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采用中浓浆泵进料的中浓打浆装置及方法

采用中浓浆泵进料的中浓打浆装置及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采用中浓浆泵进料的中浓打浆装置及其方法。该装置的中浓双网脱水机的进料口与进浆管连接,出料口与破碎螺旋输送机的进料口连接;破碎螺旋输送机的出料口与立管的进料口连接,所立管的出料口与中浓浆泵的进料口连接;缓冲管的进料端通过中浓浆泵出浆管与中浓浆泵的出料口连接,缓冲管的出料端与中浓盘磨机的进料口连接;所述溢流管与缓冲管上的溢流口连接;中浓盘磨机的出料口与出浆管连接;水封槽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中浓双网脱水机的白水槽出口连接;本发明通过调节、控制进浆管道中的低浓纸浆的流量和浓度,保证了中浓浆泵前的立管中的纸浆具有稳定的液位和稳定的浓度,有效地保证中浓盘磨机获得稳定的打浆质量和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79005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华南理工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410035969.2

  • 发明设计人 雷利荣;李友明;

    申请日2014-01-24

  • 分类号D21D1/02(20060101);

  • 代理机构44245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蔡茂略

  • 地址 51064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3:41:1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1-0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D21D 1/02 专利号:ZL2014100359692 申请日:20140124 授权公告日:20150916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9-16

    授权

    授权

  • 2014-06-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D21D1/02 申请日:201401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5-1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浆造纸的打浆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中浓浆泵进料的中浓打浆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中浓盘磨机近年来在我国造纸厂获得了较广泛的应用,而保持进入中浓盘磨机的纸浆的浓度和流量的稳定对于获得良好的打浆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当一定浓度的纸浆进入中浓盘磨机进行打浆时,如果在打浆过程中,中浓盘磨机的电机功率与纸浆的流量均维持在一个设定的允许的变化范围内,或者中浓盘磨机电机的功率与纸浆流量的比值维持在一个设定的允许的变化范围内,则可保证中浓盘磨机在稳定的打浆强度下进行打浆,而获得稳定的打浆效果。中浓盘磨机在6~12%的纸浆浓度下进行打浆,纸浆的流动性差,必须采用中浓浆泵来输送,并配备有真空泵和湍流器等辅助的设备。但是,实际生产中发现,采用中浓浆泵输出的浆料是一种脉动流,纸浆的压力和流量波动较大,对盘磨机的正常工作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另一方面,当生产中的工况条件不稳定时,纸浆的浓度也产生一定程度的波动。当通过中浓盘磨机磨区的纸浆的压力、流量和浓度存在较大波动时,中浓盘磨机无法在稳定的打浆强度下打浆,磨浆工艺难以控制,从而造成磨浆质量和磨浆效果的不稳定。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1010522397.2提供了一种中浓打浆泵送方法,该方法通过调节白水管道上的白水调节阀门,向中浓立管中加入白水,对已经过脱水浓缩的浆料进行稀释,使其浓度达到设定值,形成中浓浆料;因为中浓浆料流动性很差,难以将中浓浆料和加入的白水混合均匀,且中浓立管中并没有设置搅拌装置,不可避免的造成中浓浆泵输出的中浓浆料浓度不稳定,而影响了打浆的效果。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1010522397.2提供的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中浓泵和中浓盘磨机之间的纸浆压力和纸浆流量的脉动;但是,纸浆是不可压缩的流体,而缓冲器的容量是有限的,且中浓浆泵和中浓盘磨机之间的管道上未设置溢流装置,因此经过缓冲器的纸浆流量和压力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而缓冲器与中浓盘磨机之间的管道及管道上安装的浆料调节阀门扩大了进入中浓盘磨机之前的纸浆的压力和流量波动的程度,影响了打浆效果的稳定性;此外,中浓浆泵和中浓盘磨机之间的管道上未设置溢流装置,进入盘磨机的纸浆流量只能通过控制中浓浆泵出浆管道上的 阀门的开度实现,因此,必须频繁调节中浓浆泵出浆管道上的阀门以满足中浓盘磨机对纸浆流量的要求,而这扩大了纸浆流量和压力的脉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获得稳定的打浆质量和效果的采用中浓浆泵进料的中浓打浆装置及其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采用中浓浆泵进料的中浓打浆装置,包括流量控制系统、中浓双网脱水机、破碎螺旋输送机、立管、中浓浆泵、缓冲管、中浓盘磨机、水封槽和白水泵;所述中浓双网脱水机的进料口与进浆管连接,出料口与破碎螺旋输送机的进料口连接;所述破碎螺旋输送机的出料口与立管的进料口连接,所述立管的出料口与中浓浆泵的进料口连接;缓冲管的进料端通过中浓浆泵出浆管与中浓浆泵的出料口连接,缓冲管的出料端与中浓盘磨机的进料口连接;所述溢流管与缓冲管上的溢流口连接;所述缓冲管上的溢流口设置在缓冲管前段的前1/3‐2/3的管壁上;所述中浓盘磨机的出料口与出浆管连接;所述水封槽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中浓双网脱水机的白水槽出口连接;所述白水泵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水封槽的出水口连接,白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白水管与进浆管连接; 

