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短纤维转杯复合纱纺纱方法

一种短纤维转杯复合纱纺纱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短纤维转杯复合纱纺纱方法。传统复合纱的制作方法是将长丝和短纤维合并加捻成复合纱,该方法未充分利用短纤维,且不可避免地产生缠绕纤维。本发明的具体步骤如下:卷绕筒上的引纱抛入纺纱杯;两种纤维分别经两个喂给口,由喂给罗拉喂入到分梳辊,分梳辊将喂入纤维分解为单纤维,经由纤维输送管进入纺纱杯中,在纺纱杯的离心作用下,沿纺纱杯的侧壁滑入凝聚槽凝聚为凝聚须条;抽气装置使纺纱杯内产生负压,经由引纱管抛入的引纱,与凝聚槽中的凝聚须条搭接在一起,形成复合纱;复合纱经引纱管和引纱罗拉输出,并经卷绕罗拉,卷绕在卷绕筒上。本发明可增加转杯纺纱机可纺织的复合纱种类,能抑制缠绕纤维的生成,增强纱线强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57241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理工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310567496.6

  • 发明设计人 肖美娜;窦华书;

    申请日2013-11-14

  • 分类号D01H4/08;D02G3/22;

  • 代理机构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杜军

  • 地址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928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2:05:5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1-05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D01H4/08 授权公告日:20151021 终止日期:20181114 申请日:20131114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10-21

    授权

    授权

  • 2015-09-23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D01H4/08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1114

    著录事项变更

  • 2014-03-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D01H4/08 申请日:201311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2-1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纱设备领域,涉及转杯纺纱机,具体涉及一种短纤维转杯复合纱纺纱方法。

背景技术

在新型纺纱方法中,转杯纺纱因其技术成熟、经济效益好,已成为应用面十分广泛的一种纺纱方式。由于独特的纺纱原理和完全不同于环锭纺纱的设备机构,转杯纺纱具有明显的优点:转速高、产量大,可高达15万转/分,卷装容量大,工艺流程简单,适纺原料多和成本较低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个性化产品、差异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这种差异化的市场需求成为了推动纺织产业差异化产品开发的动力。为了满足市场,各种新型纤维不断涌现、纺纱方式不断革新,纱线复合加工技术开始出现,并且不断发展。复合纱集新纤维材料和新型纺纱技术于一体,利用各种纤维的复合化和纺纱工艺的复合化,为纺织面料提供风格独特的复合纱。

传统复合纱的制作方法是将转杯轴中心开孔,长丝经导丝管进入转杯内,分梳后的单纤维借气流经由短纤维输送通道输送到高速回转的转杯凝聚槽内,并在凝聚槽内形成凝聚须条。该凝聚须条随同转杯高速回转并与长丝在转杯内并合加捻成复合纱,由引纱罗拉引出,直接绕成筒子。该方法生产出的复合纱包含一种长丝和一种短纤维,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标新立异的想法,这需要复合纱生产方法不断的改进,以满足人们对纱线花色、舒适度和质感等多方面的要求。

现有转杯复合纱的生产装置中,纤维经由喂给分梳机构,通过纤维输送管进入高速回转的纺纱杯。由于纤维输送管为渐缩形,且位于纺纱杯的一侧,当纤维和气流以较高的速度进入纺纱杯时,易使纺纱杯受力不均,造成纺纱杯的振动,不仅会加快纺纱杯的磨损,也会影响纱线的质量。

此外,现有转杯纺纱机上的抽气式纺纱杯在回转纱条剥取凝聚须条的过程中,会在剥离点和须条尾端产生骑跨纤维。在纺纱过程中,骑跨纤维会缠绕在纱条表面,成为缠绕纤维。缠绕纤维反向、无规则地缠绕于纱条表面,其纤维强力不能充分利用,从而影响转杯纺纱线的外观和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短纤维转杯复合纱纺纱方法,该方法能通过喂入不同的纤维,从而生产不同的复合纱,且能提高纺纱杯的稳定性;在纱线形成的过程中,能抑制缠绕纤维的生成,改善纱线的外观,增强纱线强度。

本发明使用的装置包括凝聚加捻机构、卷绕成形机构和喂给分梳机构;两个喂给分梳机构对称设置在凝聚加捻机构两侧。

所述的凝聚加捻机构包括纺纱杯、抽气装置、引纱管和阻捻盘;所述的纺纱杯内开设有两个环形的凝聚槽,每个凝聚槽的侧壁加工有螺纹;纺纱杯设置在抽气装置内,与抽气装置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的引纱管与抽气装置固定,阻捻盘与引纱管固定;所述的阻捻盘伸入纺纱杯内,并设置在两个凝聚槽上方。

