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毛圈编织方法及具有毛圈针织物部的针织物

毛圈编织方法及具有毛圈针织物部的针织物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毛圈编织方法及具有毛圈针织物部的针织物,该方法能够不依赖于线圈压片、沉降片等附加的硬件而稳定地编织毛圈针织物部。在针床的编织宽度方向上规定毛圈编织区域,将在该毛圈编织区域内钩挂有旧线圈的多个复合针分为2组以上的n个组P1~Pn。选择任意的组Pm,使用接结经线,利用组Pm的复合针进行留置编织,并且利用除了组Pm以外的剩余的组的复合针进行编织(工序α)。使用毛圈纱,利用组Pm的复合针进行集圈,并且利用与具备组Pm的复合针的针床对置的针床的复合针编织毛圈(工序β)。反复进行工序α和工序β直至选择的m用尽(工序γ)。使毛圈从复合针脱离(工序δ)。组P1~Pn不具有在编织宽度方向上连续4个以上的复合针。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66873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申请/专利号CN201310390464.3

  • 发明设计人 岛崎宜纪;中口一人;山内贤;

    申请日2013-08-30

  • 分类号D04B1/02(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19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高培培;车文

  • 地址 日本和歌山县和歌山市

  • 入库时间 2024-02-20 00:02:4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9-09

    授权

    授权

  • 2014-04-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D04B1/02 申请日:201308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3-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编织毛圈针织物部的毛圈编织方法、及具有使用该毛 圈编织方法编织成的毛圈针织物部的针织物,所述毛圈针织物部具备 由接结经线(締糸)编织成的基底部、及由织入该基底部的毛圈纱的 一部分形成的毛圈。

背景技术

已知毛巾、浴巾等具备毛圈针织物部的针织物。作为编织该毛圈 针织物部的方法,本申请人使用具备复合针的横机而提出过毛圈编织 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段落0042~0045、及图22~28)。复合 针是如下构成的织针:包括在前端具有针钩的针本体、在前端具有形 成针舌的2张翼片的导针片,通过针本体和导针片的相对移动利用在 导针片的前端设置的针舌使针钩开闭,该针舌能够进入直至超过针钩 的位置。根据该专利文献1的毛圈编织方法,能够在针织物的一部分 编织毛圈针织物部。

基于图2~4简单说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毛圈编织方法。图2是 毛圈针织物部的编织工序图。另外,图3是表示在编织工序中进行的 “留置编织(留め置き編成)”的步骤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在留置 编织后编织毛圈的步骤的说明图。图2的左栏的“字母+数字”表示编 织工序的编号,右栏表示各编织工序中的针床上的编织状态。右栏中 的纵棒表示复合针的针本体,横棒表示导针片(导针片仅在使用导针 片的工序中示出)。另外,右栏的大写字母A~H表示后针床BB的复 合针的位置,小写字母a~h表示前针床FB的复合针的位置,水滴状 的标记表示在T0所示的编织开始时钩挂于BB的旧线圈1,Ω状的标 记表示集圈4,V字状的标记表示毛圈5,Π状的标记表示通过留置编 织而编织的接合部线圈2。关于留置编织,参照图3在后面说明。

图2的T0中,示出在BB的复合针A~H钩挂有旧线圈1的状态。 从该状态起,规定编织毛圈针织物部的毛圈编织区域。图2所示的例 子中,将沿编织宽度方向排列的全部的旧线圈1规定为毛圈编织区域 的线圈。之后的T1中,为如下状态:使用接结经线7Y,实施对于该 毛圈形成区域的旧线圈1进行留置编织的基底部编织工序,由接合部 线圈2构成的基底部7B在BB的复合针A~H上编织成。在此处,“留 置编织”是指:使图3(A)所示的复合针9的针本体90的针钩上钩 挂的旧线圈1如图3(B)所示保持在相同的复合针9的导针片91上, 由此向变空的针钩供给针织纱(毛圈编织中特别称为接结经线),在 针钩上形成接合部线圈2。向针钩供给的针织纱可以与编织旧线圈1的 针织纱相同,也可以不同。

T2中,实施如下的毛圈编织工序:使用与接结经线7Y不同的针 织纱(毛圈纱8Y),交替地反复进行在FB的复合针a~h上编织毛圈 5的步骤和在BB的复合针A~H上编织集圈4的步骤。通过该T2,如 图4所示,成为由接合部线圈2和集圈4构成的重叠线圈被从旧线圈1 拉出而钩挂于针钩的状态,构成集圈4的毛圈纱8Y被织入基底部7B。 另外,与集圈4连接的毛圈5钩挂于FB的复合针(图4中省略图示)。

