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数据交换网络实现数据置换的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基于数据交换网络实现数据置换的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摘要

一种基于数据交换网络实现数据置换的方法、服务器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数据置换服务器获取来自各终端系统的数据投放请求,以获得各终端系统提供的待投放数据以及各待投放数据的需求流量;针对各数据投放请求,获取数据交换网络中可接收该数据投放请求对应的待投放数据的目标终端系统及可贡献流量;确定接收所述待投放数据的目标终端系统及接收流量;向确定的目标终端系统发送待投放数据,且基于接收流量更新目标终端系统的已贡献流量。所述服务器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第二获取单元、第一确定单元、数据发送单元、更新单元。本发明可简便、高效地匹配待投放数据到目标投放终端,同时提高信息在数据交换网络中的传播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59564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云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210290856.8

  • 发明设计人 郑佳谦;郭舜日;

    申请日2012-08-15

  • 分类号H04L12/801;

  • 代理机构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骆苏华

  • 地址 200030 上海市徐汇区番禺路1028号数娱大厦703-704室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2:31:4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2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4L12/801 专利号:ZL2012102908568 申请日:20120815 授权公告日:20170208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02-08

    授权

    授权

  • 2014-03-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L12/801 申请日:201208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2-1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实现一种基于数据交换网络实现数据置换 的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量日益丰富,海量的信息如何到达目标终端以及 如何提高目标终端的接收率和信息的投放效率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关心的 热点。通常一个终端既有信息的投放需求,同时也能作为一接收端提供许多 资源,以满足其他终端的投放需求。所以,如何实现投放需求与接收端可提 供资源的有效匹配,提高信息传播效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难 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简便、高效地匹配待投放数据到目标投放 终端,同时提高信息在数据交换网络中的传播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数据交换网络实现数据置换 的方法,所述数据交换网络包括数据置换服务器,至少有二个终端系统加入 所述数据交换网络,该方法包括:

数据置换服务器获取来自各终端系统的数据投放请求,以获得各终端系 统提供的待投放数据以及各待投放数据的需求流量;

针对各数据投放请求,获取数据交换网络中可接收该数据投放请求对应 的待投放数据的目标终端系统及所述目标终端系统的可贡献流量;所述目标 终端系统的可贡献流量为所述目标终端对所述数据交换网络的需求流量和该 目标终端向所述数据交换网络提供的已贡献流量的差值;

确定接收所述待投放数据的目标终端系统以及所述目标终端系统的接收 流量;所述接收流量的总和与所述待投放数据的需求流量相匹配;

向确定的目标终端系统发送所述待投放数据,且基于所述目标终端系统 的接收流量更新所述目标终端系统的已贡献流量。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所述数据置换服务器获取各数据投放请求的优 先级信息,按照所述优先级信息对数据投放请求进行处理。

可选的,所述数据置换服务器采用如下步骤获取各数据投放请求的优先 级信息:计算各发起数据投放请求的终端系统的剩余流量;按照剩余流量的 大小确定各数据投放请求的优先级;其中,所述终端系统的剩余流量与所述 终端系统的已贡献流量和需求流量相关。

可选的,若发起数据投放请求的终端系统的剩余流量相同,则所述投放 数据请求具有相同的优先级。

可选的,所述数据置换服务器采用如下步骤获取各数据投放请求的优先 权信息:计算发起各数据投放请求的终端系统的剩余流量;计算所有终端系 统的剩余流量总量;计算各终端系统的剩余流量占所述剩余流量总量的比例; 按照该比例确定各数据投放请求的优先级信息。

可选的,所述终端系统的已贡献流量采用如下步骤确定:获取终端系统 通过数据交换网络接收数据产生的已贡献流量和信息置换方式产生的已贡献 流量,基于两者之和,确定所述终端系统的已贡献流量。

可选的,所述获取通过数据交换网络接收数据产生的已贡献流量包括:

将通过数据交换网络接收的数据与所述待投放数据的权重或者所述待投 放数据对应的终端系统的权重相乘,获取所述通过数据交换网络接收数据产 生的已贡献流量。

可选的,所述数据置换服务器确定的接收待投放数据的目标终端系统匹 配于所述待投放数据对应的终端系统的投放偏好信息。

可选的,所述待投放数据对应的终端系统或者待投放数据不属于所述数 据置换服务器确定的接收待投放数据的目标终端系统的禁止设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数据置换服务器获取数据交换网络中可接收该数据投放请 求对应的待投放数据的目标终端系统包括:接收来自用户终端的信息,所述 信息中携带该用户终端获得的目标终端系统的标识;

所述向确定的目标终端系统发送所述待投放数据包括:通过所述标识对 应的目标终端系统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待投放数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数据交换网络实现数据置换的数据置换服务 器,至少有二个终端系统加入所述数据交换网络,所述数据置换服务器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来自各终端系统的数据投放请求、各终端系统 提供的待投放数据以及各待投放数据的需求流量;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针对各数据投放请求,获取数据交换网络中可接收 该数据投放请求对应的待投放数据的目标终端系统及所述目标终端系统的可 贡献流量;所述目标终端系统的可贡献流量为所述目标终端对所述数据交换 网络的需求流量和该目标终端向所述数据交换网络提供的已贡献流量的差 值;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接收所述待投放数据的目标终端系统以及所述 目标终端系统的接收流量;所述接收流量的总和与所述待投放数据的需求流 量相匹配;

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向确定的目标终端系统发送所述待投放数据;

更新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目标终端系统的接收流量更新所述目标终端系 统的已贡献流量。

可选的,所述数据置换服务器还包括: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数据投放请求优先级信息,所述第一获取单元 按照所述优先级信息对数据投放请求进行处理。

可选的,所述第三获取单元包括: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各发起数据 投放请求的终端系统的剩余流量;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按照剩余流量的大小 确定各数据投放请求的优先级;其中,所述终端系统的剩余流量与所述终端 系统的已贡献流量和需求流量相关。

可选的,所述第三获取单元包括: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各发起数据 投放请求的终端系统的剩余流量;第二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有终端系统的 剩余流量总量;第三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各终端系统的剩余流量占所述剩余 流量总量的比例;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按照该比例确定各数据投放请求的优 先级信息;其中,所述终端系统的剩余流量与所述终端系统的已贡献流量和 需求流量相关。

可选的,所述已贡献流量包括:通过数据交换网络接收数据产生的已贡 献流量和信息置换方式产生的已贡献流量。

可选的,所述通过数据交换网络接收数据产生的已贡献流量包括:通过 数据交换网络接收的数据与待投放数据权重或者待投放数据对应终端系统权 重的乘积。

可选的,所述的数据置换服务器还包括投放偏好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 自待投放数据对应的终端系统的投放偏好信息;所述第一确定单元根据所述 投放偏好信息,确定接收所述待投放数据的目标终端系统。

可选的,所述的数据置换服务器还包括禁止设置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 自目标终端系统的禁止设置信息;所述第一确定单元根据所述禁止设置信息, 确定接收所述待投放数据的目标终端系统。

可选的,所述的数据置换服务器还包括用户终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 自用户终端的信息,所述信息中携带该用户终端获得的目标终端系统的标识; 所述数据发送单元发送待投放数据时,携带所述用户终端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数据交换网络实现数据置换的数据置换系统, 包括上述数据置换服务器、至少2个终端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将有数据置换需求的终端系统加入同一个数据交换网络,基于 需求流量与已贡献流量之间的动态平衡,由数据置换服务器确定目标终端并 建立连接,投放者仅需提供待投放数据,同时接收其他终端投放的数据即可, 对投放者而言,向特定目标传播信息更为简便。而且,随着在数据交换网络 中置换的数据越来越多,信息传播效率也相应更高。

2、可选方案中,确定接收待投放数据的目标终端系统时,参考了投放终 端系统的投放偏好及目标终端系统的禁止设置,能在最大程度上同时满足投 放终端系统和目标终端系统的个性化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数据交换网络实现数据置换的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 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基于数据交换网络实现数据置换的方法的另一种具体实施 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基于数据交换网络实现数据置换的数据置换服务器的一种 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基于数据交换网络实现数据置换的数据置换服务器的另一 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基于数据交换网络实现数据置换的数据置换系统的一种具 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至图12为本发明基于数据交换网络实现数据置换的方法的第一实施 例的阶段示意图;