所述缓冲管为阶梯管,与中浓浆泵出浆管连接的缓冲管前段的内径为中浓浆泵出浆管内径的1.5~2倍,与中浓盘磨机进料口连接的缓冲管后段的内径为中浓浆泵出浆管内径的3~5倍,所述的缓冲管后段直接与中浓盘磨机的进料口连接。 

所述流量控制系统包括流量计、浓度计、液位计进浆调节阀、出浆调节阀、溢流调节阀、白水调节阀和可编程控制器;流量计、浓度计和液位计分别与可编程控制器连接;流量计包括第一流量计、第二流量计、第三流量计和第四流量计;浓度计包括第一浓度计和第二浓度计;所述进浆管上设置用于调节纸浆流量的进浆调节阀,所述中浓浆泵出浆管上设置用于调节中浓浆泵输出纸浆的流量调节阀,所述溢流管上设置用于调节纸浆溢流量的溢流调节阀;所述白水管上设置用于调节白水流量的白水调节阀;进浆管上设置有第一浓度计和第一流量计,立管上设置有液位计,缓冲管前段上设置有第二浓度计和第二流量计,溢流管上设置有第三流量计,出浆管上设置有第四流量计。 

为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目的,优选地,所述的第二浓度计与第一浓度计相连接,第一浓度计与白水调节阀相连接;液位计与第一流量计相连接,第一流量计与进浆调节阀相连接;第四流量计与第二流量计相连接,第二流量计与中浓浆泵出浆调节阀相连接;第二流量计还与第三流量计相连接,第三流量计与溢流调节阀相连接。所述的进浆调节阀、中 浓浆泵出浆调节阀、溢流调节阀和白水调节阀为手动调节阀或自动调节阀;所述的进浆调节阀、中浓浆泵出浆调节阀、溢流调节阀和白水调节阀为自动调节阀时,进浆调节阀、中浓浆泵出浆调节阀、溢流调节阀和白水调节阀分别与可编程控制器连接。所述的中浓盘磨机、中浓浆泵与水封槽都安装在同一个平面上;或者中浓浆泵与水封槽都安装在同一个平面上,中浓盘磨机安装在另一个更高的平面上。所述的缓冲管的轴向长度不小于3米,其中缓冲管前段与缓冲管后段长度比为0.5:1‐2:1。 

一种采用中浓浆泵进料的中浓打浆方法,包括以下工艺: 

1)设定中浓盘磨机打浆过程所需要的打浆强度值R0,再依据中浓盘磨机的额定功率W0,确定基于额定功率W0的通过中浓盘磨机的纸浆流量值Q0,使R0=W0/Q0; 

