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获取地层的地层压力系数的方法

获取地层的地层压力系数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取地层的地层压力系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获取作为检测点的多个钻井的测井数据;(b)根据在步骤a中获取的测井数据,通过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到各个钻井的所述地层的第一地层压力系数和所述地层的第二地层压力系数;(c)计算得出第一地层压力系数和第二地层压力系数与实测地层压力系数的权重关系;(d)获取工区平面内各检测点的地震数据,计算得到各检测点的第一地层压力系数和所述地层的第二地层压力系数,根据第一地层压力系数和第二地层压力系数与实测地层压力系数的权重关系计算得到各检测点的地层压力系数。本发明可以为预测页岩气产能提供技术支持。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3-06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E21B49/00 登记生效日:20180212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1122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7-02-08

    授权

    授权

  • 2014-04-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21B49/00 申请日:201311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3-1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层压力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获取地层的地层压力系数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具有风险大、成本高的特点。页岩气通常具有低渗透率和低孔隙度的特征,除少数裂缝发育带可能具有较高的自然产能外,其他地带的页岩气产能需要进行采集数据进行估算。

目前页岩气地震预测识别尚处于摸索阶段,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常规的叠后速度反演和伽玛反演对优质页岩厚度进行预测,而优质页岩厚度并不能反应页岩地层气储量,对页岩开发有利区的选取的准确性不高,因此,还需要获取其他参数进行综合分析预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获取地层的地层压力系数的方法,以解决目前页岩气产能预测缺乏技术支持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获取地层的地层压力系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获取作为检测点的多个钻井的测井数据,所述测井数据包括钻井处的所述地层的地震数据及所述地层的实测地层压力系数;(b)根据在步骤a中获取的测井数据,通过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到各个钻井的所述地层的第一地层压力系数和所述地层的第二地层压力系数;(c)根据所述第一地层压力系数和所述第二地层压力系数与实测地层压力系数相关性大小,计算得出第一地层压力系数和第二地层压力系数与实测地层压力系数的权重关系;(d)获取工区平面内各检测点的所述地层的地震数据,计算得到各检测点的第一地层压力系数和第二地层压力系数,再根据步骤c中计算得到的第一地层压力系数和第二地层压力系数与实测地层压力系数的权重关系计算得到各检测点的地层压力系数。

优选地,所述地震数据,包括孔隙度接近于零的地理位置的地层速度、刚性接近于零的地理位置的地层速度、检测点的地层速度、平均地层压力系数、检测点的地层埋深。

优选地,第一地层压力系数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Pf=Ln(Vi/Vmax)Ln(Vmin/Vmax)Pov,>

其中,Vmax为孔隙度接近于零的地理位置的地层速度,Vmin为刚性接近于零的地理位置的地层速度,Vi为检测点的地层速度,Pov为平均地层压力系数,Pf为第一地层压力系数。

优选地,第二地层压力系数通过已获取的地层埋深以及地层压力系数与地层埋深之间的函数关系计算获得。

优选地,所述函数关系通过已获取的多个钻井的测井数据:实测地层压力系数、检测点的地层埋深求取。

优选地,还包括步骤e,根据步骤d中计算得到的工区平面内各检测点的地层压力系数,绘制工区平面内的所述地层的地层压力系数分布图。

本发明获取地层的地层压力系数的方法,适用于获取地壳中的各个地层的地层压力系数。当本发明应用于页岩层时,能够获取工区内页岩层中的各检测点的地层压力系数,由于页岩地层压力系数为判断气藏量的重要的参数之一,因此可以为页岩气勘探开发有利区选取和页岩气井井位部署提供技术支持。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获取地层的地层压力系数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地层压力系数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充分地描述不同的示例实施例,其中,一些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获取地层的地层压力系数的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获取地层的地层压力系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101,获取作为检测点的多个钻井的测井数据,所述测井数据包括钻井处的所述地层的地震数据和所述地层的实测地层压力系数P。所述多个钻井可以是区内已有的钻井,当然也可以是获取测井数据而专门开发的钻井。所述钻井的数量可以根据区内已有钻井的数量来选定。