图13至图19为本发明基于数据交换网络实现数据置换的方法的第二实 施例的阶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 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 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 的限制。

其次,本发明利用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 于说明,所述示意图只是实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数据交换网络实现数据 置换的方法,所述数据交换网络包括数据置换服务器,至少有2个终端系统 加入数据交换网络。图1为本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 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执行步骤S10,数据置换服务器获取来自各终端系统的数据投放请求,以 获得各终端系统提供的待投放数据以及各待投放数据的需求流量。所述数据 投放请求可以是关于视频短片、广告、通知书、公告等投放请求,本发明对 此不做限定。所述需求流量在数量上等于所述待投放数据的容量与所需投放 次数的乘积。

执行步骤S20,针对各数据投放请求,获取数据交换网络中可接收该数据 投放请求对应的待投放数据的目标终端系统及可贡献流量;其中,目标终端 系统的可贡献流量为目标终端通过数据交换网络投放的所有数据的需求流量 和该目标终端的已贡献流量的差值。即:当某终端接收数据的流量已经达到 其在此数据交换网络中投放的流量时,其需求流量和已贡献流量已达平衡, 则该终端可以不再继续接收数据。

执行步骤S30,确定接收待投放数据的目标终端系统及接收流量;其中, 所述接收流量的总和与所述待投放数据的需求流量相匹配。即:在可接收该 数据投放请求对应的待投放数据的目标终端系统中确定由哪些目标终端系统 接收以及每个目标终端系统接收多大流量。

执行步骤S40,向确定的目标终端系统发送待投放数据,且基于目标终端 系统的接收流量更新目标终端系统的已贡献流量。

需要说明的是,数据投放请求对应的终端系统和目标终端系统可包括多 个终端。所述数据投放请求可来自于对应终端系统中任一终端;同样向目标 终端系统发送待投放数据可向目标终端系统中任一终端发送待投放数据。确 定终端系统中具体终端的方法,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定,可以等概率方式选择 投放终端与接收终端,或者以一定优先级顺序选择,亦或者按照其他既定规 则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基于数据交换网络实现数据置换的过程,可根据多 个数据投放请求,并时进行,以实现连续投放,提高信息传播效率。

图2为本发明基于数据交换网络实现数据置换的方法的另一种具体实施 方式的流程示意图。随着加入数据交换网络的终端系统日益增多,可能出现 有多个终端系统同时向数据置换服务器发送数据投放请求。与前一具体实施 方式相比,本具体实施方式会对投放终端系统进行筛选,按照剩余流量的大 小确定各数据投放请求的优先级,并按照优先级对数据投放请求进行处理。 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各终端系统尽量多接受待投放数据,以提高数据置换的 效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还进一步参考了终端系统的投放偏好和目标终端系统的 禁止设置,以确定接收待接收数据的目标终端系统,在最大程度上同时满足 投放终端系统和目标终端系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本具体实施方式还允许 各终端系统实时扩展终端,增加终端数量。

如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执行步骤S01,计算各发起数据投放请求的终端系统的剩余流量。

所述终端系统的剩余流量与所述终端系统的已贡献流量和需求流量相 关。具体地,计算各发起数据投放请求的终端系统的剩余流量包括:获取终 端系统的已贡献流量;获得终端系统通过数据交换网络投放的数据的需求流 量;对已贡献流量和需求流量求差值,获取所述剩余流量。

