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海湾扇贝反季节繁育方法

海湾扇贝反季节繁育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湾扇贝反季节繁育方法,包括:(1)、第一年的夏季,控制亲贝养殖水温日渐降温,直至亲贝性腺发育停滞;(2)、控制亲贝养殖水温日渐升温,直至亲贝性腺发育停滞解除;(3)、待亲贝自然产卵后,搜集卵并孵化为扇贝幼体;(4)、培育扇贝幼体长成为稚贝后,将稚贝转移至自然海区养殖;(5)、当自然海区水温降至6℃以下时,将稚贝转移至越冬区越冬;(6)、第二年的春季,当自然海区水温升至15℃以上时,将越冬区的稚贝移回自然海区养殖;以及(7)、第二年的夏季收获养成的扇贝。本发明的反季节繁育方法充分利用了闲置的海区和设施,既降低了养殖成本又避免了秋季养殖中有害附着物对4扇贝生长的影响。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51865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河北农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310397489.6

  • 发明设计人 郭冉;曾昭春;韩青动;夏辉;

    申请日2013-08-31

  • 分类号A01K6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434 北京献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杨献智;赵向辉

  • 地址 066003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东段52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0:52:2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0-2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K61/00 授权公告日:20150916 终止日期:20160831 申请日:20130831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9-16

    授权

    授权

  • 2014-04-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K61/00 申请日:201308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1-2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贝类养殖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海湾扇贝的苗种繁殖 及育成方法。

背景技术

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Lamark)于1982年由中国科学院 海洋研究所引入我国,我国自1985年在山东省、辽宁省大面积推广, 1987年推广至河北省。由于海湾扇贝生长速度快,当年即可达到商品规 格,很快便形成了大而新的浅海筏式海湾扇贝养殖产业。至2000年达 到64万余吨,占中国扇贝养殖总产量的70%,形成海水养殖的重要对 象之一。

目前,渤海北部沿海,由于浅海养殖品种单一,养殖模式落后,存 在海域和养殖设施季节性闲置、天然饵料资源浪费等问题,海域科学利 用性差。因此,能否合理规划、科学养殖将成为海湾扇贝养殖产业发展 的制约因素;能否充分、合理地利用可养海区、天然饵料等自然资源是 决定养殖产量、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

具体而言,海湾扇贝养殖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较成熟 的养殖模式,即春季育苗秋季养殖,如图1所示,每年8月中旬进入养 殖阶段,成熟期为11月,大约3个月的养殖期。这种养殖模式使春季 已养海区和养殖设施闲置率达70%-80%,夏季设施闲置率达40%- 50%。春季海区基本闲置,天然饵料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浮游植物过 渡繁殖,往往给赤潮的提早和频繁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若能利用海 区闲置期在春季增加一次海湾扇贝养成生产过程,进行双季养殖,既可 提高春季海区、设施、天然饵料的利用率,增加生产效益,又可推迟或 减缓养殖海区赤潮的发生。另一方面,春季养殖也符合海湾扇贝的繁殖 和生长规律,以往单季即秋季养殖的研究表明,海湾扇贝一年有春秋两 个繁殖盛期,春季为5月下旬至6月,秋季为9至10月;海湾扇贝生 长适宜温度为18~28℃,而5月至8月初正是海湾扇贝适宜生长的季节。

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545866描述了一种栉孔扇贝秋季苗种繁 育和养成方法,其选择在8-9月开始栉孔扇贝苗种繁育,先选取合格亲 贝,10-15天后调控亲贝性腺同步成熟并进行产卵、受精,然后进行扇 贝幼体培育,经过13-18天扇贝幼苗变态附着成稚贝,稚贝经室内暂养 10-15天后进行海上保苗,11月份分笼海上养殖,到翌年9-11月收获可 直至第三年七月。然而,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的生长习性、生长周期和 培育方法差别较大。例如,栉孔扇贝为雌雄异体,受精前,雌体和雄体 的发育可分开控制,比较容易;而海湾扇贝为雌雄同体,要确保精巢和 卵巢发育同步,需要通过精确控制有效积温,使海湾扇贝同步产卵和产 出精子,便于受精的完成。栉孔扇贝的春季苗种繁育一般在第一年春季 开始,第二年的10月以后收获;而海湾扇贝的春季养殖在当年即可完 成(春季育苗,当年11月左右成熟)。另外,CN1545866采用天然海域 越冬,环境不可控。

