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城镇污水处理的全悬浮活性污泥法一体化处理装置

用于城镇污水处理的全悬浮活性污泥法一体化处理装置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城镇污水处理的全悬浮活性污泥法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圆形的二沉池,其外周分别环绕设有二沉池浮渣井、细格栅进水渠、沉砂池、二沉池污泥井、厌氧池和好氧池,形成圆环状的池体,厌氧池和好氧池的内环池壁底部分别设有推流混合搅拌器,好氧池底部设有曝气装置,顺流污水依靠压力差从池壁间的预留孔洞流入另一池内,最后的好氧池出水进入二沉池,实现泥水分离。本发明通过污水处理装置的优化组合,节省了大量的占地面积及连接管道,也降低了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确保活性污泥在完全悬浮、控制曝气在低溶解氧条件下进行生化反应,生化过程电耗低,处理效率高,由于池与池相连,一桥相通,管理十分方便。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92254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亚泰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144612.8

  • 申请日2014-04-11

  • 分类号C02F9/14;C02F3/30;

  • 代理机构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奚华保

  • 地址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科学大道91号

  • 入库时间 2024-02-20 00:15:4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8-18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注销 IPC(主分类):C02F 9/14 授权公告日:20150916 申请日:20140411 专利号:ZL2014101446128 登记号:Y2019980000938 出质人:安徽亚泰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质权人:合肥市兴泰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 解除日:20230731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9-12-31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 IPC(主分类):C02F9/14 登记号:Y2019980000938 登记生效日:20191209 出质人:安徽亚泰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质权人:合肥市兴泰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名称:用于城镇污水处理的全悬浮活性污泥法一体化处理装置 授权公告日:20150916 申请日:20140411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5-09-16

    授权

    授权

  • 2014-08-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2F9/14 申请日:201404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7-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镇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用于城镇污水处理的全悬浮活性污泥法一体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城镇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一般为:粗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沉砂池→生化池(厌氧池/好氧池)→二沉池,上述单体按顺序布置连接,其占地面积大、所需管道长、建设费用高;运行过程中很难达到活性污泥的全悬浮状态,生化池内低溶解氧难以控制,处理效率低、电耗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城镇污水处理的全悬浮活性污泥法一体化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用于城镇污水处理的全悬浮活性污泥法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圆形的二沉池,二沉池内设有刮渣刮泥机、浮渣排放斗、集泥坑,二沉池的内周设有出水浮渣挡板,二沉池内壁上部设有出水环槽,出水环槽与二沉池出水管连通,所述二沉池的外周分别环绕设有二沉池浮渣井、细格栅进水渠、沉砂池、二沉池污泥井、厌氧池和好氧池,所述二沉池浮渣井、细格栅进水渠、沉砂池、二沉池污泥井、厌氧池和好氧池形成圆环状的池体;

所述浮渣排放斗通过设在二沉池内的第一排浮渣管与二沉池浮渣井连通,所述集泥坑通过设在二沉池底部的第一排泥管与二沉池污泥井连通;所述细格栅进水渠的外环池壁处连通设有进水管,细格栅进水渠内设有细格栅,细格栅进水渠底部设有细格栅出水口,所述细格栅出水口与设在沉砂池下部的沉砂池进水管连通;沉砂池上部设有沉砂池出水管,所述沉砂池出水管与设在厌氧池首端上部的厌氧池进水渠连通;所述二沉池污泥井内设有污泥泵,所述污泥泵通过污泥回流管与厌氧池进水渠连通;

所述厌氧池的末端与好氧池的首端之间通过第一隔墙连接,所述第一隔墙的上部和底部均设有第一过泥水孔洞;所述好氧池内均布设有第二隔墙和第三隔墙,将好氧池分割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第二隔墙的上部和底部均设有第二过泥水孔洞,所述第三隔墙的上部和底部均设有第三过泥水孔洞;所述好氧池的末端上部设有出泥水槽,所述出泥水槽与二沉池进水管连通;所述厌氧池内环池壁底部设有第一推流混合搅拌器,所述好氧池内环池壁底部在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均设有第二推流混合搅拌器,所述好氧池底部设有曝气装置。

所述的用于城镇污水处理的全悬浮活性污泥法一体化处理装置,所述二沉池浮渣井、细格栅进水渠、沉砂池、二沉池污泥井、厌氧池和好氧池的内环池壁与二沉池的圆周池壁为同一池壁。

