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和复硝酚钠的杀菌组合物

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和复硝酚钠的杀菌组合物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该杀菌组合物含有活性组分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和复硝酚钠,所述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和复硝酚钠的重量比为1:1~6:0.5~1。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用于农业上防治甘蔗霜霉病、大豆霜霉病、白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和黄瓜霜霉病。本发明得到杀菌组合物相比单剂对农业病害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有利于克服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96026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河北双吉化工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186086.1

  • 发明设计人 郑跃杰;范子良;

    申请日2014-05-05

  • 分类号A01N47/24(20060101);A01P3/00(20060101);A01N47/14(20060101);A01N33/22(20060101);

  • 代理机构11305 北京君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吕世静

  • 地址 052360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东郊辛集市东郊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3:41:1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8-11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N47/24 专利号:ZL2014101860861 登记号:Y2023980049871 登记生效日:20230726 出质人:河北双吉化工有限公司 质权人:沧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辛集支行 发明名称: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和复硝酚钠的杀菌组合物 申请日:20140505 授权公告日:20150701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5-07-01

    授权

    授权

  • 2014-09-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N47/24 申请日:201405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8-0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特别地涉 及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和复硝酚钠的用于农业上防治霜霉病 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霜霉病是由真菌中的霜霉科引起的植物病害,常见如白菜霜霉病、 莴苣霜霉病、黄瓜霜霉病、甘蔗霜霉病、大豆霜霉病、葡萄霜霉病和黄 瓜霜霉病等。

其中,葡萄霜霉病在全世界各葡萄产区均有分布,尤其在多雨潮湿 地区发生普遍,是葡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严重时叶片焦枯早落,新梢 生长不良,果实产量降低、品质变劣,植株抗寒性差。

吡唑醚菌酯又名唑菌胺酯,英文通用名称Pyraclostrobin,分子式 C19H18ClN3O4,化学名称为甲基(N)-[[[1-(4-氯苯)吡唑-3基)-氧]-0- 甲氧基]-N-甲氧氨基甲酸酯。吡唑醚菌酯为新型广谱杀菌剂。作用机理 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吡唑醚菌 酯乳油经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对黄瓜白粉病、霜霉病和香蕉黑星病、 叶斑病、菌核病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该杀菌剂是由德国巴斯夫公司开发的兼具吡唑结构的甲氧基丙烯 酸酯类杀菌剂,可有效地防治由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类和卵菌 纲真菌引起的作物病害。该杀菌剂的作用机理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 即通过阻止细胞色素b和cl间电子传递而抑制线粒体呼吸作用,使 线粒体不能产生和提供细胞正常代谢所需要的能量(ATP),最终导 致细胞死亡。具有保护作用、治疗作用、内吸传导性禾耐雨水冲刷 性能,且应用范围较广。虽然吡唑醚菌酯是防治作物白粉病、炭疽病、 晚疫病、褐斑病和纹枯病,尤其是白粉病和炭疽病的新型高效药剂,然 而,吡唑醚菌酯作用位点单一,如果长期单一使用,不可避免会产生抗 性,且该药剂成本高,在植保推广中难度较大。

代森锰锌,英文名称Mancozeb,化学名称为乙撑双二硫代氨基甲 酰锰和锌的络盐,CAS号8018-01-7,为广谱的保护性杀菌剂,防治麦 类,水果蔬菜等的多种真菌病害。

复硝酚钠,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理化性质为橘红色片状结晶、深 红色针状结晶及黄色片状晶体的混合晶体,易溶于水、可溶于乙醇、甲 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其用途为广谱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促进细胞 原生质流动、提高细胞活力、加速植株生长发育、促根壮苗、保花保果、 坐果膨大、提高产量、增强抗逆能力等。

中国专利申请CN200980124991.1公开了一种杀真菌组合物,其有 效成分含有吡唑醚菌酯和代森锰锌。为了进一步提高杀菌组合物的药 效,降低用量,也避免产生抗药性,通过与其它有效成分进行复配可降 低生产成本,延缓抗药性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单一杀菌剂或双杀菌剂对农业病害防治作 用单一、持效期短等问题,提供一种杀菌效果更好、延缓抗药性且用药 成本更低的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将所述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多种农业病 害的用途,特别是用于防治甘蔗霜霉病、大豆霜霉病、白菜霜霉病、葡 萄霜霉病和黄瓜霜霉病的用途。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杀菌组合物,其活性组分含有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和复硝酚 钠,所述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和复硝酚钠的重量比为1:1~6:0.005~0.5。

