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超高强度C-Al-Mn-Si系低密度钢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超高强度C-Al-Mn-Si系低密度钢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超高强度C-Al-Mn-Si系低密度钢;按重量百分比,其组成包括:C 0.28~1.15%,Al 3.0~12.0%,Mn 6.9~27.6%,Si 0.01~2.0%;并包括以下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Cr 0.01~0.80%,Ni 0.01~0.60%,Mo 0.01~0.30%,V 0.001~0.10%,Nb 0.001~0.06%,Ti 0.001~0.02%,且该组成的剩余部分为Fe和杂质;本发明的低密度钢的抗拉强度≥800MPa,密度≤7.4g/cm3,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密度配合。本发明还公开了该低密度钢的制备方法。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82073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交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410069023.8

  • 发明设计人 高古辉;桂晓露;白秉哲;

    申请日2014-02-27

  • 分类号C22C38/58(20060101);C21D6/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57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文祎

  • 地址 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上园村3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3:36:5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8-24

    授权

    授权

  • 2014-06-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22C38/58 申请日:201402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5-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超高强度C-Al-Mn-Si系 低密度钢。

背景技术

为了降低车辆、飞机等交通工具的自重,进而以减少CO2的排放量并节约 能源,世界范围内开始关注新一代钢铁材料。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提高钢铁材 料的性能。一方面是通过提高钢的强度、塑性和韧性以补偿构件尺寸的减小。 目前这种钢的强度可达到800~2000MPa级别,但是这种钢的密度一般为 7.8g/cm3,这使得通过减小构件尺寸来降低工具重量的程度很有限。另一方面 是通过降低钢的密度,向钢中加入C、Al、Si等降低钢密度的元素。研究表明, 当Al的含量达到8.5%时,钢的密度可以减至7.0g/cm3。但当钢的密度减小到 一定程度时,钢的强度会降低。已经有公司申请了专利,例如,于西纳公司申 请了“很超高强度和低密度热轧薄钢板及其制造方法”(CN1688725A),以 及安赛乐米塔尔法国公司申请了“具有良好可压延性的低密度钢”(CN 101755057A),但是两个专利获得的钢的强度均在400~1000MPa级别之间, 这使得通过减小钢件密度来降低工具重量的程度也受到了限制。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既能保证强度密度又小的钢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超高强度C-Al-Mn-Si系低密 度钢;本发明的低密度钢的抗拉强度≥800MPa,密度≤7.4g/cm3,具有良好的 强度和密度配合;本发明采用的合金元素简单,符合我国的资源现状;本发明 的低密度钢可以应用到车辆、飞机等交通工具减轻自重,符合我国节能减排的 发展战略。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超高强度C-Al-Mn-Si系低密 度钢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超高强度C-Al-Mn-Si系低密度钢,按重量百分比,其组成包括:

并包括以下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组成的剩余部分为Fe和杂质。

所述杂质为冶炼、铸造、锻造或轧制中产生的不可避免的杂质。

优选地,所述低密度钢中,所含Mn与Al的重量百分比之比值不小于2.3。

优选地,所述低密度钢中,所含Al与Si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不小于5%。

为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超高强度C-Al-Mn-Si系低密度钢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具有根据上述组成之一的钢;

2)在900~1200℃均匀化处理,然后水冷至室温;

3)在300~600℃时效处理2~50小时,然后水冷至室温,得到超高强度 C-Al-Mn-Si系低密度钢。

步骤1)中的钢可经常规的冶炼、铸造、锻造或轧制等得到。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在900~1200℃均匀化处理1~4小时。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在300~600℃时效处理2~50小时。

本发明是以C-Al-Mn-Si为主要合金元素,添加的Mn促进奥氏体的形成以 便通过热处理获得更多的相,添加的C促进奥氏体形成并析出碳化物达到析出 强化效果,添加Si可以辅助Al降低钢的密度;本发明还添加Cr、Ni、Mo、V、 Nb和Ti中的一种或多种,有利于改变钢的相组成,提高钢的强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低密度钢的抗拉强度≥800MPa,密度≤7.4g/cm3,具有良好的强 度和密度配合;

