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流体控制阀以及使用该流体控制阀的阀定时调整系统

流体控制阀以及使用该流体控制阀的阀定时调整系统

摘要

本发明涉及对流体的流动进行控制的流体控制阀以及使用该流体控制阀的阀定时调整系统。套筒形成为筒状,具有以流体能够流入或者流出的方式将外壁与内壁连接的口(21、22、23)。滑阀(30)在上述套筒的内侧往复移动,使上述口开闭。过滤器(40)具有形成为长方形的薄板状的主体(41)以及形成有大量在板厚方向上贯穿上述主体的微小孔的网格部(42),以将上述口堵塞的方式卷绕在上述套筒上。上述网格部包括:长方形部(421),在包括上述主体的中央在内的规定的范围内形成为长方形;以及三角形部(422),在上述长方形部的长边方向的两端的至少一端形成为三角形状,其三边中的一边与上述长方形部的短边方向的边一致地相接。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57409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株式会社电装;

    申请/专利号CN201310319397.6

  • 发明设计人 根本和明;生原忠男;

    申请日2013-07-26

  • 分类号F16K11/07(20060101);B01D35/04(20060101);B01D29/13(20060101);F01L1/34(20060101);

  • 代理机构72002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徐殿军

  • 地址 日本爱知县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2:10:1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4-12

    授权

    授权

  • 2015-02-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16K11/07 申请日:201307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2-1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流体的流动进行控制的流体控制阀以及使用该流体控制 阀的阀定时调整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流体控制阀,其具备抑制杂质向套筒的内侧侵入的过 滤器。例如,在日本特开2007-232127号公报记载的流体控制阀中,以将 套筒上所形成的口堵塞的方式设置过滤器,抑制流体中所含有的杂质向套 筒内侧侵入。

在上述流体控制阀中,过滤器形成为长方形的薄板状,沿着筒状套筒 的外壁卷绕地设置。此外,在过滤器上形成有具有大量小孔的过滤部,能 够限制通过该过滤部的流体中所含有的杂质向套筒内侧侵入。

然而,在上述流体控制阀中,过滤部在包括过滤器主体的中央在内的 规定的范围内形成为长方形(参照日本特开2007-232127号公报的图4)。 因此,在过滤器主体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以过滤部的短边方向的边为分 界而刚性较大地不同。其原因为,过滤部的短边方向的边形成为相对于在 过滤器主体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中心线成为垂直。

因此,当过滤器卷绕到套筒上时,过滤器主体的过滤部的短边方向的 边附近成为变曲点而较大地弯曲。当过滤器主体在变曲点较大地弯曲时, 应力集中到变曲点,可能导致过滤器的断裂。当过滤器断裂时,过滤器的 功能丧失,流体中所含有的杂质会向套筒内侧侵入。当侵入套筒内侧的杂 质被咬入套筒与滑阀之间时,可能导致流体控制阀的工作不良。

此外,在上述流体控制阀中,当过滤器卷绕到套筒上时,过滤器主体 的过滤部的短边方向的边附近成为变曲点而较大地弯曲,因此会在该变曲 点与套筒的外壁之间形成较大的间隙。在变曲点与套筒的外壁之间形成的 间隙较大的情况下,流体中所含有的杂质会经由该间隙侵入套筒内侧。

此外,在上述流体控制阀中,过滤器以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彼此重叠的 方式卷绕到套筒上。因此,在卷绕到套筒上的状态的环状的过滤器上,在 圆周方向的一部分产生未形成过滤部的部分。因此,该部分会妨碍流体的 流动,而流体控制阀的性能会降低。

此外,上述流体控制阀适用于阀定时调整系统。如上述那样,当流体 控制阀产生工作不良、或流体控制阀的性能降低时,会对阀定时调整系统 进行的吸排气阀的开闭定时的调整带来较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控制阀以 及使用该流体控制阀的阀定时调整系统,能够长期维持限制杂质向套筒内 侧侵入的过滤器的功能。

本发明一个方案的流体控制阀具备套筒、滑阀以及过滤器。套筒形成 为筒状,具有以能够流入或者流出流体的方式将外壁与内壁连接的口。滑 阀通过在套筒的内侧进行往复移动并使口开闭,由此对经由口的流体的流 动进行控制。过滤器具有:形成为长方形的薄板状的主体;以及形成有大 量在板厚方向上贯穿该主体的微小孔的网格部。过滤器以将口堵塞的方式 卷绕在套筒上,并设置为主体的长边方向的端部彼此连接。在流体流通网 格部时,过滤器能够限制流体中所含有的杂质向套筒的内侧侵入。