特别优选地,所述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和复硝酚钠的重量比为 1:2.5:0.01。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杀菌剂,该杀菌剂含有0.1~90重量%的上述杀 菌组合物,余量为农药上可接受的载体和助剂。

优选地,所述杀菌剂含有3~80重量%的上述杀菌组合物,更优选 地15~70重量%。

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均为“重量百分比”。

在本发明中,复硝酚钠为市场上可以购买获得的商品,例如山东潍 坊绿普生物化工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的复硝酚钠。

本发明所涉及的杀菌剂可以配制成农业上可接受的剂型,优选剂型 为水分散粒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微乳剂或水乳剂。所述剂型采用 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进行加工、配制。

就水分散粒剂而言,本领域技术人员使用下述主要的助剂、采用常 规方法进行配制:分散剂选用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 盐;润湿剂选自聚氧乙烯醇、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崩 解剂选自硫酸铵、尿素、蔗糖、葡萄糖、柠檬酸、丁二酸、碳酸氢钠; 粘结剂选自硅藻土、玉米淀粉、PVA、羧甲基(乙基)纤维素及微晶纤 维素类;填料选自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轻钙、海泡石、滑石粉、 凹凸棒土、陶土等。

就可湿性粉剂而言,本领域技术人员使用下述主要的助剂、采用常 规方法进行配制: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 润湿剂选自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填料选自硅藻土、高 岭土、白炭黑、轻钙、滑石粉、凹凸棒土、陶土等。

就悬浮剂而言,本领域技术人员使用下述主要的助剂、采用常规方 法进行配制: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 TERSPERSE2425(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烷基萘磺酸盐类);乳化剂选 自农乳700#(通用名: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农乳2201、斯盘 -60#(通用名: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乳化剂T-60(通用名:失水山 梨醇单硬脂酸酯聚氧乙烯醚)、农乳1601#(通用名:苯乙基苯酚聚氧乙 烯聚氧丙烯醚)、TERSPERSE4894(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润湿剂选 自烷基酚聚氧乙烯聚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 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 盐、TERSPERSE2500(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增稠剂选自黄原胶、硅 酸镁铝、膨润土;防腐剂选自苯甲酸、苯甲酸钠;消泡剂为有机硅类消 泡剂;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无机盐类如氯化钠。

就水乳剂而言,本领域技术人员使用下述主要的助剂、采用常规方 法进行配制:乳化剂选自壬基酚聚氧乙烯醚(EO=10)磷酸酯、三苯乙 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农乳600#磷酸酯)、农乳700#、农乳2201#、 Span-60#、乳化剂T-60、TX-10、农乳1601#、农乳600#、农乳400#; 溶剂选自二甲苯、甲苯、环己酮、溶剂油(牌号:S-150、S-180、S-200); 稳定剂选自亚磷酸三苯酯、环氧氯丙烷;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 甘油、尿素、无机盐类如氯化钠;增稠剂选自黄原胶、膨润土、硅酸镁 铝;防腐剂选自苯甲酸、苯甲酸钠。

就微乳剂而言,本领域技术人员使用下述主要的助剂、采用常规方 法进行配制:乳化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农乳500#)、农乳700#、 农乳2201#、斯盘-60#、吐温-80、TX-10、农乳1601、农乳600#、农乳 400#;助溶剂选自甲醇、异丙醇、正丁醇、乙醇;溶剂选自环己酮、N- 甲基吡咯烷酮、二甲苯、甲苯、溶剂油(牌号:S-150、S-180、S-200); 稳定剂选自亚磷酸三苯酯、环氧氯丙烷。

本发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可以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 活性物质已经混合;也可以以单剂制剂提供,即在田间使用前在桶(罐) 中直接混合,采用水稀释获得所需活性物质的浓度。

本发明还涉及上述杀菌组合物或上述杀菌剂在防治甘蔗霜霉病、大 豆霜霉病、白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和黄瓜霜霉病的用途。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治作物病害的方法,在农作物和/或果实感染病 害之前或之后,向农作物和/或果实及其生长或储存的场所施用上述杀菌 组合物或上述所述的杀菌剂。施用方法为农用化学品的常规施用方法, 例如浇灌、喷射、喷雾、撒粉、撒播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与单剂相比,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对病害有显著的增效作 用,提高了杀菌效果;

(2)减少用药次数,降低用药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

(3)组合物由不同作用机制的有效成分组成,作用位点增加,有 利于克服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将本发明 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本发明涵盖了 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所可能包括的所有备选方案、改进方案和等效方案。

