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利用回流法的石油产品酸值自动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利用回流法的石油产品酸值自动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摘要

利用回流法的石油产品酸值自动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属于石油产品分析仪器技术领域。包括滴定池(7)、设置在滴定池(7)底部的搅拌装置和加热装置、设置在其上方的滴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滴定池(7)底部向外延伸形成分液池(21),其两侧固定有光电检测装置,滴定池(7)口部设置有滴定回流接口。检测步骤如下:装置进入工作状态并初始化,进行功能设定,之后装置开始检测工作,检测完成之后操作人员选择是否进行关机前的清洗以及是否进行下一个测试,装置根据操作人员的选择进行下一步操作。本发明采用了回流法且实现了在同一滴定池内自动完成清洗、加液、加热、搅拌、测量以及计量等步骤且检测精度更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30846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淄博科通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310250142.9

  • 发明设计人 张庆乾;智洪彬;胡继刚;

    申请日2013-06-22

  • 分类号G01N21/31(20060101);G01N1/28(20060101);G01N35/00(20060101);

  • 代理机构37223 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张雯

  • 地址 255086 山东省淄博市高新区鲁泰大道126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0:39: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10-28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G01N21/31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0622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5-05-27

    授权

    授权

  • 2013-10-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N21/31 申请日:201306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9-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利用回流法的石油产品酸值自动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属于石油产品分析仪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回流法对石油产品酸值进行检测,可以完成自动进样、自动加液、自动计量、自动测量、自动清洗、自动排液等功能的石油产品酸值自动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石油产品酸值是检测检验石油产品的一项重要指标。在进行石油产品的酸性检测时,首先将一定量的待检测产品和相应比例的萃取液,然后进行加热,沸腾之后加入指示剂,并对液体进行不断搅拌的同时滴入中和剂,当加入的中和剂的两与当待检测样品的酸值恰好中和时,指示剂颜色发生突变,此时停止加入中和剂,然后通过计算已加入的中和剂的量计算待检测产品的酸值。

在现有技术中,对石油产品进行酸值检测时主要采用两种方法:(1)人工进行检测,此方法的缺陷是工作繁琐,工作量大且误差较大;(2)通过自动检测仪自动检测,通过光感器件对待检测液体的颜色进行检测。但使用自动检测方法时,如果盛放待检测液体的容器半径较小,则不方便对液体进行搅拌,会出现搅拌不匀的现象;如果容器的半径较大,则目前的光感技术很难穿过较粗的容器进行检测。目前普遍采用的办法是将待检测产品和萃取液充分混合沸腾后,抽取到另外一个半径较小的容器内进行滴定中和测试,但是使用这种方法时,抽取的过程中,一是会出现温度的损失,特别是室温较低的时候,二是抽取的管壁会留下一定的液体,同样会出现较大的测量误差。所以,在当今技术人员紧缺,劳动力强度大的情况下,发明一种能实现石油产品酸值测定仪自动加液、自动测量、自动计量、自动清洗等一系列过程的自动化以及精确检测出待测产品酸值产品变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回流法能够在同一滴定池内自动完成高精度检测更高的利用回流法的石油产品酸值自动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利用回流法的石油产品酸值自动检测装置,包括杯状的滴定池,设置在滴定池底部的搅拌装置和加热装置,以及设置在滴定池上方的滴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滴定池底部一侧向外延伸形成一分液池,分液池的两侧固定有由光电发射管和光电接收管组成的光电检测装置,滴定池口部设置有与滴定池内部相连通的滴定回流接口。

所述的分液池为直径为15~25mm,左右两侧切边的圆柱形结构。

所述的滴定回流接口包括凸出于滴定池口部上表面的滴定管和冷凝管下固定孔,冷凝管下固定孔上粗下细设置于滴定池口部的右侧,滴定管设置在冷凝管下固定孔的左侧,冷凝管下固定孔的左侧依次设置有同时与滴定池内部相通的温度传感器下固定孔和加排液管下固定孔,所述的滴定装置与滴定池口部的滴定管和冷凝管下固定孔相配合。

所述的滴定管为两个前后对称设置。

所述的滴定装置包括固定在滴定盖上的两个滴定针头和两个槽型光电耦,两个槽型光电耦固定在滴定盖底部的光电耦固定槽内并分别与两个滴定管相对应,滴定针头自上而下穿过滴定盖并对应插入设置在槽型光电耦中心的滴定针头插孔后置于相对应的滴定管内;

