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在原有建筑物上增加隔层的方法

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在原有建筑物上增加隔层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在原有建筑物上增加隔层的方法,涉及建筑物上增加隔层技术领域。该发明是在原混凝土梁内侧增加一道钢筋混凝土圈梁;每隔4-5米纵向设置一道中间梁,在上述梁上铺设钢筋混凝土板,钢筋混凝土圈梁、中间梁以及钢筋混凝土板一道施工,与原有结构形成整体结构。优点:简单方便易行,具有独创性、经济性和新颖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72666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1310748192.X

  • 发明设计人 宋功业;

    申请日2013-12-31

  • 分类号E04G23/02;

  • 代理机构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周爱芳

  • 地址 221116 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学苑路26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3:02:0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3-02

    授权

    授权

  • 2014-05-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4G23/02 申请日:201312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4-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上增加隔层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在原有建筑物上增加隔层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为促使房屋销售,开发商往往将商住楼一类的房屋设计成大空间,可增加隔层的较大层高房屋销售,名曰“买一送一”。由于国家相应的法规没有跟上,住户买到这些房屋后,没有经过必要的设计就盲目加层,实际上给使用埋下隐患。

本发明出于生产及生活需要,利用房屋结构原理提出相应的增加隔层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在原有建筑物上增加隔层的方法,将原有的一层结构分隔成层,以增加使用功能保证隔层结构的使用安全,简单方便易行。

本发明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在原有建筑物上增加隔层的方法,在原混凝土梁内侧增加一道钢筋混凝土圈梁;每隔4-5米纵向设置一道中间梁,在上述梁上铺设钢筋混凝土板,钢筋混凝土圈梁、中间梁以及钢筋混凝土板一道施工,与原有结构形成整体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简单方便易行,具有独创性、经济性和新颖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1、墙体; 2、钢筋混凝土圈梁;3、钢筋混凝土板;4、原混凝土梁;5、中间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 一种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在原有建筑物上增加隔层的方法,在原混凝土梁4内侧增加一道钢筋混凝土圈梁2;每隔4-5米纵向设置一道中间梁5,在上述梁上铺设钢筋混凝土板3,钢筋混凝土圈梁2、中间梁5以及钢筋混凝土板3一道施工,与原有结构形成整体结构。

其中,所述的钢筋混凝土圈梁2截面尺寸为高200㎜,宽度100㎜,受力钢筋为4根直径12㎜的Ⅲ级钢筋,其余按照构造要求配筋。

所述的中间梁5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布置的截面高度为200㎜,宽度为100㎜的钢筋混凝土梁;中间梁间距为4-5米,受力钢筋为4根直径12㎜的Ⅲ级钢筋,其余按照构造要求配筋;中间梁必须伸入原混凝土结构不少于50㎜,受力钢筋与原有结构钢筋连接牢靠。

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板3的制作步骤是:先支设梁模模板,验收合格后安装梁板钢筋,然后进行埋管埋件布置,验收合格后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养护不得少于20天。

   在墙体1上增加隔层时,安排好上下楼梯,方便上下楼使用。

下面以一层高5.2米的商住楼对本发明作详细解释。

某商住楼,设计层高5.2米,框架结构,填充墙用加气混凝土块砌筑;每户房屋47-52平方米,住户拿到房子后,第一步就是结构加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板隔层结构加层。

在原结构圈梁处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每隔4-5米设置一道中间梁;支设梁板模板,验收合格后安装梁板钢筋,进行埋管埋件布置,验收合格后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养护不得少于20天(气温较低时养护28天)方可拆模。

本发明的使用条件是:

①原有结构在设计时已经考虑了可能新增隔层的荷载、施工荷载以及使用时的荷载;

②增加隔层处必须有可以传递荷载的钢筋混凝土梁;

③建筑物层高较大(层高大于5米),可以将原有的一层结构分隔成2层,以增加使用功能;

④这种隔层结构包括新增结构梁板与原有结构两部分,两部分必须形成整体,确保荷载合理传递到原有结构层上,以保证隔层结构的使用安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