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桥址河岸膨胀土滑坡处治施工方法

桥址河岸膨胀土滑坡处治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址河岸膨胀土滑坡处治施工方法,包括刷坡减载、支挡抗滑、改性换填、坡面排水、隔离桩、绿化植草等步骤。本发明施工方便,施工质量好,适用由于不稳定地质滑坡引起的桥梁病害处治或拆除重建,航道整治、岸坡工程等。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57276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成军;

    申请/专利号CN201310580647.1

  • 发明设计人 成军;

    申请日2013-11-19

  • 分类号E02D17/20;

  • 代理机构南通市永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葛雷

  • 地址 226300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杏园路阳光府邸63号楼2208室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2:05:5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1-0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E02D17/20 授权公告日:20150408 终止日期:20161119 申请日:2013111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4-08

    授权

    授权

  • 2015-04-01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E02D17/2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1119

    著录事项变更

  • 2015-04-01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E02D17/20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50305 申请日:20131119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4-03-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2D17/20 申请日:201311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2-12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桥址河岸膨胀土滑坡处治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千差万别,每年由于不良地质引起的自然灾害层出不穷,尤其各类滑坡体造成的破坏和损失巨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效率高、施工质量好的桥址河岸膨胀土滑坡处治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桥址河岸膨胀土滑坡处治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

(1)刷坡减载

刷坡减载按先从坡顶开始,从上自下,使用挖掘机挖土,在现有坡面下挖3~5米,汽车装运,及时运离;

在边坡减载后,为防止施工过程中的渗水影响,做好边坡的临时防护,采取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措施,抗滑桩所在开挖平面铺设防水土工布,阻断水流对下面膨胀土的影响;

(2)支挡抗滑

抗滑桩采用门架式形式,每榀抗滑桩由桩肢及冠梁构成;抗滑桩施工自上而下逐排施工,一排施工完成稳定后,方施工另一排;

抗滑桩桩体施工采用人工挖孔施工;为保证开挖安全,相邻桩体不同时开挖,采取跳桩施工;

挖孔桩施工要点:

施工准备:施工前,逐孔检查各项施工准备,将原地面挖至基顶标高,以减少挖孔及护壁数量;平整完毕后,精确放样桩位,从桩中心位置向四周引出四个桩心控制点;

挖孔:修筑第一节锁口护壁,完成后检查孔口中心线和桩的轴线重合,其与轴线的偏差不大于20mm,护壁比下面的护壁厚100~150mm,高出地面0.15~0.2m;桩顶设防雨棚,严禁外来水进入桩内;

混凝土护壁模板采用厚度δ=4mm的组合式钢模板拼装组合而成,拆上节而支下节,循环周转使用,上下设槽钢支撑顶紧,模板之间用专用扣扣紧,防止跑模,确保桩孔尺寸和保护层的强度;

挖孔桩采用人工镐头开挖,风化松软岩及岩石时采用风镐开挖或适当的弱爆破技术;孔内爆破时,现场其他孔内作业人员全部撤离,并以钢板覆盖孔口;混凝土护壁边挖边护,以确保施工安全和孔壁稳定;为确保结构尺寸,挖孔尺寸不小于设计尺寸;挖孔桩施工时配抽水设备降水;        

弃土采用吊桶、安装电葫芦提升,弃土堆在一边,间集中用车运出;

锁口施工完成后,以下按每2m一节开挖,并设置护壁,不在土石层变化处或滑动面处分节,上下护壁的搭接长度不小于50mm,不在桩孔水淹没模板的情况下灌注护壁混凝土,护壁后的桩孔保持垂直、光滑;

桩身混凝土施工:当挖孔桩挖至设计标高后,清除护壁污泥、孔底残碴、浮土和积水,报监理检查;检孔采用钢尺、测绳进行;经检验合格后,安装钢筋笼、灌注桩身混凝土;

