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表达抑制麦长管蚜脂蛋白酯酶的发卡RNA的DNA分子及其应用

表达抑制麦长管蚜脂蛋白酯酶的发卡RNA的DNA分子及其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达抑制麦长管蚜脂蛋白酯酶的发卡RNA的DNA分子及其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DNA分子的结构为SEQ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1-2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12N15/113 授权公告日:20150513 终止日期:20161203 申请日:20131203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5-13

    授权

    授权

  • 2014-04-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N15/113 申请日:201312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3-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表达抑制麦长管蚜脂蛋白酯酶的发卡RNA 的DNA分子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蚜虫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主要有麦无网长管蚜(Metopolophium dirhodum), 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和麦长管蚜 (Sitobion avenae),分布极广,几乎遍及世界各产麦国。蚜虫以成虫、若虫吸取小麦 汁液危害小麦,排到叶片上的蜜露降低光合作用,并传播多种病毒病,包括大麦黄矮 病毒,导致小麦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

目前,防治小麦蚜虫或者其他害虫主要还是依靠化学杀虫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 能够减少虫害所带来的产量下降,但是长期的使用化学杀虫剂不但费用较高而且容易 使蚜虫产生相应的抗性,同时导致蚜虫天敌杀伤严重,环境污染加剧。

近年来,随着蚜虫抗药性的增强,化学杀虫剂的使用浓度和药用量也呈现增长的 趋势。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指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由双链RNA (double-stranded RNA,dsRNA)诱发的、同源mRNA高效特异性降解的现象。植物 介导的dsRNA确可以长效的抑制目标基因的表达,达到生产上控制害虫的目的,这种 利用植物表达与昆虫特定基因匹配的双链RNA分子,当昆虫取食这类植物后,其靶 基因的表达被明显降低,这种技术不仅为昆虫的功能基因组研究提供了便捷的方法, 也为农业害虫的防治提供了特异性更强且环境安全的新思路、新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表达抑制麦长管蚜脂蛋白酯酶的发卡RNA的DNA分子 及其应用。

本发明所提供的DNA分子具体为如式(I)所示的DNA片段:

SEQ正向-X-SEQ反向  (I)

所述SEQ正向的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的第21-563位核苷酸所示;

所述SEQ反向的序列与所述SEQ正向的序列反向互补(序列1的第1728-2270位);

所述X是所述SEQ正向与所述SEQ反向之间的间隔序列,在序列上,所述X与所述 SEQ正向及所述SEQ反向均不互补。

在本发明中,式(I)中所述X为FAD2内含子序列,具体如序列表中序列2所

更加具体的,式(I)所示的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

含有所述DNA片段的重组载体、表达盒、转基因细胞系或重组菌也属于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

所述重组载体可为重组表达载体,也可为重组克隆载体。

在本发明中,所述重组表达载体中启动所述基因转录的启动子具体为rbcS启动 子。

进一步,所述rbcS启动子的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3所示。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重组表达载体具体为在pBAC-rbcs-sNTL载体的 酶切位点插入序列1所示DNA片段后得到的重组质粒(pBAC-rbcs-LPL);所述酶切 位点具体为Kpn I和BamH I。

由以上式(I)所示DNA片段编码得到的RNA分子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以上式(I)所示DNA片段,或所述重组表达载体、表达盒或重组菌,或所述RNA 分子在如下a1)-a4)任一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a1)抑制麦长管蚜脂蛋白酯酶表达;

a2)降低麦长管蚜的繁殖率;

a3)防治麦长管蚜;

a4)培育抗麦长管蚜的转基因植物。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培育抗麦长管蚜的转基因植物的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培育抗麦长管蚜的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具体可包括如下步骤:将 以上式(I)所示DNA片段导入目的植物中,得到抗麦长管蚜的转基因植物;

所述抗麦长管蚜具体体现在如下b1)-b2)中的至少一种:

b1)抑制麦长管蚜的脂蛋白酯酶表达;

b2)降低麦长管蚜的繁殖率。

进一步,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a1)和b1)中所述抑制麦长管蚜的脂蛋白酯 酶表达具体为使麦长管蚜的脂蛋白酯酶编码基因在RNA水平的表达量降低。

