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混水阀、该混水阀模具及该混水阀形成的水龙头

一种混水阀、该混水阀模具及该混水阀形成的水龙头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水阀、该混水阀模具及该混水阀形成的水龙头,该混水阀包括:T型阀壳,所述阀壳两端均为进水腔,所述阀壳第三端为出水腔;隔板、混合腔及安装于所述混合腔内的阀芯,所述混合腔底板上设置有定位孔,且设置于出水腔上;位于所述进水腔之间的所述出水腔截面为梯形。本发明所述的混水阀,有效避免了混水阀漏水问题;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生产成本低的特点。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混水阀形成的水龙头及该制造该混水阀的模具。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48629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泉州安科卫浴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310472520.8

  • 发明设计人 曹宏州;

    申请日2013-10-11

  • 分类号F16K11/02(20060101);F16K27/00(20060101);B22C9/24(20060101);

  • 代理机构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赖开慧

  • 地址 362300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仑苍镇大宇村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1:31:4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11-09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F16K11/02 登记生效日:2016102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1011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5-12-16

    授权

    授权

  • 2014-02-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16K11/02 申请日:201310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1-0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浴产品中出水阀体的制造,特别是一种用于混合冷热水的混水阀、该混水阀形成的水龙头及该混水阀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冷热水混合水龙头,包括一个混合腔,混合腔连接有热水进口、冷水进口及出水口,并通过安装在混合腔内的阀芯来实现冷热水的出水。由于阀芯安装的位置必须准确,不能偏移,因此,混合腔内设置有定位孔,用于安装阀芯时进行定位,保证阀芯安装位置准确。而现有的定位孔一般设置在冷热水的进水腔上,为防止其与进水腔互通,定位孔为盲孔;可一旦盲孔发生裂缝,则会引起漏水问题。

再者,如图5所示,现有的冷热水混合水龙头在进水口与出水口的位置,出水腔一般设计成扁平状的矩形,导致在铸造造型工艺上出水腔模芯75的两底角会形成台阶结构,如此,进水腔模芯73便无法放入。因此,必须将进水腔模芯73设计成组合式模芯,即模芯73和模芯74,然后采取先放入模芯74,再放入模芯73的方式放入,增加了模芯造型量,又因模芯被分成二,在浇铸时容易被铜水冲塌,使铸件出现夹渣、砂眼和缩松,次品率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混水阀,解决现有混水阀易产生漏水问题且制造过程复杂、次品率高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水阀,包括:T型阀壳,所述阀壳两端均为进水腔,所述阀壳第三端为出水腔;隔板,位于所述进水腔与出水腔的交汇处,并将所述进水腔与出水腔隔开;混合腔,在所述隔板上,所述混合腔底板设置有定位孔和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分别与进水腔、出水腔连通;阀芯,安装于所述混合腔内,用于控制所述底板上通孔与进水腔及出水腔的连通;所述底板上的定位孔为盲孔,且设置于出水腔上;位于所述进水腔之间的所述出水腔截面为梯形。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孔为两个,并排位于出水腔上。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为三个,分别连通进水腔与混合腔、出水腔与混合腔。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腔截面为圆形,并在接口处设有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腔设置有换向开关。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成形上述混水阀的模具,包含一上模和一下模,所述上模与下模配合形成T型阀壳外形;两个进水腔模芯,位于所述上模和下模形成的腔体两侧,用于形成进水腔;一出水腔模芯,位于所述两个进水腔中间,所述出水腔模芯的截面为梯形;一混合腔模芯,位于所述出水腔与下模之间,用于形成混水腔、通孔及定位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将定位孔设置在出水腔上,避免了因定位孔出现开裂而引起的漏水问题;同时,将位于两边进水腔之间的出水腔截面设计成梯形,使得制造所述混水阀时,与进水腔连通的通孔位置不需要另设一模芯,而是直接采用单一进水腔模芯即可,大大简化了制造设计,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混水阀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混水阀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混水阀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混水阀模具示意图。

图5为传统混水阀模具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混水阀俯视示意图,图2为混水阀隔板的剖视示意图,图3则为混水阀沿两进水腔及位于进水腔上的通孔的剖视示意图。