所述的用于城镇污水处理的全悬浮活性污泥法一体化处理装置,所述二沉池、二沉池浮渣井、细格栅进水渠、沉砂池、二沉池污泥井、厌氧池和好氧池的外周处分别设有带护栏的走道板,相邻的形成圆环状的池体之间设有带护栏的走道板。

所述的用于城镇污水处理的全悬浮活性污泥法一体化处理装置,所述二沉池浮渣井下部设有第二排浮渣管,所述二沉池浮渣井通过第二排浮渣管与滤水池连通。

所述的用于城镇污水处理的全悬浮活性污泥法一体化处理装置,所述细格栅的后侧设有接栅渣斗和排栅渣管,所述接栅渣斗通过排栅渣管与滤水池连通。

所述的用于城镇污水处理的全悬浮活性污泥法一体化处理装置,所述沉砂池底部设有放砂管道,所述沉砂池通过放砂管道与滤水池连通。

所述的用于城镇污水处理的全悬浮活性污泥法一体化处理装置,所述二沉池污泥井下部设有第二排泥管,所述污泥泵通过第二排泥管与污泥浓缩池连通。

所述的用于城镇污水处理的全悬浮活性污泥法一体化处理装置,所述二沉池的出水环槽内侧设有出水三角堰板。

所述的用于城镇污水处理的全悬浮活性污泥法一体化处理装置,所述二沉池进水管的出水口位于二沉池的中心筒上部。

所述的用于城镇污水处理的全悬浮活性污泥法一体化处理装置,所述放砂管道上设有用于控制砂石排放的放砂阀门。

本发明将细格栅进水渠、沉砂池、二沉池污泥井、厌氧池、好氧池、二沉池浮渣井组合为一体化,相互共底、共壁,池壁与池壁之间根据需要设置预留孔洞,顺流污水依靠压力差从预留孔洞流入另一池内,最后的好氧池泥水混合液通过出水槽再由管道进入二沉池,实现泥水分离;由于厌氧池和好氧池的内环池壁底部均设置推流混合搅拌器,使池内混合液呈双环状流态运行,水力条件好,活性污泥始终在全悬浮状态下运行。这样一来,优化组合后的污水生化处理可控制在低溶解氧条件下运行,生化过程电耗低,处理效率高,操作运行稳定,节省了大量的占地面积及连接管道,也降低了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同时由于池与池相连,一桥相通,管理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平面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4是图1的C-C剖视图;

图5是图1的D-D剖视图。

上图中:1-进水管、2-细格栅进水渠、21-细格栅、22-细格栅出水口、23-接栅渣斗、24-排栅渣管、3-沉砂池、31-沉砂池进水管、32-放砂管道、33-沉砂池出水管、4-二沉池污泥井、41-污泥泵、42-第二排泥管、43-污泥回流管、5-厌氧池、51-厌氧池进水渠、52-第一推流混合搅拌器、53-第一隔墙、54-第一过泥水孔洞、6-好氧池、61-第二隔墙、62-第三隔墙、63-第二过泥水孔洞、64-第三过泥水孔洞、65-出泥水槽、66-第二推流混合搅拌器、67-曝气装置、7-二沉池、71-二沉池进水管、72-二沉池出水口、73-二沉池出水管、74-刮渣刮泥机、75-出水环槽、76-出水浮渣挡板、77-浮渣排放斗、78-第一排浮渣管、79-第一排泥管、8-二沉池浮渣井、81-第二排浮渣管、9-走道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如图1~图4所示,用于城镇污水处理的全悬浮活性污泥法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圆形的二沉池7,二沉池7内设有刮渣刮泥机74、浮渣排放斗77、集泥坑,二沉池7的内周设有出水浮渣挡板76,二沉池7内壁上部设有出水环槽75,出水环槽75内侧设有出水三角堰板,出水环槽75上设有二沉池出水口72,二沉池出水口72与二沉池出水管73连通。

二沉池7的外周分别环绕设有二沉池浮渣井8、细格栅进水渠2、沉砂池3、二沉池污泥井4、厌氧池5和好氧池6。二沉池浮渣井8、细格栅进水渠2、沉砂池3、二沉池污泥井4、厌氧池5和好氧池6形成圆环状的池体。二沉池浮渣井8的内环池壁、细格栅进水渠2的内环池壁、沉砂池3的内环池壁、二沉池污泥井4的内环池壁、厌氧池5的内环池壁、好氧池6的内环池壁与二沉池7的圆周池壁为同一池壁。二沉池7的外周处、二沉池浮渣井8、细格栅进水渠2的外周处、沉砂池3的外周处、二沉池污泥井4的外周处、厌氧池5的外周处、好氧池6的外周处分别设有带护栏的走道板9,相邻的形成圆环状的池体之间也设有带护栏的走道板9。

