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钢竹组合楼板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及加工方法

钢竹组合楼板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及加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钢竹组合楼板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及加工方法,包括多块钢竹组合楼板和浇筑在房屋建筑框架中的钢筋混凝土梁,特点是钢竹组合楼板的端部内设置有多个连接件,连接件内设置有孔道,钢筋混凝土梁中与连接件位置相对应处预埋有连接杆,连接杆向上伸入孔道内且与孔道间隙配合,孔道与连接杆之间的间隙中灌注有水泥浆或砂浆,相对接的两块钢竹组合楼板之间的缝隙处以及并排相拼接的两块钢竹组合楼板之间的缝隙处均浇灌有细石混凝土或水泥浆或砂浆;优点是采用钢竹组合楼板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减轻了建筑物的楼板重量,且该连接结构施工快速简单、工期短、连接牢固、强度大,使得整个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好;而且采用钢竹组合楼板,其保温隔热性能好,节能效果显著。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79027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宁波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410038053.2

  • 申请日2014-01-26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蔡菡华

  • 地址 315211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3:41:1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2-24

    授权

    授权

  • 2014-06-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4B5/04 申请日:201401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5-1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房屋的建筑结构,尤其涉及钢竹组合楼板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及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传统建筑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楼板,在强震作用下笨重的钢筋混凝土楼板往往会导致建筑结构最直接和最大面积的损坏,如采用轻型构件,减轻建筑物的楼板重量能够较好地达到抗震效果;此外,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其施工程序复杂、工期长、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施工快速简单、工期短、连接牢固且抗震性能好的钢竹组合楼板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及加工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钢竹组合楼板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包括多块钢竹组合楼板和浇筑在房屋建筑框架中的钢筋混凝土梁,所述的钢竹组合楼板的两端分别支承在与其对应端的钢筋混凝土梁上,两块相对接的钢竹组合楼板的端部支承在同一根钢筋混凝土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竹组合楼板的端部内设置有多个连接件,所述的连接件内设置有孔道,所述的钢竹组合楼板的上、下面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孔道同轴的通孔,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梁中与所述的连接件位置相对应处预埋有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向上穿过所述的通孔伸入所述的孔道内且与所述的孔道间隙配合,所述的孔道与所述的连接杆之间的间隙中灌注有水泥浆或砂浆,以固定连接杆,增强其稳定性,相对接的两块钢竹组合楼板之间的缝隙处以及并排相拼接的两块钢竹组合楼板之间的缝隙处均浇灌有细石混凝土或水泥浆或砂浆,增强了楼板的整体性能。

所述的连接杆为连接光杆或连接螺杆,所述的连接螺杆为直杆螺栓或L形螺栓,所述的连接杆插入预埋在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梁中或所述的连接杆与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梁中的箍筋焊接固定。

所述的连接件为粘结或通过自攻螺钉固定在所述的钢竹组合楼板端部内的连接木块或连接竹块,所述的孔道设置在所述的连接木块或连接竹块中。

所述的连接件为夹在所述的钢竹组合楼板端部内的空心钢管,所述的空心钢管的四周设置有多块定位竹块或定位木块,所述的定位竹块或所述的定位木块的下端与所述的钢竹组合楼板粘结固定,所述的孔道为所述的空心钢管的中心轴孔。

所述的钢竹组合楼板的上、下面板上的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的孔道的直径大于所述的连接杆的直径,当连接件为空心钢管时,使空心钢管的固定更牢固,不易脱落。

所述的钢竹组合楼板的端部的下端面上粘贴有钢板,以防止钢竹组合楼板的端部在安装时被局部压坏,所述的钢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的通孔相对应的钢板孔,所述的钢板的边缘超出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梁的边缘2~3cm,所述的钢板的厚度为2~3mm。

所述的连接杆的顶端与所述的钢竹组合楼板的上端面齐平或稍低,保证了楼板面的平整性。

所述的钢竹组合楼板的下面板的边缘超出上面板的边缘,铺设钢竹组合楼板时,无需板底模板,而两块并排拼接的钢竹组合楼板的中间以上部分留有间隙,方便水泥浆等的浇灌,以增强楼板的整体性能。

对所述的钢竹组合楼板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加工钢竹组合楼板时,在钢竹组合楼板的端部内固定安装多个连接件,并在连接件内加工孔道,在钢竹组合楼板的上、下面板上加工与孔道同轴的通孔;

(2)、在浇筑房屋建筑框架中的钢筋混凝土梁时先在钢筋混凝土梁中与连接件位置相对应处预埋连接杆;

