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抗拉强度≥1250MPa的薄带连铸经济性超高强捆带及其制造方法

抗拉强度≥1250MPa的薄带连铸经济性超高强捆带及其制造方法

摘要

抗拉强度≥1250MPa的薄带连铸经济性超高强捆带及其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双辊薄带连铸工艺铸造厚度为1.0-2.4mm的铸带,其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28-0.38%,Si0.25-0.35%,Mn1.5-1.8%,P≤0.015%,S≤0.01%,N≤0.012%,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2)铸带冷却;3)铸带在线热轧;4)铅浴等温淬火;5)卷取。本发明通过薄带连铸经济性工艺生产的超高强捆带,抗拉强度≥1250MPa,延伸率≥6.5%。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75753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035057.5

  • 发明设计人 王秀芳;王成全;于艳;

    申请日2014-01-24

  • 分类号C22C38/04;C21D8/02;B65D63/02;

  • 代理机构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竺明

  • 地址 201900 上海市宝山区富锦路885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3:02:0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8-24

    授权

    授权

  • 2014-08-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22C38/04 申请日:201401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4-3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高强度钢捆带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抗拉强度 ≥1250MPa的薄带连铸经济性超高强度钢捆带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钢捆带是钢的一种薄带状深加工产品,主要用来捆扎钢材、有色金属、 轻纺制品、建材、纸卷(板)和羊毛等货物。为了保证货物安全装卸和运 输,要求捆带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一定的延伸率。此外,由于捆带长期 于室外环境中使用,还要求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能。

钢捆带按照强度划分,可分为低强、中强、高强和超高强四类。其中 的超高强捆带,主要用于造纸行业、烟草行业,及压缩棉花、羊毛等的捆 扎。尤其是压缩羊毛捆扎,需求量很大。

为了方便羊毛卷的运输和节省费用,一般先对羊毛进行压缩,再用捆 带进行捆绑,轧成一立方米左右的羊毛块,再装入集装箱。由于在运输过 程中,压缩羊毛的向外膨胀力很大,因而对捆带的强度和塑性要求非常高。 高强捆带虽然具有较好的延伸率,但往往强度不能满足要求。

目前,超高强度钢捆带的生产,主要是采用铅浴等温淬火工艺,通过 贝氏体强化,达到超高强捆带性能要求。该工艺通常包括如下步骤:1) 利用传统连铸+板坯再加热+热连轧工艺生产热轧带;2)通过冷轧将热 轧带减薄到超高强捆带所需要的厚度;3)对冷轧后的钢带进行加热奥氏 体化;4)铅浴等温淬火。

发明名称为“Steel Strap Composition”的美国专利US6814817,将成分 为C0.30-0.36%,Mn0.90-1.25%,Si0.75-1.10%的冷轧钢带,首先预热到 370-510℃,然后加热到815-900℃进行奥氏化,再进行370-510℃铅浴等 温淬火处理。利用该工艺生产的钢捆带抗拉强度≥1170MPa,可以达到 1240MPa,延伸率≥6.5%。

发明名称为“一种包装用钢带的热处理方法”的中国专利 200810200449.7,采用成分为C0.29-0.35%,Si0.15-0.35%,Mn1.20-1.55%, P0.030%,S0.030%,余量为Fe的热轧板,冷轧后首先在铅浴中预热到 355-365℃,预热时间6.75-9s,然后加热到860±20℃,保温30-40s进行奥 氏体化,再进行355-365℃铅浴等温淬火处理,等温淬火时间为21-28s。 利用该工艺生产的钢捆带抗拉强度≥1350MPa,延伸率≥6%。

利用现有技术生产超高强捆带,由于工艺路径长,工艺复杂,导致其 生产效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可以通过优化工艺路径来降低捆带生产成 本,例如,热轧带的生产可以采用一些新兴的短流程技术,如薄板坯连铸 连轧,薄带连铸等。其中,薄带连铸技术是冶金及材料研究领域内的一项 前沿技术,它的出现为钢铁工业带来一场革命,它改变了传统治金工业中 热轧钢带的生产过程,将连续铸造、轧制、甚至热处理等整合为一体,使 生产的薄带坯经过一道次在线热轧就一次性形成薄钢带,大大简化了生产 工序,缩短了生产周期。设备投资也相应减少,产品成本显著降低。