2)通过进浆管将纸浆浆料输送至中浓双网脱水机,对浆料进行脱水浓缩至设定值;通过调节白水管道上的白水调节阀向进浆管加入白水,使进入中浓双网脱水机的纸浆浓度达到设定值;实时检测进浆管内纸浆的浓度,并控制白水调节阀的开度;当浓度计实时检测到的中浓浆泵输出的纸浆浓度偏离设定值范围时,进入中浓双网脱水机的纸浆浓度的设定值需要进行调整,具体为:当浓度计实时检测到的中浓浆泵输出的纸浆浓度高于设定值范围时,降低进入中浓双网脱水机的纸浆浓度的设定值;当浓度计实时检测到的中浓浆泵输出的纸浆浓度低于设定值范围时,提高进入中浓双网脱水机的纸浆浓度的设定值; 

3)将经过脱水浓缩的浆料通过破碎螺旋输送机进行破碎,并输送进入立管; 

4)中浓浆泵将立管的纸浆经中浓浆泵出浆管输送到缓冲管,流量控制系统通过缓冲管前段上的第二流量计实时检测中浓浆泵输出的纸浆流量Qin,通过出浆管上的第四流量计实时检测通过盘磨机的纸浆流量Qout,通过溢流管上的第三流量计实时检测从溢流管中溢流出的纸浆流量Qy;然后通过流量控制系统控制中浓浆泵出浆调节阀和溢流阀门的开度,使进料过程中中浓浆泵输出的纸浆流量Qin比盘磨机设定的纸浆流量Q0大10%或以上,从而使溢流管中始终有纸浆溢流出;流量控制系统根据中浓盘磨机的工作功率W和实时检测的通过盘磨机的纸浆流量Qout,计算实时打浆强度R=W/Qout,控制实时打浆强度和设定的打浆强度的比值R/R0为95~105%,当实时打浆强度和设定的打浆强度的比值R/R0<95%时,通过流量控制系统加大溢流阀门的开度,增加通过溢流管的纸浆流量Qy,减少通过盘磨机的纸浆流量Qout;当实时打浆强度和设定的打浆强度的比值R/R0>105%时,通过流量控制系统减小溢流阀门的开度,减少通过溢流管的纸浆流量Qy,增加通过盘磨机的纸浆流量Qout;通过以上调节,最终使实时打浆强度和设定的打浆强度的比值R/R0为95~105%,达到稳定打浆强度的目的;在缓冲管中纸浆的流速下降,纸浆的流量脉动有效减弱或消除后, 进入中浓盘磨机,经中浓盘磨机处理的浆料从出浆管输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调节、控制进浆管道中的低浓纸浆的流量和浓度,很好地保证了中浓浆泵前的立管中的纸浆具有稳定的液位和稳定的浓度,保证中浓浆泵具有稳定的泵送能力,有效地保证中浓盘磨机获得稳定的打浆质量和效果。 

2、本发明采取在中浓浆泵和中浓盘磨机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溢流管道和溢流阀门,通过流量控制系统实时检测、控制通过中浓盘磨机磨区的纸浆流量和通过溢流管道的溢流量,使中浓盘磨机的功率与通过磨区的纸浆流量的比值维持在一个设定的允许的变化范围内,保证盘磨机在稳定的打浆强度下进行打浆,从而获得了稳定的打浆质量和效果。 

3、本发明通过在中浓浆泵和中浓盘磨机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与中浓盘磨机进料口直接相连的阶梯式缓冲管,以及在缓冲管上设置溢流口,使纸浆的压力和流量脉动得到逐渐、充分的缓冲、释放而大大减小,保证进入中浓盘磨机的纸浆的压力和流量的稳定; 