获取终端系统的已贡献流量又进一步包括:获取终端系统通过数据交换 网络接收数据产生的已贡献流量和信息置换方式产生的已贡献流量。所述信 息置换方式可以包括:在第三方数据交换网络上投放的流量、通过货币等中 介媒质交换所得的流量等。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更进一步,获取通过数据交换网络接收数据产生的已贡献流量可以是将 通过数据交换网络接收的数据与待投放数据对应的终端系统的权重相乘,获 取所述通过数据交换网络接收数据产生的已贡献流量,即允许对终端系统进 行差异化调整。所述终端系统的权重可以通过数据置换率、平均偏好、终端 系统所包含的终端数量等因素计算得出,但本发明对此不做具体限定。通过 投放终端系统的差异化调整,可鼓励各投放终端系统提高数据置换率,提高 自身在其他终端的偏好设置,增加终端数量,以此有效提高数据置换的效率。

获取通过数据交换网络接收数据产生的已贡献流量还可以是将通过数据 交换网络接收的数据与待投放数据的权重相乘,获取通过数据交换网络接收 数据产生的已贡献流量,即允许对待投放数据进行差异化调整。同上所述, 通过这样的差异化调整,可有效提高各终端系统的待投放数据的质量。

执行步骤S02,确定各数据投放请求的优先级。具体地,按照剩余流量的 大小确定各数据投放请求的优先级,剩余流量大的终端系统的待投放数据优 先被投放。若剩余流量相同,则对应的投放数据请求具有相同的优先级,以 相同的概率从中随机选择投放。

需要说明的是,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确定各数据投放请求优先级的方法旨 在鼓励终端系统接收数据,提高数据交换率,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使用其他方法,比如:在剩余流量差距明显的情况下, 可能导致始终投放那些剩余流量较大的终端系统的待投放数据,剩余流量较 小的那些终端系统的待投放数据始终无法交换出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采 用另一种确定各数据投放请求优先级的方法,即:当有数据投放请求的投放 终端系统有多个时,将各投放终端系统的剩余流量除以数据交换网络中剩余 流量的总量,获得各投放终端系统获选的概率;按照该概率,随机选择投放 终端系统,投放其待交换数据,保证了各投放终端系统按份享有投放数据的 机会。

执行步骤S10,数据置换服务器获取来自各终端系统的数据投放请求,以 获得各终端系统提供的待投放数据以及各待投放数据的需求流量。

执行步骤S11,数据置换服务器接收待投放数据所对应的终端系统的投放 偏好,即:后续确定接收待投放数据的目标终端系统时,会参考终端系统的 投放偏好。该投放偏好对终端系统希望接收该待投放数据的目标终端系统进 行排序。数据置换服务器在确定目标终端系统时,会尽量满足投放终端系统 的投放偏好,确定终端系统希望的目标终端系统接收该待投放数据。

执行步骤S20,针对各数据投放请求,获取数据交换网络中可接收该数据 投放请求对应的待投放数据的目标终端系统及可贡献流量。具体地,所述目 标终端系统的可贡献流量为目标终端对数据交换网络的需求流量和目标终端 向数据交换网络提供的已贡献流量的差值。

进一步,所述终端系统的已贡献流量包括:通过数据交换网络接收数据 产生的已贡献流量和信息置换方式产生的已贡献流量。所述信息置换方式可 以包括:在第三方数据交换网络上投放的流量、通过货币等中介媒质交换所 得的流量等。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更进一步,获取通过数据交换网络接收数据产生的已贡献流量可以是将 通过数据交换网络接收的数据与待投放数据对应的终端系统的权重相乘,获 取所述通过数据交换网络接收数据产生的已贡献流量;或者是将通过数据交 换网络接收的数据与待投放数据的权重相乘,获取通过数据交换网络接收数 据产生的已贡献流量,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终端系统至少包括1个终端,所述终端可以是固定 终端或可扩充终端。所述可扩充终端可以是任何具有网络数据交换能力的移 动设备,比如:笔记本电脑、手机等。所述数据置换服务器获取数据交换网 络中可接收该数据投放请求对应的待投放数据的目标终端系统还包括:接收 来自用户终端的信息,所述信息中携带该用户终端获得的目标终端系统的标 识,即:当用户手持一移动设备进入某终端系统范围内,数据置换服务器接 收到该移动设备发出的信息,则将该移动设备视为该终端系统中新扩展出的 一终端,该可扩展终端亦可接收或投放数据。