有关薄带连铸产品及其制造工艺的专利,主要集中在低碳钢及低碳微 合金钢产品及其制造工艺,产品表面质量改进等方面,例如题目为“热轧 薄铸造钢带产品及其制造方法”的中国专利201080008606.X,题目为“高 强度薄铸钢带产品及其制备方法”的中国专利201080017436.1,题目为“微 裂纹得到减少的薄铸钢带”的中国专利200880109715.3,等等。通过上述 薄带连铸专利制造的钢带,均不是为高强捆带生产而设计,目前尚未见到 利用薄带连铸工艺生产高强捆带的先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拉强度≥1250MPa的薄带连铸经济性超 高强捆带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合理的成分设计和工艺设计,来解决现有技 术存在的工艺路径长、生产效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采用C、Si、Mn为主的简单化学成分设计,不添加贵重的合 金元素和微合金元素。通过薄带连铸+在线热轧工艺,直接生产出厚度规 格满足超高强捆带要求的热钢带,省去通过冷轧对热轧带进行减薄的工艺 步骤。通过薄带连铸+在线热轧工艺得到的热轧带,不对其进行冷却,直 接进行铅浴等温淬火,省去冷轧带再加热奥氏体化处理步骤。

上述技术构思,相当于将利用现有技术生产超高强捆带的前三个步 骤,简化为一步来完成。

具体地,本发明的抗拉强度≥1250MPa的薄带连铸经济性超高强捆带, 其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28~0.38%,Si0.25~0.35%,Mn1.5~1.8%, P≤0.015%,S≤0.01%,N≤0.012%,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钢带显 微组织主要由贝氏体构成,其渗碳体颗粒直径为纳米量级,并含有少量的 马氏体;其抗拉强度≥1250MPa,延伸率≥6.5%。

在本发明的化学成分设计中:

C:C是钢中最经济、最基本的强化元素,通过固溶强化和析出强化 来提高钢的强度。C会溶于铁素体中形成间隙固溶体,但在室温下它在铁 素体中的溶解度十分有限,因此其固溶强化作用受到限制。在本发明工艺 条件下,C主要以渗碳体形式析出,作为贝氏体的组成部分。渗碳体的含 量与C含量密切相关,当C含量增加时,渗碳体含量增加,钢的强度、硬 度随之提高,而塑性、韧性相应降低。因此C含量不能过高,本发明采用 的C含量范围是0.28-0.38%。

Si:Si在钢中起固溶强化作用。Si含量合适时,不仅使钢的强度得到 提高,而且对塑性影响不大。本发明采用的Si含量范围是0.25-0.35%。

Mn:Mn是价格最便宜的合金元素之一,它在钢中具有相当大的固溶 度,通过固溶强化提高钢的强度,而且其含量合适时,对钢的塑性基本无 损害,是在降低C含量情况下提高钢的强度最主要的强化元素。本发明采 用的Mn含量范围是1.5-1.8%。

P:P在α-Fe中溶解度很大。与其他元素相比,P在α-Fe中所引起的 固溶强化效果较大。但当含P量较高时,随着钢的强度提高,其塑性明显 降低。特别是钢中P出现偏析情况下,将引起较大的冷脆性。在本发明中, P是作为杂质元素来控制,其含量≤0.015%。

S:S在Fe中的溶解度极小,钢中的S大都化合为FeS,其危害是在 进行热加工时会引起钢的热脆性,降低钢的延展性和韧性,在轧制时造成 裂纹。在本发明中,S是作为杂质元素来控制,其含量≤0.01%。

N:与C元素类似,N元素可通过间隙固溶提高钢的强度,但是,N 的间隙固溶对钢的塑性和韧性有较大危害,因此N含量不能过高。本发明 采用的N含量≤0.012%。

本发明的抗拉强度≥1250MPa的薄带连铸经济性超高强捆带制造方 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双辊薄带连铸工艺铸造厚度为1.0-2.4mm的铸带,其化学成 分重量百分比为:C0.28-0.38%,Si0.25-0.35%,Mn1.5-1.8%,P ≤0.015%,S≤0.01%,N≤0.012%,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2)对铸带进行冷却,冷却速率为20-80℃/s;

3)对铸带进行在线热轧,终轧温度≥900℃,热轧压下率为20-50%, 热轧后钢带的厚度≤1.2mm,钢带热轧后发生奥氏体在线再结晶;

4)对热轧带进行铅浴等温淬火,铅浴温度为450-500℃,淬火时间为 15-25s;

5)对钢带进行水冷和卷取。钢带显微组织主要由贝氏体构成,其渗 碳体颗粒直径为纳米量级。

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铸带冷却速率为30-60℃/s。

所述步骤3)中,终轧温度≥950℃。

所述步骤3)中,热轧压下率为30-50%。

所述制造方法中,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步骤6)对钢带进行发蓝、涂 漆、涂蜡或镀锌等后续处理。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得到的超高强捆带,其抗拉强度≥1250MPa,延伸 率≥6.5%。

在本发明的制造工艺中:

1)薄带连铸

钢水被引入到一对相对旋转且内部水冷的结晶辊和侧封板形成的熔 池之内,经过快速凝固后直接浇铸出厚度为1.0-2.4mm的铸带。该厚度规 格值通过超高强捆带成品厚度,以及后续设计的在线热轧压下率反算得 出。