本发明采用的合金元素简单,符合我国的资源现状;

本发明的低密度钢可以应用到车辆、飞机等交通工具减轻自重,符合我国 节能减排的发展战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 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 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表1各实施例中钢的组分重量百分比(其余为Fe和杂质)

实施例 C Al Mn Si Cr Ni Mo V Nb Ti 1 0.28 3.00 6.90 2.00 0.55 0.60 0.25 0.06 0.02 0.01 2 0.32 4.23 9.83 1.22 0.80 0.44 0.28 0.10 0.02 0.015 3 0.42 5.17 13.25 1.53 0.32 0.32 0.24 0.08 0.02 0.02 4 0.56 6.79 18.08 0.45 0.45 0.28 0.29 0.08 0.06 0.01 5 0.63 8.82 20.34 1.78 0.28 0.17 0.30 0.04 0.04 0.008 6 0.76 9.45 22.15 0.01 0.58 0.32 0.07 0.02 0.001 0.001 7 0.88 11.12 25.98 0.01 0.01 0.60 0.12 0.001 0.01 0.001 8 1.15 12.00 27.60 0.01 0.15 0.01 0.01 0.001 0.001 0.001

实施例1

按表1中各组分进行常规冶炼,轧制成2mm薄板;

在1050℃均匀化1小时,然后水冷至室温;

之后在300℃时效2小时,然后水冷至室温,得到超高强度C-Al-Mn-Si 系低密度钢板。

实施例2

按表1中各组分进行常规冶炼,轧制成列车车轮;

在900℃均匀化4小时,然后水冷至室温;

之后在400℃时效8小时,然后水冷至室温,得到超高强度C-Al-Mn-Si 系低密度钢车轮。

实施例3

按表1中各组分进行常规冶炼,轧制成10mm薄板;

在1000℃均匀化2小时,然后水冷至室温;

之后在500℃时效20小时,然后水冷至室温,得到超高强度C-Al-Mn-Si 系低密度钢板。

实施例4

按表1中各组分进行常规冶炼,锻造成60mm圆棒;

在1150℃均匀化4小时,然后水冷至室温;

之后在600℃时效18小时,然后水冷至室温,得到超高强度C-Al-Mn-Si 系低密度钢棒。

实施例5

按表1中各组分进行常规冶炼,轧制成2mm薄板;

在1200℃均匀化4小时,然后水冷至室温;

之后在550℃时效4小时,然后水冷至室温,得到超高强度C-Al-Mn-Si 系低密度钢板。

实施例6

按表1中各组分进行常规冶炼,铸造成30×30mm方坯;

在1100℃均匀化4小时,然后水冷至室温;

之后在450℃时效8小时,然后水冷至室温,得到超高强度C-Al-Mn-Si 系低密度钢坯。

实施例7

按表1中各组分进行常规冶炼,轧制成8mm薄板;

在1200℃均匀化2小时,然后水冷至室温;

之后在550℃时效50小时,然后水冷至室温,得到超高强度C-Al-Mn-Si 系低密度钢板。

实施例8

按表1中组分,经常规冶炼后,轧制成6mm薄板;

在1150℃均匀化2小时,然后水冷至室温;

之后在550℃时效48小时,然后水冷至室温,得到超高强度C-Al-Mn-Si 系低密度钢板。

通过万能拉伸试验机参考GB/T228.1-2010国家标准的规定,测定各实施 例试样的力学性能;利用精密天平测定钢的密度。

表2各实施例的钢制品的抗拉强度和密度

实施例 抗拉强度,MPa 密度,g/cm31 1350 7.35 2 1230 7.25 3 1035 7.13

4 960 6.99 5 975 6.73 6 1125 6.74 7 1050 6.57 8 980 6.47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 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 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 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 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