在上述方法中,以上式(I)所示DNA片段具体是以重组表达载体的形式导入所 述目的植物中的;在本发明中,所述重组表达载体为以上所述pBAC-rbcs-LPL载体。 更加具体的,是将所述pBAC-rbcs-LPL载体和pBAC35SIH3载体按照3:1的摩尔比 混合后共转化所述目的植物,从而实现将式(I)所示DNA片段导入所述目的植物。

在以上所述的应用或方法中,所述植物可为单子叶植物或双子叶植物;在本发明 中,所述植物为单子叶植物小麦,具体为小麦品种京花1号。在本发明中,所述麦长 管蚜具体为一龄麦长管蚜。

本发明通过RT-PCR方法克隆了麦长管蚜脂蛋白酯酶基因(SaLPL)片段,进一 步构建了此基因片段的发夹RNAi构件。将该构件基因枪轰击受体品种京花1号,获 得转基因株系,对转基因株系对麦长管蚜脂蛋白酯酶基因的干扰效果和抗虫性进行分 析,表明转基因株系均能抑制麦长管蚜脂蛋白酯酶基因的表达量,且对麦长管蚜的繁 殖率下降。可见,本发明对于农业生产上害虫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麦长管蚜总RNA的电泳检测结果。其中,泳道1-4为四个重复,均为麦长 管蚜总RNA。

图2为RT-PCR获得SaLPL基因片段(约543bp)。其中,泳道M为DAN分子量 标准2000bp DNA Ladder;泳道1-3为PCR扩增所得SaLPL基因片段。

图3为pHurricane载体的质粒图谱。

图4为重组质粒pBSK-FAD2I1-LPL鉴定结果。其中,泳道M为DAN分子量标 准1kp DNA Ladder;泳道1用引物SaLPL-s1和AtFAD2I9F扩增pBSK-FAD2I1-LPL。

图5为重组质粒pBSK-LPL-R结果。其中,泳道M为DAN分子量标准2000bp DNA  Ladder;泳道1为用引物SaLPL-s1和AtFAD2I9R扩增pBSK-LPL-R。

图6为pBAC-rbcs-sNTL载体的质粒图谱。

图7为重组质粒pBAC-rbcs-LPL的酶切鉴定结果。其中,泳道M为DAN分子量 标准1kp DNA Ladder;泳道1为pBSK-LPL-R的Kpn I和BamH I酶切结果;泳道2 为pBAC-rbcs-sNTL的Kpn I和BamH I酶切结果;泳道3为重组质粒pBAC-rbcs-LPL 的Kpn I和BamH I酶切结果。

图8为重组表达载体pBAC-rbcs-LPL图谱。

图9为SaLPL的RNAi转基因小麦的PCR鉴定。其中,泳道M均为DNA分子 量标准DL2000Marker;泳道+均为阳性对照pBAC-rbcs-LPL质粒;泳道-均为阴性对 照未转基因小麦;泳道1-17均为转基因植株,扩增出目的条带(箭头处)的为阳性植 株。

图10为SaLPL的RNAi转基因小麦对麦长管蚜羧酸酯酶基因表达量干扰效果分 析结果。具体为麦长管蚜取食转基因小麦叶片5天后的检测结果。

图11为SaLPL的RNAi转基因小麦对麦长管蚜繁殖率的影响分析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从中国农业大学上庄实验站小麦试验田获得,按照 “王春芝,3种小麦蚜虫的形态识别与防治技术,农技服务,2008,25(3):50,58” 一文记载的方法,鉴定证实确为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其形态学特征如下:无 翅孤雌蚜体长3.1mm,宽1.4mm,长卵形,草绿色至橙红色,有时头部带红色或褐 色,腹部两侧有不明显的灰绿至灰黑色斑。触角黑色,第3节有8-12个感觉圈排成 一行。腹部第6-8节及腹面具横网纹,无缘瘤。喙粗大,黑色,长度超过中足基节。 腹管长圆筒形,黑色,长为体长的1/4,在端部有十几行网纹。有翅孤雌蚜体长3.0mm, 椭圆形,绿色。喙不达中足基节。腹管长圆筒形,黑色,端部具15~16行横行网纹, 尾片长圆锥状,有8~9根毛。若蚜体绿色,有时粉红色,复眼红色,一般体较短。

