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家蚕人工饲料养蚕的收蚁方法

一种家蚕人工饲料养蚕的收蚁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蚕人工饲料养蚕的收蚁方法,步骤如下:将一张蚕种数量的收蚁袋有蚁蚕的面朝上放入饲育盒中,将人工饲料均匀地撒施到收蚁袋上,撒施人工饲料量1000~1200克,30~60分钟后,抽出收蚁袋,然后将人工饲料整理成面积为长66~68cm、宽56~58cm的矩形区域内,加盖饲育盒的盖或塑料布即可。本发明首次将人工饲料撒到收蚁袋上蚁蚕的上面,利用蚁蚕向上爬的本能反应,将蚁蚕与收蚁袋相分离,克服了现有人工饲料收蚁方法伤蚕、惊蚕的弊端,而且节省饲料20%以上,降低饲育成本,24h疏毛率较其他方法提高至少1.5个百分点。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4-1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K67/04 授权公告日:20151230 终止日期:20170327 申请日:20140327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12-30

    授权

    授权

  • 2014-07-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K67/04 申请日:201403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6-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蚕人工饲料养蚕的收蚁方法,属于家蚕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家蚕收蚁是将刚孵化的蚁蚕从收蚁袋上收集至饲育盒等蚕具中的过程。目前,蚁蚕桑叶 育收蚁方法主要有蚁蚕黑暗袋收蚁技术、蚁蚕网收蚁法等。

蚁蚕黑暗袋收蚁技术,如田金全等在《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24期中所述的方法,首 先用排笔或脱脂棉球吸水少许,涂湿收蚁纸四边,然后一人按住收蚁袋不动,另一人用双手 拇指、食指分别夹住收蚁纸短边的两只角,轻轻连蚕带纸撕下,翻放在铺有塑料薄膜的蚕匾 中央,接着一人用双手食、拇指分别夹住收蚁袋两边,对准已收集的蚁蚕中央,卵面朝下, 一人用蚕筷轻轻拍打收蚁袋黑面,最后用鸡毛轻扫散落的蚁蚕,集中在收蚁纸上。

蚁蚕网收蚁法,如杨学高在《云南农业》2007年第8期中所述,用一分网放到平复种 上,用切好的桑叶撒到网上,15分钟后,待蚁蚕全部爬到桑叶上,再提起蚕网放到蚕具上 面,收益完毕。

上述方法均为桑叶养蚕的收蚁方法,桑叶养蚕必须在气候条件(温湿度等)适合桑树生 长季节才能养蚕,其它季节如冬天由于没有桑叶将无法养蚕。

人工饲料养蚕是指用桑叶粉、大豆粉、淀粉、Vc、无机盐等配合而成的粉状饲料跟水按 一定比例调和均匀,装入保鲜袋中,在蒸饭锅里蒸熟,凉透后用刀片切成条后喂蚕,人工饲 料养蚕的好处是在于不受自然条件影响可以实现一年四季养蚕。

目前,人工饲料收蚁有以下几种方法:

收蚁袋覆盖饲料上让蚁蚕自行爬到饲料上,如冯建琴在《蚕桑通报》2005年第二期中 所述,收蚁时撕开收蚁袋,将有蚕的一面放到饲料上,让蚕自行爬到人工饲料上,当大部分 蚁蚕已爬到人工饲料上后,将剩余的少量蚁蚕用蚕筷打落到饲料上。

农业部网站《稚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规程》中7.4条所述,人工饲料收蚁方法有如下两 种方法:收蚁袋收蚁(方法一),收蚁在饲料切放后立即进行,收蚁时撕开收蚁袋,将有 蚁蚕的一面放在饲料上,让蚕自行爬到饲料上后,将剩余的少量蚁蚕用蚕筷打落到饲料上。 纸包法收蚁(方法二),收蚁时将包裹的纸上的蚕儿用蚕筷打落到饲料上,并将垫纸上的蚕 儿和卵壳一并倒到饲料上。其中纸包法收蚁对蚕种的一日孵化率要求更高。

以上几种人工饲料收蚁方法存在的缺点如下:

1、费工费事,必须同时需两人以上操作,且浪费饲料。

2、容易伤蚕、惊蚕,造成蚕儿疏毛率低,使养蚕成绩下降。

3、蚁蚕分布严重不均,而且无法匀蚕,导致蚕发育不整齐。

特别是将有蚁蚕的收蚁纸直接放在饲料上收蚁,该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因为蚁蚕个头 小,收蚁纸不能完全与饲育盒中饲料的平面接触,造成蚁蚕无法在相同时间段内进食,导致 蚕发育不整齐。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家蚕人工饲料收蚁方法。

