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测定纯铼中铝、钙、镉、铜、镁、锰和钛元素含量的方法

测定纯铼中铝、钙、镉、铜、镁、锰和钛元素含量的方法

摘要

本方法是一种测定纯铼中铝、钙、镉、铜、镁、锰和钛元素含量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溶解纯铼样品,是一种溶样速度快、分析精度高、操作简便、效率高的测定纯铼中铝、钙、镉、铜、镁、锰和钛元素含量的方法。本方法选定的分析谱线Al 394.401nm、Ca 393.366nm、Cd 326.106nm、Cu 327.396nm、Mg 280.270nm、Mn 279.827nm、Ti 337.280nm是在ICP-AES光谱仪器上不受铼基体元素和干扰的分析谱线。本方法测定范围宽,测量下限为0.00005%,测量上限为0.5%,可满足纯铼中铝、钙、镉、铜、镁、锰和钛元素的分析要求。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7-06

    授权

    授权

  • 2014-03-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N21/73 申请日:201311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2-1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方法是一种测定纯铼中铝、钙、镉、铜、镁、锰和钛元素含量的 方法,属于合金元素分析测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铼在自然界的含量很低,在地壳中其含量约为1×10-9。铼是一种稀 有难熔金属,具有高熔点、高强度以及良好的塑性和优异的机械稳定性, 其熔点仅次于钨,高达3180℃。铼没有脆性临界转变温度,在高温和急 冷急热条件下均有很好的抗蠕变性能,适于超高温和强热震工作环境, 因其一系列优异特性,铼及其合金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和 电子工业等行业,成为现代高科技领域极为重要的新材料之一。

有关高纯铼中杂质元素测定方法报道很少,梁亚群采用挥发的办法 去除基体,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ICP-AES)测定了高纯高铼酸铵中 的12种杂质元素,方法的检出限达10-5%[1],李继东[2]等人用电感耦合 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了高纯铼中26个杂质元素。没有用电感 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分析纯铼中铝、钙、镉、铜、镁、 锰和钛元素的报道。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方法(ICP-AES)以其检出限低、精 密度好、稳定性好、各类干扰相对少、线性范围宽、分析速度快等优异 特点已成为化学分析的常规有力手段之一,可以分析纯铼中的大多数杂 质元素。

参考文献

[1] 梁亚群.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高纯铼酸铵中 Ca、Cd、Mn、Fe、Mg、Al、Cu、Co、Mo、Pb、Sn和Ni.光谱实验 室,1998,(5):29

[2] 李继东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高纯铼中26种痕量 杂质元素.分析试验室,2011,30(8):39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状况而设计提供了一种测定纯铼中 铝、钙、镉、铜、镁、锰和钛元素含量的方法,其目的是一种溶样速度 快、分析精度高、操作简便、效率高的测定纯铼中铝、钙、镉、铜、镁、 锰和钛元素含量的方法。

本发明技术方案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分 析纯铼中铝、钙、镉、铜、镁、锰和钛,方法准确可靠、简便快速,得 以提高纯铼的分析效率和分析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该种测定纯铼中铝、钙、镉、铜、镁、锰和钛元素含量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

一、该方法在测定过程中使用的试剂为:

盐酸I,密度为1.19g/mL,优级纯以上;

盐酸II,1+1,盐酸I与水按体积比1:1混合而成;

硝酸I,密度为1.42g/mL,优级纯以上;

硝酸II,1+1,硝酸I与水按体积比1:1混合而成;

氢氟酸,密度为1.15g/mL,优级纯以上;

铝标准溶液I,质量-体积浓度是1.00mg/mL,制备方法是准确称取 0.5000g纯铝,其质量分数不小于99.95%,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 20~60mL盐酸II,加热溶解,待剧烈反应后,加入1~4mL硝酸I,加 热至溶解完全,冷却后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铝标准溶液II,质量-体积浓度是0.10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铝标准溶液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0~30mL盐酸II,用水稀 释至刻度,混匀;

铝标准溶液III,质量-体积浓度是0.01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铝标准溶液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0~30mL盐酸II,用水稀 释至刻度,混匀;

铝标准溶液IV,质量-体积浓度是1.0μ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铝标准溶液I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0~30mL盐酸II,用水稀 释至刻度,混匀;

钙标准溶液I,质量-体积浓度是0.10mg/mL,制备方法是称取0.1249 g预先烘烤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的光谱纯碳酸钙于150mL烧杯中, 加入10~30mL盐酸II,加热至溶解完全,冷却后移入500mL容量瓶中, 补加20~60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所述烘烤的温度为100 ℃~110℃,时间为1~2h;

钙标准溶液II,质量-体积浓度是0.01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钙标准溶液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0~30mL盐酸II,用水稀 释至刻度,混匀;

钙标准溶液III,质量-体积浓度是0.01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钙标准溶液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0~30mL盐酸II,用水稀 释至刻度,混匀;

钙标准溶液IV,质量-体积浓度是1.0μ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钙标准溶液I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0~30mL盐酸II,用水稀 释至刻度,混匀;

镉标准溶液I,质量-体积浓度是1.00mg/mL,制备方法是准确称取 0.5000g纯镉,其质量分数不小于99.95%,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 20~60硝酸II,加热至溶解完全,冷却后移入500mL容量瓶中,补加 10~30mL硝酸I,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镉标准溶液II,质量-体积浓度是0.10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镉标准溶液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5~30mL硝酸I,用水稀释 至刻度,混匀;

镉标准溶液III,质量-体积浓度是0.01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 20.00mL镉标准溶液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5~30mL硝酸I,用 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镉标准溶液IV,质量-体积浓度是1.0μg/mL,制备方法是移取 20.00mL镉标准溶液I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5~30mL硝酸I,用 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铜标准溶液I,质量-体积浓度是1.00mg/mL,制备方法是准确称取 0.5000g纯铜,其质量分数不小于99.95%,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 20~40mL硝酸II,低温加热至溶解完全,冷却后移入500mL容量瓶中, 补加10~30mL硝酸I,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铜标准溶液II,质量-体积浓度是0.10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铜标准溶液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5~30mL硝酸I,用水稀释 至刻度,混匀;

铜标准溶液III,质量-体积浓度是0.01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 20.00mL铜标准溶液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5~30mL硝酸I,用 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铜标准溶液IV,质量-体积浓度是1.0μg/mL,制备方法是移取 20.00mL铜标准溶液I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5~30mL硝酸I,用 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镁标准溶液I,质量-体积浓度是1.00mg/mL,制备方法是准确称取 0.5000g纯镁,其质量分数不小于99.95%,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 20~60mL盐酸II,加热至溶解完全,冷却后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 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镁标准溶液II,质量-体积浓度是0.10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镁标准溶液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0~30mL盐酸II,用水稀 释至刻度,混匀;

镁标准溶液III,质量-体积浓度是0.01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镁标准溶液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0~30mL盐酸II,用水稀 释至刻度,混匀;

镁标准溶液IV,质量-体积浓度是1.0μ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镁标准溶液I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0~30mL盐酸II,用水稀 释至刻度,混匀;

锰标准溶液I,质量-体积浓度是1.00mg/mL,制备方法是准确称取 0.5000g纯锰,其质量分数不小于99.95%,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 20~60mL盐酸II,加热至溶解完全,冷却后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 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锰标准溶液II,质量-体积浓度是0.10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锰标准溶液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0~30mL盐酸II,用水稀 释至刻度,混匀;