综上所述,当前海湾扇贝的单季养殖模式造成了海区和养殖设施的 大量闲置,严重影响了扇贝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需要开发海湾扇贝的 双季养殖技术以期充分利用有效的资源,达到养殖的最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湾扇贝反季节繁育方法,以有效利用传 统养殖模式的闲置期,增加一次海湾扇贝养成过程,使闲置海区、设施、 天然饵料得以充分利用,使扇贝养殖效益增加。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提供一种海湾扇贝反季节繁育方法,该方法包 括以下步骤:(1)、第一年的夏季,控制亲贝养殖水温日渐降温,直至 亲贝性腺发育停滞;(2)、确定亲贝性腺发育停滞后,控制亲贝养殖水 温日渐升温,直至亲贝性腺发育停滞解除;(3)、待亲贝自然产卵后, 搜集卵并孵化为扇贝幼体;(4)、培育扇贝幼体长成为稚贝后,将稚贝 转移至自然海区养殖;(5)、当自然海区水温降至6℃以下时,将稚贝转 移至越冬区越冬;(6)、第二年的春季,当自然海区水温升至15℃以上 时,将越冬区的稚贝移回自然海区养殖;以及(7)、第二年的夏季收获 养成的扇贝。

可选择地,在步骤(1)中,可以将亲贝养殖水温缓慢降温至2-7℃, 并且保持水温2-7℃至少10天;在步骤(2)中,可以控制亲贝养殖水 温缓慢升温至自然水温;以及在步骤(2)和步骤(3)之间,可以进一 步包括在亲贝性腺逐渐成熟但尚未进入排卵期之前选择个体健康、性腺 发育成熟的亲贝待产的步骤。

优选地,在步骤(1)中,可以将亲贝养殖水温缓慢降温至3-5℃, 并且保持水温3-5℃至少15天;以及步骤(5)选择在第一年的8月下 旬至9月初进行。

可选择地,在步骤(1)和/或步骤(2)中,还可以同步进行亲贝营 养强化。

可选择地,营养强化可以是为亲贝投喂维生素E和高不饱和脂肪酸 强化的饵料。

优选地,饵料可以包括以下成分:螺旋藻粉2-8重量份、豆浆8-25 重量份、淀粉25-50重量份、薯粉藻浆20-45重量份、维生素E0.2-1.5 重量份以及鱼油0.5-3重量份。

更优选地,饵料可以包括以下成分:螺旋藻粉3-5重量份、豆浆10-25 重量份、淀粉30-45重量份、薯粉藻浆30-45重量份、维生素E0.5-1重 量份以及鱼油1-2重量份。

可选择地,步骤(7)中的越冬区可以为室内水泥池或塑料棚土池。

优选地,室内水泥池可以采用养殖笼吊养,连续充气培养使氧气含 量在5mg以上,越冬密度可以控制为0.12-4.5万粒/m3

优选地,塑料棚土池可以采用养殖笼分层吊养,越冬密度可以控制 为0.012-0.45万粒/m2

可替代地,本发明提供一种海湾扇贝反季节繁育方法,该方法包括 以下步骤:亲贝性腺发育停滞:第一年夏季开始,将亲贝养殖水温缓慢 降温至3-5℃,保持15-20天;亲贝性腺发育停滞解除:缓慢升温促熟, 直至自然水温;亲贝选择:亲贝性腺逐渐成熟但尚未进入排卵期之前选 择个体健康、性腺发育成熟的亲贝待产;采卵:亲贝产卵,搜集卵并孵 化至变态为扇贝幼体;幼体培育:培育扇贝幼体至长成为稚贝;稚贝中 间育成:培育稚贝,然后将稚贝转移至自然海区养殖;越冬:冬季开始 直至次年移植之前,维持水温在2-7℃使稚贝越冬;移植:次年春季, 将越冬的稚贝移至自然海区养殖;收获:夏季收获养成的扇贝。

