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离合器踏板回复力调节装置

一种离合器踏板回复力调节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车辆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离合器踏板回复力调节装置。该离合器踏板回复力调节装置,包括踏板支架,所述踏板支架上连接有踏板,所述踏板与所述踏板支架旋转连接;所述踏板支架上设有用于将所述踏板回复到原位的第一复位弹簧、用于将所述踏板回复到半联动位置的第二复位弹簧。本发明提供的离合器踏板回复力调节装置,通过驾驶员的脚部会明显感受到回复力的变化,起到提示作用,进而提醒驾驶员谨慎操作,避免造成发动机抖动或熄火。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64047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黄海龙;

    申请/专利号CN201310700176.3

  • 发明设计人 黄海龙;

    申请日2013-12-18

  • 分类号B60K23/02(20060101);

  • 代理机构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吴开磊

  • 地址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弘景大道1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2:10:1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2-0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60K23/02 授权公告日:20160113 终止日期:20161218 申请日:20131218

    专利权的终止

  • 2016-01-13

    授权

    授权

  • 2014-04-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0K23/02 申请日:201312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3-1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离合器踏板回 复力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离合器踏板是手动挡汽车离合器总成的操纵装置,驾驶员通过 踩下和抬起离合器踏板来控制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动力的传动、分 离和缓冲,使用频繁。其操作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车辆的行驶。

目前,常用的离合器踏板都是直接通过脚的控制,完成踩下和 松开的动作,其中,在车辆起步或换挡时,控制不好踏板的回复速 度,很容易造成发动机抖动,甚至熄火,同时也会对动力总成产生 冲击力有损车辆,且伴有强烈的顿挫感,影响舒适性。尤其对于新 手驾驶或者坡道起步时,由于离合器的控制不当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合器踏板回复力调节装置,以解 决上述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离合器踏板回复力调节装置, 包括踏板支架,所述踏板支架上连接有踏板,所述踏板与所述踏板 支架旋转连接;

所述踏板支架上设有用于将所述踏板回复到原位的第一复位弹 簧、用于将所述踏板回复到半联动位置的第二复位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两端设有第一挂钩,所述第一 挂钩分别与所述踏板支架和所述踏板连接;

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两端设有第二挂钩,所述第二复位弹簧一 端的所述第二挂钩与所述踏板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单向旋转阻尼器;

所述第二挂钩与所述单向旋转阻尼器的旋转杆连接,所述踏板 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旋转杆的支撑柱,所述踏板支架上设有结合点 限位装置,所述结合点限位装置与所述旋转杆相对设置,所述单向 旋转阻尼器与所述踏板支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踏板支架上设有踏板限位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结合点限位装置和所述踏板限位装置均包括用 于与所述踏板支架固定连接的支板,所述支板上设有螺纹孔,所述 螺纹孔内穿接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上设有固定螺母。

进一步的,所述踏板支架上设有呈圆柱形的连接柱,所述踏板 上设有用于套接所述连接柱的套筒,所述连接柱远离所述踏板支架 的一端设有用于封挡所述套筒的挡片,所述挡片上穿接有踏板固定 螺栓,所述踏板固定螺栓与所述连接柱螺旋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单向旋转阻尼器和所述踏板的旋转中心位于同 一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和所述第二复位弹簧设于所述踏 板与所述踏板支架之间,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和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 一端与所述踏板支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和所述第二复位弹簧依次由下至 上排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合器踏板回复力调节装置,当踏 板被踩到最底部后,回复到原位的过程中,先是通过第一复位弹簧 和第二复位弹簧共同作用,给踏板回复力,当踏板使离合器处于半 联动状态时,第二复位弹簧的回复力消失,只有第一复位弹簧给予 踏板回复力,此时,驾驶员的脚部会明显感受到回复力的变化,起 到提示作用,进而提醒驾驶员谨慎操作,避免造成发动机抖动或熄 火。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离合器踏板回复力调节装 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离合器踏板回复力调节装 置的结合状态的主视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离合器踏板回复力调节装 置的结合状态的后视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离合器踏板回复力调节装 置的半联动状态的主视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离合器踏板回复力调节装 置的半联动状态起始位置的主视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离合器踏板回复力调节装 置的分离位置的主视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离合器踏板回复力调节装 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踏板支架;2、踏板;3、第一复位弹簧;4、第二复位弹簧; 5、单向旋转阻尼器;6、旋转杆;7、支撑柱;8、结合点限位装置; 9、踏板限位装置;10、挡片;11、踏板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 描述。