pHurricane载体:记载于“张付芸,陈伟霞,刘子渲,李保云,梁荣奇.小麦SS Ⅱ-A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其RNAi表达载体的构建.中国农学通报,2011,27(7):50-54” 一文中的“H质粒”。公众可从中国农业大学获得。

pBAC35SIH3载体:记载于“隋晓燕,赵琰,王树彬等.无载体框架结构的大豆铁 蛋白线性表达盒提高小麦籽粒铁含量的研究.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2,20(7):766~773” 一文中,用于基因枪遗传转化后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公众可从中国农业大学获得。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京花1号:记载于“胡道芬,袁振东,汤云莲等. 植物细胞工程——冬小麦花培新品种京花1号的育成.中国科学(B辑化学生物学 农学医学地学),1986年03期,第283-292页”一文。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用(洛夫林18号×5238-036)×红良4号的杂交一代花粉培养选育而成。幼苗匍匐, 叶片较宽,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层整齐,多花多粒,穗粒数多,穗呈 纺锤形、顶芒、白壳、白粒。京花1号属冬性,中晚熟品种。抗病性强,高抗条锈、 叶锈和杆锈。抗干热风能力强,叶片功能期长,后期落黄好。抗寒性稍差,杆较弱, 倒伏较重。公众可从中国农业大学获得。

实施例1、表达抑制麦长管蚜脂蛋白酯酶的发卡RNA的DNA分子的获得

一、麦长管蚜脂蛋白酯酶基因SaLPL目的片段获得

设计如下引物:

SaLPL-s1:5’-CCTGTTCCTGAGAGGCGTCT-3’(序列1的第21-40位);

SaLPL-a1:5’-GCAACACCAGCTGAAAACGCTACTC-3’(序列1的第539-563位 的反向互补序列)。

扩增片段长度为543bp。

取5龄麦长管蚜成虫,按照美莱博RNA提取试剂盒提取总RNA(图1)。图中, 28S、18S都很清晰,说明提取的总RNA可以用于RT-PCR。利用该总RNA、引物P1-R 和P1-F进行RT-PCR,反应条件:95℃预变性5min;94℃ 40s,55℃ 40s,72℃ 90s, 33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

结果显示,得到543bp左右的麦长管蚜脂蛋白酯酶基因SaLPL目的片段(图2), 将该目的片断从琼脂糖胶回收后连到pGEM-Teasy载体(promega公司)上,热激转 化大肠杆菌DH5α菌株,经蓝白斑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并进行酶切鉴定及测序。

将经测序表明在pGEM-Teasy载体上连入序列1的第21-543位的重组质粒命名为 pTE-LPL。

二、重组表达载体pBAC-rbcs-LPL的构建及鉴定

1、目的片段正向插入FAD2 Intron1的上游

用EcoRⅠ同时酶切pTE-LPL和pHurricane载体(质粒图谱如图3所示),电泳 后分别回收前者约0.55Kb片段和后者的大片段,连接这两个片段,转化大肠杆菌DH5α 感受态,涂板,挑斑,摇菌,提取质粒,用引物SaLPL-s1和AtFAD2I9F对所提取的 质粒进行初步鉴定,将PCR扩增得到大小约为674bp目的条带的质粒(图4)命名为 pBSK-FAD2I1-LPL。

SaLPL-s1:5’-CCTGTTCCTGAGAGGCGTCT-3’(序列1的第2251-2270位的反向 互补序列);

AtFAD2I9F:5’-AGCAGATCTATCGTGAGCGG-3’(序列1的第1597-1616位)。

进一步,对所述重组质粒pBSK-FAD2I1-LPL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重组质 粒pBSK-FAD2I1-LPL为在pHurricane载体的FAD2 Intron1下游酶切位点EcoRⅠ处正 向插入“GATT+序列1的第21-563位+AATCACTAGT”后得到的重组质粒。