优选地,在进行(1)、(2)步骤的同时进行亲贝营养强化,例如为 亲贝投喂维生素E和高不饱和脂肪酸(DHA和EPA)强化的饵料。一 种实施方式中,亲贝营养强化饵料包含以下组分:螺旋藻粉3-5份、豆 浆10-20份、淀粉30-40份、薯粉藻浆30-40份、维生素E0.5-1份、鱼 油(富含DHA和EPA)1-2份。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5)的幼体 培育采用营养强化的藻类,例如选用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 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dis) 或亚心型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或它们的组合做为海湾扇贝 幼体培育使用的单胞藻。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6)的稚贝中间育成 采用浮筏吊养。另外某些实施方式中,采卵方式为自然成熟、常温蓄养 待产,或自然成熟、控温蓄养待产,或随选随采,优选自然成熟、常温 蓄养待产。

稚贝越冬可以采用室内水泥池或塑料棚土池方法。室内水泥池可采 用养殖笼吊养,连续充气培养使氧气含量在5mg以上,越冬密度为 0.12-4.5万粒/m3。塑料棚土池可采用养殖笼分层吊养,连续充气,越冬 密度在0.012-0.45万粒/m2

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步骤(1)在7月中下旬开始,选择亲贝,8月 初采卵,8月下旬至9月初将稚贝转移至自然海区养殖,11月水温下降 至6℃时开始越冬,次年4月水温达到15-20℃时移植,7月中旬至8月 上、中旬收获扇贝。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方法的秋季育苗利用传统养殖 模式的闲置期,增加一次海湾扇贝养成过程,闲置海区、设施、天然饵 料得以充分利用,使扇贝养殖效益增加;(2)、反季养殖可有效避免有 害生物附着,海湾扇贝反季养殖是在附着物尚没有造成危害前,扇贝已 进入了收获期,因此有效规避了附着物对扇贝生长发育的影响;(3)、 由于扇贝的反季养殖利用了春季海区的天然饵料,减少了浮游生物,因 此还可以减少海域赤潮的发生几率;(4)、本发明方法通过投喂强化过 维生素E和高不饱和脂肪酸的藻类来进行亲贝的营养强化,提高卵子和 精子的质量,从而提高受精卵的孵化率、稚贝成活率;(5)、本发明方 法通过给稚贝投喂营养强化的藻类,可提高其变态成功率;(6)、本发 明方法中,稚贝采用塑料棚土池越冬或者室内水泥池越冬,环境可控, 提高成活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海湾扇贝繁育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海湾扇贝反季节繁育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我国养殖的海湾扇贝引自美国的马萨诸塞洲和弗吉尼亚洲,该 地区的纬度与我国现有的养殖海域相近,在原产地的繁殖期为6-7月, 当年秋季规格可达到3-4cm,至第二年春、夏季才能达到商品规格。该 品种引入我国后,为了能缩短养殖周期,采用了提前人工育苗,延长当 年养殖期3个月左右,实现了当年育苗,当年养成的目的。而本研究中 的反季繁育方式的采卵期、苗种培育期、育成期与原产地海湾扇贝自然 生活史时间相似,从海湾扇贝生理学理论角度看是可行的。

双季养殖的原理是充分利用海湾扇贝春、秋两个适宜生长期,通过 苗种越冬技术的完善,达到每年两季养殖过程,其技术关键即为海湾扇 贝的反季节苗种繁育技术。若春季养殖的规模是秋季养殖规模的50%, 则年产量可提高50%,年利润可提高50%以上。

本文所用术语“反季”或“反季节”是指春季养殖,与当前的秋季 养殖模式相对。如前文所述,目前我国的海湾扇贝养殖模式为春季育苗 秋季养殖,每年8月中旬进入养殖阶段,成熟期为11月。本发明的反 季节养殖是指秋季育苗春季养殖,即第一年秋季育苗,苗种越冬,次年 春季开始养殖,夏季养成。本发明的海湾扇贝反季节繁育过程如图2所 示。