锰标准溶液III,质量-体积浓度是0.01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锰标准溶液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0~30mL盐酸II,用水稀 释至刻度,混匀;

锰标准溶液IV,质量-体积浓度是1.0μ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锰标准溶液I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0~30mL盐酸II,用水稀 释至刻度,混匀;

钛标准溶液I,质量-体积浓度是1.00mg/mL,制备方法是准确称取 0.5000g纯钛,其质量分数不小于99.95%,置于150mL聚四氟乙烯烧 杯中,加入10~30mL盐酸II、1~4mL氢氟酸,加热至溶解完全,加入 1~4mL硝酸I,混匀,冷却后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 混匀,将溶液贮存于塑料瓶中。

钛标准溶液II,质量-体积浓度是0.10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钛标准溶液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0~30mL盐酸II,用水稀 释至刻度,混匀,将溶液贮存于塑料瓶中;

钛标准溶液III,质量-体积浓度是0.01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钛标准溶液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0~30mL盐酸II,用水稀 释至刻度,混匀,将溶液贮存于塑料瓶中;

钛标准溶液IV,质量-体积浓度是1.0μ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钛标准溶液I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0~30mL盐酸II,用水稀 释至刻度,混匀;

二、该方法的测定过程的步骤是:

⑴试样按照GB/T20066的要求进行取样和制样,称取0.1~5.0g 试样,精确至0.0001g;

⑵制备试样溶液

将试样置于100mL烧杯中,加入1~4mL硝酸II,待剧烈反应停 止后,反复加入1~4mL硝酸II,待不再有剧烈反应后,低温加热至样 品溶解完全,冷却后移入50mL容量瓶,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⑶制备工作曲线溶液:

称取同一试样2~8份,按步骤⑵的方式进行样品溶解,溶解完全后 移入数个相应50mL容量瓶,根据预先得知的试样中铝、钙、镉、铜、 镁、锰和钛的含量范围,在各容量瓶中加入不同体积数的铝标准溶液I 或铝标准溶液II或铝标准溶液III或铝标准溶液IV、不同体积数的钙标 准溶液I或钙标准溶液II或钙标准溶液III或钙标准溶液IV、不同体积数 的镉标准溶液I或镉标准溶液II或镉标准溶液III或镉标准溶液IV、不同 体积数的铜标准溶液I或铜标准溶液II或铜标准溶液III或铜标准溶液 IV、不同体积数的镁标准溶液I或镁标准溶液II或镁标准溶液III或镁标 准溶液IV、不同体积数的锰标准溶液I或锰标准溶液II或锰标准溶液III 或锰标准溶液IV、不同体积数的钛标准溶液I或钛标准溶液II或钛标准 溶液III或钛标准溶液IV,使各容量瓶中的铝、钙、镉、铜、镁、锰和钛 的含量为得知的试样中铝、钙、镉、铜、镁、锰和钛含量的0~10倍, 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以其中加入分析元素标准溶液体积数为“零” 的溶液作为“零”浓度工作曲线溶液,其他加入分析元素标准溶液体积 数不为“零”的溶液作为“非零”浓度工作曲线溶液,以上溶液作为工 作曲线溶液;

(4)制备空白工作曲线溶液

在2~8个100mL烧杯中,加入与步骤⑵相同量硝酸II,与步骤⑵ 同步加热,冷却后移入数个相应50mL容量瓶,根据预先得知的试剂空 白中的中铝、钙、镉、铜、镁、锰和钛的含量范围,在各容量瓶中加入 不同体积数的铝标准溶液III或铝标准溶液IV、不同体积数的钙标准溶液 III或钙标准溶液IV、不同体积数的镉标准溶液III或镉标准溶液IV、不 同体积数的铜标准溶液III或铜标准溶液IV、不同体积数的镁标准溶液 III或镁标准溶液IV、不同体积数的锰标准溶液III或锰标准溶液IV、不 同体积数的钛标准溶液III或钛标准溶液IV,使各容量瓶中的铝、钙、镉、 铜、镁、锰和钛的含量为预先得知的试剂空白中铝、钙、镉、铜、镁、 锰和钛含量的0~10倍,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以其中加入分析元素 标准溶液体积数为“零”的溶液作为“零”浓度空白工作曲线溶液,其 他加入分析元素标准溶液体积数不为“零”的溶液作为“非零”浓度空 白工作曲线溶液,以上溶液作为空白工作曲线溶液;

(5)测量试剂空白中分析元素铝、钙、镉、铜、镁、锰和钛的质量 浓度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在各分析元素的分析波长λ0: Al 394.401nm、Ca 393.366nm、Cd 326.106nm、Cu 327.396nm、Mg  280.270nm、Mn 279.827nm、Ti 337.280nm处用步骤(4)中“零”浓度 空白工作曲线溶液和“非零”浓度空白工作曲线溶液进行分析波长λ0扫 描,分别得到各分析元素的“零”浓度空白工作曲线溶液和“非零”浓 度空白工作曲线溶液的分析波长λ0谱图,并将同元素的两份分析波长λ0谱图在分析元素的分析波长λ0处同时显示,得到各分析元素的分析波长 λ0谱图叠加图,叠加图在分析波长λ0两侧的背景同时处于平坦状态时, 背景处于平坦状态指在分析波长λ0两侧波长为0.01nm范围内的谱线强度 波动小于5%,谱线强度波动指谱线强度极差除以谱线强度平均值小于 5%,在平坦状态的背景处任意选择一点作为此分析元素的背景点;

依次测量空白工作曲线溶液中分析元素铝、钙、镉、铜、镁、锰和 钛在各自分析波长λ0和背景点的谱线强度,用分析波长λ0处的谱线强度 减去背景点的谱线强度即为净强度,横坐标用空白工作曲线溶液中分析 元素铝、钙、镉、铜、镁、锰和钛的质量浓度,纵坐标用分析元素铝、 钙、镉、铜、镁、锰和钛的空白工作曲线溶液的相应净强度,绘制各分 析元素的空白溶液的标准加入工作曲线,根据标准加入法原理反推计算 出空白工作曲线溶液中该空白试剂溶液各分析元素的质量浓度ρ空白

(6)测量试样中分析元素铝、钙、镉、铜、镁、锰和钛的表观质量 浓度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在各分析元素的分析波长λ0: Al 394.401nm、Ca 393.366nm、Cd 326.106nm、Cu 327.396nm、Mg  280.270nm、Mn 279.827nm、Ti 337.280nm处用步骤(3)中“零”浓度 工作曲线溶液和“非零”浓度工作曲线溶液进行分析波长λ0扫描,分别 得到各分析元素的“零”浓度工作曲线溶液和“非零”浓度工作曲线溶 液的谱线谱图,并将同元素的两份谱线谱图在分析元素的分析波长λ0处 同时显示,得到各分析元素的分析波长λ0谱图叠加图,叠加图在分析波 长λ0两侧的背景同时处于平坦状态时,背景处于平坦状态指在分析波长 λ0两侧波长为0.01nm范围内的谱线强度波动小于5%,谱线强度波动指 谱线强度极差除以谱线强度平均值小于5%,在平坦状态的背景处任意选 择一点作为此分析元素的背景点;