钢筋笼吊装:钢筋笼在施工现场地面平卧进行组装,即在地面上设二排轻轨,先把加强筋按间距排列在轻轨上,按划线逐根放上主筋并与之点焊焊接,严格控制平整度误差不大于3cm,上下节主筋接头,错开50%,箍筋每隔1~1.5箍与主筋按梅花形用电弧焊点焊固定;在钢筋笼四侧主筋上每隔4~5m设置一个ф12耳环作定位垫块之用,使之符合保护层厚度要求;为保证钢筋笼在起吊、吊放过程中不发生变形,在钢筋笼内布置的内撑筋及加强箍筋,钢筋笼就位后,笼项连焊在护壁预埋的钢筋上,防止浇筑过程中钢筋笼移位、上浮; 

砼灌注:砼灌注前对孔内再次进行检查,完全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即可开始浇灌;无水时按干作业条件下进行混凝土施工;采用串筒进行,捣固采用插入式振动棒;

若桩孔内渗水量大于1m3/h时,混凝土施工按水下混凝土施工进行;

桩基检测:成桩后,利用四周预埋管进行超声波检测;桩中心埋有测斜管以监测位移;

冠梁施工:在每榀14根抗滑桩施工完成后,即开展冠梁施工。

冠梁施工顺序为立模→绑扎钢筋→灌注砼→养护;

驳岸:桩基采用旋挖施工,成孔→下钢筋笼→灌注水下砼;

驳岸混凝土墙身施工:立模→绑扎钢筋→灌注砼→养护;

(3)改性换填:在现有坡面减载1~2m,,边坡设计线以下3 m,深度范围内的土层,换填为弱透水非膨胀土;

利用膨胀土改良为石灰土,即在膨润土中分2次掺拌,先掺2%的生石灰闷料3天后,再次掺加3%的熟石灰搅拌,闷料2天后压实回填;

分层压实,分层厚度为30cm,压实度按93%控制;

在改良界面与原状土层间敷设两布一膜土工布,要求单位面积质量大于600g;

(4)坡面排水:坡面采取纵横相连的矩形排水沟,尽快排走地表水,防止下渗;

(5)隔离桩:在减载换填区边缘设置隔离桩,形成隔离带;隔离桩孔间距350mm,深8~10 m,共设2排,孔径1500 mm,孔内填充聚乙烯泡沫颗粒,并用黄泥封孔500 mm;

(6)绿化植草:采取香根草及灌木等根系发达植物,保持水土。

本发明针对斜坡滑移段膨胀土遇水膨胀、干缩开裂等土体性质,本工法主要处治措施包括:刷坡减载、支挡抗滑、驳岸护脚、改性换填四大项。为了达到岸坡稳定,上述四项处理措施原理上是对滑坡段进行“剪头、固腰、护脚”的立体处治措施。刷坡减载为剪头,主要减少滑移动力;支挡抗滑、改性换填为固腰,为增大迎土面积、增大土体抗力,采取罕见的方形挖孔桩作为中流支挡,承担主要抗滑重担。再辅以防水土工布、膨胀土换填等措施隔断地表水,防止渗水对坡岸下膨胀土驳岸施工为护脚。再辅以表面绿化、排水沟等措施,进一步防止渗水影响。带桩基础的混凝土挡土墙为护脚,消除航道对于护坡冲刷影响。适用由于不稳定地质滑坡引起的桥梁病害处治或拆除重建,航道整治、岸坡工程等。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桥址河岸膨胀土滑坡处治施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刷坡减载

刷坡减载按先从坡顶开始,从上自下,使用挖掘机挖土,在现有坡面下挖3~5米,汽车装运,及时运离;

在边坡减载后,为防止施工过程中的渗水影响,做好边坡的临时防护,采取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措施,抗滑桩所在开挖平面铺设防水土工布,阻断水流对下面膨胀土的影响;

(2)支挡抗滑

抗滑桩采用门架式形式,每榀抗滑桩由桩肢及冠梁构成;抗滑桩施工自上而下逐排施工,一排施工完成稳定后,方施工另一排;

抗滑桩桩体施工采用人工挖孔施工;为保证开挖安全,相邻桩体不同时开挖,采取跳桩施工;

挖孔桩施工要点:

施工准备:施工前,逐孔检查各项施工准备,将原地面挖至基顶标高,以减少挖孔及护壁数量;平整完毕后,精确放样桩位,从桩中心位置向四周引出四个桩心控制点;