执行步骤S21,数据置换服务器获取目标终端系统的禁止设置,即:后续 数据置换服务器确定接收待投放数据的目标终端系统时,会参考目标终端系 统的禁止设置。如果某目标终端系统不希望收到该数据或者该终端系统的数 据,则数据置换服务器不会向该目标终端系统发送。

执行步骤S22,数据置换服务器根据投放偏好顺序选择接收待投放数据的 目标终端系统。

执行步骤S23,判断选中的目标终端系统的禁止设置中是否含待投放数据 的终端系统。若选中的目标终端系统的禁止设置中含有投放终端系统,则继 续执行步骤S22,按照投放偏好,顺序选择下一个接收待投放数据的目标终端 系统。

若选中的目标终端系统的禁止设置中没有含有投放终端系统,则执行步 骤S30,确定接收待投放数据的目标终端系统及接收流量。

执行步骤S40,向确定的目标终端系统发送待投放数据,且基于目标终端 系统的接收流量更新目标终端系统的已贡献流量。在目标终端系统包含可扩 展的终端时,向确定的目标终端系统发送待投放数据还包括:通过标识对应 的目标终端系统向用户终端发送待投放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允许禁止设置的情况下,可能出现无法为待投放数据 确定合适的目标终端系统的情况(比如:该数据交换网络中所有终端均不接 收某终端投放的数据)。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可通过信息置换方式投放该 数据,比如:在第三方数据交换网络上投放、或者在数据交换网络提供的第 三方终端系统上投放等。所述第三方终端系统,作为备选的目标终端系统之 一,仅为满足上述情况下需求流量和已贡献流量的动态平衡,一般情况下仅 接收待投放数据,而不主动投放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基于数 据交换网络实现数据置换的方法全部或部分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 完成,所述的程序可被固定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存储介质包括ROM、 RAM、磁碟、光盘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对应于上述方法的基于数据交换网络实现数据置换 的数据置换服务器。图3为该数据置换服务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 意图。如图3所示,本数据置换服务器U1包括:第一获取单元10、第二获 取单元20、第一确定单元30、数据发送单元40及更新单元50。

具体地,第一获取单元10用于获取来自各终端系统的数据投放请求、各 终端系统提供的待投放数据以及各待投放数据的需求流量。

第二获取单元20用于针对各数据投放请求,获取数据交换网络中可接收 该数据投放请求对应的待投放数据的目标终端系统及所述目标终端系统的可 贡献流量;所述目标终端系统的可贡献流量为所述目标终端对所述数据交换 网络的需求流量和该目标终端向所述数据交换网络提供的已贡献流量的差 值。

第一确定单元30用于确定接收所述待投放数据的目标终端系统以及所述 目标终端系统的接收流量;所述接收流量的总和与所述待投放数据的需求流 量相匹配。

数据发送单元40用于向确定的目标终端系统发送待投放数据。

更新单元50用于基于所述目标终端系统的接收流量更新所述目标终端系 统的已贡献流量。

图4为本发明基于数据交换网络实现数据置换的数据置换服务器的另一 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与前例相同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本具体实施方式在前例基础上,增加了第三获取单元01。具体地,所述 第三获取单元01与第一获取单元10相连,包括第一计算单元011,用于计算 各发起数据投放请求的终端系统的剩余流量和第二确定单元012,用于按照剩 余流量的大小确定各数据投放请求的优先级;其中,所述终端系统的剩余流 量与所述终端系统的已贡献流量和需求流量相关。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根据剩余流量的大小,确定待交 换数据的优先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获取单元01可根据确定优先级的 规则,配置其他单元。比如:基于终端系统的剩余流量与剩余流量总量的比 值确定待交换数据,以兼顾小规模的终端系统投放数据的机会的情况下,第 三获取单元01可包括: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各发起数据投放请求的终端 系统的剩余流量;第二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有终端系统的剩余流量总量;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各终端系统的剩余流量占所述剩余流量总量的比例;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按照该比例确定各数据投放请求的优先级信息。(图未示)