4、本发明通过稳定中浓浆泵输出纸浆流量和控制溢流量,保证盘磨机获得稳定的打浆效果,大大减少了调节中浓浆泵出口阀门的频率,使中浓浆泵在稳定的流量下运行,而减少了纸浆流量和压力的脉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采用中浓浆泵进料的中浓打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采用中浓浆泵进料的中浓打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实施例所表述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采用中浓浆泵进料的中浓打浆装置,包括流量控制系统、中浓双网脱水机2、破碎螺旋输送机3、立管4、中浓浆泵5、缓冲管7、中浓盘磨机8、水封槽11和白水泵12;所述中浓双网脱水机2的进料口与进浆管1连接,其出料口与破碎螺旋输送机3的进料口连接;所述破碎螺旋输送机3的出料口与立管4的进料口连接,所述立管4的出料口与中浓浆泵5的进料口连接;缓冲管7的进料端通过中浓浆泵出浆管6与中浓浆泵5的出料口连接,缓冲管7的出料端与中浓盘磨机8的进料口连接;所述溢流管10与缓冲管7上的溢流口7‐3连接,所述缓冲管7上的溢流口7‐3设置在缓冲管前段7‐1的前1/3‐2/3的管壁上;所述中浓盘磨机8的出料口与出浆管9连接;所述水封槽11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 中浓双网脱水机2的白水槽出口连接;所述白水泵12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水封槽11的出水口连接,白水泵12的出水口通过白水管26与进浆管1连接; 

缓冲管7为阶梯管,与中浓浆泵出浆管6连接的缓冲管前段7‐1的内径为中浓浆泵出浆管6内径的1.5~2倍,与中浓盘磨机8进料口连接的缓冲管后段7‐2的内径为中浓浆泵出浆管6内径的3~5倍,缓冲管7的轴向长度不小于3米;其中缓冲管前段与缓冲管后段长度比为0.5:1‐2:1;所述的缓冲管后段7‐2直接与中浓盘磨机8的进料口连接; 

流量控制系统包括流量计、浓度计、液位计进浆调节阀13、出浆调节阀14、溢流调节阀15、白水调节阀16和可编程控制器(PLC);流量计、浓度计和液位计分别与可编程控制器连接;流量计包括第一流量计18、第二流量计21、第三流量计22和第四流量计23;浓度计包括第一浓度计17和第二浓度计20;进浆管1上设置有可用于调节纸浆流量的进浆调节阀13,中浓浆泵出浆管6上设置有可用于调节中浓浆泵输出纸浆流量的出浆调节阀14,溢流管10上设置有可用于调节纸浆溢流量的溢流调节阀15;所述白水管26上设置有可用于调节白水流量的白水调节阀16;进浆管1上设置有第一浓度计17和第一流量计18,立管4上设置有液位计19,缓冲管前段7‐1上设置有第二浓度计20和第二流量计21,溢流管10上设置有第三流量计22,出浆管9上设置有第四流量计23;第二浓度计20与第一浓度计17相连接,第一浓度计17与白水调节阀16相连接,第一浓度计17控制白水调节阀16的开度;液位计19与第一流量计18相连接,第一流量计18与进浆调节阀13相连接,第一流量计18控制进浆调节阀13的开度;第四流量计23与第二流量计21相连接,第二流量计21与出浆调节阀14相连接,第二流量计21控制出浆调节阀14的开度;第二流量计21还与第三流量计22相连接,第三流量计22与溢流调节阀15相连接,第三流量计22控制溢流调节阀15的开度。 

中浓浆泵出浆管6和缓冲管后段7‐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压力表24和第二压力表25; 

进浆调节阀13、出浆调节阀14、溢流调节阀15和白水调节阀16为手动调节阀或者自动调节阀;进浆调节阀13、出浆调节阀14、溢流调节阀15和白水调节阀16为自动调节阀时,分别与可编程控制器连接。流量控制系统通过可编程控制器实时检测浓度计和流量计的值,以PID调节的方式控制、调节各阀门的开度、动作。 

中浓盘磨机8安装在车间的1楼,也即是中浓盘磨机8、中浓浆泵5与水封槽11都安装在同一个平面上。 

本采用上述装置的中浓浆泵进料的中浓打浆的方法,包括以下工艺过程: 

1)设定中浓盘磨机打浆过程所需要的打浆强度值R0=110kWh/t浆,再依据中浓盘磨机 的额定功率W0=315kW,计算、设定一个基于额定功率W0的通过中浓盘磨机的纸浆流量值Q0=2.86t浆/小时,使R0=W0/Q0; 