本文中上旬、中旬和下旬的含义与它们通常的含义相同,即分别指 一个月的1-10号左右、11-20号左右、21号左右至月底。需要指出的是, 本文提及的月份例如“7月中下旬”、“8月下旬”、“11月”等等都是指 大概的时间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特别是 水温的高低来确定何时进行某个步骤,例如稚贝越冬的步骤,本发明方 法中一般在11月份水温下降至低于6℃时开始进行,但是如果某地区当 年在10月下旬水温已低于6℃,则可以在10月下旬就开始稚贝越冬。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认可,在实施本发明技术方案或其变化形式时, 与本文提及的时间接近的时间范围均属于本发明的等同实施方式。本发 明上下文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 同。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在第一年的夏秋季例如7月中下旬开始,通过将 亲贝养殖水温缓慢降温至3-5℃,保持15天以上例如15-20天,使亲贝 性腺发育停滞。缓慢降温可以是每天降温1-2℃或者二天降温3-5度。 通过人为设置一个亲贝性腺发育的静止期,控制其性腺发育速度和产卵 时间,以保证人工育苗生产的顺利进行。

亲贝性腺发育静止期之后,通过缓慢升温例如每天升温1-2℃使亲 贝养殖水温升至自然水温,一般为25-26℃,从而使亲贝性腺发育停滞 解除。7月中、下旬,扇贝性腺逐渐成熟,但尚未进入排卵期,此时选 择个体健康、性腺发育成熟的亲贝运入室内待产。采卵方式可以是自然 成熟、常温蓄养待产,或自然成熟、控温蓄养待产,或随选随采。自然 成熟、控温蓄养待产是指选择、筛选性腺成熟的亲贝运入室内后,先常 温蓄养,然后降温处理,经过性腺发育静止期后升温促熟待产。随选随 采是指亲贝进入产卵期后,根据生产需要,随时选种,即选即采卵。根 据本发明,从孵化率和变态率两方面考虑,优选自然成熟、常温蓄养待 产。

一般在8月初,亲贝产卵,搜集卵并进行孵化至变态完成为扇贝幼 体。用常规方法培育扇贝幼体,选用营养强化单胞藻作为饵料。选用牟 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dis)和亚心型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做为海湾扇贝育苗使用的单胞藻。单胞藻采用常规培养 方法,接种后培养4-6天投喂。8月下旬至9月初,将稚贝转移至自然 海区养殖,优选浮筏吊养。

一般在11月初,养殖水域进入冬季,水温下降至低于6℃,此时开 始越冬保苗直至次年春季移植。越冬保苗主要是为稚贝提供合适的温度 和其他合适条件以使稚贝能够安全越冬。合适的温度例如为2-7℃,优 选3-6℃。苗种越冬可以采用室内水泥池或塑料棚土池。例如采用室内 水泥池加养殖笼吊养,水温4±1℃,可每天换水,连续充气培养使氧气 含量在5mg以上,越冬密度根据苗种规格大小可以在0.12万-4.5万粒 /m3。再例如采用塑料棚土池加养殖笼分层吊养的方式,水温维持在 3-6℃,可每天更换全部养殖用水,连续充气。优选每天换水时清洗吊 笼,每月更换一次吊笼,保证水流畅通。越冬密度根据苗种规格大小控 制在0.012-0.45万粒/m2

根据发明人的研究,室内水泥池越冬和室外塑料棚土池越冬对稚贝 的出池数和保苗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两种保苗方式显示出同 样的规律,即入池规格较大的稚贝保苗率较高,规格小的稚贝保苗率较 低。

越冬的稚贝采用常规方法培养,例如可以单胞藻和代用饵料混合使 用(2:1)。单胞藻饵料可选用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湛江 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dis)或 亚心型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或它们的组合。单胞藻采用常 规培养方法,接种后培养4-6天投喂,为幼虫提供高密度优质的鲜活饵 料。代用饵料主要用于亲贝蓄养和幼贝越冬,主要种类有螺旋藻粉、豆 浆、淀粉、薯粉藻浆等。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海湾扇贝的亲贝蓄养和幼 体、稚贝培养的常规方法,本文中如未特别指明,培养方法均为常规方 法。

保苗越冬的另一种可选方式是异地自然海区越冬。虽然下文实施例 中显示,由于长途运输使死亡率大幅度增加、越冬海区和养殖海区温度 差别大、越冬海区和养殖海区自然环境差异大等原因,异地海区越冬相 对于其他两种越冬方式而言保苗率最低,但也不排除在某些养殖海区可 以利用较近的越冬海区越冬保苗。因此可以看出,本发明方法的越冬保 苗步骤不限于具体的某种方式,只要能使稚贝安全越冬即可。