所述已贡献流量包括:通过数据交换网络接收数据产生的已贡献流量和 信息置换方式产生的已贡献流量。进一步,通过数据交换网络接收数据产生 的已贡献流量包括:通过数据交换网络接收的数据与待投放数据权重或者待 投放数据对应终端系统权重的乘积。

本具体实施方式还增加了用户终端接收单元21,用于接收来自用户终端 的信息,所述信息中携带该用户终端获得的目标终端系统的标识;所述数据 发送单元40发送待投放数据时,携带所述用户终端信息。目标终端系统可以 根据所述用户终端信息将待投放数据投放在所述用户终端上。

本具体实施方式还增加了投放偏好接收单元22,用于接收来自待投放数 据对应的终端系统的投放偏好信息;第一确定单元30会根据投放偏好信息, 确定接收待投放数据的目标终端系统。

本具体实施方式还增加了禁止设置接收单元23,用于接收来自目标终端 系统的禁止设置信息;第一确定单元30根据所述禁止设置信息,确定接收所 述待投放数据的目标终端系统。

投放偏好接收单元22及禁止设置接收单元23具体功能的实现已在前文 中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与前例相比,本实施方式增设了优先级,实现了基于剩余流量待投放数 据,以鼓励终端系统接受待投放数据,提高数据置换的效率。本实施方式还 在确定接收待接收数据的目标终端系统时,进一步参考投放偏好和目标终端 系统的禁止设置,以最大程度上同时满足终端系统和目标终端系统的个性化 需求。本实施方式还允许终端系统实时扩充终端,扩大数据置换的范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数据交换网络实现数据置换的数据置换系统, 所述数据置换系统包括上述任一数据置换服务器及至少2个终端系统。图5 为本发明的数据置换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述,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包括数据置换服务器U1及2个终端系统U21、U22。终端 系统U21包括2个终端,2个终端皆为固定终端。终端系统U22也包括2个 终端,其中1个终端为固定终端,另一个终端为一扩充终端,比如:手机、 笔记本电脑等。

该数据置换系统具体实现数据置换的方法及其中数据置换服务器U1的 构成,皆已在前文做详细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以下实 施例旨在说明本发明,部分步骤或细节可能简化或省略。

第一实施例:

为方便说明,首先形式化定义数据交换网络的各参与者。

m表示加入该数据交换网络的终端系统,分别用m1、m2、…mi…表示。

f表示终端系统中的某一终端,用fi,j表示终端系统mi的第j个终端。

a表示待投放数据,用ai表示终端系统mi的待投放数据。

本实施例中有3个终端系统加入了本数据交换网络,分别用m1、m2、m3 表示。这3个终端系统分别给出了各自的投放偏好,比如:

L1=[m2,m1,m3]

L2=[m3,m1,m2]

L3=[m2,m3,m1]

分别表示终端系统m1最希望将其数据a1投放在m2的终端上、其次是自 己的流量、最后是m3的终端;终端系统m2最希望将其数据a2投放在m3的终 端上、其次是m1的终端、最后是自己的终端;m3最希望将其数据a3投放在 m2的流量上、其次是自己的流量、最后是m1的流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使用3个终端系统以示说明,不应理解为对本 发明的限定。实际上本发明可适用于任意数量的终端系统及任意数量的数据 投放请求,而且随着终端系统数量的增加,本发明的数据置换效率更佳。

图6至图12为本发明基于数据交换网络实现数据置换的方法的第一实施 例的阶段示意图。

首先初始化一二维矩阵,如图6所示。矩阵的横向表示各待投放数据, 纵向表示可接收待投放数据的目标终端。为方便示意,本实施例中不再具体 说明剩余流量的计算过程,而直接在各待投放数据后面的括号中给出剩余流 量。终端系统m1有一待投放数据a1,终端系统m1的剩余流量为2,终端系统 m1有2个终端,分别以f1,1、f1,2表示。终端系统m2有一待投放数据a1,终 端系统m2的剩余流量为1,终端系统m2有1个终端,以f2,1表示。终端系统 m3有一待投放数据a3,终端系统m3的剩余流量为3,终端系统m3有3个终 端,分别以f3,1、f3,2、f3,3表示。