在本发明中,过滤器的网格部由长方形部以及三角形部构成。长方形 部在包括主体的中央在内的规定的范围内形成为长方形。三角形部为,在 长方形部的长边方向的两端的至少一端形成为三角形状,其三边中的一边 与长方形部的短边方向的边一致地相接。如此,在本发明中形成为,网格 部中的三角形部的一边与长方形部的短边方向的边相接。因此,主体形成 为,随着从长方形部的短边方向的边朝向主体的边缘端部,而刚性逐渐变 大。其原因为,三角形部的与长方形部相接的边以外的两边形成为,相对 于在主体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中心线倾斜。

因此,在将过滤器卷绕到套筒上时,主体从一端到另一端顺畅地弯曲, 能够抑制主体的长方形部的短边方向的边附近成为变曲点而较大地弯曲。 由此,能够避免由于应力集中在主体的变曲点而引起过滤器断裂这种情况。

此外,在本发明中,在将过滤器卷绕到套筒上时,能够抑制主体的长 方形部的短边方向的边附近较大地弯曲,因此能够减小过滤器与套筒的外 壁之间所形成的间隙。由此,能够抑制流体中所含有的杂质经由过滤器与 套筒外壁之间的间隙向套筒的内侧侵入。

如此,在本发明中,能够长期维持限制杂质向套筒内侧侵入的过滤器 的功能。由此,能够长期抑制由于杂质被咬入套筒与滑阀之间而产生的流 体控制阀的工作不良。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的目的、特征、优点,通过参照附图进行 下述的详细说明,而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控制阀的截面图,图1(B)是 表示向套筒安装之前的过滤器的平面图,图1(C)是表示过滤器的端部的 局部放大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阀定时调整系统的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阀定时调整装置的安装状态的示意图。

图4(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控制阀的侧视图,图4(B)是 图4(A)的B-B线截面图。

图5(A)是表示比较例1的过滤器的端部的局部放大图,图5(B) 是表示将比较例1的过滤器安装到套筒上的状态的截面图,图5(C)是表 示比较例2的过滤器的端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6(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过滤器的端部的局部放大图,图6(B) 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过滤器的端部的局部放大图,图6(C)是表示第四 实施方式的过滤器的端部的局部放大图,图6(D)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 过滤器的端部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的流体控制阀进行说明。此 外,在多个实施方式中,对于实际相同的构成部位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 省略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A)~4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控制阀以及使用该流 体控制阀的阀定时调整系统。

阀定时调整系统10例如搭载于车辆,如图2所示那样,具备流体控制 阀1、阀定时调整装置2、泵3以及电子控制单元(以下称为ECU)4等。

如图3所示那样,在驱动力传递系统中,在作为内燃机(以下称为发 动机)90的驱动轴的曲轴91上所固定的链轮92、和作为从动轴的凸轮轴 93、94上所固定的链轮13、95上卷绕有链96,从曲轴91向凸轮轴93、94 传递驱动力。上述的链轮13以及后述的叶片转子12分别构成阀定时调整 装置2的一部分。凸轮轴93对吸气阀97进行开闭驱动,凸轮轴94对排气 阀98进行开闭驱动。本实施方式的阀定时调整装置2是使用工作油作为工 作流体的液压控制式,将链轮13与链96连接、将叶片转子12与凸轮轴93 连接,并对吸气阀97的阀定时进行调整。

如图2所示那样,阀定时调整装置2具备壳体11以及叶片转子12等。

壳体11例如由金属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壳体11在圆周方向上具有链 轮13。此外,壳体11的内部具有3个扇形状的收容室14。

叶片转子12具有以分别收容在壳体11的3个收容室14的方式设置的 叶片15。叶片15分别将收容室14分隔为提前室16以及延迟室17。当工 作油流入该提前室16或者延迟室17时,叶片转子12相对于壳体11,向图 2所示的提前方向或者延迟方向相对旋转。

