出冷风而使人体受凉。

在壳体1内部的出风槽B与风机2的出风口之间设置了引流罩7,引流罩7是一根中 空的管道,一端设置成圆口状,以便与风机2的出风口形状相配,并直接与风机2的出风 口连接,引流罩7的另一端设置成扁口状,以便与出风槽B的形状相配,通过引流罩7 而将风机2与出风槽B用最短的通道直接连接,以避免风机2送出的气流在壳体1内部乱 窜而消耗能量,从而增加其风速与风压,通过引流罩7而引导风机2吹出的气流快速从出 风槽B的槽口挤出,形成风墙。

在本实施方式中,紫外线灯3设置在壳体1的出风槽B的内侧,具体设置在出风槽B 与引流罩7之间,紫外线灯3的长度略大于出风槽B的长度,风机2送出的气流通过引流 罩7的管道后先经过紫外线灯3的消毒,再进入出风槽B内,紫外线灯3能对室内空气进 行消毒杀菌,当室内空气通过本发明进行气流循环时,紫外线灯3能消灭及清除患者通过 呼吸等方式排放在室内空气中的病毒及细菌,避免其细菌滞留室内而威胁人员健康。

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的弧形出风槽B的两端均向外倒角,倾斜度45°,内窄外宽, 以引导气流穿出出风槽B后能继续向槽两端呈扇形状扩散;同时出风槽B的横截面呈梯形, 内宽外窄,以便将风机2吹出的气流顺畅的引入到出风槽B内并在出风槽B内对风进行加 压,本实施方式中,出风槽B外侧的槽口宽度为2毫米,经过理论计算和试验验证,槽口 宽度的合适值为1至8毫米,当槽口宽度超过8毫米时,气流将难以聚集成风墙,当槽口 宽度小于1毫米时,形成的风墙太薄,影响其隔阻效果;最佳值为2毫米,本实施方式还 在出风槽B的外侧口部设置了与出风槽B的槽口长度和宽度均相等的导流槽C,即导流槽 C是一个槽深为8毫米、槽宽为2mm的狭长槽,设置导流槽C的作用是拉长气流在导流槽 C内的整形长度,从而进一步规整和保持气流的厚度,避免气流从出风槽B排出后便无序 散开,利于确保穿过槽口后的风墙的持久成形性,试验证明,导流槽C的槽深大于8毫米 时其风墙塑形的效果更佳,低于5毫米时,基本没有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风机2采用功率为60W的离心风机,其风机2吹出的气流流速为 0.15m/s,试验证明,只有风机2吹出的气流流速大于0.1m/s时,才有利于在超过1米的 较长距离内形成比较稳定的风墙,当风机2的功率小于50W时,其吹出的气流流速将低于 0.1m/s,难以形成有隔阻效果的风墙。

在本实施方式中,指示灯6采用发光二极管,正常工作时呈现绿色,显示屏5使用普 通液晶显示屏,以利于观察和了解设备的工作状态和相关参数。指示灯6、显示屏5、风 机2和紫外线灯3均与控制器4电连接,通过控制器4而操控这些电气部件。

当然,在本实例方式中可以去除紫外线灯3和/或过滤网8、加热管9,去除后本发明 仍然可以发挥其形成风墙以区隔病患的主要功能,只是不能对空气进行消毒、净化和加热; 同理,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去除引流罩7和/或导流槽C,去除后本发明仍然可以发挥 其形成风墙的功能,只是效果较差,这些变化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使用本发明时,将本发明放置在医院就诊室或工作站的工作台面上并置于医患之间, 使出风槽B在长度方向上与医生或患者的面部保持平行,其风机2产生的气流经过引流罩 7、紫外线灯3、并通过出风槽B和导流槽C吹出,即可在医患之间形成一道风墙,以隔 离医患,防止病毒和细菌通过空气传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