依次测量工作曲线溶液中分析元素铝、钙、镉、铜、镁、锰和钛在 各自分析波长λ0和背景点的谱线强度,用分析波长λ0处的谱线强度减去 背景点的谱线强度即为净强度,横坐标用工作曲线溶液中分析元素铝、 钙、镉、铜、镁、锰和钛的质量浓度,纵坐标用分析元素铝、钙、镉、 铜、镁、锰和钛的工作曲线溶液的相应净强度,绘制各分析元素的工作 曲线溶液的标准加入工作曲线,根据标准加入法原理反推计算出工作曲 线溶液中试样的各分析元素的表观质量浓度ρ表观

(7)计算试样中铝、钙、镉、铜、镁、锰、钛的百分含量

按下式计算试样中元素铝、钙、镉、铜、镁、锰、钛的质量百分数w, 数值以%表示:

式中:

ρ表观——工作曲线溶液中试样包含的铝、钙、镉、铜、镁、锰、钛 的质量浓度,单位为μg/mL;

ρ空白——试剂空白溶液中包含的铝、钙、镉、铜、镁、锰、钛的质 量浓度,单位为μg/mL;

V——工作曲线溶液体积,单位为mL;

m——称取的试样质量,单位为g;

上述低温加热的温度范围为50~200℃。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的工作条件及分析线如下:入射功率 0.95~1.4KW;反射功率<20W;冷却气流量12~20L/min;样品提升量 1.0~1.5mL/min;积分时间1~10s;元素分析线Al 394.401nm、Ca  393.366nm、Cd 326.106nm、Cu 327.396nm、Mg 280.270nm、Mn 279.827nm、 Ti 337.280nm。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点是:

1)方法检出限低是该专利的优点之一。本方法通过光谱干扰研究和 仪器检出限研究试验,采用多称样和样品浓缩的方式,可以测定纯铼样 品中含量低至0.00005%的铝、钙、镉、铜、镁、锰、钛元素的含量。

2)受污染可能小是该专利的优点之一。铝、钙、镉、铜、镁、锰、 钛元素均是自然界富含的元素,在分析痕量铝、钙、镉、铜、镁、锰、 钛元素时极易受到杂质元素引入的污染。本方法的工作曲线为试样标准 加入工作曲线,工作曲线溶液中没有加入基体,避免了加入基体有可能 带入的基体中杂质污染,加入试剂为优级纯,尽可能避免了试剂导入的 杂质元素污染。

3)分析方法测定范围宽,测量下限为0.00005%,测量上限为0.5%。

4)该专利方法测量快速,操作简便,节约了大量人力和物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空白工作曲线溶液的背景点位置示意图

图2为工作曲线溶液的背景点位置示意图

图3为空白溶液中某元素的标准加入工作曲线,图中:ρ0~ρ4空白 工作曲线溶液中分析元素铝、钙、镉、铜、镁、锰和钛中某一元素的质 量浓度;I0~I4为测得的空白工作曲线溶液相应分析元素的净强度

图4为样品溶液中某元素的标准加入工作曲线,图中:ρ0~ρ4工作 曲线溶液中分析元素铝、钙、镉、铜、镁、锰和钛中某一元素的质量浓 度;I0~I4为测得的工作曲线溶液相应分析元素的净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述:

实施例一

测量高纯铼粉中铝、钙、镉、铜、镁、锰、钛元素,在以下仪器上 进行测量

采用JY ULTIMAIIC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仪器的工作 条件及分析线如下入射功率1050W;反射功率<10W;冷却气流量15 L/min;样品提升量1.5mL/min;积分时间5s;元素分析线:Al 394.401nm、 Ca 393.366nm、Cd 326.106nm、Cu 327.396nm、Mg 280.270nm、Mn  279.827nm、Ti 337.280nm。

(1)、在测定过程中所使用的试剂如下:

盐酸I,密度为1.19g/mL,优级纯以上;

盐酸II,1+1,盐酸I与水按体积比1:1混合而成;

硝酸I,密度为1.42g/mL,优级纯以上;

硝酸II,1+1,硝酸I与水按体积比1:1混合而成;

氢氟酸,密度为1.15g/mL,优级纯以上;

铝标准溶液I,质量-体积浓度是1.00mg/mL,制备方法是准确称取 0.5000g纯铝,其质量分数不小于99.95%,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 40mL盐酸II,加热溶解,待剧烈反应后,加入2mL硝酸I,加热至溶 解完全,冷却后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铝标准溶液II,质量-体积浓度是0.10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铝标准溶液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20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

铝标准溶液III,质量-体积浓度是0.01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铝标准溶液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20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

铝标准溶液IV,质量-体积浓度是1.0μ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铝标准溶液I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20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

钙标准溶液I,质量-体积浓度是0.10mg/mL,制备方法是准确称取 0.1249g预先烘烤(在110℃烘烤2h)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的光谱 纯碳酸钙于150mL烧杯中,加入20mL盐酸II,加热至溶解完全,冷却 后移入500mL容量瓶中,补加40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钙标准溶液II,质量-体积浓度是0.01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钙标准溶液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20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

钙标准溶液III,质量-体积浓度是0.01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钙标准溶液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20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

钙标准溶液IV,质量-体积浓度是1.0μ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钙标准溶液I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20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

镉标准溶液I,质量-体积浓度是1.00mg/mL,制备方法是准确称取 0.5000g纯镉,其质量分数不小于99.95%,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 10mL水、10mL硝酸I,加热至溶解完全,冷却后移入500mL容量瓶 中,补加20mL硝酸I,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镉标准溶液II,质量-体积浓度是0.10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镉标准溶液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0mL硝酸I,用水稀释至刻 度,混匀。

镉标准溶液III,质量-体积浓度是0.01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 20.00mL镉标准溶液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0mL硝酸I,用水稀 释至刻度,混匀。

镉标准溶液IV,质量-体积浓度是1.0μg/mL,制备方法是移取 20.00mL镉标准溶液I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0mL硝酸I,用水 稀释至刻度,混匀。

铜标准溶液I,质量-体积浓度是1.00mg/mL,制备方法是准确称取 0.5000g纯铜,其质量分数不小于99.95%,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 10mL水、10mL硝酸I,低温加热至溶解完全,冷却后移入500mL容 量瓶中,补加20mL硝酸I,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铜标准溶液II,质量-体积浓度是0.10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铜标准溶液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0mL硝酸I,用水稀释至刻 度,混匀。

铜标准溶液III,质量-体积浓度是0.01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 20.00mL铜标准溶液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0mL硝酸I,用水稀 释至刻度,混匀。

铜标准溶液IV,质量-体积浓度是1.0μg/mL,制备方法是移取 20.00mL铜标准溶液I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0mL硝酸I,用水 稀释至刻度,混匀。

镁标准溶液I,质量-体积浓度是1.00mg/mL,制备方法是准确称取 0.5000g纯镁,其质量分数不小于99.95%,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 40mL盐酸II,加热至溶解完全,冷却后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 释至刻度,混匀。

镁标准溶液II,质量-体积浓度是0.10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镁标准溶液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20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

镁标准溶液III,质量-体积浓度是0.01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镁标准溶液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20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

镁标准溶液IV,质量-体积浓度是1.0μ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镁标准溶液I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20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