此外,阀定时调整装置2具备设置在3个叶片15中的一个上的阻挡活 塞18。阻挡活塞18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并被设置为能够在叶片15上所形 成的孔内、沿轴向往复移动。阻挡活塞18能够与壳体11上所形成的嵌合 孔19嵌合。嵌合孔19形成在如下位置:与叶片转子12相对于壳体11处 于最延迟位置时的阻挡活塞18对应的位置。当工作油流入提前室16或者 延迟室17时,阻挡活塞18向从嵌合孔19拔出的方向移动。

如图1(A)所示那样,流体控制阀1具备套筒20、滑阀30以及过滤 器40等。

套筒20例如由金属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套筒20具有口21、22、23。 口21、22、23分别形成为将套筒20的外壁与内壁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A)所示那样,口21、22、23在套筒20的 轴向上按照该顺序等间隔地形成。此外,口21、22、23分别形成在相互对 置的位置上、即各形成有2个。此外,套筒20的一个端部由板部24堵塞, 在该板部24上形成有将套筒20的内侧与外侧连通的排出口25。此外,在 套筒20的外壁的与口21、22、23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形成有环状的槽部 26。

滑阀30例如由金属形成为大致圆筒状。滑阀30收容在套筒20的内侧。 滑阀30的外径形成为比套筒20的内径稍微小。由此,滑阀30能够在套筒 20的内侧沿轴向往复移动。

滑阀30在轴向的中央的外壁上具有环状的流通槽部32。流通槽部32 形成为向滑阀30的径向内侧凹陷,在轴向上具有规定的宽度。在滑阀30 的流通槽部32的轴向的两侧,从流通槽部32沿轴向隔开规定的间隔形成 有流通孔部34、35。流通孔部34、35形成为,将滑阀30的外壁与内壁连 接。在流通槽部32的排出口25侧形成有流通孔部34,在流通槽部32的与 排出口25相反一侧形成有流通孔部35。由此,在流通槽部32与流通孔部 34之间形成有封闭部31,在流通槽部32与流通孔部35之间形成有封闭部 33。

通过上述构成,当滑阀30在套筒20内侧在可动范围内沿轴向移动时, 口21成为与流通孔部34连通的状态、被封闭部31封闭的状态以及与流通 槽部32连通的状态中的某一个状态,口22成为常时与流通槽部32连通的 状态,口23成为与流通槽部32连通的状态、被封闭部33封闭的状态以及 与流通孔部35连通的状态中的某一个状态。

例如,在滑阀30相对于套筒20处于图1(A)所示的位置时,流通槽 部32与口23连通、口21与流通孔部34连通,因此当流体从套筒20的外 侧经由口22向内侧流入时,流体经由流通槽部32以及口23向套筒20的 外侧流出。此外,此时,当流体从套筒20的外侧经由口21向内侧流入时, 流体经由流通孔部34、滑阀30的内侧以及排出口25向套筒20的外侧流出。

当滑阀30从图1(A)所示的位置向排出口25侧移动时,口21被封 闭部31封闭,口23被封闭部33封闭。因此,此时,从套筒20的外侧经 由口22向内侧流入的流体,蓄积在流通槽部32,被限制向套筒20的外侧 流出。当滑阀30从该位置进一步向排出口25侧移动时,流通槽部32与口 21连通、口23与流通孔部35连通,因此当流体从套筒20的外侧经由口 22向内侧流入时,流体经由流通槽部32以及口21向套筒20的外侧流出。 此外,此时,当流体从套筒20的外侧经由口23向内侧流入时,流体经由 流通孔部35、滑阀30的内侧以及排出口25向套筒20的外侧流出。

如此,滑阀30通过在套筒20内侧往复移动、对各口进行开闭,由此 能够控制经由各口的流体的流动。

过滤器40例如由不锈钢等金属形成,如图1(B)所示那样,具有: 主体41,在安装到套筒20上之前的状态下,形成为长方形的薄板状;以及, 网格部42,形成有大量在板厚方向上贯穿该主体41的微小孔。网格部42 的微小孔例如通过蚀刻加工等形成在主体41上。在网格部42上形成有大 量的微小孔,因此流体通过流通网格部42,由此能够从过滤器40的一个面 侧向另一个面侧、或者从另一个面侧向一个面侧流动。

如图1(A)所示那样,过滤器40被设置为,以将口21、22、23分别 堵塞的方式卷绕在套筒20上,主体41的长边方向的端部彼此连接。即,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3个过滤器40。过滤器40为,主体41的短边方 向的宽度与套筒20的槽部26的轴向的宽度大体相同,因此套筒20向轴向 的移动被限制。

