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三2-三(1,3-二溴异丙氧基)硅酰氧基乙基异氰尿酸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三2-三(1,3-二溴异丙氧基)硅酰氧基乙基异氰尿酸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阻燃剂三[2-三(1,3-二溴异丙氧基)硅酰氧基乙基]异氰尿酸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化合物的结构如下式所示:制备方法为:在30℃以下,于有机溶剂中四氯化硅与等摩尔1,3-二溴-2-丙醇反应,而后滴加相对于四氯化硅1/3倍摩尔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的有机溶液,在85-95℃反应9-12h,再滴加相对于四氯化硅2-3倍摩尔1,3-二溴-2-丙醇,在85-95℃反应8-10h;再加入缚酸剂,搅拌1h。经纯化,得产品阻燃剂三[2-三(1,3-二溴异丙氧基)硅酰氧基乙基]异氰尿酸酯。本发明化合物阻燃效能高,适合用于聚氯乙烯、聚氨酯、环氧树脂和不饱和树脂等材料的阻燃剂,且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55414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科技学院相城研究院;

    申请/专利号CN201310557016.8

  • 发明设计人 王彦林;董信;

    申请日2013-11-08

  • 分类号C07F7/04(20060101);C08K5/5455(20060101);C08L27/06(20060101);C08L29/04(20060101);C08L75/04(20060101);C08L63/00(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15131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嘉元路959号元和大厦610室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1:44:3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11-25

    授权

    授权

  • 2014-03-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7F7/04 申请日:201311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2-0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阻燃剂三[2-三(1,3-二溴异丙氧基)硅酰氧基乙基]异氰尿酸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化合物硅、氮和溴三元素协同阻燃效能高,适合用作聚氯乙烯、聚氨酯、环氧树脂与不饱和树脂等材料的阻燃剂。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合成高分子材料工业的快速发展,高分子材料在建材、电子电器、交通运输、航天航空、日用家具、室内装饰与衣食住行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其大多具有易燃性,经常引起火灾,促进了阻燃剂的研究和阻燃材料的应用。我国阻燃剂的生产与消费主要卤系产品,卤系中溴系阻燃剂应用效果最好。但从1986年欧盟发出RoHS指令以后,多溴联苯醚首先受到了限制,随后广义的卤系阻燃剂都受到了制约,对卤系阻燃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发高效低毒卤系阻燃剂已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其中通过多种阻燃剂的复配提高阻燃效能是有效的方法,而通过分子内设计多元素协同是实现高效阻燃剂的途径。硅系阻然剂本身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有效的防熔体滴落和抑烟性能,是目前低烟、低毒阻燃材料开发的重点之一,氮系阻燃剂具有优良的膨胀隔热作用,开发氮、硅和溴三元素协同阻燃剂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本发明阻燃剂三[2-三(1,3-二溴异丙氧基)硅酰氧基乙基]异氰尿酸酯分子中含有硅、氮和溴三种优良的阻燃元素,能产生较好的协同阻燃效应。其制备原料利用了多晶硅的副产物四氯化硅,为解决四氯化硅的污染问题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产品应用范围广,综合性价比高,合成工艺环境友好,符合阻燃剂的研究发展方向,具有十分广阔的开发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出用四氯化硅制备一种阻燃剂三[2-三(1,3-二溴 异丙氧基)硅酰氧基乙基]异氰尿酸酯化合物,其硅、氮和溴协同阻燃效能高,结构稳定,与材料相容性好,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阻燃剂三[2-三(1,3-二溴异丙氧基)硅酰氧基乙基]异氰尿酸酯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的结构如下式所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阻燃剂三[2-三(1,3-二溴异丙氧基)硅酰氧基乙基]异氰尿酸酯的制备方法,其原料廉价易得,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易于规模化生产,该方法为: 

用氮气置换掉反应容器内的空气,加入有机溶剂和四氯化硅,在搅拌下,用冷水浴冷却,使反应体系温度降低到30℃以下,滴加与四氯化硅等摩尔的1,3-二溴-2-丙醇,滴加过程控制反应温度不高于40℃,滴完后,升温至50℃,保温反应2h;待HCl气体放完后,再滴入相对于四氯化硅1/3倍摩尔的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赛克)的有机溶液,以滴加速度控制反应温度不高于70℃,滴完后升温至85-95℃,反应9-12h;待HCl气体放完后,再将体系降温至50℃以下,滴加相对于四氯化硅2-3倍摩尔的1,3-二溴-2-丙醇,以滴加速度控制反应温度不高于65℃,滴完后,将体系温度升至85-95℃保温反应8-10h;待HCl气体放完后,再加入产品理论质量(g)2%-6%的缚酸剂,保温搅拌1h,检测溶液PH=5-6为反应终点。经纯化处理,得阻燃剂三[2-三(1,3-二溴异丙氧基)硅酰氧基乙基]异氰尿酸酯。 