锰标准溶液I,质量-体积浓度是1.00mg/mL,制备方法是准确称取 0.5000g纯锰,其质量分数不小于99.95%,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 40mL盐酸II,加热至溶解完全,冷却后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 释至刻度,混匀。

锰标准溶液II,质量-体积浓度是0.10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锰标准溶液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20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

锰标准溶液III,质量-体积浓度是0.01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锰标准溶液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20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

锰标准溶液IV,质量-体积浓度是1.0μ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锰标准溶液I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20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

钛标准溶液I,质量-体积浓度是1.00mg/mL,制备方法是准确称取 0.5000g纯钛,其质量分数不小于99.95%,置于150mL聚四氟乙烯烧 杯中,加入20mL盐酸II、2mL氢氟酸,加热至溶解完全,加入1mL 硝酸I,混匀,冷却后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将溶液贮存于塑料瓶中。

钛标准溶液II,质量-体积浓度是0.10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钛标准溶液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20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将溶液贮存于塑料瓶中。

钛标准溶液III,质量-体积浓度是0.01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钛标准溶液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20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将溶液贮存于塑料瓶中。

钛标准溶液IV,质量-体积浓度是1.0μ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钛标准溶液I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20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

(2)、取样和制样:分析用的试样按照GB/T20066的要求进行取样 和制样;

(3)、分析步骤如下:

(3.1)、试料:称取2.0g试样,精确至0.0001g。

(3.2)、制备试样溶液:将分析步骤(3.1)的试料置于100mL烧 杯中,加入5mL硝酸II,待剧烈反应停止后,反复加入1~4mL硝酸II, 待不再有剧烈反应后,低温加热至样品溶解完全,冷却后移入50mL容 量瓶,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3.3)、制备工作曲线溶液

称取同一试样5份,按步骤(3.2)的方式进行样品溶解,溶解完全 后移入5个相应50mL容量瓶,在第一容量瓶中不加标准溶液,在第二 个容量瓶中加入铝标准溶液III、钙标准溶液III、镉标准溶液III、铜标准 溶液III、镁标准溶液III、锰标准溶液II、钛标准溶液III各2.00mL,在 第三个容量瓶中加入铝标准溶液III、钙标准溶液III、镉标准溶液III、铜 标准溶液III、镁标准溶液III、锰标准溶液III、钛标准溶液III各4.00mL, 在第四个容量瓶中加入铝标准溶液III、钙标准溶液III、镉标准溶液III、 铜标准溶液III、镁标准溶液III、锰标准溶液III、钛标准溶液III各8.00mL, 在第五个容量瓶中加入铝标准溶液II、钙标准溶液II、镉标准溶液II、铜 标准溶液II、镁标准溶液II、锰标准溶液II、钛标准溶液II各1.50mL, 使五个工作曲线溶液中加入的分析元素(铝、钙、镉、铜、镁、锰、钛) 质量浓度依次为0、0.4、0.8、1.6、3.0μg/mL,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以其中加入分析元素标准溶液体积数为“零”的溶液作为“零”浓度工 作曲线溶液,其他加入分析元素标准溶液体积数不为“零”的溶液作为 “非零”浓度工作曲线溶液。以上溶液作为工作曲线溶液;

(3.4)制备空白工作曲线溶液

在5个100mL烧杯中,加入与步骤(3.2)相同量硝酸II,与步骤 (3.2)同步加热,冷却后移入5个相应50mL容量瓶,在第一容量瓶中 不加标准溶液,在第二个容量瓶中加入铝标准溶液IV、钙标准溶液IV、 镉标准溶液IV、铜标准溶液IV、镁标准溶液IV、锰标准溶液IV、钛标 准溶液IV各2.00mL,在第三个容量瓶中加入铝标准溶液IV、钙标准溶 液IV、镉标准溶液IV、铜标准溶液IV、镁标准溶液IV、锰标准溶液IV、 钛标准溶液IV各4.00mL,在第四个容量瓶中加入铝标准溶液III、钙标 准溶液III、镉标准溶液III、铜标准溶液III、镁标准溶液III、锰标准溶 液III、钛标准溶液III各0.75mL,在第五个容量瓶中加入铝标准溶液III、 钙标准溶液III、镉标准溶液III、铜标准溶液III、镁标准溶液III、锰标 准溶液III、钛标准溶液III各1.50mL,使五个工作曲线溶液中加入的分 析元素(铝、钙、镉、铜、镁、锰、钛)质量浓度依次为0、0.04、0.08、 0.15、0.30μg/mL,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以其中加入分析元素标准 溶液体积数为“零”的溶液作为“零”浓度空白工作曲线溶液,其他加 入分析元素标准溶液体积数不为“零”的溶液作为“非零”浓度空白工 作曲线溶液。以上溶液作为空白工作曲线溶液;

(3.5)测量试剂空白中分析元素铝、钙、镉、铜、镁、锰和钛的质 量浓度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在各分析元素的分析波长λ0: Al 394.401nm、Ca 393.366nm、Cd 326.106nm、Cu 327.396nm、Mg  280.270nm、Mn 279.827nm、Ti 337.280nm处用步骤(3.4)中“零”浓 度空白工作曲线溶液和“非零”浓度空白工作曲线溶液进行分析波长λ0扫描,分别得到各分析元素的“零”浓度空白工作曲线溶液和“非零” 浓度空白工作曲线溶液的分析波长λ0谱图,并将同元素的两份分析波长 λ0谱图在分析元素的分析波长λ0处同时显示,得到各分析元素的分析波 长λ0谱图叠加图,见图1所示,各分析元素的背景点位置分别为:铝 -0.0152nm,钙-0.0159nm和0.0143nm,镉-0.0157nm和0.0113nm,铜 0.0136nm,镁-0.0105nm,锰-0.0183nm和0.0226nm,钛-0.0128nm和 0.0223nm,上述“-”和“+”是指与该元素分析波长λ0偏离的方向,后 面数字表示偏离的距离。

依次测量空白工作曲线溶液中分析元素铝、钙、镉、铜、镁、锰和 钛在各自分析波长λ0和背景点的谱线强度,用分析波长λ0处的谱线强度 减去背景点的谱线强度即为净强度,横坐标用空白工作曲线溶液中分析 元素铝、钙、镉、铜、镁、锰和钛的质量浓度,纵坐标用分析元素铝、 钙、镉、铜、镁、锰和钛的空白工作曲线溶液的相应净强度,绘制各分 析元素的空白溶液的标准加入工作曲线(见图3),根据标准加入法原理 反推计算出空白工作曲线溶液中该空白试剂溶液各分析元素的质量浓度 ρ空白

(3.6)测量试样中分析元素铝、钙、镉、铜、镁、锰和钛的表观质 量浓度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在各分析元素的分析波长λ0: Al 394.401nm、Ca 393.366nm、Cd 326.106nm、Cu 327.396nm、Mg  280.270nm、Mn 279.827nm、Ti 337.280nm处用步骤(3.3)中“零”浓 度工作曲线溶液和“非零”浓度工作曲线溶液进行分析波长λ0扫描,分 别得到各分析元素的“零”浓度工作曲线溶液和“非零”浓度工作曲线 溶液的谱线谱图,并将同元素的两份谱线谱图在分析元素的分析波长λ0处同时显示,得到各分析元素的分析波长λ0谱图叠加图,见图2所示, 各分析元素的背景点位置分别为:铝-0.0152nm,钙-0.0159nm和 0.0143nm,镉-0.0157nm和0.0113nm,铜0.0136nm,镁-0.0105nm,锰 -0.0183nm和0.0226nm,钛-0.0128nm和0.0223nm,上述“-”和“+” 是指与该元素分析波长λ0偏离的方向,后面数字表示偏离的距离。