滴定盖的上表面从后往前依次设置有冷凝管上固定孔,温度传感器上固定孔和加排液管上固定孔,温度传感器上固定孔与冷凝管上固定孔之间水平并左右对称各设有一个滴定针头固定孔和在滴定针头固定孔两侧的导线引出孔,每个滴定针头固定孔的前端均设置有一条与其相通的滴定针头固定槽;

所述的冷凝管上固定孔、温度传感器上固定孔以及加排液管上固定孔分别与滴定池口部的冷凝管下固定孔、温度传感器下固定孔和加排液管下固定孔相连通;每一个滴定针头固定孔分别与一个光电耦固定槽的中心位置相连通。

所述的搅拌装置为磁力搅拌装置,包括放置在滴定池内部的磁力搅拌子和固定在滴定池下方的磁力搅拌电机。

所述的加热装置包括电热管和加热器,加热器为上下各设置有一个凹槽的金属板,上下两凹槽的交界处向外延伸形成固定台,固定台周围通过隔热套管放置在基座上,并通过螺栓固定,电热管置于加热器底部的凹槽周圈内。

所述的加热装置包括电热管和加热器,加热器为上下各设置有一个凹槽的金属板,上下两凹槽的交界处向外延伸形成固定台,固定台周围通过隔热套管放置在基座上,并通过螺栓固定,电热管置于加热器底部的凹槽周圈内。

利用回流法的石油产品酸值自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上述回流法的石油产品酸值自动检测装置进行检测,步骤如下:

步骤1001,开始,电源开启之后,本自动检测装置进入工作状态;

步骤1002,装置初始化,进行CPU时钟以及外设的初始化工作;

步骤1003,功能设定,操作人员按照功能设定流程进行功能设置,设定完成之后,本自动检测装置根据设定进行工作;

步骤1004,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关机前的清洗,本自动检测装置工作完成之后,显示器提示是否进行关机前的清洗,如果此时可以关机并进行清洗,则通过按键选择“是”,则执行步骤1005;如果不需要进行清洗,则通过按键选择“否”,则执行步骤1006;如果需要进行下一个测试,通过按键选择“取消”,返回步骤1003;

步骤1005,清洗,CPU控制对滴定池以及内部管道进行清洗;

步骤1006,关机,本自动检测装置工作完毕,自动关机。

步骤1003中所述的功能设定流程,其步骤为:

步骤2001,界面初始化,CPU对显示界面进行初始化;

步骤2002,CPU判断是否有按键输入,CPU对按键进行扫描,并判断操作人员是否通过按键进行了指令输入,如果没有按键输入,则继续进行按键扫描;如果操作人员通过按键选择了“仪器自检”功能,则执行步骤2003;如选择了“进行试验”功能,则执行步骤2004,如果选择了“参数设定”功能,则执行步骤2005,如果选择了“关机”则执行步骤2006;

步骤2003,仪器自检,CPU对本自动检测装置内执行部件进行状态的检测;

步骤2004,进行试验,CPU控制本自动检测装置按照试验过程流程进行试验;

步骤2005,参数设定,操作人员重新进行试验参数的设定;

步骤2006,关机,CPU控制进行关机操作。

步骤2002中所述的试验过程流程,其步骤为:

步骤3001,第一次清洗,CPU控制蠕动泵抽取酒精对滴定池内部以及内部管路进行清洗,清洗完成之后,同样通过蠕动泵将清洗完成的废液排出;

步骤3002,量取试验产品,CPU控制蠕动泵抽取10mL的待测产品进入量管内;

步骤3003,排空多余待测产品,CPU控制蠕动泵将管路内多余的待测产品排出;

步骤3004,第二次清洗,CPU控制蠕动泵抽取酒精对滴定池内部以及内部管路进行第二次清洗,清洗完成之后,同样通过蠕动泵将清洗完成的废液排出;

步骤3005,注入待测产品及萃取液,CPU控制蠕动泵将量管内的10mL待测产品注入滴定池内,然后同样通过量管量取50mL的萃取液,同样注入滴定池内;

步骤3006,加热、冷凝,CPU控制电热管工作,并通过加热器对滴定池进行加热,加热的过程中,萃取液不断蒸发,蒸发进入冷凝管之后又回流入滴定池内,如此循环;