2、目的片段反向插入FAD2 Intron1的下游

用NotⅠ同时酶切pTE-LPL和pBSK-FAD2I1-LPL,分别回收前者0.55Kb片段和 后者的大片段,连接这两个片段,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涂板,挑斑,摇菌, 提取质粒,用引物SaLPL-s1和AtFAD2I9R对所提取的质粒进行初步鉴定,将PCR扩 增得到大小约为674bp目的条带的质粒(图5)命名为pBSK-LPL-R。

SaLPL-s1:5’-CCTGTTCCTGAGAGGCGTCT-3’(序列1的第21-40位);

AtFAD2I9R:5’-GAAGACTCTCTTGAATCGTTACC-3’(序列1的第672-694位的 反向互补序列)。

进一步,对所述重组质粒pBSK-LPL-R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重组质粒 pBSK-LPL-R为在pBSK-FAD2I1-LPL载体的FAD2 Intron1上游酶切位点NotⅠ处反向 插入“GGGAATTCGATT+序列1第21-563位+AATCACTAGTGAATTC”后得到的重 组质粒。

在重组质粒pBSK-LPL-R中,位于酶切位点Kpn I和BamH I之间的序列即为RNAi 构件。

3、将RNAi构件置于rbcs启动子下游

用限制性内切酶Kpn I和BamH I同时双酶切pBAC-rbcs-sNTL载体(质粒图谱如 图6所示,构建过程见下文)和以上构建的重组质粒pBSK-LPL-R,电泳后分别回收 前者大小约为4kb的片段和后者大小约为2.3kb的片段,连接这两个片段,转化大肠 杆菌感受态,涂板,挑斑,摇菌,提取重组质粒,将其命名为pBAC-rbcs-LPL。

用限制性内切酶Kpn I和BamH I对pBSK-LPL-R、pBAC-rbcs-sNTL,以及重组质 粒pBAC-rbcs-LPL分别进行双酶切。结果如图7所示,酶切pBAC-rbcs-sNTL可得到 一条大小约为4kb的骨架片段,酶切pBSK-LPL-R可得到一条大小约为2.3kb的目的 片段,而酶切重组质粒pBAC-rbcs-LPL则得到一条约4kb的片段和一条约为2.3kb的 片段,其中大片段同pBAC-rbcs-sNTL酶切后的骨架片段大小相符,小片段同目的片 段大小相符,证明从pBSK-LPL-R上切下的约2.3kb的目的片段已经连接到 pBAC-rbcs-sNTL上酶切位点Kpn I和BamH I之间。

进一步,对所述重组质粒pBAC-rbcs-LPL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重组质粒 pBAC-rbcs-LPL为在pBAC-rbcs-sNTL载体的rbcs启动子下游的酶切位点Kpn I和 BamH I之间插入序列表中序列1后得到的重组质粒。

重组表达载体pBAC-rbcs-LPL的质粒图谱如图8所示。在重组表达载体 pBAC-rbcs-LPL中,启动所述序列1所示DNA片段转录的启动子为rbcs启动子,其 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3所示。序列1由2296个核苷酸组成。其中,第21-563 为SaLPL基因片段的正向序列;第594-1711位为FAD2内含子核苷酸序列(序列2); 第1728-2270位为所述SaLPL基因片段的反向序列。正向序列和反向序列之间由一段 内含子(intron)序列隔开以维持载体的稳定性;该系统在植物细胞中转录产生带发夹 结构(hairpin)的dsRNA,引发RNAi,从而可用于抑制目的基因的表达。

其中,pBAC-rbcs-sNTL载体的构建方法及后续的筛选鉴定过程参见文献 “Sambrook J,Fritsch E F,Maniatis T.Molecular cloning–A laboratory Mauual,2nd ed., New York: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1989.”。具体方法如下:

1)将载体pBAC202(参考文献“高泽发,陈旭清,杨凤萍,梁荣奇,张立全, 张晓东.人工合成gna基因在小麦中的表达及其抗蚜虫效果研究,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6,14(4):559-564”)用BamHⅠ和KpnⅠ酶切,回收3.8Kb载体片段。