依次测量工作曲线溶液中分析元素铝、钙、镉、铜、镁、锰和钛在 各自分析波长λ0和背景点的谱线强度,用分析波长λ0处的谱线强度减去 背景点的谱线强度即为净强度,横坐标用工作曲线溶液中分析元素铝、 钙、镉、铜、镁、锰和钛的质量浓度,纵坐标用分析元素铝、钙、镉、 铜、镁、锰和钛的工作曲线溶液的相应净强度,绘制各分析元素的工作 曲线溶液的标准加入工作曲线(见图4),根据标准加入法原理反推计算 出工作曲线溶液中试样的各分析元素的表观质量浓度ρ表观

(7)计算试样中铝、钙、镉、铜、镁、锰、钛的百分含量,

按下式计算试样中元素铝、钙、镉、铜、镁、锰、钛的质量百分数w, 数值以%表示:

式中:

ρ表观——工作曲线溶液中试样包含的铝、钙、镉、铜、镁、锰、钛 的质量浓度,单位为μg/mL;

ρ空白——试剂空白溶液中包含的铝、钙、镉、铜、镁、锰、钛的质 量浓度,单位为μg/mL;

V——工作曲线溶液体积,单位为mL;

m——称取的试样质量,单位为g;

得到此高纯铼粉样品中铝、钙、镉、铜、镁、锰、钛的含量分别为 0.0025%、0.0045%、0.0019%、0.0035%、0.0024%、0.0036%、0.0045%。

实施例二

测量铼粉中铝、钙、镉、铜、镁、锰、钛元素,在以下仪器上进行 测量

采用JY ULTIMAIIC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仪器的工作 条件及分析线如下入射功率1000W;反射功率<10W;冷却气流量14 L/min;样品提升量1.5mL/min;积分时间5s;元素分析线:Al 394.401nm、 Ca 393.366nm、Cd 326.106nm、Cu 327.396nm、Mg 280.270nm、Mn  279.827nm、Ti 337.280nm。

(1)、在测定过程中所使用的试剂如下:

盐酸I,密度为1.19g/mL,优级纯以上;

盐酸II,1+1,盐酸I与水按体积比1:1混合而成;

硝酸I,密度为1.42g/mL,优级纯以上;

硝酸II,1+1,硝酸I与水按体积比1:1混合而成;

氢氟酸,密度为1.15g/mL,优级纯以上;

铝标准溶液I,质量-体积浓度是1.00mg/mL,制备方法是准确称取 0.5000g纯铝,其质量分数不小于99.95%,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 40mL盐酸II,加热溶解,待剧烈反应后,加入2mL硝酸I,加热至溶 解完全,冷却后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铝标准溶液II,质量-体积浓度是0.10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铝标准溶液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5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

铝标准溶液III,质量-体积浓度是0.01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铝标准溶液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5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

铝标准溶液IV,质量-体积浓度是1.0μ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铝标准溶液I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5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

钙标准溶液I,质量-体积浓度是0.10mg/mL,制备方法是准确称取 0.1249g预先烘烤(在110℃烘烤2h)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的光谱 纯碳酸钙于150mL烧杯中,加入15mL盐酸II,加热至溶解完全,冷却 后移入500mL容量瓶中,补加30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钙标准溶液II,质量-体积浓度是0.01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钙标准溶液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5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

钙标准溶液III,质量-体积浓度是0.01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钙标准溶液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5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

钙标准溶液IV,质量-体积浓度是1.0μ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钙标准溶液I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5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

镉标准溶液I,质量-体积浓度是1.00mg/mL,制备方法是准确称取 0.5000g纯镉,其质量分数不小于99.95%,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 10mL水、10mL硝酸I,加热至溶解完全,冷却后移入500mL容量瓶 中,补加15mL硝酸I,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镉标准溶液II,质量-体积浓度是0.10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镉标准溶液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5mL硝酸I,用水稀释至刻 度,混匀。

镉标准溶液III,质量-体积浓度是0.01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 20.00mL镉标准溶液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5mL硝酸I,用水稀 释至刻度,混匀。

镉标准溶液IV,质量-体积浓度是1.0μg/mL,制备方法是移取 20.00mL镉标准溶液I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5mL硝酸I,用水 稀释至刻度,混匀。

铜标准溶液I,质量-体积浓度是1.00mg/mL,制备方法是准确称取 0.5000g纯铜,其质量分数不小于99.95%,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 10mL水、15mL硝酸I,低温加热至溶解完全,冷却后移入500mL容 量瓶中,补加15mL硝酸I,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铜标准溶液II,质量-体积浓度是0.10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铜标准溶液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5mL硝酸I,用水稀释至刻 度,混匀。

铜标准溶液III,质量-体积浓度是0.01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 20.00mL铜标准溶液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5mL硝酸I,用水稀 释至刻度,混匀。

铜标准溶液IV,质量-体积浓度是1.0μg/mL,制备方法是移取 20.00mL铜标准溶液I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5mL硝酸I,用水 稀释至刻度,混匀。

镁标准溶液I,质量-体积浓度是1.00mg/mL,制备方法是准确称取 0.5000g纯镁,其质量分数不小于99.95%,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 30mL盐酸II,加热至溶解完全,冷却后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 释至刻度,混匀。

镁标准溶液II,质量-体积浓度是0.10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镁标准溶液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5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

镁标准溶液III,质量-体积浓度是0.01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镁标准溶液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5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

镁标准溶液IV,质量-体积浓度是1.0μ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镁标准溶液I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5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

锰标准溶液I,质量-体积浓度是1.00mg/mL,制备方法是准确称取 0.5000g纯锰,其质量分数不小于99.95%,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 30mL盐酸II,加热至溶解完全,冷却后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 释至刻度,混匀。

锰标准溶液II,质量-体积浓度是0.10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锰标准溶液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5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

锰标准溶液III,质量-体积浓度是0.01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锰标准溶液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5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

锰标准溶液IV,质量-体积浓度是1.0μ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锰标准溶液I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5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

钛标准溶液I,质量-体积浓度是1.00mg/mL,制备方法是准确称取 0.5000g纯钛,其质量分数不小于99.95%,置于150mL聚四氟乙烯烧 杯中,加入20mL盐酸II、2mL氢氟酸,加热至溶解完全,加入1mL 硝酸I,混匀,冷却后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将溶液贮存于塑料瓶中。

钛标准溶液II,质量-体积浓度是0.10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钛标准溶液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5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将溶液贮存于塑料瓶中。

钛标准溶液III,质量-体积浓度是0.01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钛标准溶液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5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将溶液贮存于塑料瓶中。

钛标准溶液IV,质量-体积浓度是1.0μ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钛标准溶液I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5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

(2)、取样和制样:分析用的试样按照GB/T 20066的要求进行取样 和制样;

(3)、分析步骤如下:

(3.1)、试料:称取0.2g试样,精确至0.0001g。

(3.2)、制备试样溶液:将分析步骤(3.1)的试料置于100mL烧 杯中,加入3mL硝酸II,待剧烈反应停止后,反复加入1~4mL硝酸II, 待不再有剧烈反应后,低温加热至样品溶解完全,冷却后移入50mL容 量瓶,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3.3)、制备工作曲线溶液

称取同一试样6份,按步骤(3.2)的方式进行样品溶解,溶解完全 后移入6个相应50mL容量瓶,在第一容量瓶中不加标准溶液,在第二 个容量瓶中加入铝标准溶液III、钙标准溶液III、镉标准溶液III、铜标准 溶液III、镁标准溶液III、锰标准溶液III、钛标准溶液III各2.00mL,在 第三个容量瓶中加入铝标准溶液III、钙标准溶液III、镉标准溶液III、铜 标准溶液III、镁标准溶液III、锰标准溶液III、钛标准溶液III各4.00mL, 在第四个容量瓶中加入铝标准溶液II、钙标准溶液II、镉标准溶液II、铜 标准溶液II、镁标准溶液II、锰标准溶液II、钛标准溶液II各8.00mL, 在第五个容量瓶中加入铝标准溶液II、钙标准溶液II、镉标准溶液II、铜 标准溶液II、镁标准溶液II、锰标准溶液II、钛标准溶液II各1.50mL, 在第六个容量瓶中加入铝标准溶液II、钙标准溶液II、镉标准溶液II、铜 标准溶液II、镁标准溶液II、锰标准溶液II、钛标准溶液II各3.00mL, 使六个工作曲线溶液中加入的分析元素(铝、钙、镉、铜、镁、锰、钛) 质量浓度依次为0、0.4、0.8、1.6、3.0、6.0μg/mL,用水稀释至刻度, 混匀。以其中加入分析元素标准溶液体积数为“零”的溶液作为“零” 浓度工作曲线溶液,其他加入分析元素标准溶液体积数不为“零”的溶 液作为“非零”浓度工作曲线溶液。以上溶液作为工作曲线溶液;

(3.4)制备空白工作曲线溶液

在5个100mL烧杯中,加入与步骤(3.2)相同量硝酸II,与步骤 (3.2)同步加热,冷却后移入5个相应50mL容量瓶,在第一容量瓶中 不加标准溶液,在第二个容量瓶中加入铝标准溶液IV、钙标准溶液IV、 镉标准溶液IV、铜标准溶液IV、镁标准溶液IV、锰标准溶液IV、钛标 准溶液IV各2.00mL,在第三个容量瓶中加入铝标准溶液IV、钙标准溶 液IV、镉标准溶液IV、铜标准溶液IV、镁标准溶液IV、锰标准溶液IV、 钛标准溶液IV各4.00mL,在第四个容量瓶中加入铝标准溶液IV、钙标 准溶液IV、镉标准溶液IV、铜标准溶液IV、镁标准溶液IV、锰标准溶 液IV、钛标准溶液IV各8.00mL,在第五个容量瓶中加入铝标准溶液III、 钙标准溶液III、镉标准溶液III、铜标准溶液III、镁标准溶液III、锰标 准溶液III、钛标准溶液III各1.50mL,使五个工作曲线溶液中加入的分 析元素(铝、钙、镉、铜、镁、锰、钛)质量浓度依次为0、0.04、0.08、 0.16、0.30μg/mL,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以其中加入分析元素标准 溶液体积数为“零”的溶液作为“零”浓度空白工作曲线溶液,其他加 入分析元素标准溶液体积数不为“零”的溶液作为“非零”浓度空白工 作曲线溶液。以上溶液作为空白工作曲线溶液;

(3.5)测量试剂空白中分析元素铝、钙、镉、铜、镁、锰和钛的质 量浓度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在各分析元素的分析波长λ0: Al 394.401nm、Ca 393.366nm、Cd 326.106nm、Cu 327.396nm、Mg  280.270nm、Mn 279.827nm、Ti 337.280nm处用步骤(3.4)中“零”浓 度空白工作曲线溶液和“非零”浓度空白工作曲线溶液进行分析波长λ0 扫描,分别得到各分析元素的“零”浓度空白工作曲线溶液和“非零” 浓度空白工作曲线溶液的分析波长λ0谱图,并将同元素的两份分析波长 λ0谱图在分析元素的分析波长λ0处同时显示,得到各分析元素的分析波 长λ0谱图叠加图,见图1所示,各分析元素的背景点位置分别为:铝 -0.0152nm,钙-0.0159nm和0.0143nm,镉-0.0157nm和0.0113nm,铜 0.0136nm,镁-0.0105nm,锰-0.0183nm和0.0226nm,钛-0.0128nm和 0.0223nm,上述“-”和“+”是指与该元素分析波长λ0偏离的方向,后 面数字表示偏离的距离。

依次测量空白工作曲线溶液中分析元素铝、钙、镉、铜、镁、锰和 钛在各自分析波长λ0和背景点的谱线强度,用分析波长λ0处的谱线强度 减去背景点的谱线强度即为净强度,横坐标用空白工作曲线溶液中分析 元素铝、钙、镉、铜、镁、锰和钛的质量浓度,纵坐标用分析元素铝、 钙、镉、铜、镁、锰和钛的空白工作曲线溶液的相应净强度,绘制各分 析元素的空白溶液的标准加入工作曲线(见图3),根据标准加入法原理 反推计算出空白工作曲线溶液中该空白试剂溶液各分析元素的质量浓度 ρ空白

(3.6)测量试样中分析元素铝、钙、镉、铜、镁、锰和钛的表观质 量浓度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在各分析元素的分析波长λ0: Al 394.401nm、Ca 393.366nm、Cd 326.106nm、Cu 327.396nm、Mg  280.270nm、Mn 279.827nm、Ti 337.280nm处用步骤(3.3)中“零”浓 度工作曲线溶液和“非零”浓度工作曲线溶液进行分析波长λ0扫描,分 别得到各分析元素的“零”浓度工作曲线溶液和“非零”浓度工作曲线 溶液的谱线谱图,并将同元素的两份谱线谱图在分析元素的分析波长λ0处同时显示,得到各分析元素的分析波长λ0谱图叠加图,见图2所示, 各分析元素的背景点位置分别为:铝-0.0152nm,钙-0.0159nm和 0.0143nm,镉-0.0157nm和0.0113nm,铜0.0136nm,镁-0.0105nm,锰 -0.0183nm和0.0226nm,钛-0.0128nm和0.0223nm,上述“-”和“+” 是指与该元素分析波长λ0偏离的方向,后面数字表示偏离的距离。

依次测量工作曲线溶液中分析元素铝、钙、镉、铜、镁、锰和钛在 各自分析波长λ0和背景点的谱线强度,用分析波长λ0处的谱线强度减去 背景点的谱线强度即为净强度,横坐标用工作曲线溶液中分析元素铝、 钙、镉、铜、镁、锰和钛的质量浓度,纵坐标用分析元素铝、钙、镉、 铜、镁、锰和钛的工作曲线溶液的相应净强度,绘制各分析元素的工作 曲线溶液的标准加入工作曲线(见图4),根据标准加入法原理反推计算 出工作曲线系液中试样的各分析元素的表观质量浓度ρ表观