如上所述的有机溶剂为四氯乙烷、二氧六环、乙二醇二甲醚、甲苯或二乙二醇二甲醚,其有机溶剂体积(ml)的量为四氯化硅质量(g)的2-3倍。 

如上所述的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赛克)的有机溶液为赛克溶解于所述有 机溶剂中的溶液,其有机溶剂体积(ml)的量为赛克质量(g)的10-15倍。 

如上所述的缚酸剂为三聚氰胺。 

如上所述的经纯化处理为冷却至35℃,过滤,滤液减压蒸馏除去溶剂与过量的1,3-二溴-2-丙醇(回收使用)及少量低沸点物,而后降温到60℃,再加入产品理论质量(g)2-4倍体积(ml)的环己烷洗涤,搅拌0.5h,转移至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分出下层料液,减压蒸馏除去少量的环己烷。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赛克固体在四氯化硅的有机溶液中分散性差,反应活性低,提高反应温度又会增加四氯化硅的挥发量,因此选用了先让四氯化硅与相对于四氯化硅等摩尔1,3-二溴-2-丙醇反应,生成硅酸单酯,再与赛克反应,能改善赛克的分散性,并能在较高的温度下反应,克服了四氯化硅的易挥发性。 

本发明公开的阻燃剂三[2-三(1,3-二溴异丙氧基)硅酰氧基乙基]异氰尿酸酯为黄色透明液体,产率为87.4%~93.5%,其闪点(开口杯):209±5℃,折光率:nD25=1.5431,密度(25℃):2.252g/cm3。其适合作为聚氯乙烯、聚乙烯醇、环氧树脂、不饱和树脂和聚氨酯等材料的阻燃剂之用。 

阻燃剂三[2-三(1,3-二溴异丙氧基)硅酰氧基乙基]异氰尿酸酯的合成工艺原理如下式所示: 

SiCl4+HOCH(CH2Br)2→Cl3Si-OCH(CH2Br)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①本发明阻燃剂三[2-三(1,3-二溴异丙氧基)硅酰氧基乙基]异氰尿酸酯化合物含有硅、氮和溴三种元素,其协同阻燃效能高,硅元素具有成炭作用,能有效防止材料受热熔融滴落而产生的二次燃烧,氮元素具有膨胀隔热的效果。 

②本发明阻燃剂三[2-三(1,3-二溴异丙氧基)硅酰氧基乙基]异氰尿酸酯化合物是多酯结构,分子量大、挥发性低、增塑性好、对称性好,其物理化学性能稳定,与高分子材料相容性好,能适应于工程塑料的高温加工。 

③本发明以多晶硅产业的副产物四氯化硅为原料制备硅、氮和溴协同阻燃剂三[2-三(1,3-二溴异丙氧基)硅酰氧基乙基]异氰尿酸酯,为解决四氯化硅综合利用的难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④本发明制备方法先让四氯化硅与1,3-二溴-2-丙醇反应生成硅酸单酯,然后再和赛克反应,改善了赛克不易分散与活性低的缺点,克服了四氯化硅高温下反应易挥发的难题。 

⑤本发明工艺中的溶剂和过量的1,3-二溴-2-丙醇可直接回收利用,其原料价廉易得,生产成本低,设备投资少,易于规模化生产,具有很好的应用及开发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进一步说明产品的结构和性能特给出如下附图。 

1、三[2-三(1,3-二溴异丙氧基)硅酰氧基乙基]异氰尿酸酯的红外光谱图,详见说明书附图图1; 

图1表明,2981cm-1(带有溴基的C-H的伸缩振动);2938cm-1和2887cm-1(C-H的伸缩振动);1698cm-1(C=O的伸缩振动);1089cm-1和874cm-1(Si-O-C的伸缩振动及弯曲振动);1437cm-1(C-H的弯曲振动);1024cm-1和972cm-1(C-O的伸缩振动);1379cm-1(C-N的伸缩振动);631cm-1(C-Br的伸缩振动)。 

2、三[2-三(1,3-二溴异丙氧基)硅酰氧基乙基]异氰尿酸酯的核磁光谱图, 详见说明书附图图2; 