所述的卷绕成形机构包括引纱罗拉、卷绕罗拉、卷绕筒和张力牵引装置;两个引纱罗拉设置在凝聚加捻机构与卷绕罗拉之间,卷绕筒设置在卷绕罗拉与张力牵引装置之间,张力牵引装置张紧卷绕筒。

所述的喂给分梳机构包括壳体、纤维输送管、喂给罗拉、分梳辊和喂给板;两个喂给分梳机构的壳体外侧均开设有喂给口,内侧分别与一根纤维输送管的一端连通;两根纤维输送管的另一端均伸入纺纱杯内,且每根纤维输送管的端部设置在对应的一个凝聚槽上方;两个壳体靠近对应的纤维输送管处均开设有排杂口;所述的喂给罗拉和分梳辊均与壳体通过轴承连接,分梳辊的圆柱面上沿圆周均布设置有多个分梳齿;喂给板设置在喂给罗拉与壳体之间,喂给板上开设有纤维汇聚槽。

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卷绕筒上的引纱经卷绕罗拉,穿过两个引纱罗拉之间的间隙,并通过引纱管和阻捻盘抛入纺纱杯;

步骤2、两种纤维分别经两个喂给分梳机构的喂给口喂入,喂给板及纤维汇聚槽对纤维进行预整理和预压缩,使其密度一致、压力分布均匀;

步骤3、进入喂给口的纤维由喂给罗拉喂入到分梳辊,分梳辊将喂入纤维分解为单纤维状态,纤维中的杂质从壳体的排杂口中排出;

步骤4、单纤维经由纤维输送管进入纺纱杯中,在纺纱杯高速转动的离心作用下,两种不同的单纤维沿纺纱杯的侧壁分别滑入一个凝聚槽凝聚为凝聚须条;

步骤5、抽气装置使纺纱杯内产生负压,经由引纱管抛入的引纱在压差和离心力的作用下,与一个凝聚槽中的凝聚须条搭接在一起,形成初步的复合纱,另一凝聚槽中的凝聚须条继而搭接在初步形成的复合纱上,并经过阻捻盘进一步加捻形成最终的复合纱;

步骤6、复合纱经引纱管和引纱罗拉输出,并经卷绕罗拉,最终卷绕在卷绕筒上。

本发明使用的装置中,两个凝聚槽的间距大于纤维的滑移长度。

所述喂给罗拉的圆柱面上沿圆周均布设置有多个轮齿,喂给罗拉设置在喂给口处;分梳辊的轴心线高于喂给口的中心。

所述的喂给板与壳体固定连接,喂给板的一端为平板,靠近喂给罗拉的另一端为圆弧板,平板与喂给罗拉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0~45°;圆弧板的形状与喂给罗拉的圆柱面形状相匹配,圆弧板上开设有贯穿喂给板两侧面的纤维汇聚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分别通过两个喂给分梳机构喂入不同(颜色、强度、弹性等)的纤维,可有效地增加复合纱所含纤维的种数,提高转杯纺纱机生产复合纱的能力,增加转杯纺纱机可纺织的复合纱种类,改善纱线的质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的需求;两个对称的喂给分梳机构,可有效地维持纺纱杯受力平衡,增强纺纱杯的稳定性,减小纺纱杯的损耗,延长纺纱杯的使用寿命;双螺旋凝聚槽的方式不仅可保证单种纤维在各自凝聚槽中的凝聚加捻程度,还可有效地减少骑跨纤维的形成,抑制缠绕纤维的产生,增加转杯纺纱线的美观度,增强转杯纺纱线的强度,改善纱线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纺纱杯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喂给罗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喂给板的结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短纤维转杯复合纱纺纱方法使用的装置包括凝聚加捻机构、卷绕成形机构和喂给分梳机构;两个喂给分梳机构对称设置在凝聚加捻机构两侧。