(7)计算试样中铝、钙、镉、铜、镁、锰、钛的百分含量,

按下式计算试样中元素铝、钙、镉、铜、镁、锰、钛的质量百分数w, 数值以%表示:

式中:

ρ表观——工作曲线溶液中试样包含的铝、钙、镉、铜、镁、锰、钛 的质量浓度,单位为μg/mL;

ρ空白——试剂空白溶液中包含的铝、钙、镉、铜、镁、锰、钛的质 量浓度,单位为μg/mL;

V——工作曲线溶液体积,单位为mL;

m——称取的试样质量,单位为g;

得到此高纯铼粉样品中铝、钙、镉、铜、镁、锰、钛的含量分别为 0.035%、0.056%、0.028%、0.047%、0.019%、0.036%、0.016%。

实施例三

测量高纯铼粉中铝、钙、镉、铜、镁、锰、钛元素,在以下仪器上 进行测量

采用JY ULTIMAIIC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仪器的工作 条件及分析线如下入射功率1150W;反射功率<10W;冷却气流量18 L/min;样品提升量1.6mL/min;积分时间2s;元素分析线:Al 394.401nm、 Ca 393.366nm、Cd 326.106nm、Cu 327.396nm、Mg 280.270nm、Mn  279.827nm、Ti 337.280nm。

(1)、在测定过程中所使用的试剂如下:

盐酸I,密度为1.19g/mL,优级纯以上;

盐酸II,1+1,盐酸I与水按体积比1:1混合而成;

硝酸I,密度为1.42g/mL,优级纯以上;

硝酸II,1+1,硝酸I与水按体积比1:1混合而成;

氢氟酸,密度为1.15g/mL,优级纯以上;

铝标准溶液I,质量-体积浓度是1.00mg/mL,制备方法是准确称取 0.5000g纯铝,其质量分数不小于99.95%,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 50mL盐酸II,加热溶解,待剧烈反应后,加入2mL硝酸I,加热至溶 解完全,冷却后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铝标准溶液II,质量-体积浓度是0.10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铝标准溶液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30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

铝标准溶液III,质量-体积浓度是0.01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铝标准溶液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30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

铝标准溶液IV,质量-体积浓度是1.0μ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铝标准溶液I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30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

钙标准溶液I,质量-体积浓度是0.10mg/mL,制备方法是准确称取 0.1249g预先烘烤(在110℃烘烤2h)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的光谱 纯碳酸钙于150mL烧杯中,加入30mL盐酸II,加热至溶解完全,冷却 后移入500mL容量瓶中,补加30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钙标准溶液II,质量-体积浓度是0.01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钙标准溶液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30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

钙标准溶液III,质量-体积浓度是0.01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钙标准溶液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30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

钙标准溶液IV,质量-体积浓度是1.0μ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钙标准溶液I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30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

镉标准溶液I,质量-体积浓度是1.00mg/mL,制备方法是准确称取 0.5000g纯镉,其质量分数不小于99.95%,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 10mL水、10mL硝酸I,加热至溶解完全,冷却后移入500mL容量瓶 中,补加30mL硝酸I,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镉标准溶液II,质量-体积浓度是0.10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镉标准溶液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5mL硝酸I,用水稀释至刻 度,混匀。

镉标准溶液III,质量-体积浓度是0.01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 20.00mL镉标准溶液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5mL硝酸I,用水稀 释至刻度,混匀。

镉标准溶液IV,质量-体积浓度是1.0μg/mL,制备方法是移取 20.00mL镉标准溶液I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5mL硝酸I,用水 稀释至刻度,混匀。

铜标准溶液I,质量-体积浓度是1.00mg/mL,制备方法是准确称取 0.5000g纯铜,其质量分数不小于99.95%,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 10mL水、10mL硝酸I,低温加热至溶解完全,冷却后移入500mL容 量瓶中,补加20mL硝酸I,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铜标准溶液II,质量-体积浓度是0.10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铜标准溶液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5mL硝酸I,用水稀释至刻 度,混匀。

铜标准溶液III,质量-体积浓度是0.01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 20.00mL铜标准溶液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5mL硝酸I,用水稀 释至刻度,混匀。

铜标准溶液IV,质量-体积浓度是1.0μg/mL,制备方法是移取 20.00mL铜标准溶液I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15mL硝酸I,用水 稀释至刻度,混匀。

镁标准溶液I,质量-体积浓度是1.00mg/mL,制备方法是准确称取 0.5000g纯镁,其质量分数不小于99.95%,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 30mL盐酸II,加热至溶解完全,冷却后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 释至刻度,混匀。

镁标准溶液II,质量-体积浓度是0.10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镁标准溶液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30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

镁标准溶液III,质量-体积浓度是0.01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镁标准溶液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30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

镁标准溶液IV,质量-体积浓度是1.0μ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镁标准溶液I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30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

锰标准溶液I,质量-体积浓度是1.00mg/mL,制备方法是准确称取 0.5000g纯锰,其质量分数不小于99.95%,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 30mL盐酸II,加热至溶解完全,冷却后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 释至刻度,混匀。

锰标准溶液II,质量-体积浓度是0.10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锰标准溶液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20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

锰标准溶液III,质量-体积浓度是0.01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锰标准溶液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30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

锰标准溶液IV,质量-体积浓度是1.0μ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锰标准溶液I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30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

钛标准溶液I,质量-体积浓度是1.00mg/mL,制备方法是准确称取 0.5000g纯钛,其质量分数不小于99.95%,置于150mL聚四氟乙烯烧 杯中,加入20mL盐酸II、2mL氢氟酸,加热至溶解完全,加入1mL 硝酸I,混匀,冷却后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将溶液贮存于塑料瓶中。

钛标准溶液II,质量-体积浓度是0.10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钛标准溶液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30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将溶液贮存于塑料瓶中。

钛标准溶液III,质量-体积浓度是0.01m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钛标准溶液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30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将溶液贮存于塑料瓶中。

钛标准溶液IV,质量-体积浓度是1.0μg/mL,制备方法是移取20.00 mL钛标准溶液III于200mL容量瓶中,加入30mL盐酸II,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

(2)、取样和制样:分析用的试样按照GB/T 20066的要求进行取样 和制样;

(3)、分析步骤如下:

(3.1)、试料:称取5.0g试样,精确至0.0001g。

(3.2)、制备试样溶液:将分析步骤(3.1)的试料置于100mL烧 杯中,加入5mL硝酸II,待剧烈反应停止后,反复加入1~4mL硝酸II, 待不再有剧烈反应后,低温加热至样品溶解完全,冷却后移入50mL容 量瓶,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3.3)、制备工作曲线溶液