所述地震数据可以包括孔隙度接近于零的地理位置的地层速度Vmax、刚性接近于零的地理位置的地层速度Vmin、检测点的地层速度Vi、平均地层压力系数Pov、检测点的地层埋深Zi。所述检测点为需要计算的地层压力系数的地层所在的地理位置。所述的多个钻井的测井数据可以通过原始的测井资料计算获取,其计算获取方法为现有技术。例如检测点的地层速度Vi的获取方法为:利用工区的声波测井数据和井旁地震道的地震子波来合成地震记录,再用合成记录对井旁地震道进行层位标定,建立每一口井的时深关系,即为初始阻抗模型,以此为基础,进行基于模型的速度反演运算,得到检测点的地层速度Vi

在步骤102,根据在步骤101获取的测井数据,通过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到各个钻井的所述地层的第一地层压力系数Pf和所述地层的第二地层压力系数P2

第一地层压力系数Pf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Pf=Ln(Vi/Vmax)Ln(Vmin/Vmax)Pov.>

即将步骤101中获取的各钻井处的所述地层的地震数据代入到公式中,通过计算得到各钻井的所述地层的第一地层压力系数Pf

第二地层压力系数P2可以通过已获取地震数据中的检测点的地层埋深Zi以及地层压力系数与地层埋深之间的函数关系计算获得。地层压力系数与地层埋深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已有经验获取;优选通过已获取的多个钻井的测井数据:实测地层压力系数P、检测点的地层埋深Zi求取,求取方法可以是拟合。

在步骤103,根据各个钻井的所述第一地层压力系数Pf和所述第二地层压力系数P2与实测地层压力系数P相关性大小,计算得出第一地层压力系数Pf和第二地层压力系数P2与实测地层压力系数P的权重关系。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各个钻井的所述第一地层压力系数Pf和所述第二地层压力系数P2与实测地层压力系数P分别输入到计算机计算软件中,计算机计算软件将输出上述得出第一地层压力系数Pf和第二地层压力系数P2与实测地层压力系数P的权重关系。

在步骤104,获取工区平面内各检测点的所述地层的地震数据,计算得到各检测点的第一地层压力系数和第二地层压力系数,再根据步骤103中计算得到的第一地层压力系数Pf和第二地层压力系数P2与实测地层压力系数P的权重关系计算得到各检测点的地层压力系数。

所述的工区平面内各检测点的所述地层的地震数据包括孔隙度接近于零的地层速度Vmax、刚性接近于零的地理位置的地层速度Vmin、检测点的地层速度Vi、平均地层压力系数Pov、检测点的地层埋深Z,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以本领域公知的方法进行获取,例如,可以通过野外勘探采集得到原始的数据,然后,经过地震资料处理,得到纯波带地震偏移数据体,再开展构造精细解释和地震速度反演工作,获得检测点的地层速度Vi和检测点的地层埋深Zi

根据获取到的地震数据计算各检测点的第一地层压力系数Pf和第二地层压力系数P2的计算方法与步骤102中的第一地层压力系数Pf和第二地层压力系数P2计算方法相同。

再根据计算得到的各检测点的第一地层压力系数Pf和第二地层压力系数P2及步骤103中计算得到的第一地层压力系数Pf和第二地层压力系数P2与实测地层压力系数P的权重关系计算得到各检测点的地层压力系数。

根据需要,可以利用计算获得的工区内预定地层的各位置点的地层压力系数,编制工区平面内的预定地层的地层压力系数分布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页岩气地层的地层压力系数分布图,由于页岩地层压力系数为判断气藏量的重要的参数之一,因此根据工区内地层压力系数分布图可以为页岩气勘探开发有利区选取和页岩气井井位部署提供技术支持。

在编制工区平面内的预定地层的地层压力系数分布图时,步骤104中的各检测点可以包括步骤101中的多个钻井的位置,即将多个钻井处的预定地层的地层压力系数按照图1中的方法重新进行计算获取;步骤104中的各检测点也可以不包括步骤101中的多个钻井的位置,即将多个钻井处的预定地层的实测地层压力系数作为多个钻井位置处的预定地层的地层压力系数。

在应用地层压力系数分布图的过程中,应该考虑断层影响,在大断层附近,不适宜进行页岩气钻井部署。可以通过构造精细解释和根据断层断距的大小,划分区内断层级别。

可以理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获取地层的地层压力系数的方法中的地层不限于页岩气地层,该方法可以应用于获取地壳中的其他地层的地层压力系数。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示例性实施例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还应该理解,除非这里明确定义,否则术语(诸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应被解释为具有与所述术语在相关领域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地被理解。

尽管已经参照其示例性实施例具体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