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豆卷叶螟抗性的鉴定方法

一种豆卷叶螟抗性的鉴定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豆卷叶螟抗性的鉴定方法,所述方法是在防虫网室中种植待鉴定的大豆品种,同一网室中饲养豆卷叶螟幼虫,在网室内继续取食饲养,直至幼虫化蛹、羽化、交配、产卵、孵化成幼虫产生为害,再调查幼虫的虫口密度,根据分级标准鉴定材料的抗虫性。本发明所述技术可保证有足够的虫口密度,不受年份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使鉴定结果更稳定、准确和可靠。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8-1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1N33/48 授权公告日:20141105 终止日期:20170829 申请日:2013082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4-11-05

    授权

    授权

  • 2014-01-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N33/48 申请日:201308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12-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抗虫性鉴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豆卷叶螟抗性的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大豆原产中国,是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在世界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大豆蛋白质含量较高,可达45%以上,是重要的植物蛋白质来源;另一方面,大豆脂肪含量在21%左右,是重要的食用油来源。国际上非常重视大豆的生产和发展,大豆贸易量占农产品国际贸易总量的一半以上, 位居第一位。

豆卷叶螟(The bean pyralid (Lamprosema indicata Fabricius))是重要的大豆食叶性害虫,我国各大豆产区均有发生,吉林、辽宁以南、四川以东地区均有发生,在南方大豆产区,更是常发多发性害虫。豆卷叶螟为害时以幼虫卷曲叶片并潜伏其中取食为害,影响光合作用,使植株不能正常生长,在发生为害严重年份,造成产量的严重损失。由于豆卷叶螟危害的严重性,大豆科技工作者非常重视对豆卷叶螟的研究。选育抗虫品种是防治豆卷叶螟危害经济、有效、环保的技术方法。

豆卷叶螟以幼虫为害叶片,3龄前喜食叶肉不卷叶,3龄后开始卷叶,4龄幼虫则将豆叶横卷成筒状,潜伏在其中为害,食量增大,豆卷叶螟幼虫将单个叶片卷成筒状或将邻近的2~3片叶连叠起来做成筒状并藏于其中啃食叶片组织,老熟后在卷叶中化蛹。

豆卷叶螟成虫寿命7~15天,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喜在傍晚活动,取食花蜜。卵散产在大豆叶片背面,一般2~3 粒,卵扁圆形、淡黄色,每头雌蛾平均产卵量在40~70粒,幼虫孵化后即吐丝卷叶并潜伏在卷叶内取食。

抗性鉴定是大豆抗豆卷叶螟研究的重要工作,是开展抗性遗传研究和选育抗虫新品种的基础。充足的虫源是准确鉴定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的前提。在利用田间自然虫源鉴定豆卷叶螟抗性时,由于年份的差异和环境气候条件的不同,豆卷叶螟的发生会有很大的变化,有的年份重,有的年份轻,鉴定结果的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鉴定结果更稳定、准确和可靠的豆卷叶螟抗性鉴定方法。

本发明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豆卷叶螟抗性的鉴定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1)养虫大豆品种的种植:在防虫网室内种植占网室三分之一面积的大豆材料,用于饲养豆卷叶螟;

(2)鉴定大豆品种的种植:在同一网室内种植待鉴定的大豆品种和高抗、高感对照大豆品种,三重复随机区组设计;

(3)豆卷叶螟虫源的收集和饲养:大豆长到10叶后,在田间收集豆卷叶螟大龄幼虫,接到网室内用于养虫用的大豆品种上,每平方米接100头以上,让豆卷叶螟幼虫继续取食,直至化蛹、羽化、交配、产卵;在网室内放置加有10%糖蜜的棉花球,让豆卷叶螟成虫取食,以增加豆卷叶螟成虫的营养和产卵量;

(4)抗虫性的调查和鉴定:豆卷叶螟产卵、孵化,发生大量卷叶为害后,调查鉴定大豆品种的虫口密度,根据分级标准鉴定材料的抗虫性;大豆抗虫性的分级方法为:

抗性等级            组中值                  组限

高抗(HR)            a                    <a+d

抗(R)              a+2d                 a+d~a+3d

中间(M)            a+4d                a+3d~a+5d

感(S)              a+6d                a+5d~a+7d

高感(HS)            b                    >a+7d

其中a、b分别为10份高抗、10份高感材料的平均值,d=(b-a)/8。

 本发明的优点是:在网室内,通过大量采集豆卷叶螟幼虫,可以保证有足够的虫口密度,不受年份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使鉴定结果更稳定、准确和可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1.实验条件:

(1)参试品种:22份品种,详见表1;

(2)实验时间及地点:2010年春季,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大豆实验地;