如无特殊说明,下述所有制剂配比中所涉及的“%”均为重量百分 比,术语“有效成分比”均指“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和复硝酚钠的有 效成分比”,“组分A”指吡唑醚菌酯,“组分B”指代森锰锌,“组分C” 指复硝酚钠。

一、制备实施例

制备水分散粒剂

通用制备方法为:按配方比例,将原药和分散剂、湿润剂、粘结剂、 填料等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后得到粉剂,加入5-20%的水相混合, 在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干燥、筛分即得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1有效成分比为1:1:0.01的水分散粒剂的制备

称取20%吡唑醚菌酯、20%代森锰锌、0.2%复硝酚钠、 3%TERSPERSE2700、2%扩散剂NNO(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3% 拉开粉BX(二丁基萘磺酸钠)、4%K-12(十二烷基硫酸钠)、5%微晶 纤维素、3%硅藻土、5%葡萄糖、高岭土加至100%,混合均匀,制得粉 剂,加入20%的水,随后按照上述通用方法制得44.2%吡唑醚菌酯·代 森锰锌·复硝酚钠的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2有效成分比为1:6:0.04的水分散粒剂的制备

称取5%吡唑醚菌酯、30%代森锰锌、0.2%复硝酚钠、4%NNO(烷 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2%拉开粉BX(二丁基萘磺酸钠)、3%K-12 (十二烷基硫酸钠)、5%羧甲基(乙基)纤维素、5%硅藻土、5%葡萄 糖、高岭土加至100%。

制备悬浮剂

通用制备方法为:按配方比例,以水为介质,将原药、分散剂、助 悬剂和防冻剂等加入到高剪切乳化机中剪切30min,再用砂磨机砂磨后, 得到悬浮剂。

实施例3有效成分比为1:4:0.025的悬浮剂的制备

称取4%吡唑醚菌酯、16%代森锰锌、0.01%复硝酚钠、 3%TERSPERSE4894、2%TERSPERSE2500、3%TERSPERSE2425、 0.2%黄原胶、1%硅酸镁铝、5%乙二醇、0.2%苯甲酸钠、0.5%有机硅消 泡剂(商品名:s-29南京四新应用化学品公司出品),去离子水加至 100%,制成浆料,进行砂磨,得到悬浮剂。

实施例4有效成分比为1:1:0.01的悬浮剂的制备

称取20%吡唑醚菌酯、20%代森锰锌、0.2%复硝酚钠、2%NNO、 2%TERSPERSE2500、1%乳化剂T-60、3%农乳700#、0.15%黄原胶、 1%硅酸镁铝、5%丙二醇、0.2%苯甲酸钠、0.5%有机硅消泡剂,去离子 水加至100%,制成浆料,进行砂磨,得到悬浮剂。

制备可湿性粉剂

通用制备方法为:按配方比例,将各种助剂、填料、原药混合后经 粗粉碎机粉碎后,进入气流粉碎机充分粉碎混合制得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5有效成分比为1:6:0.02湿性粉剂的制备:

称取10%吡唑醚菌酯、60%代森锰锌、0.2%复硝酚钠、5%木质素 磺酸钙、2%拉开粉BX、1%K-12、5%白炭黑、高岭土加至100%,混合 均匀,粉碎后得到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6有效成分比为1:6:0.0286的可湿性粉剂的制备:

称取7%吡唑醚菌酯、42%代森锰锌、0.2%复硝酚钠、4%木质素磺 酸钙、3%TERSPERSE2700、2%拉开粉BX、2%K-12、5%白炭黑、轻 钙加至100%,混合均匀,粉碎后得到可湿性粉剂。

制备微乳剂

通用制备方法为:按配方比例,将各种助剂、原药混合后搅拌均匀 制得微乳剂。

实施例7有效成分比为1:2.5:0.01的的微乳剂的制备

称取10%吡唑醚菌酯、25%代森锰锌、0.1%复硝酚钠、4%TX-10、 5%农乳700#、4%农乳500#、6%农乳1601#、20%环已酮、5%N-甲基 吡咯烷酮、5%正丁醇、1%环氧氯丙烷,经溶解完全并混合均匀,去离 子水加至100%,搅拌均匀后,得到微乳剂。

实施例8有效成分比为1:6:0.019的的微乳剂的制备

称取1.5%吡唑醚菌酯、9%代森锰锌、0.0286%复硝酚钠、5%农乳 700#、6%农乳500#、5%农乳1601#、20%环已酮、10%N-甲基吡咯烷 酮、5%正丁醇,经溶解完全并混合均匀,去离子水加至100%。搅拌均 匀后,得到产品。