2)通过进浆管1将质量浓度为4~5%的浆料输送至中浓双网脱水机2,对浆料进行脱水浓缩至设定值质量浓度12%;通过调节白水管道上的白水调节阀16向进浆管1加入白水,使进入中浓双网脱水机的纸浆浓度达到设定值质量浓度4%;该过程中第一浓度计实时检测进浆管内纸浆的浓度,并控制白水调节阀16的开度; 

具体是通过第二浓度计20实时检测中浓浆泵输出的纸浆浓度,然后调整进入中浓双网脱水机2的纸浆浓度的设定值;而通过第一浓度计17控制白水调节阀16的开度,从而调节进浆管1上纸浆的浓度;通过立管4上的液位计19实时检测立管内纸浆的液位,然后调节进浆管1中纸浆的流量; 

当进浆管上的第一浓度计17实时检测到的纸浆浓度小于3.7%或大于4.3%时,白水管道上的白水调节阀门需要调整,具体为:当进浆管1上的第一浓度计17实时检测到的纸浆质量浓度低于3.7%时,需要减小白水管道上的白水调节阀的开度;当进浆管1上的第一浓度计17实时检测到的纸浆浓度高于4.3%时,需要加大白水管道上的白水调节阀的开度; 

当缓冲管7上的第二浓度计实时检测到的中浓浆泵输出的纸浆浓度值小于11%或大于13%时,进入中浓双网脱水机2的纸浆的浓度设定值需要进行调整,具体为:当缓冲管7上的第二浓度计20实时检测到的中浓浆泵输出的纸浆浓度值小于11%时,需要提高进入中浓双网脱水机的纸浆的浓度设定值;当缓冲管7上的第二浓度计20实时检测到的中浓浆泵输出的纸浆浓度值大于13%时,需要降低进入中浓双网脱水机2的纸浆的浓度设定值; 

3)将经过脱水浓缩的浆料通过破碎螺旋输送机进行破碎,并输送进入立管; 

4)中浓浆泵5将立管4的纸浆经中浓浆泵出浆管输送到缓冲管7,在缓冲管7中纸浆的流速下降,纸浆的流量脉动有效减弱或消除后,进入中浓盘磨机8,经中浓盘磨机8处理的浆料从出浆管输出; 

流量控制系统通过缓冲管前段7‐1上的第二流量计21实时检测中浓浆泵输出的纸浆流量Qin,通过出浆管上的第四流量计23实时检测通过盘磨机的纸浆流量Qout,通过溢流管上的第三流量计22实时检测从溢流管中溢流出的纸浆流量Qy;然后通过流量控制系统(第二流量计21和第三流量计22)控制中浓浆泵出浆调节阀14和溢流阀门15的开度,使进料过程中中浓浆泵输出的纸浆流量Qin比盘磨机设定的纸浆流量Q0大10~15%,从而使溢流管中始终有纸浆溢流出。 

流量控制系统根据中浓盘磨机8的工作功率W和实时检测的通过盘磨机的纸浆流量 Qout,计算实时打浆强度R=W/Qout,控制实时打浆强度和设定的打浆强度的比值R/R0为95~105%,当实时打浆强度和设定的打浆强度的比值R/R0<95%时,通过流量控制系统加大溢流阀门的开度,增加通过溢流管的纸浆流量Qy,从而减少通过盘磨机的纸浆流量Qout;当实时打浆强度和设定的打浆强度的比值R/R0>105%时,通过流量控制系统减小溢流阀门的开度,减少通过溢流管的纸浆流量Qy,从而增加通过盘磨机的纸浆流量Qout;通过以上调节,最终使实时打浆强度和设定的打浆强度的比值R/R0为95~105%,达到稳定打浆强度的目的。 

实施例2 

图2是本实施例的采用中浓浆泵进料的中浓打浆装置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2的中浓盘磨机8安装在车间的2楼,而实施例1中的中浓盘磨机安装在车间的1楼。中浓浆泵5与水封槽11都安装在同一个平面上,而中浓盘磨机8安装在另一个更高的平面上。 