接着数据置换服务器确定接收各待投放数据的目标终端系统。根据剩余 流量大的终端系统优先被投放的原则,首先挑选剩余流量最大的终端系统, 即:目前i=3,即投放待交换数据a3。根据投放偏好L3=[m2,m3,m1],a3 最先选择终端系统m2。终端系统m2只有一个终端f2,1,选中终端f2,1投放 a3。在对应位置填入该选择,并把对应的剩余流量减1。产生新的矩阵见图7。

继续确定目标终端系统,此时a1、a3的剩余流量并列最大,有相同的优 先权。根据随机原则选择,比如选择a1。根据投放偏好L1=[m2,m1,m3], a1优先选择终端系统m2,但此时终端系统m2的各终端已被占据。其次,a1选择终端系统m1,占据目标终端f1,1。同时,更新剩余流量,产生新的矩阵 见图8。

继续确定目标终端系统,此时a3的剩余流量最大,有选择优先权。根据 投放偏好L3=[m2,m3,m1],a3最先选择终端系统m2,但此时终端系统 m2的各终端已被占据。其次,a3选择终端系统m3,占据目标终端f3,1。同时, 更新剩余流量,产生新的矩阵见图9。

继续确定目标终端系统,此时a1、a2、a3的剩余流量并列最大,有相同的 优先权。根据随机原则选择,比如选择a2。根据投放偏好L2=[m3,m1,m2], a2最先选择终端系统m3,占据目标终端f3,2。同时,更新剩余流量,产生新 的矩阵见图10。

继续确定目标终端系统,此时a1、a3的剩余流量并列最大,有相同的优 先权。根据随机原则选择,比如选择a1。根据投放偏好L1=[m2,m1,m3], a1最先选择终端系统m2,但此时终端系统m2的各终端已被占据。其次,a1选择终端系统m1,占据目标终端f1,2。同时,更新剩余流量,产生新的矩阵 见图11。

继续确定目标终端系统,此时a3的剩余流量最大,有选择优先权。根据 随机原则选择,比如选择a1。根据投放偏好L3=[m2,m3,m1],a3最先选 择终端系统m2,但此时终端系统m2的各终端已被占据。其次,a3选择终端 系统m3,占据目标终端f3,3。同时,更新剩余流量,产生新的矩阵见图12。

至此,各终端均接收到待投放数据,且各终端系统的剩余流量均为0,实 现了需求流量与已贡献流量的平衡。

第二实施例:

与第一实施例相比,第二实施例中除了投放偏好,还给出了各自的禁止 设置X,比如:

X1=[m1,m3]

X2=[]

X3=[m3]

分别表示终端系统m1禁止在自己的终端上出现来自终端系统m1,m3的 数据。终端系统m2没有禁止设置。终端系统m3禁止在自己的终端上出现来 自终端系统m3的数据。

同时,第二实施例还引进了一信息置换方式提供的目标终端fJIMI,目标终 端fJIMI没有流量限制。

图13至图19为本发明基于数据交换网络实现数据置换的方法的第二实 施例的阶段示意图。

首先初始化一二维矩阵,如图13所示。矩阵的横向表示各待投放数据, 纵向表示可接收待投放数据的目标终端。剩余流量直接在各待投放数据后面 的括号中给出。终端系统m1有一待投放数据a1,终端系统m1的剩余流量为2, 终端系统m1有2个终端,分别以f1,1、f1,2表示。终端系统m2有一待投放数 据a1,终端系统m2的剩余流量为1,终端系统m2有1个终端,以f2,1表示。 终端系统m3有一待投放数据a3,终端系统m3的剩余流量为3,终端系统m3有3个终端,分别以f3,1、f3,2、f3,3表示。同时,还有一终端fJMI