次年春季5月中旬左右,水温达到15-20℃,将越冬的稚贝移至自 然海区常规养殖,至7月中旬左右即可达到商品规格,平均壳高可达 3.5-4.5cm左右,笼产可达7.5kg;至8月上、中旬,笼产可达18kg。

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验表明,在秋季进行育苗,当 次年春季5月水温达到约18℃以上时将安全越冬的稚贝投入养殖海域, 3个月后,在8月中旬养成出笼,不影响传统养殖的放苗时间。因此, 秋季育苗利用传统养殖模式的闲置期,增加一次海湾扇贝养成过程是完 全可行的。此时,闲置海区、设施、天然饵料得以充分利用,使扇贝养 殖效益增加。保守估算,若春季养殖的规模是秋季养殖规模的50%,则 年产量可提高50%,年利润可提高50%以上。

另外,反季养殖可有效避免有害生物附着。对扇贝养殖产生较大危 害的生物种类有牡蛎、玻璃海鞘、滕壶和石灰虫等。其中,牡蛎自6月 中下旬逐渐进入繁殖期,7月中旬进入附着期,至9月上中旬随着牡蛎 不断生长,对扇贝的影响越来越严重。而海湾扇贝反季养殖是在附着物 尚没有造成危害前,扇贝已进入了收获期。玻璃海鞘的发生期常出现在 8月中、下旬,经附着发育为成体,开始影响扇贝的生长发育,主要表 现在争夺饵料、挤压生活空间等。除此之外,滕壶、石灰虫等附着物对 扇贝的生长也有较大影响,其附着期同样是大量的出现在9月份。在以 往的养殖生产中,常因附着物过多而造成产量下降,达不到商品规格而 导致严重亏损,甚至颗粒不收。而海湾扇贝反季养殖是在附着物尚没有 造成危害前,扇贝已进入了收获期,因此有效地规避了附着物对扇贝生 长发育的影响。此外,由于扇贝的反季养殖利用了春季海区的天然饵料, 减少了浮游生物,因此还可以减少海域赤潮的发生几率。

以下介绍本发明的具体应用示例。

养殖所用的苗种规格为1.0-2.0cm,取自从美国马萨诸塞洲和弗吉尼 亚洲引进的原种经过人工繁育、苗种中间育成和越冬而成的幼贝。

实验海区和设施完全利用夏秋养殖所使用的闲置的海区和设施(主 要器材为浮筏、吊笼和浮球)。

单胞藻饵料选用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湛江等鞭金藻 (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dis)和亚心型扁 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做为海湾扇贝育苗使用的单胞藻。单胞 藻采用常规培养方法,接种后培养4-6天投喂,为幼虫培养实验提供高 密度优质的鲜活饵料。

代用饵料主要用于亲贝蓄养和幼贝越冬,主要种类有:螺旋藻粉、 豆浆、淀粉、薯粉藻浆。

亲贝性腺发育停滞。从夏季的7月中下旬开始,将亲贝养殖水温缓 慢降温至3-5℃,此时海湾扇贝亲贝性腺停止发育。使3-5℃水温保持 15天。缓慢升温促熟,直至自然水温(25-26℃左右)。

采卵方式包括:

自然成熟,常温蓄养待产。7月中、下旬扇贝性腺逐渐成熟,但尚 未进入排卵期,此时进行亲贝选择,运入室内常温蓄养待产。分别于第 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的八月上旬采卵三次。

自然成熟,控温蓄养待产。当亲贝性腺成熟后,进行选择、筛选, 运入室内,通过常温蓄养、降温处理、经过性腺发育静止期后升温促熟 待产。分别于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的八月下旬或九月上旬采卵三次。

随选随采。亲贝进入产卵期后,根据生产需要,随时选种,即选即 采卵。分别于第一年、第二年的八月中下旬采卵五次。

幼体培育采用常规方法培育。

稚贝中间育成采用自然海区浮筏吊养。

苗种越冬包括:

室内越冬,采用室内水泥池(4m×3.33m×1.5m),养殖笼(可根 据规格增设套网)吊养(30笼/池),饵料为单胞藻和代用饵料混合使用 (2:1),水温4±1℃,每天换水,连续充气培养使氧气含量在5mg以 上,越冬密度根据苗种规格大小控制为0.12万-4.5万粒/m3,比如0.5 万-3万粒/m3