图2表明,氘代氯仿作溶剂,δ4.13-4.23为-OCH(CH2Br)2中与氧相连的次甲基上的氢峰;δ3.96-4.05为-NCH2CH2OSi-中与氧相连的亚甲基上的氢峰;δ3.47-3.70为-OCH(CH2Br)2中溴甲基的氢峰;δ3.21-3.26为-NCH2CH2OSi-中与氮相连的亚甲基上氢峰;δ7.26为溶剂氘代氯仿交换的质子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高效回流冷凝管,并在冷凝管上口装有干燥管的250ml四口烧瓶中,用氮气置换掉瓶内的空气,加入20ml四氯乙烷和8.5g(5.67ml,0.05mol)四氯化硅,在搅拌下,用冷水浴冷却,使反应体系温度降低到30℃以下,滴加10.89g(5.14ml,0.05mol)1,3-二溴-2-丙醇,滴加过程控制反应温度不高于40℃,滴完后,升温至50℃,保温反应2h;待HCl气体放完后,将4.358g(0.0167mol)赛克溶于50ml四氯乙烷的溶液滴入到四口烧瓶中,以滴加速度控制反应温度不高于70℃,滴完后升温至95℃,反应10h,待HCl气体放完后,再将体系降温至50℃以下,滴加22.007g(10.38ml,0.101mol)1,3-二溴-2-丙醇,以滴加速度控制反应温度不高于65℃,滴完后,将体系温度升至95℃,保温反应10h;待HCl气体放完后,再加入0.9g三聚氰胺,保温搅拌1h,检测溶液PH=5-6为反应终点。冷却至35℃,过滤,滤液再减压蒸馏除去四氯乙烷和过量的1,3-二溴-2-丙醇(回收使用)及少量低沸点物,而后降温到60℃,再加入80ml环己烷洗涤,搅拌0.5h,转移至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分出下层料液,减压蒸馏除去少量的环己烷,得产品三[2-三(1,3-二溴异丙氧基)硅酰氧基乙基]异氰尿酸酯。其产率为87.4%,闪点(开口杯):209±5℃,折光率:nD25=1.5431,密度(25℃):2.252g/cm3。 

实施例2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高效回流冷凝管,并在冷凝管上口装有干燥管的250ml四口烧瓶中,用氮气置换掉瓶内的空气,加入20ml二氧六环和 8.5g(5.67ml,0.05mol)四氯化硅,在搅拌下,用冷水浴冷却,使反应体系温度降低到30℃以下,滴加10.89g(5.14ml,0.05mol)1,3-二溴-2-丙醇,滴加过程控制反应温度不高于40℃,滴完后,升温至50℃,保温反应2h;待HCl气体放完后,将4.358g(0.0167mol)赛克溶于50ml二氧六环的溶液滴入到四口烧瓶中,以滴加速度控制反应温度不高于70℃,滴完后升温至90℃,反应10h,待HCl气体放完后,再将体系降温至50℃以下,滴加23.969g(11.31ml,0.11mol)1,3-二溴-2-丙醇,以滴加速度控制反应温度不高于65℃,滴完后,将体系温度升至90℃,保温反应9h;待HCl气体放完后,再加入1.2g三聚氰胺,保温搅拌1h,检测溶液PH=5-6为反应终点。冷却至35℃,过滤,滤液再减压蒸馏除去二氧六环和过量的1,3-二溴-2-丙醇(回收使用)及少量低沸点物,而后降温到60℃,再加入80ml环己烷洗涤,搅拌0.5h,转移至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分出下层料液,减压蒸馏除去少量的环己烷,得产品三[2-三(1,3-二溴异丙氧基)硅酰氧基乙基]异氰尿酸酯。其产率为93.5%,闪点(开口杯):209±5℃,折光率:nD25=1.5431,密度(25℃):2.252g/cm3。 

实施例3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高效回流冷凝管,并在冷凝管上口装有干燥管的250ml四口烧瓶中,用氮气置换掉瓶内的空气,加入20ml乙二醇二甲醚和8.5g(5.67ml,0.05mol)四氯化硅,在搅拌下,用冷水浴冷却,使反应体系温度降低到30℃以下,滴加10.89g(5.14ml,0.05mol)1,3-二溴-2-丙醇,滴加过程控制反应温度不高于40℃,滴完后,升温至50℃,保温反应2h;待HCl气体放完后,将4.358g(0.0167mol)赛克溶于50ml乙二醇二甲醚的溶液滴入到四口烧瓶中,以滴加速度控制反应温度不高于70℃,滴完后升温至85℃,反应12h,待HCl气体放完后,再将体系降温至50℃以下,滴加26.148g(12.33ml,0.12mol)1,3-二溴-2-丙醇,以滴加速度控制反应温度不高于65℃,滴完后,将体系温度升至85℃,保温反应10h;待HCl气体放完后,再加入1g三聚氰胺,保温搅拌1h,检测溶液PH=5-6为反应终点。冷却至35℃,过滤,滤液再减压蒸馏除去乙二醇二甲醚和过量的1,3-二溴-2-丙醇(回收使用)及少量低沸点物, 而后降温到60℃,再加入80ml环己烷洗涤,搅拌0.5h,转移至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分出下层料液,减压蒸馏除去少量的环己烷,得产品三[2-三(1,3-二溴异丙氧基)硅酰氧基乙基]异氰尿酸酯。其产率为88.6%,闪点(开口杯):209±5℃,折光率:nD25=1.5431,密度(25℃):2.252g/cm3。 