T3中,使毛圈5从FB的复合针a~h的针钩脱离。从复合针a~h 脱离的毛圈5成为从基底部78的表面突出的状态。而且如果使毛圈针 织物部沿纵行方向形成,则将钩挂于BB的复合针A~H的重叠线圈看 作T0的旧线圈1,反复进行T1、T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9171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图3(B)所示,若进行留置编织,则在针本体90的针钩上形 成接合部线圈2,但在图3(B)的阶段该接合部线圈2的线圈形状尚 未固定。这是由于,接合部线圈2不是如旧线圈1那样在某个线圈的 纵行方向上连续编织成的线圈。在此处,上述专利文献1的毛圈编织 方法中,在基底部编织工序中将该留置编织在编织宽度方向上连续进 行,线圈形状未固定的接合部线圈2在编织宽度方向上连续排列。于 是,接合部线圈2的保持状态有时变得不稳定,与基底部编织工序接 续的毛圈编织工序可能难以进行。因此,在进行专利文献1的毛圈编 织方法的情况下,优选使用在相邻的复合针间将针织纱向下方按压的 线圈压片或沉降片等附加的硬件而使接合部线圈2的保持状态稳定, 实施毛圈编织工序。但是,由于也存在不具备这种附加的硬件的横机, 因此期望不使用附加的硬件而能够稳定编织毛圈针织物部的毛圈编织 方法。

另外,也有希望在编织成的毛圈针织物部中使毛圈牢固的需求。 这是由于,在毛圈针织物部中,毛圈从基底部突出,因此在该突出的 线圈上钩挂有某物体时,毛圈被从基底部拉出,针织物可能破坏形状。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创立,其目的是提供不依赖于附加的硬件 而能够稳定编织毛圈针织物部的毛圈编织方法。另外,本发明的另一 目的是提供具备毛圈牢固而难以破坏形状的毛圈针织物部的针织物。

本发明的毛圈编织方法是使用横机编织毛圈针织物部的方法,所 述横机至少具备在前后对置的前后一对针床和在各针床上排列多根设 置的复合针,且能够在前后的针床间进行线圈的移圈,所述毛圈针织 物部具备由接结经线编织成的基底部和由织入该基底部的毛圈纱的一 部分形成的毛圈。该本发明的毛圈编织方法的特征在于,在针床的编 织宽度方向上规定毛圈编织区域,将在该毛圈编织区域内钩挂有旧线 圈的多个复合针分为2组以上的n个组P1~Pn,进行以下的工序α~工 序δ。其中,组P1~Pn以不具有在编织宽度方向上连续4个以上的复合 针的方式分组。当然,各组P1~Pn的织针并不重复。

[工序α]…在所述组P1~Pn中,选择任意的组Pm,使用所述接结 经线,利用组Pm的复合针进行留置编织而编织接合部线圈,并且利用 除了组Pm以外的剩余的组的复合针进行编织而编织成圈。在此处,Pm的m是1~n中的任意的自然数。

[工序β]…在所述工序α之后,使用所述毛圈纱,利用组Pm的复 合针进行集圈而编织由接合部线圈和集圈构成的重叠线圈,并且利用 与具备组Pm的复合针的针床对置的针床的复合针编织毛圈。

[工序γ]…反复进行所述工序α和工序β直至选择的组Pm用尽为 止。

[工序δ]…在所述工序β以后的任意的时机使所述毛圈从复合针脱 离。

上述本发明的毛圈编织方法中的毛圈编织区域内的复合针的分组 数可以为2以上,也可以为3或4。例如,在设分组数为3的情况下, 选择组P1,实施利用组P1的复合针进行留置编织,并且利用组P2、P3的复合针进行编织的工序α,然后,实施工序β。接着,选择组P2而进 行工序α和工序β,最后选择组P3进行工序α和工序β即可。若考虑 编织效率,则优选设分组数为2。在设毛圈编织区域内的复合针的分组 数为2的情况下,优选一方的组P1的复合针和另一方的组P2的复合针 以交替地排列的方式进行分组。

进行上述本发明的毛圈编织方法中的工序δ的时机并未特别限定。 例如,以下例示了设分组数为3的情况。当然,不限于以下的例示。

(例示1)

…“组P1的工序α、β”→“组P1的工序δ”→“组P2的工序α、 β”→“组P2的工序δ”→“组P3的工序α、β”→“组P3的工序δ”

(例示2)

…“组P1的工序α、β”→“组P2的工序α、β”→“组P1、P2的 工序δ”→“组P3的工序α、β”→“组P3的工序δ”

(例示3)

…“组P1的工序α、β”→“组P2的工序α、β”→“组P3的工序 α、β”→“组P1、组P2、组P3的工序δ”