接着数据置换服务器确定接收各待投放数据的目标终端系统。本实施例 中,根据各终端系统的剩余流量在剩余流量总量中所占比例,确定投放概率。 目前剩余流量总量为6,其中:终端系统m1占2,终端系统m2占1,终端系 统m3占3。则有1/3的概率选中投放a1,有1/6的概率选中投放a2,有1/2的 概率选中投放a3。假设首先选中投放a3。根据投放偏好L3=[m2,m3,m1], a3最先选择终端系统m2,终端系统m2有一个终端f2,1。查看终端系统m 2的 禁止设置X2=[],这表示终端系统m2可以接收任何数据,占据终端f2,1投放 a3。在对应位置填入该选择,并把对应的剩余流量减1。产生新的矩阵见图14。

继续确定目标终端系统,此时剩余流量总量为5,其中:终端系统m1占 2,终端系统m2占1,终端系统m3占2。则有2/5的概率选中投放a1,有1/5 的概率选中投放a2,有2/5的概率选中投放a3。假设选择a1。根据投放偏好 L1=[m2,m1,m3],a1优先选择终端系统m2,但此时终端系统m2的各终端 已被占据。其次,a1选择终端系统m1。查看终端系统m1的禁止列表X1=[m1, m3],表示终端系统m1不接受终端系统m1、m3的广告,所以终端系统m1的选择也放弃。最后选择终端系统m3,占据目标终端f3,1。同时,更新剩余 流量,产生新的矩阵见图15。

继续确定目标终端系统,此时剩余流量总量为4,其中:终端系统m1占 1,终端系统m2占1,终端系统m3占2。则有1/4的概率选中投放a1,有1/4 的概率选中投放a2,有1/2的概率选中投放a3。假设选中投放a3,根据投放偏 好L3=[m2,m3,m1],a3最先选择终端系统m2,但此时终端系统m2的各 终端已被占据。其次,a3选择终端系统m3,但根据终端系统m3的禁止设置 X3=[m3],终端系统m3不接收来自终端系统m3的数据,所以放弃终端系统 m3。进而选择终端系统m1,但根据终端系统m1的禁止设置禁止列表X1=[m1, m3],终端系统m1不接收来自终端系统m1、m3的数据,所以放弃终端系统 m1。a3只能投放到信息置换提供的目标终端fJIMI上。同时,更新剩余流量, 产生新的矩阵见图16。

继续确定目标终端系统,此时剩余流量总量为3,其中:终端系统m1占 1,终端系统m2占1,终端系统m3占1。则有1/3的概率选中投放a1,有1/3 的概率选中投放a2,有1/3的概率选中投放a3。假设选中投放a2。根据投放偏 好L2=[m3,m1,m2],a2最先选择终端系统m3,占据目标终端f3,1。同时, 更新剩余流量,产生新的矩阵见图17。

继续确定目标终端系统,此时剩余流量总量为2,其中:终端系统m1占 1,终端系统m3占1。则有1/2的概率选中投放a1,有1/2的概率选中投放a3。 假设选中投放a1。根据投放偏好L1=[m2,m1,m3],a1最先选择终端系统m 2,但此时终端系统m2的各终端已被占据。其次,a1选择终端系统m1,但根 据终端系统m1的禁止设置禁止列表X1=[m1,m3],终端系统m1不接收来自 终端系统m1、m3的数据,所以放弃终端系统m1。进而选择终端系统m3,根 据终端系统m3的禁止设置X3=[m3],终端系统m3不接收来自终端系统m3的数据,可接收来自终端系统m1的数据,占据目标终端f3,2。同时,更新剩 余流量,产生新的矩阵见图18。

继续确定目标终端系统,此时只有终端系统m3还有剩余流量,投放其待 投放数据a3。根据投放偏好L3=[m2,m3,m1],a3最先选择终端系统m2, 但此时终端系统m2的各终端已被占据。其次,a3选择终端系统m3,但根据终 端系统m3的禁止设置X3=[m3],终端系统m3不接收来自终端系统m3的数据, 所以放弃终端系统m3。进而选择终端系统m1,但根据终端系统m1的禁止设 置禁止列表X1=[m1,m3],终端系统m1不接收来自终端系统m1、m3的数据, 所以终端系统m1也放弃。a3只能投放到信息置换提供的目标终端fJIMI上。同 时,更新剩余流量,产生新的矩阵见图19。

本发明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 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 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 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 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