过滤器40为,在流体流通网格部42时,能够限制流体中所含有的杂 质向套筒20内侧的侵入。关于过滤器40的网格部42的形状等,将在之后 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A)所示那样,流体控制阀1具备电磁驱动 部50。电磁驱动部50具有可动铁芯51、定子52、线圈53以及连接器54 等。电磁驱动部50安装在套筒20的与排出口25相反一侧的端部。

可动铁芯51例如由铁等磁性材料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可动铁芯51 的一个端部与滑阀30的端部之间,设置有筒状的中间部件55。此外,在滑 阀30的排出口25侧的端部与套筒20的板部24之间,设置有作为施力部 件的弹簧27。弹簧27对滑阀30向电磁驱动部50侧施力。由此,中间部件 55以及可动铁芯51被向与排出口25相反一侧施力。

定子52例如由铁等磁性材料形成为环状,并设置为,在中间部件55 位于内侧的状态下,与套筒20的与排出口25相反一侧的端部相接。

线圈53形成为筒状,并设置为位于可动铁芯51的径向外侧。

连接器54由树脂形成为筒状,在内侧埋设有由铜等金属形成的端子 56。端子56的一个端部在连接器54内侧的空间中露出,另一个端部与线 圈53连接。

当从未图示的电池经由端子56向线圈53供电时,在线圈53的周围产 生磁通。由此,磁通在定子52以及可动铁芯51中流动,可动铁芯51被向 定子52侧吸引,以使磁阻减少。其结果是,滑阀30反抗弹簧27的作用力 而被可动铁芯51以及中间部件55按压,向排出口25侧移动。当从电池向 线圈53的供电停止时,线圈53周围的磁通消失,因此滑阀30通过弹簧27 的作用力而向电磁驱动部50侧移动。如此,滑阀30通过被电磁驱动部50 驱动,而在套筒20内沿轴向往复移动。

如图2所示那样,泵3是能够将流体吸入以及排出的流体泵,被设置 为,能够将作为流体的工作油从油底壳5内汲取,并向阀定时调整装置2 供给。在此,流体控制阀1设置在泵3与阀定时调整装置2之间。

泵3的排出口通过供给通路6与流体控制阀1的口22连接。此外,流 体控制阀1的口21通过提前通路7与阀定时调整装置2的提前室16连接。 此外,流体控制阀1的口23通过延迟通路8与阀定时调整装置2的延迟室 17连接。此外,流体控制阀1的排出口25通过排出通路9与油底壳5连接。

泵3将工作油经由流体控制阀1的口21、22、23向提前室16或者延 迟室17供给,由此使叶片转子12相对于壳体11向提前方向或者延迟方向 相对旋转。在此,泵3对应于流体供给源。

ECU4是具有作为计算部的CPU、作为存储部的ROM、RAM以及输 入输出部等的小型计算机,基于来自车辆各部分所设置的传感器的信号等, 按照ROM中储存的程序对车辆各部分的设备以及装置类的工作进行控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ECU4对流体控制阀1以及泵3的工作进行控制。例 如,ECU4对向流体控制阀1的电磁驱动部50供给的电力进行调节,由此 对滑阀30进行往复驱动,切换口22与口21或者口23之间的连接。此外, ECU4通过对泵3的工作进行控制,由此对从泵3向提前室16或者延迟室 17供给的工作油的排出量以及排出压进行控制。

如此,ECU4通过对泵3以及流体控制阀1的工作进行控制,来使叶片 转子12相对于壳体11向提前方向或者延迟方向相对旋转,由此对吸气阀 97的开闭定时进行调整。在此,ECU4对应于控制部。

接下来,对过滤器40的网格部42的形状等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B)、图1(C)所示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网格部42由长 方形部421、三角形部422以及延伸部423形成。

长方形部421在包括主体41的中央在内的规定的范围内形成为长方 形。长方形部421形成为,短边方向的宽度形成为比主体41的短边方向的 宽度小,长边方向与主体41的长边方向相同。由此,在长方形部421的周 围,形成有“未形成微小孔的部分”。

三角形部422在长方形部421的长边方向的两端形成为三角形状。即, 在本实施方式中,三角形部422对应于每一个过滤器40形成有2个。三角 形部422为,三边中的一边与长方形部421的短边方向的边一致地相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三角形部422的与长方形部421相接的边以外的 两边形成为直线状。