结合图1至图3所示,一种混水阀,包括:T型阀壳1,所述阀壳1两端均为进水腔2,所述阀壳1第三端为出水腔3;隔板4(图2中阴影部分),位于所述进水腔2与出水腔3的交汇处,并将所述进水腔2与出水腔3隔开;混合腔5,在所述隔板4上,所述混合腔底板51设置有定位孔511和多个通孔512,所述通孔512分别与进水腔2、出水腔3连通;阀芯(未示出),安装于所述混合腔5内,用于控制所述底板51上通孔512与进水腔2及出水腔3的连通;所述底板51上的定位孔511为盲孔,且设置于出水腔3上;位于所述进水腔2之间的所述出水腔3截面为梯形。当然,所述梯形并非严格的几何梯形,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将四个角圆弧化的梯形。

所述两个进水腔2均设置有进水口21,分别为冷水进水口和热水进水口。所述出水腔3则设置有出水口31。

其中,所述隔板4为两个,对称地在进水腔2和出水腔3交汇处将两进水腔2隔断,使得从两进水腔2进水口21进入的冷水和热水不能够直接冲碰混合,而是从混合腔5底板51上的通孔512进入混合腔5再混合。此种设计,有效避免了因冷、热水水压不同,而直接冲碰混合时易发生水压高的一方将水压低的一方压住而导致冷、热水混合不均的现象。同时,由于冷、热水均通过通孔进入混合腔,因此,通过阀芯控制通孔的打开大小即可控制冷、热水的进水量,从而控制冷、热水混合后的水温。

所述定位孔511为两个,并排位于出水腔3上。所述定位孔511用于安装阀芯时的定位,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仅设计单个或多个;如果仅设计一个,则只需将定位孔设计成非圆形,如矩形或椭圆形或三角形,只要能起到阀芯定位作用即可。

所述定位孔511设计在所述出水腔3上方,不仅在安装阀芯时定位方便,而且万一定位孔511出现裂纹或穿孔,也不会引起漏水问题,保证混水阀的正常使用,从而降低废品率。

所述通孔512为三个,分别将两进水腔2与混合腔5、出水腔3与混合腔5连通。所述通孔512用于导通各个水腔,使冷、热水进水混合后能够流出。根据实际需要,通孔数量不限,可以设计多个进水或多个出水通孔,优选的为三个,分别位于冷水的进水腔2、热水的进水腔2和出水腔3上,使进水腔2与出水腔3均与混合腔5连通。

所述混合腔5截面为圆形,并在接口处设有螺纹。所述混合腔5通过螺纹与外部的出水龙头或花洒连接,方便使用。

所述出水腔3设置有换向开关32。所述换向开关32用于选择出水方向,当换向开关向下按下或向上拔起时,则水从出水口31流出;当换向开关改变位置时,则水从混合腔5顶部连接的出水龙头或花洒流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混合水水龙头,所述混合水水龙头只需将出水龙头安装在上述混水阀的混水腔上即可制得。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的混水阀,通过将定位孔设置在出水腔上,避免了因定位孔出现开裂而引起的漏水问题;同时,将位于两边进水腔之间的出水腔截面设计成梯形,使得制造所述混水阀时,与进水腔连通的通孔位置不需要另设一模芯,而是直接采用单一进水腔模芯即可,大大简化了制造设计,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混水阀模具,如图4所示,该模具,包含一上模61和一下模62,所述上模61与下模62配合形成T型阀壳外形;两个进水腔模芯63,位于所述上模61和下模62形成的腔体两侧,用于形成进水腔;一出水腔模芯64,位于所述两个进水腔中间,所述出水腔模芯64的截面为梯形;一混合腔模芯65,位于所述出水腔模芯64与下模62之间,用于形成混水腔、通孔及定位孔。所述梯形截面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几何梯形,而是将梯形四个角圆弧化的梯形。

由于所述出水腔模芯64的截面不再是传统的矩形,而是梯形,即上端缩窄下端加宽,同时再利用隔板的厚度空间,则轻易可使整个进水腔模芯63垂直放入模具中,而不像图5的传统混水阀模具,其出水腔模芯75必须设计成组合模芯73、组合模芯74两部分组成的组合模芯,才能放入。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的混水阀模芯,由于采用单一模芯设计,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在浇铸成形时不容易发生模芯被铜水冲塌,使铸件出现夹渣、砂眼和缩松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成品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发明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