2)由上海捷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人工化学合成sNTL基因全长(5’端加上BamH Ⅰ 酶切位点,3’端加上KpnⅠ酶切位点),经过DNA测序证明正确。sNTL基因CDS全 长为序列表中序列4。

3)BamH Ⅰ和Kpn Ⅰ双酶切上一步获得的sNTL基因片段和用BamH Ⅰ和Kpn Ⅰ酶 切载体pBAC202得到的3.8kb载体片段连接后,选择sNTL方向和rbcs启动子方向一 致的重组载体,命名为pBAC-rbcs-sNTL。重组载体pBAC-rbcs-sNTL的结构描述为: 在载体pBAC202的酶切位点BamH Ⅰ和Kpn Ⅰ之间插入了序列表中序列4所示DNA 片段后得到的重组载体。

实施例2、SaLPL的RNAi转基因小麦的获得及鉴定

一、SaLPL的RNAi转基因小麦的获得

选取开花后12-15天的小麦品种京花1号的幼穗,将其种子消毒后剥取幼胚,盾 片向上置于幼胚接种培养基(配方:MS基本培养基+2,4-D2mg/L+蔗糖30g/L+琼脂粉 7g/L,pH5.8。各浓度为相应组分在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上,25±1℃暗培养3-5天诱导 出小麦愈伤组织。选择生长状态良好的愈伤组织块进行基因枪共转化(将 pBAC-rbcs-LPL和pBAC35SIH3按照3:1摩尔比混合,其中pBAC35SIH3质粒带有 Basta抗性基因bar),转化后的愈伤25±1℃暗培养2-3天后移至筛选培养基(配方: 幼胚接种培养基+Basta 2-25mg/L。各浓度为相应组分在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上进行除 草剂抗性筛选;观察筛选1-2周之后,将生长状态良好、颜色鲜黄的抗性愈伤组织转 移到分化培养基(配方:MS基本培养基+玉米素10mg/L+Basta0.5mg/L,pH5.8。各 浓度为相应组分在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上使其分化,大约4-5周后可分化出幼苗,将 其转移到生根壮苗培养基(配方:MS培养基+IAA 10mg/L,pH5.8。各浓度为相应组 分在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中进行生根壮苗,直到根系生长繁茂、小麦绿苗足够壮实; 炼苗2-3天后移栽至土壤中可长成T0代转基因植株。

同时设置向小麦品种京花1号中转入pBAC-rbcs空载体的对照。

pBAC-rbcs载体是用BamH Ⅰ和Kpn Ⅰ双酶切pBAC-rbcs-sNTL载体后,将载体大 片段末端补平后连接得到的载体。

二、SaLPL的RNAi转基因小麦的鉴定

用针对FAD2 Intron1的引物对AtFAD-s2/AtFAD-a2对步骤一获得具有Basta抗性 的SaLPL的RNAi转基因小麦的T0-T3代植株进行PCR鉴定。以重组表达载体 pBAC-rbcs-LPL作为阳性对照,未转基因的小麦品种京花1号为阴性对照,同时设置 向小麦中转入pBAC-rbcs的空载体对照。实验重复3次。

AtFAD-s2:5’-TTCTGGTGGGTTGGTGGAAA-3’(序列1的第1336-1355位的反 向互补序列);

AtFAD-a2:5’-CAGGTTGTGAAAGGGATTGCC-3’(序列1的第720-740位)。

结果如图9所示,作为阳性对照的pBAC-rbcs-LPL质粒扩增出636bp左右的目标 带,而作为阴性对照的未转基因植株和转入pBAC-rbcs的空载体的植株均没有扩出目 标片段;而SaLPL的RNAi转基因小麦可扩增出636bp左右的目标片段,这些扩增出 约636bp目的片段的转基因小麦为阳性植株。从阳性植株中随机选取1株,种成株系, 命名为dsLPL-1。

实施例3、SaLPL的RNAi转基因小麦对麦长管蚜防治效果研究

麦长管蚜种群,室内饲养蚜虫三代,期间从未施用过任何杀虫剂。室内饲养温度 为21±1℃,相对湿度为30-40%,光周期为L:D=16h:8h。蚜虫饲养在感蚜小麦品 种京411上,两周更换一次新鲜的幼苗用于蚜虫