若考虑编织效率,则优选如例示3所示,在全部的工序α和工序 β结束后(即工序γ之后)进行工序δ。

本发明的具有毛圈编织部的针织物是使用横机编织成的针织物, 具备由接结经线编织成的基底部和由织入该基底部的毛圈纱的一部分 形成的毛圈,所述横机至少具备在前后对置的前后一对针床和在各针 床上排列多根设置的复合针,且能够在前后的针床间进行线圈的移圈。 该本发明的具有毛圈针织物部的针织物的特征在于具备如下的[1]~[4] 的构成。

[1]…所述基底部由多个接合部线圈和多个成圈构成。

[2]…通过在各接合部线圈上重叠所述毛圈纱的集圈,将所述毛圈 纱织入所述基底部。

[3]…所述毛圈通过所述毛圈纱中的、将编织宽度方向上最接近的 集圈之间连接的部分形成。

[4]…所述毛圈针织物部中,不存在所述接合部线圈在编织宽度方 向上连续4个以上的部位。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毛圈编织方法是将目前同时进行的基底部编织工序和毛 圈编织工序强制地分开多次进行的毛圈编织方法。并且,本发明的毛 圈编织方法中,在该分开多次的各基底部编织工序(相当于工序α)中, 在编织接合部线圈的留置编织的间隙进行成圈的编织。该成圈起到使 接合部线圈难以从复合针的针钩脱离的锚的作用,能使与工序α接续 的毛圈编织工序(相当于工序β)稳定进行。成圈可靠地起到使接合部 线圈的保持状态稳定的锚的作用,是由于接合部线圈在编织宽度方向 上没有连续4个以上的情况。即,允许接合部线圈在编织宽度方向上 连续3个。在接合部线圈连续3个的情况下,在两端部的接合部线圈 的任一个的旁边一定编织成圈,该成圈使在编织宽度方向上连续3个 的接合部线圈的保持状态稳定。此外,成圈起到锚的作用的理由在实 施方式中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毛圈编织方法中,设毛圈编织区域内的复合针的分组数 为2,以一方的组P1的复合针和另一方的组P2的复合针交替地排列的 方式进行分组,从而能够更稳定地实施与工序α接续的工序β。

本发明的具有毛圈针织物部的针织物通过利用本发明的毛圈编织 方法编织在针织物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的毛圈针织物部而得到。该本发 明的具有毛圈针织物部的针织物的毛圈针织物部结实,形状难以破坏。 这是由于,毛圈针织物部的基底部牢固,因此毛圈难以从基底部拉出。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留置编织的本发明的毛圈针织物部的编织工序图。

图2使用留置编织的现有的毛圈针织物部的编织工序图。

图3是说明进行留置编织时的线圈的钩挂状态的说明图,(A)表 示进行留置编织前的复合针上的线圈的钩挂状态,(B)表示进行留置 编织后的复合针上的线圈的钩挂状态。

图4是说明在留置编织后形成毛圈时的线圈的钩挂状态的说明 图。

【标号说明】

1         旧线圈

2、2’    接合部线圈

3、3’    成圈

4、4’    集圈

5、5’    毛圈

7Y        接结经线    7B基底部

8Y        毛圈纱

9         复合针      90针本体    91导针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使用两针床横机的编织例,该两针床横 机具备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上相互对置的一对针床,并在前 后的针床间能够进行线圈的移圈。该横机具备的复合针是包括具有针 钩的针本体和相对于针本体相对滑动的导针片的复合针(例如参照日 本专利2917146号公报)。当然,使用的横机不限于两针床横机,也 可以是例如四针床横机。

本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的编织工序图,说明本发明的毛圈编织 方法。图1的观察方法与背景技术的说明时所用的图2相同。

S0中,示出在BB的复合针A~H上钩挂有旧线圈1的状态。从 该S0的状态起编织毛圈针织物部。在此处,在编织毛圈针织物部时, 在针床的编织宽度方向上规定毛圈编织区域,并且将在毛圈编织区域 内钩挂有旧线圈1的复合针划分为2组以上的组。本实施方式中,将 BB整体规定为毛圈编织区域,划分为由复合针B、D、F、H构成的组 P1和由复合针A、C、E、G构成的组P2

S1中,使用接结经线7Y,交替地反复进行在组P1的复合针B、D、 F、H上进行留置编织的步骤和在组P2的复合针A、C、E、G上进行 编织的步骤(相当于工序α)。其结果是,通过留置编织在复合针B、 D、F、H上编织接合部线圈2,在复合针A、C、E、G上编织旧线圈1 的纵行方向上接续的成圈3,在BB上将由接合部线圈2和成圈3构成 的基底部7B编织1段。另外,通过留置编织,在S0中钩挂于复合针 B、D、F、H的旧线圈1成为保持在复合针B、D、F、H的导针片(由 横棒表示)上的状态。此外,关于留置编织,已经使用图3说明过, 因此参照其说明。