塑料棚土池越冬,选用透光率较高的高强度大棚膜,框架采用复合 材料构件,棚顶配备保温毡或稻草帘;水池面积根据越冬苗种数量确定, 水池东西走向,池水深1.2-1.5m,水温维持在3-6℃,室内配备备用保 温设施和饵料培养池。苗种越冬采用养殖笼(可根据苗种规格增设套网) 分层吊养,每天更换全部养殖用水,连续充气。每天换水时清洗吊笼, 每月更换一次吊笼,保证水流畅通。越冬密度根据苗种规格大小控制在 0.012-0.45万粒/m2,比如0.5-0.3万粒/m2

异地自然海区越冬,海区选择条件:冬季海水水温≥3℃、盐度为 28-33、无污染、海水清澈、受风浪影响小的海湾,且距养殖区相对较 近的海域。越冬方式采用浮筏式养殖笼吊养。

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Duncan’s 多重比较分析试验结果平均数的差异显著性(P<0.05),数据统计使用 SPSS11.0分析软件。

实验结果如下:

不同采卵方式对孵化率及变态率的影响。从表1的实验结果可以看 出,不同采卵方式对孵化率及变态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优 劣排列顺序为常温蓄养自然排放>控温蓄养自然排放>即选即采。其中采 用常温蓄养自然排放采卵组的孵化率、变态率和成活率相对较稳定,特 别是扇贝育苗过程中较敏感的稚贝变态率平均达到50.87%,幼体培育 成活率高达46.27%,其效果显著优于控温蓄养自然排放采卵组 (P<0.05)。即选即采效果极差,5次实验中,一次因孵化率为0、两次 因稚贝变态率为0而终止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采卵方式无选用价值。

表1.不同采卵方式对海湾扇贝幼体孵化率和变态率的影响

注:同行数据上标字母a、b、c不同者之间表示存在显著差异 (P<0.05)

孵化率=担轮幼虫/受精卵×100%;

变态率=D形幼虫/担轮幼虫×100%;

成活率=眼点幼虫/D形幼虫×100%;

变态率=稚贝/眼点幼虫×100%;

总成活率=稚贝/D形幼虫×100%

苗种中间育成结果分析,表2实验结果显示,不同采卵方式经中间 培育生产的苗种规格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常温蓄养自然排放>即选 即采>控温蓄养自然排放。同时实验证明,不同采卵方式的采苗时间因 性腺成熟状况及控温时间的需要,采苗的时间是相对稳定的,即不同采 卵方式所生产的苗种规格是相对稳定的。其中控温蓄养自然排放组的苗 种中间育成期的保苗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

表2.不同采卵方式对苗种中间育成效果的影响

注:同列数据上标字母a、b、c不同者之间表示存在显著差异 (P<0.05)。

苗种越冬结果,如表3所示:三种保苗方式对稚贝的出池数和保苗 率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每种保苗方式均表现出同样的规律:即 入池规格较大的稚贝保苗率较高,规格小的稚贝保苗率较低。以第一年 度十一月上旬入池的平均规格分别为3.65mm、6.89mm和15.76mm实 验组为例,其保苗率分别为8.32%、57.41%和86.60%,规格最大的保 苗率为规格最小的10.41倍。

4个小规格实验组平均越冬生长率为39.05%,最高为53.69%、最 低为25.72%。在实验中观察到:在低温条件下,规格小的苗种活力和 附着能力低下,易形成大量堆积和相互咬壳,因而造成大量死亡,而规 格大的苗种不容易死亡,从而产生小苗死亡率高,大苗死亡率低的“假 长”现象。

第一年度十一月上旬开始的异地自然海区因风暴潮造成吊笼绕绠 死亡而越冬失败。

表3.不同越冬方式对稚贝的影响

春季海湾扇贝养殖生长情况,表4的实验结果表明:每年4月上、 中旬放养,至7月中旬即可达到商品规格,平均壳高可达4cm左右,笼 产可达7.5kg,按每6.00元kg-1,每笼产值可达45元;至8月上、中 旬,笼产可达18kg/笼,出柱率可达10.03%。

表4.海湾扇贝反季节养殖效果

尽管在此已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要理解的是本发 明并不局限于这里详细描述和示出的具体结构,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实 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实现其它的变型和变体。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