如图1-7所示,一种离合器踏板回复力调节装置,包括踏板支 架1,踏板支架1上连接有踏板2,踏板2与踏板支架1旋转连接;

踏板支架1上设有用于将踏板2回复到原位的第一复位弹簧3、 用于将踏板2回复到半联动位置的第二复位弹簧4。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合器踏板回复力调节装置,当踏板2 被踩到最底部后,回复到原位的过程中,先是通过第一复位弹簧3 和第二复位弹簧4共同作用,给踏板2回复力,当踏板2使离合器 处于半联动状态时,第二复位弹簧4的回复力消失,只有第一复位 弹簧3给予踏板2回复力,此时,驾驶员的脚部会明显感受到回复 力的变化,起到提示作用,进而提醒驾驶员谨慎操作,避免造成发 动机抖动或熄火。

第一复位弹簧3的两端设有第一挂钩,第一挂钩分别与踏板支 架1和踏板2连接;

第二复位弹簧4的两端设有第二挂钩,第二复位弹簧4一端的 第二挂钩与踏板2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单向旋转阻尼器5;

第二挂钩与单向旋转阻尼器的旋转杆6连接,踏板2上设有用 于支撑旋转杆6的支撑柱7,踏板支架1上设有结合点限位装置8, 结合点限位装置8与旋转杆6相对设置,单向旋转阻尼器5与踏板 支架1固定连接。

其中,第一复位弹簧3始终给踏板2一个回复力,第二复位弹 簧4在分离位置到半联动起始位置时给踏板2一个回复力,单向旋 转阻尼器5进一步使回复力降低,即当第二复位弹簧4的回复力消 失后,单向旋转阻尼器5会降低回复力,辅助驾驶员正确使用离合 器,避免操作失误。

踏板支架1上设有踏板限位装置9。结合点限位装置8和踏板 限位装置9均包括用于与踏板支架1固定连接的支板,支板上设有 螺纹孔,螺纹孔内穿接有调节螺栓,调节螺栓上设有固定螺母。将 调节螺栓调节好之后,将固定螺母旋紧,从而保证将调节螺栓固定, 保证离合器踏板的正常使用。

踏板支架1上设有呈圆柱形的连接柱,踏板2上设有用于套接 连接柱的套筒,连接柱远离踏板支架1的一端设有用于封挡套筒的 挡片10,挡片10上穿接有踏板固定螺栓11,踏板固定螺栓11与连 接柱螺旋连接。便于踏板2与踏板支架1的分离,方便拆装和维护。

优选的,单向旋转阻尼器5和踏板2的旋转中心位于同一轴线 上。

如图7所示,第一复位弹簧3和第二复位弹簧4设于踏板2与 踏板支架1之间,第一复位弹簧3和第二复位弹簧4的一端与踏板 支架1固定连接。其中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优选的,第一复位 弹簧3和第二复位弹簧4依次由下至上排列。

离合器与踏板连接,如图2和3所示,此时离合器处于结合状 态,踏板2在第一复位弹簧3的作用下,与踏板限位装置9的调节 螺栓相接触并保持在此位置,同时,第二复位弹簧4对踏板2和旋 转杆6产生拉力,支撑柱7支撑旋转杆6。

如图4所示,此时处于离合器的半联动状态,旋转杆6受第二 复位弹簧4的拉力与踏板2一起向下运动,单向旋转阻尼器5此时 也向下运动,但是无阻尼,此过程中,离合器由结合状态逐渐变成 半联动状态。

如图5所示,踏板2向下旋转至此位置时,旋转杆6接触结合 点限位装置8不能继续向下旋转,同时,离合器结合力降低到最小。

如图6所示,踏板2继续下降,此过程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 第一复位弹簧3和第二复位弹簧4对踏板2均有拉力;踏板2踩至 最低点后,在第一复位弹簧3和第二复位弹簧4的拉力作用下,共 同将踏板2向上拉。

当踏板2回复到如图5中的踏板2的位置时,第二复位弹簧4 的拉力消失,只有第一复位弹簧3对踏板2继续提供拉力,此时, 离合器处于半联动状态,如图4所示,在第一复位弹簧3的作用下, 踏板2继续向上旋转,此时,单向旋转阻尼器在此方向上有阻尼, 且阻尼随转速变化而变化,旋转速度慢时阻尼小,反之变大;踏板 2在第一复位弹簧3的作用下,继续旋转,直至被踏板限位装置9 限制停止,离合器完成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 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