术语说明

一张蚕种数量:散卵蚕种每张含有良卵28500粒,重量16克,正负误差不超过0.2克, 良卵率达97%以上。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家蚕人工饲料收蚁方法,步骤如下:

将一张蚕种数量的收蚁袋有蚁蚕的面朝上放入饲育盒中,将人工饲料均匀地撒施到收蚁 袋上,撒施人工饲料量1000~1200克,30~60分钟后,抽出收蚁袋,然后将人工饲料整理 至长66~68cm、宽56~58cm的矩形区域内,加盖饲育盒的盖或塑料布即可。加盖饲育盒 的盖或塑料布的目的:一是可以保持饲育盒盒内湿度使饲料不干燥,二是家蚕的蚁蚕喜欢湿 润的环境。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人工饲料含水率为63%~64%。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人工饲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干粉人工饲料与水按重量比1:(1.7~1.75)调合调匀,在100℃条件下蒸煮40~60min, 常温静置4~6小时,然后通过孔径为1~3mm的擦丝器擦碎。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矩形区域的尺寸为67cm×57cm。该尺寸即适合蚁蚕生长发育 又不浪费饲料,并且该尺寸还有利于采用相应保湿材料进行保湿。

上述干粉人工饲料可采用本领域目前常用家蚕饲养采用的人工饲料。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撒施饲料的高度为距收蚁袋10cm~15cm处。太高饲料下落动 量大,容易伤及蚁蚕,太低操作时容易误碰收蚁袋上的饲料和蚁蚕,造成蚁蚕伤害。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的撒施的工具为经灭菌后的工具。灭菌后的工具撒施饲料,可 以减少蚁蚕感染病菌,如整理人工饲料的鹅毛、一次性灭菌手套等。

上述整理饲料的目的是为了使蚕座平整、蚁蚕分布均匀或塑料布方便覆盖于饲料至上, 从而保持饲育盒内湿润,保证饲料不干燥。

有益效果

1、本发明首次将人工饲料撒到收蚁袋上蚁蚕的上面,利用蚁蚕向上爬的本能反应,将 蚁蚕与收蚁袋相分离,克服了现有人工饲料收蚁方法伤蚕、惊蚕的弊端,而且节省饲料20% 以上,降低饲育成本。

2、本发明所述方法一人可独立操作,省工省时,并且减少了操作次数,减少了蚁蚕感 染病菌的机会。

3、本发明利用蚁蚕向上爬的本能反应,不仅达到了将蚁蚕从收蚁袋上分离的目的,并 且,蚁蚕在爬到饲料表面后分布均匀,并且蚁蚕与饲料的接触时间相同,使蚕的发育整齐, 24h疏毛率较其他方法提高至少1.5个百分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所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干粉人工饲料购自山东省蚕业研究所烟台绿宝蚕用饲料厂。

收蚁袋购自山东烟台广通蚕种有限公司,尺寸为56cm×33cm(收蚁袋为双层,打开时即 为56cm×66cm),与蚕座面积相仿。

实施例1

一种家蚕人工饲料收蚁方法,步骤如下:

将一张蚕种数量的收蚁袋有蚁蚕的面朝上放入饲育盒中,将人工饲料均匀地撒施到收蚁 袋上,按每张蚕种撒施人工饲料量1100克,60分钟后,抽出收蚁袋,将人工饲料整理至56cm ×66cm的矩形区域内,加盖饲育盒的盖,即可。

所述人工饲料制备方法如下:

将干粉人工饲料与水按重量比1:1.7调匀,在开水条件下蒸煮50min,常温静置4小时, 然后通过孔径为3mm的擦丝器擦碎,所述人工饲料含水率为63%。

所述撒施的高度为距收蚁袋10cm处;所述的撒施的工具为经灭菌后的一次性手套。

经检测,24h疏毛率为99%,成活率100%,平均每万只蚕消耗饲料量386克,蚕发育 很整齐。

实施例2

一种家蚕人工饲料收蚁方法,步骤如下:

将收蚁袋有蚁蚕的面朝上放入饲育盒中,将人工饲料均匀地撒施到收蚁袋上,按每张收 蚁袋撒施人工饲料量1200克,30分钟后,抽出收蚁袋,将人工饲料整理至58cm×68cm的 矩形区域内,加盖饲育盒的盖,即可。

所述人工饲料制备方法如下:

将干粉人工饲料与水按重量比1:1.75调匀,在开水条件下蒸煮60min,常温静置6小时, 然后通过孔径为2mm的擦丝器擦碎,所述人工饲料含水率为64%。

所述撒施的高度为距收蚁袋15cm处;所述的撒施的工具为经灭菌后的一次性手套。

经检测,24h疏毛率为99%,成活率100%,平均每万只蚕消耗饲料量421克,蚕发育 很整齐。

实施例3

一种家蚕人工饲料收蚁方法,步骤如下:

将收蚁袋有蚁蚕的面朝上放入饲育盒中,将人工饲料均匀地撒施到收蚁袋上,按每张收 蚁袋撒施人工饲料量1150克,40分钟后,抽出收蚁袋,将人工饲料整理至57cm×67cm的 矩形区域内,加盖饲育盒的盖,即可。

所述人工饲料制备方法如下:

将干粉人工饲料与水按重量比1:1.72调匀,在开水条件下蒸煮40min,常温静置5小时, 然后通过孔径为1mm的擦丝器擦碎,所述蚕用饲料含水率为64%。

所述撒施的高度为距收蚁袋12cm处;所述的撒施的工具为经灭菌后的一次性手套。

经检测,24h疏毛率为99%,成活率100%,平均每万只蚕消耗饲料量404克,蚕发育 很整齐。

对比例1

现有人工饲料饲育进行收蚁的方法,步骤如下:

将1500克蚕用饲料用刀片切成条状,条的截面1cm×1cm,将切好的饲料摆到饲育盒 上,面积为50cm×60cm,然后打开收蚁袋,2个人拉着收蚁袋,有蚁蚕的面朝下,1个人 用蚕筷敲打收蚁袋,没被敲打下来的蚁蚕用鹅毛扫到饲料上,然后加盖饲育盒的盖,即可。

所述蚕用饲料制备方法如下:

将干粉人工饲料与水按重量比1:2调匀,在开水条件下蒸煮50min,常温静置4小时, 然后用刀片切成条状,条的截面1cm×1cm,所述蚕用饲料含水率为67%。

所述的操作的工具为经灭菌后的一次性手套。

采用如实施例1的相同检测方法检测,24h疏毛率为97.5%,成活率98.5%,平均每万 只蚕消耗饲料量526克,蚕发育不整齐。

对比例2

如实施例1所述的家蚕人工饲料收蚁方法,不同之处在于,将人工饲料整理至面积为 52cm×64cm的矩形区域内。

经检测,24h疏毛率为97.5%,成活率99%,平均每万只蚕消耗饲料量386克,蚕发育 不整齐。

对比例3

如实施例1所述的家蚕人工饲料收蚁方法,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人工饲料制备方法如下: 将干粉人工饲料与水按重量比1:2调匀,在开水条件下蒸煮50min,常温静置4小时,然后 通过孔径为3mm的擦丝器擦碎,所述蚕用饲料含水率为67%。

经检测,24h疏毛率为98%,成活率99%,平均每万只蚕消耗饲料量386克,蚕发育比 较整齐。

对比例4

如实施例1所述的家蚕人工饲料收蚁方法,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人工饲料制备方法如下: 将干粉人工饲料与水按重量比1:1.6调匀,在开水条件下蒸煮50min,常温静置4小时,然 后通过孔径为3mm的擦丝器擦碎,所述蚕用饲料含水率为61.5%。

经检测,24h疏毛率为98%,成活率99%,平均每万只蚕消耗饲料量386克,蚕发育比 较整齐。

结果分析

由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数据对比可以发现:

1、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较现有人工饲料收蚁方法(对比例1),疏毛率提高1.5%,成活率 提高1%,饲料用量降低20%以上,节省劳力25%。

2、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与对比例2对比可以发现,当矩形区域面积缩小后,会导致蚁蚕 密度加大,使疏毛率下降,蚕发育不整齐。

3、由实施例1和对比例3、对比例4的数据对比可以发现,饲料含水率升高或降低后, 对饲料结构和理化性质会有一定影响,但24h疏毛率为和成活率仍然高于现有人工饲料收蚁 方法(对比例1)。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