本采用图2装置的中浓浆泵进料的中浓打浆的方法,包括以下工艺过程: 

1)设定中浓盘磨机打浆过程所需要的打浆强度值R0=70kWh/t浆,再依据中浓盘磨机的额定功率W0=315kW,计算、设定一个基于额定功率W0的通过中浓盘磨机的纸浆流量值Q0=4.5t浆/小时,使R0=W0/Q0; 

2)通过进浆管1将质量浓度为4~5%的纸浆浆料输送至中浓双网脱水机2,对浆料进行脱水浓缩至设定值质量浓度10%;通过调节白水管道上的白水调节阀16向进浆管1加入白水,使进入中浓双网脱水机的纸浆浓度达到设定值质量浓度4%;该过程中第一浓度计实时检测进浆管内纸浆的浓度,并控制白水调节阀16的开度; 

具体是通过第二浓度计20实时检测中浓浆泵输出的纸浆浓度,然后调整进入中浓双网脱水机2的纸浆浓度的设定值;而通过第一浓度计17控制白水调节阀16的开度,从而调节进浆管1上纸浆的浓度;通过立管4上的液位计19实时检测立管内纸浆的液位,然后调节进浆管1中纸浆的流量; 

当进浆管上的第一浓度计17实时检测到的纸浆浓度小于3.7%或大于4.3%时,白水管道上的白水调节阀门需要调整,具体为:当进浆管1上的第一浓度计17实时检测到的纸浆质量浓度低于3.7%时,需要减小白水管道上的白水调节阀的开度;当进浆管1上的第一浓度计17实时检测到的纸浆浓度高于4.3%时,需要加大白水管道上的白水调节阀的开度; 

当缓冲管7上的第二浓度计实时检测到的中浓浆泵输出的纸浆浓度值小于9%或大于11%时,进入中浓双网脱水机2的纸浆的浓度设定值需要进行调整,具体为:当缓冲管7 上的第二浓度计20实时检测到的中浓浆泵输出的纸浆浓度值小于9%时,需要提高进入中浓双网脱水机的纸浆的浓度设定值;当缓冲管7上的第二浓度计20实时检测到的中浓浆泵输出的纸浆浓度值大于11%时,需要降低进入中浓双网脱水机2的纸浆的浓度设定值; 

3)将经过脱水浓缩的浆料通过破碎螺旋输送机进行破碎,并输送进入立管; 

4)中浓浆泵5将立管4的纸浆经中浓浆泵出浆管输送到缓冲管7,在缓冲管7中纸浆的流速下降,纸浆的流量脉动有效减弱或消除后,进入中浓盘磨机8,经中浓盘磨机8处理的浆料从出浆管输出; 

流量控制系统通过缓冲管前段7‐1上的第二流量计21实时检测中浓浆泵输出的纸浆流量Qin,通过出浆管上的第四流量计23实时检测通过盘磨机的纸浆流量Qout,通过溢流管上的第三流量计22实时检测从溢流管中溢流出的纸浆流量Qy;然后通过流量控制系统(第二流量计21和第三流量计22)控制中浓浆泵出浆调节阀14和溢流阀门15的开度,使进料过程中中浓浆泵输出的纸浆流量Qin比盘磨机设定的纸浆流量Q0大10~15%,从而使溢流管中始终有纸浆溢流出。 

流量控制系统根据中浓盘磨机8的工作功率W和实时检测的通过盘磨机的纸浆流量Qout,计算实时打浆强度R=W/Qout,控制实时打浆强度和设定的打浆强度的比值R/R0为95~105%,具体为:当实时打浆强度和设定的打浆强度的比值R/R0<95%时,通过流量控制系统加大溢流阀门的开度,增加通过溢流管的纸浆流量Qy,从而减少通过盘磨机的纸浆流量Qout;当实时打浆强度和设定的打浆强度的比值R/R0>105%时,通过流量控制系统减小溢流阀门的开度,减少通过溢流管的纸浆流量Qy,从而增加通过盘磨机的纸浆流量Qout。 