称取同一试样6份,按步骤(3.2)的方式进行样品溶解,溶解完全 后移入6个相应50mL容量瓶,在第一容量瓶中不加标准溶液,在第二 个容量瓶中加入铝标准溶液III、钙标准溶液III、镉标准溶液III、铜标准 溶液III、镁标准溶液III、锰标准溶液III、钛标准溶液III各2.50mL,在 第三个容量瓶中加入铝标准溶液III、钙标准溶液III、镉标准溶液III、铜 标准溶液III、镁标准溶液III、锰标准溶液III、钛标准溶液III各5.00mL, 在第四个容量瓶中加入铝标准溶液II、钙标准溶液II、镉标准溶液II、铜 标准溶液II、镁标准溶液II、锰标准溶液II、钛标准溶液II各1.00mL, 在第五个容量瓶中加入铝标准溶液II、钙标准溶液II、镉标准溶液II、铜 标准溶液II、镁标准溶液II、锰标准溶液II、钛标准溶液II各1.50mL, 在第六个容量瓶中加入铝标准溶液II、钙标准溶液II、镉标准溶液II、铜 标准溶液II、镁标准溶液II、锰标准溶液II、钛标准溶液II各3.00mL, 使六个工作曲线溶液中加入的分析元素(铝、钙、镉、铜、镁、锰、钛) 质量浓度依次为0、0.5、1.0、2.0、3.0、6.0μg/mL,用水稀释至刻度, 混匀。以其中加入分析元素标准溶液体积数为“零”的溶液作为“零” 浓度工作曲线溶液,其他加入分析元素标准溶液体积数不为“零”的溶 液作为“非零”浓度工作曲线溶液。以上溶液作为工作曲线溶液;

(3.4)制备空白工作曲线溶液

在5个100mL烧杯中,加入与步骤(3.2)相同量硝酸II,与步骤 (3.2)同步加热,冷却后移入5个相应50mL容量瓶,在第一容量瓶中 不加标准溶液,在第二个容量瓶中加入铝标准溶液IV、钙标准溶液IV、 镉标准溶液IV、铜标准溶液IV、镁标准溶液IV、锰标准溶液IV、钛标 准溶液IV各2.00mL,在第三个容量瓶中加入铝标准溶液IV、钙标准溶 液IV、镉标准溶液IV、铜标准溶液IV、镁标准溶液IV、锰标准溶液IV、 钛标准溶液IV各4.00mL,在第四个容量瓶中加入铝标准溶液IV、钙标 准溶液IV、镉标准溶液IV、铜标准溶液IV、镁标准溶液IV、锰标准溶 液IV、钛标准溶液IV各8.00mL,在第五个容量瓶中加入铝标准溶液III、 钙标准溶液III、镉标准溶液III、铜标准溶液III、镁标准溶液III、锰标 准溶液III、钛标准溶液III各1.50mL,使五个工作曲线溶液中加入的分 析元素(铝、钙、镉、铜、镁、锰、钛)质量浓度依次为0、0.04、0.08、 0.16、0.30μg/mL,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以其中加入分析元素标准 溶液体积数为“零”的溶液作为“零”浓度空白工作曲线溶液,其他加 入分析元素标准溶液体积数不为“零”的溶液作为“非零”浓度空白工 作曲线溶液。以上溶液作为空白工作曲线溶液;

(3.5)测量试剂空白中分析元素铝、钙、镉、铜、镁、锰和钛的质 量浓度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在各分析元素的分析波长λ0: Al 394.401nm、Ca 393.366nm、Cd 326.106nm、Cu 327.396nm、Mg  280.270nm、Mn 279.827nm、Ti 337.280nm处用步骤(3.4)中“零”浓 度空白工作曲线溶液和“非零”浓度空白工作曲线溶液进行分析波长λ0扫描,分别得到各分析元素的“零”浓度空白工作曲线溶液和“非零” 浓度空白工作曲线溶液的分析波长λ0谱图,并将同元素的两份分析波长 λ0谱图在分析元素的分析波长λ0处同时显示,得到各分析元素的分析波 长λ0谱图叠加图,见图1所示,各分析元素的背景点位置分别为:铝 -0.0152nm,钙-0.0159nm和0.0143nm,镉-0.0157nm和0.0113nm,铜 0.0136nm,镁-0.0105nm,锰-0.0183nm和0.0226nm,钛-0.0128nm和 0.0223nm,上述“-”和“+”是指与该元素分析波长λ0偏离的方向,后 面数字表示偏离的距离。

依次测量空白工作曲线溶液中分析元素铝、钙、镉、铜、镁、锰和 钛在各自分析波长λ0和背景点的谱线强度,用分析波长λ0处的谱线强度 减去背景点的谱线强度即为净强度,横坐标用空白工作曲线溶液中分析 元素铝、钙、镉、铜、镁、锰和钛的质量浓度,纵坐标用分析元素铝、 钙、镉、铜、镁、锰和钛的空白工作曲线溶液的相应净强度,绘制各分 析元素的空白溶液的标准加入工作曲线(见图3),根据标准加入法原理 反推计算出空白工作曲线溶液中该空白试剂溶液各分析元素的质量浓度 ρ空白

(3.6)测量试样中分析元素铝、钙、镉、铜、镁、锰和钛的表观质 量浓度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在各分析元素的分析波长λ0: Al 394.401nm、Ca 393.366nm、Cd 326.106nm、Cu 327.396nm、Mg  280.270nm、Mn 279.827nm、Ti 337.280nm处用步骤(3.3)中“零”浓 度工作曲线溶液和“非零”浓度工作曲线溶液进行分析波长λ0扫描,分 别得到各分析元素的“零”浓度工作曲线溶液和“非零”浓度工作曲线 溶液的谱线谱图,并将同元素的两份谱线谱图在分析元素的分析波长λ0处同时显示,得到各分析元素的分析波长λ0谱图叠加图,见图2所示, 各分析元素的背景点位置分别为:铝-0.0152nm,钙-0.0159nm和 0.0143nm,镉-0.0157nm和0.0113nm,铜0.0136nm,镁-0.0105nm,锰 -0.0183nm和0.0226nm,钛-0.0128nm和0.0223nm,上述“-”和“+” 是指与该元素分析波长λ0偏离的方向,后面数字表示偏离的距离。

依次测量工作曲线溶液中分析元素铝、钙、镉、铜、镁、锰和钛在 各自分析波长λ0和背景点的谱线强度,用分析波长λ0处的谱线强度减去 背景点的谱线强度即为净强度,横坐标用工作曲线溶液中分析元素铝、 钙、镉、铜、镁、锰和钛的质量浓度,纵坐标用分析元素铝、钙、镉、 铜、镁、锰和钛的工作曲线溶液的相应净强度,绘制各分析元素的工作 曲线溶液的标准加入工作曲线(见图4),根据标准加入法原理反推计算 出工作曲线溶液中试样的各分析元素的表观质量浓度ρ表观

(7)计算试样中铝、钙、镉、铜、镁、锰、钛的百分含量,

按下式计算试样中元素铝、钙、镉、铜、镁、锰、钛的质量百分数w, 数值以%表示:

式中:

ρ表观——工作曲线溶液中试样包含的铝、钙、镉、铜、镁、锰、钛 的质量浓度,单位为μg/mL;

ρ空白——试剂空白溶液中包含的铝、钙、镉、铜、镁、锰、钛的质 量浓度,单位为μg/mL;

V——工作曲线溶液体积,单位为mL;

m——称取的试样质量,单位为g;

得到此高纯铼粉样品中铝、钙、镉、铜、镁、锰、钛的含量分别为 0.00015%、0.00025%、0.00016%、0.00009%、0.00006%、0.00011%、 0.0000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分析方法测定范围宽,测量下 限为0.00005%,测量上限为0.5%,该方法测量快速,操作简便,节约了 大量人力和物力。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