如图1和2所示,凝聚加捻机构包括纺纱杯1、抽气装置2、引纱管3和阻捻盘4。纺纱杯1包括一体成型且同轴设置的杯座1-1和杯体1-2,杯座1-1设置在杯体1-2的底部;杯体1-2的上部为正置的圆台形,下部为倒置的圆台形,内部沿轴心开设有与杯体外壁形状一致的空腔1-3;空腔1-3的顶部开放设置;空腔位于杯体的上部与下部过渡处开设有两个环形的凝聚槽1-4,两个凝聚槽1-4的间距为15mm,每个凝聚槽1-4的侧壁加工有螺纹。纺纱杯1整体设置在抽气装置2内,杯座1-1与抽气装置2通过轴承连接;引纱管3与抽气装置2固定,阻捻盘4与引纱管3固定;阻捻盘4沿中心开设有通孔,与引纱管3相贯通;阻捻盘4伸入纺纱杯的杯体1-2内,并设置在两个凝聚槽1-4上方。

卷绕成形机构包括引纱罗拉5、卷绕罗拉6、卷绕筒7和张力牵引装置8;两个引纱罗拉5设置在凝聚加捻机构与卷绕罗拉6之间,卷绕筒7设置在卷绕罗拉6与张力牵引装置8之间,张力牵引装置8张紧卷绕筒7。

喂给分梳机构包括壳体9、纤维输送管10、喂给罗拉11、分梳辊12和喂给板13;两个喂给分梳机构的壳体9外侧均开设有喂给口9-1,内侧分别与一根纤维输送管10的一端连通;两根纤维输送管10的另一端均伸入纺纱杯1内,且每根纤维输送管10的端部设置在对应的一个凝聚槽1-4上方;两个壳体9靠近对应的纤维输送管10处均开设有排杂口9-2;喂给罗拉11和分梳辊12均设置在壳体9内,两者均与壳体9通过轴承连接,且两者之间设有间隙;喂给罗拉11设置在喂给口9-1处,分梳辊12的轴心线高于喂给口9-1的中心,喂给板13设置在喂给罗拉11与壳体9之间,且与壳体9固定连接,与喂给罗拉11之间设有间隙;分梳辊12的圆柱面上沿圆周均布设置有四十个分梳齿12-1;分梳辊12与喂给罗拉11之间设有间隙。

如图3所示,喂给罗拉11的圆柱面上沿圆周均布设置有三十三个轮齿11-1。

如图4所示,喂给板13的一端为平板13-1,靠近喂给罗拉11的另一端为圆弧板13-2,平板13-1与喂给罗拉1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圆弧板13-2的形状与喂给罗拉11的圆柱面形状相匹配,圆弧板13-2上开设有贯穿喂给板13两侧面的纤维汇聚槽13-3。

该短纤维转杯复合纱纺纱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卷绕筒7上的引纱经卷绕罗拉6,穿过两个引纱罗拉5之间的间隙,并通过引纱管3和阻捻盘4抛入纺纱杯1;

步骤2、两种纤维分别经两个喂给分梳机构的喂给口9-1喂入,喂给板13及纤维汇聚槽13-3对纤维进行预整理和预压缩,使其密度一致、压力分布均匀;

步骤3、进入喂给口9-1的纤维由喂给罗拉11喂入到分梳辊12,分梳辊12将喂入纤维分解为单纤维状态,纤维中的杂质从壳体的排杂口9-2中排出;

步骤4、单纤维经由纤维输送管10进入纺纱杯1中,在纺纱杯1高速转动的离心作用下,两种不同的单纤维沿纺纱杯1的侧壁分别滑入一个凝聚槽1-4凝聚为凝聚须条;

步骤5、抽气装置2使纺纱杯1内产生负压,经由引纱管3抛入的引纱在压差和离心力的作用下,与一个凝聚槽1-4中的凝聚须条搭接在一起,形成初步的复合纱,另一凝聚槽1-4中的凝聚须条继而搭接在初步形成的复合纱上,并经过阻捻盘4进一步加捻形成最终的复合纱;

步骤6、复合纱经引纱管3和引纱罗拉5输出,并经卷绕罗拉6,最终卷绕在卷绕筒7上。

该短纤维转杯复合纱纺纱方法分别通过两个喂给分梳机构喂入不同的纤维,可有效地增加复合纱所含纤维的种数,提高转杯纺纱机生产复合纱的能力,增加转杯纺纱机可纺织的复合纱种类,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的需求;两个对称的喂给分梳机构,可有效地增强纺纱杯的稳定性,减小纺纱杯的损耗,延长纺纱杯的使用寿命;双凝聚槽的方式可保证单种纤维在各自凝聚槽中的凝聚加捻程度,还可有效地减少骑跨纤维的形成,抑制缠绕纤维的产生,增加转杯纺纱线的美观度,增强转杯纺纱线的强度,改善纱线的质量。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