延伸部423形成为,从由三角形部422的与长方形部421相接的边以 外的两边形成的顶点424附近向与长方形部421相反一侧延伸(参照图1 (C))。在本实施方式中,延伸部423形成为长方形。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网格部42中的三角形部422的一边与 长方形部421的短边方向的边相接。因此,主体41形成为,随着从长方形 部421的短边方向的边朝向主体41的边缘端部,而刚性逐渐变大。其原因 为,三角形部422的与长方形部421相接的边以外的两边形成为,相对于 在主体41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中心线L倾斜。

因此,如图4(A)所示那样,在将过滤器40卷绕到套筒20上时,主 体41沿着在套筒20的外壁上形成的槽部26,从一端到另一端顺畅地弯曲 (参照图4(B))。因此,能够抑制“主体41的长方形部421的短边方向 的边附近成为变曲点而较大地弯曲”。由此,能够避免“由于应力集中在主 体41的变曲点而引起过滤器40断裂”这种情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过滤器40卷绕到套筒20上时,能够抑 制主体41的长方形部421的短边方向的边附近较大地弯曲,因此能够减小 在过滤器40与套筒20的外壁之间形成的间隙S1。由此,能够抑制流体中 所含有的杂质经由过滤器40与套筒20的外壁之间的间隙S1向套筒20的 内侧侵入。

此外,过滤器40在卷绕到套筒20上的状态下,主体41的两端部彼此 例如通过激光焊接而接合。在本实施方式中,焊接位置设定在延伸部423 的两侧。过滤器40在卷绕到套筒20上、两端部被接合而成为环状的状态 下,能够相对于套筒20在圆周方向上相对旋转(参照图4(A))。

在本实施方式中,网格部42包括延伸部423,因此过滤器40在卷绕到 套筒20上的状态下,在圆周方向的几乎全部的范围内形成有网格部42。因 此,无论过滤器40相对于各口处于怎样的旋转位置,都能够减少流体经由 过滤器40向套筒20的内侧流入时、或者从套筒20的内侧向外侧流出时的 流路阻力。

接下来,通过表示本发明的比较例1、2,来明确上述本实施方式相对 于比较例1、2的有利点。

如图5(A)所示那样,在比较例1的过滤器40的主体41上,作为网 格部42,未形成三角形部422以及延伸部423,而仅形成有长方形部421。 因此,比较例1的过滤器40与以往的过滤器同样,在主体41的长边方向 的两端部,以长方形部421的短边方向的边为边界而刚性较大地不同。其 原因为,长方形部421的短边方向的边形成为相对于在主体41的长边方向 上延伸的中心线L成为垂直。

因此,如图5(B)所示那样,比较例1的过滤器40为,当卷绕到套 筒20上时,主体41的长方形部421的短边方向的边附近成为变曲点P而 较大地弯曲。当主体41在变曲点P较大地弯曲时,应力集中到变曲点P, 可能导致过滤器40的断裂。当过滤器40断裂时,过滤器40可能丧失其功 能,流体中所含有的杂质会向套筒20内侧侵入。当侵入套筒20内侧的杂 质被咬入套筒20与滑阀30之间时,可能导致流体控制阀1的工作不良。

此外,比较例1的过滤器40为,当卷绕到套筒20上时,主体41的长 方形部421的短边方向的边附近成为变曲点P而较大地弯曲,因此在该变 曲点P与套筒20的外壁之间可能形成较大的间隙S2。在变曲点P与套筒 20的外壁之间所形成的间隙S2较大的情况下,流体中所含有的杂质可能 经由该间隙S2向套筒20内侧侵入。

如图5(C)所示那样,在比较例2的过滤器40的主体41上,作为网 格部42,未形成三角形部422,而仅形成有长方形部421以及延伸部423。 因此,比较例2的过滤器40与以往的过滤器以及比较例1的过滤器40同 样,在主体41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以长方形部421的短边方向的边为边 界而刚性较大地不同。因此,比较例2的过滤器40与比较例1同样,当卷 绕到套筒20上时,主体41的长方形部421的短边方向的边附近成为变曲 点而较大地弯曲。因此,会产生与比较例1同样的问题。