(3)鉴定方法:

a.养虫大豆品种的种植:在防虫网室内种植占网室三分之一面积的大豆材料,用于饲养豆卷叶螟;

b.鉴定大豆品种的种植:在同一网室内种植待鉴定的大豆品种和高抗、高感对照大豆品种,三重复随机区组设计;

c.豆卷叶螟虫源的收集和饲养:大豆长到10叶后,在田间收集豆卷叶螟大龄幼虫,接到网室内用于养虫用的大豆品种上,每平方米接100头,让豆卷叶螟幼虫继续取食,直至化蛹、羽化、交配、产卵;在网室内放置加有10%糖蜜的棉花球,让豆卷叶螟成虫取食,以增加豆卷叶螟成虫的营养和产卵量;

d.抗虫性的调查和鉴定:豆卷叶螟产卵、孵化,发生大量卷叶为害后,调查鉴定大豆品种的虫口密度,鉴定结果详见表1;根据分级标准鉴定材料的抗虫性;

(4)大豆抗虫性的分级方法为:

抗性等级            组中值                  组限

高抗(HR)            a                    <a+d

抗(R)              a+2d                 a+d~a+3d

中间(M)            a+4d                a+3d~a+5d

感(S)              a+6d                a+5d~a+7d

高感(HS)            b                    >a+7d

其中a、b分别为10份高抗、10份高感材料的平均值,d=(b-a)/8。

(5)对比实验组:采用田间自然虫源鉴定方法,鉴定结果详见表2;

表1 本发明方法抗性鉴定虫口密度(头/株)

田间编号品种名称抗性区组1区组2区组3总和平均值K0912赶泰-2-2高 抗4.64.93.713.20 4.40 K0914丰平黑豆高 抗3.74.64.212.50 4.17 K0905栾川城关春小黑豆高 抗4.23.94.112.20 4.07 K0909吴江青豆3高 抗5.46.15.116.60 5.53 K0901监利牛毛黄7.86.97.121.80 7.27 K0902花柒黄毛豆8.37.88.124.20 8.07 K0911牛黄豆9.28.78.626.50 8.83 K0913东兴青皮6.97.16.820.80 6.93 K0903安顺白角豆9.18.98.526.50 8.83 K0904PI2276877.98.16.422.40 7.47 K0906商丘7602中间14.61515.144.70 14.90 K0907大浦大粒黄中间13.614.213.941.70 13.90 K0908临沂糙绿豆中间15.11615.846.90 15.63 K0910沔阳白毛豆中间17.618.61854.20 18.07 K0918大浪中团黄豆23.824.124.972.80 24.27 K0920河洲黄豆26.327.127.681.00 27.00 K0921金龙黑豆28.930.229.788.80 29.60 K0922那坡黑眼豆30.231.632.193.90 31.30 K0915Morsoy高 感39.840.141120.90 40.30 K0916Bethel高 感43.24442.9130.10 43.37 K0917皖82-178高 感48.647.346.9142.80 47.60 K0919山东大豆高 感51.052.151.8154.90 51.63

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值p值区组间1.325820.66292.2440.1186处理间14758.8921702.80442379.0150.0001**误差12.4076420.2954  总变异14772.6365   

表2  田间自然虫源抗性鉴定虫口密度(头/株)

田间编号品种名称抗性区组1区组2区组3总 和平均值K0912赶泰-2-2高 抗7.94.22.614.70 4.90 K0914丰平黑豆高 抗8.42.84.115.30 5.10 K0905栾川城关春小黑豆高 抗5.44.32.712.40 4.13 K0909吴江青豆3高 抗4.83.62.611.00 3.67 K0901监利牛毛黄9.25.84.619.60 6.53 K0902花柒黄毛豆 抗8.76.97.423.00 7.67 K0911牛黄豆 抗9.15.27.621.90 7.30 K0913东兴青皮 抗7.48.54.920.80 6.93 K0903安顺白角豆 抗8.47.96.823.10 7.70 K0904PI227687 抗9.55.47.322.20 7.40 K0906商丘7602中间15.111.39.636.00 12.00 K0907大浦大粒黄中间14.29.811.435.40 11.80 K0908临沂糙绿豆中间16.210.29.836.20 12.07 K0910沔阳白毛豆中间18.18.911.738.70 12.90 K0918大浪中团黄豆 感11.668.697.2927.64 9.21 K0920河洲黄豆 感18.611.914.845.30 15.10 K0921金龙黑豆12.7318.319.650.63 16.88 K0922那坡黑眼豆 感20.719.116.856.60 18.87 K0915Morsoy高 感28.626.121.876.50 25.50 K0916Bethel高 感30.818.429.678.80 26.27 K0917皖82-178高 感36.719.626.582.80 27.60 K0919山东大豆高 感33.426.921.882.10 27.37

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值p值区组间236.21182118.105914.810.0001**处理间3936.945121187.473623.5080.0001**误差334.9448427.9749  总变异4508.101765   

2.结果与分析

(1)比较鉴定结果看出,采用田间自然虫源鉴定的单株虫口密度较小。而采用本发明方法鉴定时,单株虫口密度较大,可保证有足够的虫源,使鉴定结果有效、稳定。

(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田间自然虫源条件下鉴定,区组间的差异极显著,说明田间豆卷叶螟的发生非常不均匀,试验误差很大,严重影响鉴定结果的稳定性、准确性。而采用本发明方法鉴定时,区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整个网室内,豆卷叶螟的发生均匀,结果稳定。

以上实施不以任何形式限定本发明。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