在此处,上述S1中在复合针B、D、F、H的针本体上编织的接合 部线圈2的保持状态即使没有线圈压片、沉降片等附加的硬件的帮助 也非常稳定。这是由于,与在复合针B、D、F、H的针本体上钩挂的 接合部线圈2的左右连接的成圈3起到将复合针B、D、F、H的接合 部线圈2向下方降低而使其稳定的锚的作用。此外,本发明的毛圈编 织方法并不是否定上述附加的硬件的使用。若同时使用附加的硬件, 则上述保持状态更稳定。

S2中,使用与接结经线7Y不同的毛圈纱8Y,交替地反复进行在 钩挂于组P1的复合针B、D、F、H的接合部线圈2上进行集圈的步骤 和在FB的复合针b、d、f、h上编织由挂圈构成的毛圈5的步骤(相 当于工序β)。通过在复合针B、D、F、H编织集圈4,成为在S1中 导针片上保持的旧线圈1的纵行方向上连续的重叠线圈(接合部线圈2、 集圈4)钩挂于复合针B、D、F、H的状态,毛圈纱8Y被织入基底部 7B。在该集圈4的编织时,接合部线圈2的保持状态稳定,因此能够 稳定进行集圈4的编织(即,重叠线圈的编织)。另一方面,在集圈4 的间歇编织的毛圈5通过毛圈纱8Y中的、将编织宽度方向上最接近的 集圈4、4之间连接的部分形成。

S3中,选择组P2,进行与S1同样的编织(相当于工序γ)。具体 而言,交替地反复进行在组P2的复合针A、C、E、G上进行留置编织 的步骤和在组P1的复合针B、D、F、H上进行编织的步骤。通过留置 编织而在复合针A、C、E、G上编织接合部线圈2’,在复合针B、D、 F、H上编织S2的重叠线圈的纵行方向上接续的成圈3’,在BB中将 由接合部线圈2’和成圈3’构成的基底部7B编织1段。另外,在S1中 在复合针A、C、E、G上编织的成圈3成为保持在复合针A、C、E、 G的导针片上的状态。

S4中,选择组P2,进行与S2同样的编织(相当于工序γ)。具体 而言,交替地反复进行在钩挂于组P2的复合针A、C、E、G上的接合 部线圈2’进行集圈的步骤和在FB的复合针a、c、e、g上编织毛圈5’ 的步骤。通过在复合针A、C、E、G上编织集圈4’,在S3中保持在导 针片上的成圈3的纵行方向上连续的重叠线圈(接合部线圈2’、集圈4’) 成为钩挂于复合针A、C、E、G上的状态。在该集圈4’的编织时,接 合部线圈2’的保持状态稳定,因此能够稳定进行集圈4’的编织(即, 重叠线圈的编织)。此外,编织毛圈5’的复合针也可以是与编织毛圈5 的复合针相同的复合针。这是因为,毛圈5、5’一起在之后的S5中从 复合针脱离,因此不管利用哪个复合针编织都没有问题。

S4’中示出S4结束的时点的FB和BB上的线圈的钩挂状态。在该 S4’的时点,FB上钩挂有毛圈5、5’。因此,S5中,使这些毛圈5、5’ 从FB的织针脱离(相当于工序δ)。此时,从毛圈5向BB延伸的连 接纱和从毛圈5’向BB延伸的连接纱在齿口的位置交叉,因此毛圈5、 5’容易从复合针脱离。例如,若以毛圈5从织针b脱离时为例,则从织 针c的毛圈5’向BB延伸的连接纱抑制毛圈5的浮起,因此毛圈5容易 脱离。脱离的毛圈5、5’作为毛圈5成为从基底部7B的表面突出的状 态。

此外,毛圈5、5’的脱离不需要在1次进行,也可以在2次以上进 行。例如,可以在使毛圈5全部脱离后,使毛圈5’全部脱离,也可以 相反。此外,在S2编织的毛圈5也可以在S3之前从织针B、D、F、 H脱离。

<应用例>

在参照图1的编织工序中,说明在针织物的整个面上编织毛圈针 织物部的例子。相对于此,也可以在针织物的一小部分上编织毛圈针 织物部。例如,若在针织物上形成花梗状的毛圈针织物部,则能够通 过向针织物的表面鼓起的毛圈形成花梗。此外,在一个针织物中,也 可以使毛圈向表侧突出的毛圈针织物部和毛圈向里侧突出的毛圈针织 物部混杂。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