浮渣排放斗77通过设在二沉池7内的第一排浮渣管78与二沉池浮渣井8连通,二沉池浮渣井8下部设有第二排浮渣管81,二沉池浮渣井8通过第二排浮渣管81与滤水池连通。细格栅进水渠2的外环池壁处连通设有进水管1,细格栅进水渠2内设有细格栅21,细格栅21的后侧设有接栅渣斗23和排栅渣管24,接栅渣斗23通过排栅渣管24与滤水池连通。细格栅进水渠2底部设有细格栅出水口22,细格栅出水口22与设在沉砂池3下部的沉砂池进水管31连通。沉砂池3底部设有放砂管道32,沉砂池3通过放砂管道32与滤水池连通,放砂管道32上设有用于控制砂石排放的放砂阀门;沉砂池3上部设有沉砂池出水管33,沉砂池出水管33与设在厌氧池5首端上部的厌氧池进水渠51连通,厌氧池进水渠51底部设有若干过水孔洞,向厌氧池5进水。集泥坑通过设在二沉池7底部的第一排泥管79与二沉池污泥井4连通,二沉池污泥井4内设有污泥泵41,污泥泵41通过污泥回流管43与厌氧池进水渠51连通,将回流污泥送入厌氧池5,污泥泵41还通过设在二沉池污泥井4下部的第二排泥管42与污泥浓缩池连通,将剩余回流污泥通过第二排泥管42排至厂区污泥浓缩池进行后续污泥脱水处理。

厌氧池5的末端与好氧池6的首端之间通过第一隔墙53连接,第一隔墙53的上部和底部均设有第一过泥水孔洞54。好氧池6内均布设有第二隔墙61和第三隔墙62,将好氧池6分割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第二隔墙61的上部和底部均设有第二过泥水孔洞63,第三隔墙62的上部和底部均设有第三过泥水孔洞64,设于第一隔墙53上部的第一过泥水孔洞54、设于第二隔墙61上部的第二过泥水孔洞63以及设于第三隔墙62上部的第三过泥水孔洞64除过泥水外还兼有过浮渣的功能。好氧池6的末端上部设有出泥水槽65,出泥水槽65与二沉池进水管71连通,二沉池进水管71的出水口位于二沉池7的中心筒上部。厌氧池5内环池壁底部设有第一推流混合搅拌器52,好氧池6内环池壁底部在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均设有第二推流混合搅拌器66,使池内混合液呈双环状流态运行,确保池内活性污泥的全悬浮状态;好氧池6底部设有曝气装置67。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待处理的城镇污水经粗格栅去除较大的漂浮物后进入提升泵房,用提升泵提升后通过进水管1进入细格栅进水渠2,经细格栅21进一步去除较小的漂浮物后进入沉砂池3去除砂石颗粒,沉砂池3出水流入厌氧池5与回流污泥混合,在厌氧池5中进行厌、缺氧反应,完成有机物的转化或脱氮,然后污水依次经过第一隔墙53、第二隔墙61和第三隔墙62,在好氧池6中发生好氧反应,除去绝大部分有机物,好氧池6出水通过出泥水槽65和二沉池进水管71流入二沉池7,经二沉池7泥水分离后达标排放。

在厌氧池5内设置第一推流混合搅拌器52,确保厌氧池5内的活性污泥在充分悬浮条件下使流入的污水达到水解酸化和进一步反硝化脱氮反应;在好氧池6内设置第二推流混合搅拌器66和曝气装置67,确保好氧池6内的活性污泥在完全悬浮、控制曝气在低溶解氧条件下进行碳化-氨化及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

细格栅进水渠2内细格栅21的栅渣、沉砂池3内的砂石以及二沉池浮渣井8内的浮渣,分别通过各自管道进入一体化池外的滤水池进行滤水,滤液由管道进入提升泵房内。放砂管道32在合适位置设置放砂阀门可以控制砂石的排放量。污泥回流管43在人手可控制位置设置阀门,可以控制污泥的回流量。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