实施例4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高效回流冷凝管,并在冷凝管上口装有干燥管的250ml四口烧瓶中,用氮气置换掉瓶内的空气,加入20ml甲苯和8.5g(5.67ml,0.05mol)四氯化硅,在搅拌下,用冷水浴冷却,使反应体系温度降低到30℃以下,滴加10.89g(5.14ml,0.05mol)1,3-二溴-2-丙醇,滴加过程控制反应温度不高于40℃,滴完后,升温至50℃,保温反应2h;待HCl气体放完后,将4.358g(0.0167mol)赛克溶于50ml甲苯的溶液滴入到四口烧瓶中,以滴加速度控制反应温度不高于70℃,滴完后升温至90℃,反应11h;待HCl气体放完后,再将体系降温至50℃以下,滴加28.327g(13.36ml,0.13mol)1,3-二溴-2-丙醇,以滴加速度控制反应温度不高于65℃,滴完后,将体系温度升至95℃,保温反应8h;待HCl气体放完后,再加入1.5g三聚氰胺,保温搅拌1h,检测溶液PH=5-6为反应终点。冷却至35℃,过滤,滤液再减压蒸馏除去甲苯和过量的1,3-二溴-2-丙醇(回收使用)及少量低沸点物,而后降温到60℃,再加入80ml环己烷洗涤,搅拌0.5h,转移至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分出下层料液,减压蒸馏除去少量的环己烷,得产品三[2-三(1,3-二溴异丙氧基)硅酰氧基乙基]异氰尿酸酯。其产率为91.4%,闪点(开口杯):209±5℃,折光率:nD25=1.5431,密度(25℃):2.252g/cm3。 

实施例5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高效回流冷凝管,并在冷凝管上口装有干燥管的250ml四口烧瓶中,用氮气置换掉瓶内的空气,加入20ml二乙二醇二甲醚和8.5g(5.67ml,0.05mol)四氯化硅,在搅拌下,用冷水浴冷却,使反应体系温度降低到30℃以下,滴加10.89g(5.14ml,0.05mol)1,3-二溴-2-丙醇,滴加过程控制反应温度不高于40℃,滴完后,升温至50℃,保温反应2h;待HCl气体放完后,将4.358g(0.0167mol)赛克溶于50ml二乙二醇二甲醚的溶液滴入 到四口烧瓶中,以滴加速度控制反应温度不高于70℃,滴完后升温至95℃,反应9h,待HCl气体放完后,再将体系降温至50℃以下,滴加30.506g(14.39ml,0.14mol)1,3-二溴-2-丙醇,以滴加速度控制反应温度不高于65℃,滴完后,将体系温度升至90℃,保温反应8h;待HCl气体放完后,再加入1.8g三聚氰胺,保温搅拌1h,检测溶液PH=5-6为反应终点。冷却至35℃,过滤,滤液再减压蒸馏除去二乙二醇二甲醚和过量的1,3-二溴-2-丙醇(回收使用)及少量低沸点物,而后降温到60℃,再加入80ml环己烷洗涤,搅拌0.5h,转移至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分出下层料液,减压蒸馏除去少量的环己烷,得产品三[2-三(1,3-二溴异丙氧基)硅酰氧基乙基]异氰尿酸酯。其产率为92.7%,闪点(开口杯):209±5℃,折光率:nD25=1.5431,密度(25℃):2.252g/cm3。 

表1三[2-三(1,3-二溴异丙氧基)硅酰氧基乙基]异氰尿酸酯制备例主要工艺参数 

本案发明人还将上述制备的三[2-三(1,3-二溴异丙氧基)硅酰氧基乙基]异氰尿酸酯应用于聚氯乙烯中。参照:GB/T2406-2008《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测样品的极限氧指数。取阻燃剂三[2-三(1,3-二溴异丙氧基)硅酰氧基乙基]异氰尿酸酯、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协效阻燃剂三氧化二锑(Sb2O3)和聚氯乙烯(PVC)以不同比例混合均匀后,用挤出机挤出,制成直径为3mm的样条,并对其阻燃性能进行了测试,列出了部分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三[2-三(1,3-二溴异丙氧基)硅酰氧基乙基]异氰尿酸酯的阻燃性能数据 

实验表明,阻燃剂三[2-三(1,3-二溴异丙氧基)硅酰氧基乙基]异氰尿酸酯与聚氯乙烯有很好的相容性,与Sb2O3有很好的阻燃协效性,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成炭防滴落性能和增塑性能。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