实施例3 

本采用图2装置的中浓浆泵进料的中浓打浆的方法,包括以下工艺过程: 

1)设定中浓盘磨机打浆过程所需要的打浆强度值R0=45kWh/t浆,再依据中浓盘磨机的额定功率W0=132kW,计算、设定一个基于额定功率W0的通过中浓盘磨机的纸浆流量值Q0=2.93t浆/小时,使R0=W0/Q0; 

2)通过进浆管1将质量浓度为4~5%的纸浆浆料输送至中浓双网脱水机2,对浆料进行脱水浓缩至设定值质量浓度9%;通过调节白水管道上的白水调节阀16向进浆管1加入白水,使进入中浓双网脱水机的纸浆浓度达到设定值质量浓度4%;该过程中第一浓度计实时检测进浆管内纸浆的浓度,并控制白水调节阀16的开度; 

具体是通过第二浓度计20实时检测中浓浆泵输出的纸浆浓度,然后调整进入中浓双网脱水机2的纸浆浓度的设定值;而通过第一浓度计17控制白水调节阀16的开度,从而调 节进浆管1上纸浆的浓度;通过立管4上的液位计19实时检测立管内纸浆的液位,然后调节进浆管1中纸浆的流量; 

当进浆管上的第一浓度计17实时检测到的纸浆浓度小于3.7%或大于4.3%时,白水管道上的白水调节阀门需要调整,具体为:当进浆管1上的第一浓度计17实时检测到的纸浆质量浓度低于3.7%时,需要减小白水管道上的白水调节阀的开度;当进浆管1上的第一浓度计17实时检测到的纸浆浓度高于4.3%时,需要加大白水管道上的白水调节阀的开度; 

当缓冲管7上的第二浓度计实时检测到的中浓浆泵输出的纸浆浓度值小于8%或大于10%时,进入中浓双网脱水机2的纸浆的浓度设定值需要进行调整,具体为:当缓冲管7上的第二浓度计20实时检测到的中浓浆泵输出的纸浆浓度值小于8%时,需要提高进入中浓双网脱水机的纸浆的浓度设定值;当缓冲管7上的第二浓度计20实时检测到的中浓浆泵输出的纸浆浓度值大于10%时,需要降低进入中浓双网脱水机2的纸浆的浓度设定值; 

3)将经过脱水浓缩的浆料通过破碎螺旋输送机进行破碎,并输送进入立管; 

4)中浓浆泵5将立管4的纸浆经中浓浆泵出浆管输送到缓冲管7,在缓冲管7中纸浆的流速下降,纸浆的流量脉动有效减弱或消除后,进入中浓盘磨机8,经中浓盘磨机8处理的浆料从出浆管输出; 

流量控制系统通过缓冲管前段7‐1上的第二流量计21实时检测中浓浆泵输出的纸浆流量Qin,通过出浆管上的第四流量计23实时检测通过盘磨机的纸浆流量Qout,通过溢流管上的第三流量计22实时检测从溢流管中溢流出的纸浆流量Qy;然后通过流量控制系统(第二流量计21和第三流量计22)控制中浓浆泵出浆调节阀14和溢流阀门15的开度,使进料过程中中浓浆泵输出的纸浆流量Qin比盘磨机设定的纸浆流量Q0大10~15%,从而使溢流管中始终有纸浆溢流出。 

流量控制系统根据中浓盘磨机8的工作功率W和实时检测的通过盘磨机的纸浆流量Qout,计算实时打浆强度R=W/Qout,控制实时打浆强度和设定的打浆强度的比值R/R0为95~105%,具体为:当实时打浆强度和设定的打浆强度的比值R/R0<95%时,通过流量控制系统加大溢流阀门的开度,增加通过溢流管的纸浆流量Qy,从而减少通过盘磨机的纸浆流量Qout;当实时打浆强度和设定的打浆强度的比值R/R0>105%时,通过流量控制系统减小溢流阀门的开度,减少通过溢流管的纸浆流量Qy,从而增加通过盘磨机的纸浆流量Qout。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