如此,在作为网格部42而不包括三角形部422的比较例1、2中,在 将过滤器40卷绕到套筒20上时,主体41在变曲点较大地弯曲而产生各种 问题。另一方面,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网格部42而包括三角 形部422,因此在将过滤器40卷绕到套筒20上时,主体41从一端到另一 端顺畅地弯曲。因此,能够抑制“主体41的长方形部421的短边方向的边 附近成为变曲点而较大地弯曲”,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接下来,对阀定时调整系统10的工作进行说明。此外,图2表示发动 机启动前,即发动机90停止、流体控制阀1截止状态时的阀定时调整系统 10的状态。

<发动机启动时>

在发动机90停止的状态下,阻挡活塞18与嵌合孔19嵌合。在发动机 90刚启动的状态下,从泵3向提前室16以及延迟室17未供给充分的工作 油。因此,阻挡活塞18维持与嵌合孔19嵌合的状态,凸轮轴93相对于曲 轴91被保持在最延迟位置。由此,在工作油被供给到提前室16以及延迟 室17之前的期间,防止由于凸轮轴93受到的转矩变动而引起壳体11与叶 片转子12碰撞产生的撞击声。

<发动机启动后>

在发动机启动后,当从泵3排出工作油时,经由供给通路6、流体控制 阀1的口22、口23以及延迟通路8,向延迟室17供给工作油。通过供给 延迟室17的工作油的液压,阻挡活塞18从嵌合孔19拔出。由此,允许叶 片转子12相对于壳体11的相对旋转。之后,ECU4通过对提前室16以及 延迟室17的液压进行控制,能够对凸轮轴93相对于曲轴91的相位差进行 调整。

<提前工作时>

在对阀定时调整装置2进行提前控制时,ECU4通过对供给流体控制阀 1的驱动电流进行控制而对流体控制阀1进行控制,由此将泵3与提前通路 7连接、将延迟通路8与油底壳5连接。从泵3排出的工作油,经由供给通 路6、流体控制阀1以及提前通路7,向提前室16供给。另一方面,延迟 室17的工作油,经由延迟通路8、流体控制阀1以及排出通路9,向油底 壳5排出。提前室16的液压作用于叶片15,产生对叶片转子12向提前方 向施力的转矩。由此,叶片转子12相对于壳体11向提前方向相对旋转。

<延迟工作时>

在对阀定时调整装置2进行延迟控制时,ECU4通过对供给流体控制阀 1的驱动电流进行控制而对流体控制阀1进行控制,由此将泵3与延迟通路 8连接、将提前通路7与油底壳5连接。从泵3排出的工作油,经由供给通 路6、流体控制阀1以及延迟通路8,向延迟室17供给。另一方面,提前 室16的工作油,经由提前通路7、流体控制阀1以及排出通路9,向油底 壳5排出。延迟室17的液压作用于叶片15,产生对叶片转子12向延迟方 向施力的转矩。由此,叶片转子12相对于壳体11向延迟方向相对旋转。

<中间相位保持工作时>

当叶片转子12到达目标相位时,ECU4通过对供给流体控制阀1的驱 动电流进行控制而对流体控制阀1进行控制,由此遮断泵3与延迟通路8 以及提前通路7的连接,限制从延迟室16以及提前室17向油底壳5排出 工作油。因此,叶片转子12被保持在目标相位。