2)铸带冷却

铸带从结晶辊连铸出来后,经过密闭室,在密闭室内进行冷却。为了 保持铸带内部和表面质量,同时防止奥氏体晶粒在高温下长大过快,控制 铸带的冷却速率为20-80℃/s。优选的,铸带的冷却速率为30-60℃/s。铸 带冷却采用气冷方式,冷却气体的压力、流量和气喷嘴位置可以调节和控 制。冷却气体可以是氩气、氮气、氦气等惰性气体,或者是几种气体的混 和气体。通过控制冷却气体的类型、压力、流量,以及喷嘴到铸带之间的 距离等,实现对铸带冷却速率的控制。

3)铸带在线热轧

通过在线热轧,将热轧带减薄至超高强捆带所需的厚度规格,并使奥 氏体热轧后发生在线再结晶,细化奥氏体晶粒,改善组织的均匀性。

再结晶形核率和长大速率均随形变温度的升高而呈指数型关系的增 长(雍岐龙著,微合金钢-物理和力学冶金),温度越高,越容易发生再 结晶。

形变是发生再结晶的基础,是再结晶的驱动力——形变储存能的来 源,由于必须超过一定的驱动力之后才会发生再结晶,故只有超过一定的 形变量之后才会发生再结晶。形变量越大,形变储存能越大,而形变储存 能越大,再结晶形核和长大速率均越大,即使在较低温度下也能足够迅速 地开始和完成再结晶。而且,形变量增大,还会减小奥氏体再结晶后的晶 粒尺寸,这是因为再结晶形核率随形变储存能的升高而呈指数型关系的增 长(雍岐龙著,微合金钢-物理和力学冶金),因此有利于获得更加细小 γ→α的相变产物,对提高钢带的强塑性都是有利的。

本发明控制终轧温度≥900℃,热轧压下率为20-50%。通过热轧,将 钢带厚度减薄到1.2mm及其以下,奥氏体在热轧后发生在线再结晶,以使 得钢带在经过后续铅浴等温淬火后获得细小均匀的贝氏体组织。

优选的,终轧温度≥950℃,热轧压下率为30-50%。

4)铅浴等温淬火、水冷和卷取

对热轧带进行铅浴等温淬火。等温淬火温度和时间会对贝氏体板条和 渗碳体颗粒的大小,以及贝氏体转变量造成影响,进而影响超高强捆带的 性能。在贝氏体转变温度范围内,等温淬火温度越低,所获得的贝氏体板 条越细,渗碳体颗粒尺寸越小;等温淬火时间越长,贝氏体转变量越大。 本发明控制贝氏体等温淬火的铅浴温度为450-500℃,淬火时间为15-25s。

通过水冷完成小部分残余奥氏体的后续转变,这对于提高钢带强度是 很必要的。

钢带显微组织主要由贝氏体构成,其渗碳体颗粒直径为纳米量级,并 含有少量的马氏体。钢带抗拉强度≥1250MPa,延伸率≥6.5%。

6)涂漆、涂蜡或镀锌等后续处理

可以根据超高强捆带的使用目的和使用环境等,对钢带进行发蓝、涂 漆、涂蜡或镀锌等后续处理。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和有益效果:

1)现有技术生产超高强捆带的工艺是:传统连铸+板坯再加热+热 连轧+冷轧+冷轧带加热奥氏体化+铅浴等温淬火;本发明采用薄带连铸 +在线热轧+铅浴等温淬火工艺生产超高强捆带,省去了“板坯再加热”、 “热连轧”、“通过冷轧对热轧带进行减薄”和“对冷轧带再加热奥氏体 化处理”四个工艺步骤,大大简化工艺流程。

2)通过本发明的薄带连铸+在线热轧经济性工艺生产的超高强捆带, 其性能与利用现有技术生产的超高强捆带相当。

3)本发明生产超高强捆带的技术,流程短、能源消耗少、排放少。 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生产效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钢水均采用电炉冶炼得到,具体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 薄带连铸后得到的铸带厚度,铸带冷却速率,热轧终轧温度,热轧压下率, 热轧带厚度,铅浴等温淬火温度和时间,以及热轧带和高强捆带的拉伸性 能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超高强捆带的抗拉强度≥1250MPa,延 伸率≥6.5%。

表1实施例的钢水化学成分(wt.%)

实施例 C Si Mn P S N 1 0.29 0.28 1.51 0.015 0.009 0.0057 2 0.34 0.34 1.64 0.013 0.002 0.0062 3 0.38 0.25 1.78 0.011 0.005 0.0120 4 0.37 0.32 1.80 0.012 0.003 0.0096

5 0.28 0.35 1.69 0.009 0.004 0.0048

表2实施例1-5的工艺参数及超高强捆带拉伸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采用薄带连铸+在线热轧+铅浴等温淬火工艺生产 超高强捆带,省去了“板坯再加热”、“热连轧”、“通过冷轧对热轧带 进行减薄”和“对冷轧带再加热奥氏体化处理”四个工艺步骤,大大简化 工艺流程,能源消耗少、排放少。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生产效率较低、 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