(3)、将钢竹组合楼板的端部支承在钢筋混凝土梁上,并将连接杆伸入孔道内且与孔道间隙配合,然后在孔道与连接杆之间的间隙中灌注水泥浆或砂浆;

(4)、在相对接的两块钢竹组合楼板之间的缝隙处以及并排相拼接的两块钢竹组合楼板之间的缝隙处均浇灌细石混凝土或水泥浆或砂浆。

所述的步骤(1)中,在加工钢竹组合楼板时,在钢竹组合楼板的端部的下端面上粘贴厚度为2~3mm的钢板,并使钢板的边缘超出钢筋混凝土梁的边缘2~3cm,同时在钢板上加工出与通孔相对应的钢板孔,以方便连接杆伸入孔道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采用钢竹组合楼板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减轻了建筑物的楼板重量,且该连接结构施工快速简单、工期短、连接牢固、强度大,使得整个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好;而且采用钢竹组合楼板,其保温隔热性能好,节能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钢竹组合楼板的端部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钢竹组合楼板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钢竹组合楼板端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所示,钢竹组合楼板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包括多块钢竹组合楼板1和浇筑在房屋建筑框架中的钢筋混凝土梁2,钢竹组合楼板1的下面板的边缘超出上面板的边缘,钢竹组合楼板1的两端分别支承在与其对应端的钢筋混凝土梁2上,两块相对接的钢竹组合楼板1的端部支承在同一根钢筋混凝土梁2上,钢竹组合楼板1的端部内设置有多个连接件,连接件为粘结或通过自攻螺钉固定在钢竹组合楼板1端部内的连接木块4,连接木块4内设置有孔道41,钢竹组合楼板1的上、下面板上设置有与孔道41同轴的通孔11,通孔11的直径小于孔道41的直径大于连接螺杆3的直径,钢竹组合楼板1的端部的下端面上粘贴有钢板5,钢板5上设置有与通孔11相对应的钢板孔51,钢板5的边缘超出钢筋混凝土梁2的边缘2~3cm,钢板5的厚度为2~3mm,钢筋混凝土梁2中与连接木块4位置相对应处预埋有连接螺杆3,连接螺杆3向上穿过钢板孔51、通孔11伸入孔道41内且与孔道41间隙配合,连接螺杆3的顶端稍低于钢竹组合楼板1的上端面,孔道41与连接螺杆3之间的间隙中灌注有水泥浆或砂浆6,相对接的两块钢竹组合楼板1之间的缝隙处以及并排相拼接的两块钢竹组合楼板1之间的缝隙处均浇灌有细石混凝土或水泥浆或砂浆7。 

实施例二:如图所示,其它结构同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连接件的结构不同,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为夹在钢竹组合楼板1端部内的空心钢管8,空心钢管8的四周设置有多块定位竹块9,定位竹块9的下端与钢竹组合楼板1粘结固定,孔道41为空心钢管8的中心轴孔。

上述实施例中,连接螺杆3可以为直杆螺栓或L形螺栓,连接螺杆3可直接插入预埋在钢筋混凝土梁2中也可与钢筋混凝土梁2中的箍筋焊接固定,连杆螺杆3也可以用连接光杆替代;此外,连接木块4可用连接竹块替代,定位竹块9也可用定位木块替代。

对钢竹组合楼板1与钢筋混凝土梁2的连接结构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加工钢竹组合楼板1时,在钢竹组合楼板1的端部内固定安装多个连接件,并在连接件内加工孔道41,在钢竹组合楼板1的上、下面板上加工与孔道41同轴的通孔11;

(2)、在钢竹组合楼板1的端部的下端面上粘贴厚度为2~3mm的钢板5,并使钢板5的边缘超出钢筋混凝土梁2的边缘2~3cm,同时在钢板5上加工出与通孔11相对应的钢板孔51;

(3)、在浇筑房屋建筑框架中的钢筋混凝土梁2时先在钢筋混凝土梁2中与连接件位置相对应处预埋连接螺杆3;

(4)、将钢竹组合楼板1的端部支承在钢筋混凝土梁2上,并将连接螺杆3伸入孔道41内且与孔道41间隙配合,然后在孔道41与连接螺杆3之间的间隙中灌注水泥浆或砂浆6;

(5)、在相对接的两块钢竹组合楼板1之间的缝隙处以及并排相拼接的两块钢竹组合楼板1之间的缝隙处均浇灌细石混凝土或水泥浆或砂浆7。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