实施例9有效成分比为1:1:0.005的的微乳剂的制备

称取5%吡唑醚菌酯、5%代森锰锌、0.025%复硝酚钠、4%农乳700#、 8%农乳500#、5%农乳1601#、20%环已酮、10%N-甲基吡咯烷酮、5% 正丁醇,经溶解完全并混合均匀,去离子水加至100%。搅拌均匀后, 得到产品。

制备水乳剂

实施例10有效成分比为1:3:0.0125的的水乳剂的制备

称取2%吡唑醚菌酯、6%代森锰锌、0.025%复硝酚钠、3%农乳 2201#、2%壬基酚聚氧乙烯醚(EO=10)磷酸酯、3%三苯乙基苯酚聚氧 乙烯醚磷酸酯(农乳600#酸磷脂)、2%Span-60#、1%环氧氯丙烷、,25% 二甲苯、10%环己酮,混合溶解得到油相。5%乙二醇、0.1%黄原胶、0.2% 苯甲酸钠、去离子水加至100%,配成水相。油加合入水相中充分混合, 经高剪切乳化后得到水乳剂。

实施例11有效成分比为1:2.5:0.5的的水乳剂的制备

称取6%吡唑醚菌酯、15%代森锰锌、3%复硝酚钠、3%农乳2201#、 3%壬基酚聚氧乙烯(EO=10)醚磷酸酯、2%农乳600#酸磷脂、15%环 己酮、20%溶剂油S150,混合溶解得到油相。将5%乙二醇,0.3%黄原 胶、0.03%BIT(1,2-苯并异噻唑啉-3-酮),去离子水加至100%,配成水 相。油相加入水相中充分混合,经高剪切乳化后得到产品。

实施例12有效成分比为1:1:1的的水乳剂的制备

称取5%吡唑醚菌酯、5%代森锰锌、5%复硝酚钠、3%农乳2201#、 2%壬基酚聚氧乙烯醚(EO=10)磷酸酯、3%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 磷酸酯(农乳600#酸磷脂)、2%Span-60#、1%环氧氯丙烷、,25%二甲 苯、10%环己酮,混合溶解得到油相。5%乙二醇、0.1%黄原胶、0.2% 苯甲酸钠、去离子水加至100%,配成水相。油加合入水相中充分混合, 经高剪切乳化后得到水乳剂。

实施例13有效成分比为1:6:0.005的的水乳剂的制备

称取2%吡唑醚菌酯、12%代森锰锌、0.005%复硝酚钠、3%农乳 2201#、2%壬基酚聚氧乙烯醚(EO=10)磷酸酯、3%三苯乙基苯酚聚氧 乙烯醚磷酸酯(农乳600#酸磷脂)、2%Span-60#、1%环氧氯丙烷、,25% 二甲苯、10%环己酮,混合溶解得到油相。5%乙二醇、0.1%黄原胶、0.2% 苯甲酸钠、去离子水加至100%,配成水相。油加合入水相中充分混合, 经高剪切乳化后得到水乳剂。

二、室内生测试验

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与复硝酚钠复配对葡萄霜霉病的室内毒力测 定

试验对象葡萄霜霉病(Plasmopara viticola(Berk.Curtis)Berl.Et de Toni)由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保存培养。

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6.3-2006》 的活体叶片接种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复硝酚钠可湿性粉剂 相对于对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葡萄霜霉病的室内生物活 性。

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以1%吐温-80水溶液为溶剂,分别配制表1 中系列药剂不同浓度的试验药剂,并以1%吐温-80水溶液作空白对照。

表1单剂及混剂的配比和浓度设置方案

选取葡萄植株自上向下4-6位叶的新鲜叶片,剪取相同部位、长势 一致、带有1-2cm叶柄的叶片,用湿棉球包裹叶柄放置在培养皿中, 保湿备用。

将表1中系列药剂不同浓度的药液均匀喷施于叶片背面,待药液 自然风干后将各处理叶片叶背向上,按处理标记后排放在保湿的培养 皿中,然后将制备好的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悬浮液(1×105-1×107/mL) 点滴10UL接种于叶片背面,每叶片接种3滴,每处理10叶。接种后 盖上皿盖,置于人工气候箱,光照/黑暗12h交替,温度20-25℃,相对 湿度90%以上培养。

待对照的菌落边缘相互接近时测量菌落直径,求出10次重复的 平均值,得出各处理的平均菌落直径。

运用DPS软件计算单剂及各处理配比混剂的EC50及95%置信限、 EC90及95%置信限,并根据Wadley(1945)方法计算出不同配比下的增 效系数SR,以SR值判断药剂混配后的联合作用方式:

SR<0.5为拮抗作用;

1.5≥SR≥0.5为相加作用;

SR>1.5为增效作用。

表2: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复硝酚钠不同配比对葡萄霜霉病菌毒力测定结果

表2表明在离体条件下,吡唑醚菌酯原药、代森锰锌原药及复硝酚 钠对葡萄霜霉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及复硝酚 钠对葡萄霜霉病菌菌丝的有效抑制浓度分别为0.1009mg/L、2.8210 mg/L及0.5122mg/L。不同配比混剂对葡萄霜霉病病菌有效抑制浓度分 别为0.1227、0.1149、0.1136、0.1463和0.1606mg/L,增效系数(SR) 分别为0.95、1.21、1.72、2.22和3.62,可以看出相比起吡唑醚菌酯与 代森锰锌混配,增加了没有独立杀菌能力的复硝酚钠后,复硝酚钠能够 进一步提高杀菌组合物的杀菌作用,三种混配比混剂(吡唑醚菌酯:代 森锰锌:复硝酚钠=1:1:1、1:3:1、1:6:1)均表现出进一步的增效作用, 尤以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复硝酚钠=1:6:1的配比混剂增效系数最高, 增效效果最显著。

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及复硝酚钠三种不同作用的试剂混配,一方 面可以延长防治霜霉病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可以扩大药剂的防治对象 和持效时间。因此,建议根据生产实际,选择上述增效效果最好的配比 进行田间药效试验以确定其实际防治效果。

因此,在杀菌化合物吡唑醚菌酯和代森锰锌中加入没有杀菌作用的 复硝酚钠,一方面可以延长防治霜霉病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可以扩大 药剂的防治对象和持效时间。

二、田间药效试验

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与复硝酚钠复配对葡萄霜霉病的田间药效测 定

验证80%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与复硝酚钠(1:2.5:0.5)可湿性粉 剂防治葡萄霜霉病防治效果及安全性,明确适宜的使用剂量和最佳使用 时期。

试验药剂:20%吡唑醚菌酯+50%代森锰锌+10%复硝酚钠可湿性粉 剂

对照药剂:20%吡唑醚菌酯+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试验地地势平坦,肥力中等,栽培管理条件一致,每亩2000株左 右,试验在霜霉病发生初期。

表3供试药剂用量

试验小区面积30m2,重复4次施药,排列如下。

表4小区排列

本试验连续用药二次,在霜霉病发病初期,采取常规茎叶喷雾处理。 每隔7天用药一次。施药前调查病指数基数,施药后7天,进行第一次 防效调查;末次施药后7天,进行第二次调查。

每小区随机调查四点,每点两株,每株调查全部叶片。

分级方法:(以叶片为单位)

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0%以下;

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1-25%以下;

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50%以下;

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0%以上;

药效按式(1)、式(2)计算:

式中:CK0、CK1分别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前、后的病情指数;PT0、 PT1分别为药剂处理区药前、后的病情指数。

表880%可湿性粉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试验药剂(20%吡唑醚菌酯+50%代森锰锌+10%复硝酚钠可湿性粉 剂)每公顷用药量846克、1542克、2145克及对照1542克四个处理防 治葡萄霜霉病,末次用药后7天对葡萄霜霉病田间防效分别为88.31%、 86.62%、86.23%、66.93%。

试验药剂(20%吡唑醚菌酯+50%代森锰锌+10%复硝酚钠可湿性粉 剂)每亩用846克、1542克、2145克三个处理间对霜霉病防效差异不 显著;都与对照药剂处理防效差异极显著。

说明试验药剂(20%吡唑醚菌酯+50%代森锰锌+10%复硝酚钠可湿 性粉剂)每亩用药1542-2145克对霜霉病有较长的持效性,试验药剂最 佳使用剂量1542-2145克,并且对靶标作物葡萄安全,对非靶标生物无 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室内生物活性实施例和大田生物活性实施例的试验结果 表明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1)与不含复硝酚钠的杀菌组合物相比,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对 病害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杀菌效果;

(2)没有杀菌作用的复硝酚钠的加入能够减少用药次数,减低用 药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

(3)组合物由不同作用机制的有效成分组成,作用位点增加,有 利于克服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在大田试验中,本发明的杀菌剂对 试验作物均无明显不良影响,叶色、长势等都正常,安全性好,符合农 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已经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 员可以借鉴本发明的内容适当改变原料、工艺条件等环节来实现相应的其它目 的,其相关改变都没有脱离本发明的内容,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于本领域 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