一、SaLPL的RNAi转基因小麦对麦长管蚜脂蛋白酯酶基因表达量干扰效果分析

以处于一龄时期的麦长管蚜为实验材料,饲喂在T3代SaLPL的RNAi转基因株系 dsLPL-1上5天。利用qRT-PCR技术分析麦长管蚜体内脂蛋白酯酶基因的表达量。具 体操作如下:

设计脂蛋白酶基因SaLPL的扩增引物对SaLPL-s2/SaLPL-a2(扩增片段大小为 249bp),设计内参基因β-actin的扩增引物对Actin-s1/Actin-a1(扩增片段大小为238bp)。

脂蛋白酶基因SaLPL的扩增引物:

SaLPL-s2:5’-AGGCGTCTCTGTCATCTACC-3’;

SaLPL-a2:5’-TGTGTCAAGAACCCAAGGA-3’。

内参基因β-actin的扩增引物:

P3-F:5’-CCGAAAAGCTGTCATAATGAAGACC-3’;

P3-R:5’-GGTGAAACCTTGTCTACTGTTACATCTTG-3’。

取麦长管蚜,按照美莱博RNA提取试剂盒提取总RNA,用针对SaLPL基因的引 物对SaLPL-s2/SaLPL-a2(扩增片段大小为249bp)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以β-actin 为内参基因,扩增引物对为Actin-s1/Actin-a1(扩增片段大小为238bp)。取500ng总 RNA反转录为cDNA,稀释100、101、102、103、104、105倍,作为荧光定量PCR的 模板,检测以上2对引物的特异性。经检测特异性良好后进行正式检测。

实时荧光定量PCR体系:上下游引物(浓度10μmol·L-1)各0.5μL、2×Trans Start  TM Green qPCR SuperMix12.5μL、Passive Reference Dye 0.5μL、模板cDNA 1μL,ddH2O 补充至25μL。

PCR循环程序:95℃ 30s;95℃ 5s,57℃ 15s,72℃ 10s,40个循环;每个样 本3个重复。

最终结果的计算采用2-△△Ct法(Ct表示循环数)进行计算,使用Excel2003软件 进行统计学分析,具体参见“Livak KJ,Schmittgen TD(2001)Analysis of relative gene  expression data using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and the2-△△Ct method.Methods  25(4):402~408.”一文,使用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每种处理的平均 值与方差,并进行显著性差异的分析(t-test,n=3,P<0.01或0.05)。

实验重复3次,结果取平均值。

同时设置以未转基因的小麦品种京花1号(CK)和转入pBAC-rbcs空载体的小麦 植株饲喂麦长管蚜的对照。

结果如图10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麦长管蚜取食dsLPL1叶片5天后,其体内 脂蛋白酯酶基因表达量较对照(CK)降低。以上结果表明,SaLPL的RNAi转基因小 麦可有效降低麦长管蚜体内脂蛋白酯酶的表达量。

二、SaLPL的RNAi转基因小麦对麦长管蚜繁殖率的影响

以处于一龄麦长管蚜为实验材料,分别饲喂在T3代SaLPL的RNAi转基因株系 dsLPL1上3、6、10、17天。饲喂在两种转基因株系上的麦长管蚜的初始数量均为5 头。饲喂3、6、10、17天后,统计各转基因株系上麦长管蚜的数目。

实验重复3次,结果取平均值。

同时设置以未转基因的小麦品种京花1号(CK)和转入pBAC-rbcs空载体的小麦 植株饲喂麦长管蚜的对照。

结果如图11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饲喂转基因株系dsLPL1的3、6、10、17天 后,麦长管蚜数目均较对照(CK)极显著降低。而对于用转入pBAC-rbcs空载体的小 麦植株饲喂麦长管蚜的对照组,其结果与未转基因对照(CK)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 异。以上结果表明,SaLPL的RNAi转基因小麦可有效降低麦长管蚜的繁殖率。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