挖孔:修筑第一节锁口护壁,完成后检查孔口中心线和桩的轴线重合,其与轴线的偏差不大于20mm,护壁比下面的护壁厚100~150mm,高出地面0.15~0.2m;桩顶设防雨棚,严禁外来水进入桩内;

混凝土护壁模板采用厚度δ=4mm的组合式钢模板拼装组合而成,拆上节而支下节,循环周转使用,上下设槽钢支撑顶紧,模板之间用专用扣扣紧,防止跑模,确保桩孔尺寸和保护层的强度;

挖孔桩采用人工镐头开挖,风化松软岩及岩石时采用风镐开挖或适当的弱爆破技术;孔内爆破时,现场其他孔内作业人员全部撤离,并以钢板覆盖孔口;混凝土护壁边挖边护,以确保施工安全和孔壁稳定;为确保结构尺寸,挖孔尺寸不小于设计尺寸;挖孔桩施工时配抽水设备降水;        

弃土采用吊桶、安装电葫芦提升,弃土堆在一边,间集中用车运出;

锁口施工完成后,以下按每2m一节开挖,并设置护壁,不在土石层变化处或滑动面处分节,上下护壁的搭接长度不小于50mm,不在桩孔水淹没模板的情况下灌注护壁混凝土,护壁后的桩孔保持垂直、光滑;

桩身混凝土施工:当挖孔桩挖至设计标高后,清除护壁污泥、孔底残碴、浮土和积水,报监理检查;检孔采用钢尺、测绳进行;经检验合格后,安装钢筋笼、灌注桩身混凝土;

钢筋笼吊装:钢筋笼在施工现场地面平卧进行组装,即在地面上设二排轻轨,先把加强筋按间距排列在轻轨上,按划线逐根放上主筋并与之点焊焊接,严格控制平整度误差不大于3cm,上下节主筋接头,错开50%,箍筋每隔1~1.5箍与主筋按梅花形用电弧焊点焊固定;在钢筋笼四侧主筋上每隔4~5m设置一个ф12耳环作定位垫块之用,使之符合保护层厚度要求;为保证钢筋笼在起吊、吊放过程中不发生变形,在钢筋笼内布置的内撑筋及加强箍筋,钢筋笼就位后,笼项连焊在护壁预埋的钢筋上,防止浇筑过程中钢筋笼移位、上浮; 

砼灌注:砼灌注前对孔内再次进行检查,完全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即可开始浇灌;无水时按干作业条件下进行混凝土施工;采用串筒进行,捣固采用插入式振动棒;

若桩孔内渗水量大于1m3/h时,混凝土施工按水下混凝土施工进行;

桩基检测:成桩后,利用四周预埋管进行超声波检测;桩中心埋有测斜管以监测位移;

冠梁施工:在每榀14根抗滑桩施工完成后,即开展冠梁施工。

冠梁施工顺序为立模→绑扎钢筋→灌注砼→养护;

驳岸:桩基采用旋挖施工,成孔→下钢筋笼→灌注水下砼;

驳岸混凝土墙身施工:立模→绑扎钢筋→灌注砼→养护;

(3)改性换填:在现有坡面减载1~2m,,边坡设计线以下3 m,深度范围内的土层,换填为弱透水非膨胀土;

利用膨胀土改良为石灰土,即在膨润土中分2次掺拌,先掺2%的生石灰闷料3天后,再次掺加3%的熟石灰搅拌,闷料2天后压实回填;

分层压实,分层厚度为30cm,压实度按93%控制;

在改良界面与原状土层间敷设两布一膜土工布,要求单位面积质量大于600g;

(4)坡面排水:坡面采取纵横相连的矩形排水沟,尽快排走地表水,防止下渗;

(5)隔离桩:在减载换填区边缘设置隔离桩,形成隔离带;隔离桩孔间距350mm,深8~10 m,共设2排,孔径1500 mm,孔内填充聚乙烯泡沫颗粒,并用黄泥封孔500 mm;

(6)绿化植草:采取香根草及灌木等根系发达植物,保持水土。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