<发动机停止时工作>

当在阀定时调整装置2的工作中被指示发动机停止时,叶片转子12通 过与上述延迟工作时同样的工作,相对于壳体11向延迟方向旋转,并在最 延迟位置停止旋转。在该状态下,ECU4使泵3的工作停止,并且通过流体 控制阀1将延迟通路8与油底壳5连接。由此,延迟室17的压力降低。作 为其结果,阻挡活塞18与嵌合孔19嵌合。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器40的网格部42包括长 方形部421以及三角形部422。长方形部421在包括主体41的中央在内的 规定的范围内形成为长方形。三角形部422在长方形部421的长边方向的 两端形成为三角形状,其三边中的一边与长方形部421的短边方向的边一 致地相接。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网格部42中的三角形部422的 一边与长方形部421的短边方向的边相接。因此,主体41形成为,随着从 长方形部421的短边方向的边朝向主体41的边缘端部,而刚性逐渐变大。 因此,在将过滤器40卷绕到套筒20上时,主体41从一端到另一端顺畅地 弯曲,能够抑制“主体41的长方形部421的短边方向的边附近成为变曲点 而较大地弯曲”。由此,能够避免“由于应力集中在主体41的变曲点而引 起过滤器40断裂”这种情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过滤器40卷绕到套筒20上时,能够抑 制主体41的长方形部421的短边方向的边附近较大地弯曲,因此能够减小 在过滤器40与套筒20的外壁之间形成的间隙S1。由此,能够抑制工作油 中所含有的杂质经由过滤器40与套筒20的外壁之间的间隙S1向套筒20 的内侧侵入。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长期维持对工作油中所含有的杂质向套 筒20内侧的侵入进行限制的过滤器40的功能。由此,能够长期抑制由于 杂质被咬入套筒20与滑阀30之间而产生的流体控制阀1的工作不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器40的网格部42还包括延伸部423,该 延伸部423从由三角形部422的与长方形部421相接的边以外的两边形成 的顶点424附近向与长方形部421相反一侧延伸。因此,过滤器40在卷绕 到套筒20上的状态下,在圆周方向的几乎全部的范围内形成有网格部42。 因此,无论过滤器40相对于各口处于怎样的旋转位置,都能够减少工作油 经由过滤器40向套筒20的内侧流入时、或者从套筒20的内侧向外侧流出 时的流路阻力。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器40的网格部42的三角形部422为, 与长方形部421相接的边以外的两边形成为直线状。因此,能够容易地形 成三角形部422。因此,能够减少加工成本。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将流体控制阀1用于阀定时调整系统10 的例子。如上述那样,流体控制阀1能够长期维持对工作油中所含有的杂 质向套筒20内侧的侵入进行限制的过滤器40的功能,能够长期抑制流体 控制阀1的工作不良,因此对于阀定时调整系统10那样的、由会含有杂质 的工作油来驱动的系统较适合。

(第二实施方式)

图6(A)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控制阀的过滤器。

第二实施方式的过滤器40为,网格部42仅由长方形部421以及三角 形部422构成。即,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网格部42不包含延伸部423。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形成为,网格部42包含有三角形部422,因此与第 一实施方式同样,在将过滤器40卷绕到套筒20上时,主体41从一端到另 一端顺畅地弯曲,能够抑制“主体41的长方形部421的短边方向的边附近 成为变曲点而较大地弯曲”。

(第三实施方式)

图6(B)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流体控制阀的过滤器。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过滤器40的网格部42的三角形部422为,与长 方形部421相接的边以外的两边形成为圆弧状、即曲线状。由此,与第二 实施方式同样,在将过滤器40卷绕到套筒20上时,主体41从一端到另一 端顺畅地弯曲,能够抑制“主体41的长方形部421的短边方向的边附近成 为变曲点而较大地弯曲”。

(第四实施方式)

图6(C)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流体控制阀的过滤器。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过滤器40的网格部42的三角形部422为,与长 方形部421相接的边以外的两边形成为圆弧状、即曲线状。此外,该圆弧 状的边的圆弧的朝向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反。

由此,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在将过滤器40卷绕到套筒20上时,主 体41从一端到另一端顺畅地弯曲,能够抑制“主体41的长方形部421的 短边方向的边附近成为变曲点而较大地弯曲”。

(第五实施方式)

图6(D)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流体控制阀的过滤器。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过滤器40的网格部42的三角形部422为,与长 方形部421相接的边以外的两边形成为波形状、即曲线状。由此,与第二 实施方式同样,在将过滤器40卷绕到套筒20上时,主体41从一端到另一 端顺畅地弯曲,能够抑制“主体41的长方形部421的短边方向的边附近成 为变曲点而较大地弯曲”。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多个实施方式的过滤器为,如果没有构成上的阻碍因素,则也可 以相互组合。例如,在第三~第五实施方式的过滤器上,作为网格部,也 可以形成从三角形部延伸的延伸部。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示出在网格部的延伸部与主体的边缘端部之 间形成“未形成微小孔的部分”的例子。与此相对,在本发明其他实施方 式中,延伸部也可以形成为延伸到主体的边缘端部。

此外,在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中,三角形部或者三角形部与延伸部的 组,也可以仅形成在长方形部的长边方向的两端中的一端。

此外,在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阀定时调整系统用于对排 气阀的阀定时进行调整。

此外,在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中,不限于阀定时调整系统,也能够将 流体控制阀适用于例如自动变速器等由液压驱动的其他的装置或系统中。

如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能够 适用于各种方式。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