步骤3007,CPU判断滴定池内的待测产品和萃取液的混合液是否已经沸腾,如果已经沸腾,则执行步骤3008,如果还没有沸腾,返回步骤3006;

步骤3008,开始搅拌,CPU控制磁力搅拌器工作,对滴定池内的混合液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5min;

步骤3009,注入指示剂,滴定针头向滴定池内逐滴滴入指示剂,此时与该滴定针头对应的槽型光电耦对滴入的数量进行检测并通过CPU进行计算,达到剂量之后停止指示剂的滴入;

步骤3010,开始滴定、光电检测并进行计算,通过另一个滴定针头向滴定池内逐滴滴入中和剂,此时,与该滴定针头对应的槽型光电耦对滴入的数量进行检测并将具体数量传送至CPU,并通过CPU进行计算通过显示屏进行显示;同时CPU控制光电检测装置开始工作,检测分液池内液体颜色的变化;

步骤3011,CPU判断是否到达滴定终点,如果达到滴定终点则执行步骤3012,如果未到达滴定终点,返回步骤3010;

步骤3012,停止加热、滴定、光电检测并进行计算,CPU控制滴入中和剂的滴定针头停止滴入中和剂,同时停止继续加热和搅拌,并通过槽型光电耦传输的数据计算待测产品的最终酸值;

步骤3013,CPU判断是否需要对最终结果进行打印,如果需要打印,执行步骤3014,如果不需要进行打印,执行步骤3015;

步骤3014,打印结果,打印装置对最终结果进行打印;

步骤3015,结束,试验过程结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本发明的自动检测装置可以在同一滴定池内自动完成清洗、加液、加热、搅拌、测量以及计量等步骤,解决了现有技术将待检测产品和萃取液充分混合沸腾后,需抽取到另外一个半径较小的容器内进行滴定中和测试,抽取过程中因为温度下降造成温度不准确,而且抽取的管壁会留下一定的液体由此造成测量误差较大的问题。真正实现了高精度检测。

2、分液池为直径为15~25mm,左右两侧切边的圆柱形结构,从而使光可以更好的穿过分液池内的液体,使检测更加精确。

3、设计了与滴定池配套使用的滴定盖,采用槽型光电耦对中和剂和指示剂的滴入量进行计算,使得待检测产品酸值计算的更加准确。

4、根据指示剂的特性,采用了发出蓝光的光电发射管,使更多的光可以穿过分液池内的液体。

5、采用了回流法,从而在加热过程中,蒸发掉的萃取液又回流至滴定池内,从而避免了因为加热而造成的萃取液的消耗,使得计算的结果更加精确。

6、采用了冷凝管的设计,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滴定池内萃取液的蒸发流失。

7、采用了单片机作为CPU对整机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工作状态更加可靠。

8、光电发射管发出的光为蓝光,与恰好完成中和时指示剂的颜色相同,从而可以使光电接收管更容易的检测到光强的变化。

9、结构简单,且采用的部件均为通用部件,可靠性高且易于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利用回流法的石油产品酸值自动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利用回流法的石油产品酸值自动检测装置滴定池主视图。

图4为利用回流法的石油产品酸值自动检测装置滴定池右视图。

图5为利用回流法的石油产品酸值自动检测装置滴定池俯视图。

图6为利用回流法的石油产品酸值自动检测装置滴定盖主视剖面图。

图7为利用回流法的石油产品酸值自动检测装置滴定盖俯视图。

图8为利用回流法的石油产品酸值自动检测方法检测步骤流程图。

图9为利用回流法的石油产品酸值自动检测方法功能设定流程图。

图10为利用回流法的石油产品酸值自动检测方法试验过程流程图。

其中:1、温度传感器  2、光电耦导线  3、滴定针头  4、滴定盖  5、紧固螺丝  6、槽型光电耦  7、滴定池  8、磁力搅拌子  9、磁力转头  10、电热管  11、加热器  12、磁力搅拌电机  13、隔热套管  14、基座  15、密封胶垫  16、加排液管  17、蠕动泵  18、光电发射管  19、光电接收管  20、背板  21、分液池  22、滴定管  23、冷凝管下固定孔  24、温度传感器下固定孔  25、加排液管下固定孔  26、温度传感器上固定孔  27、导线引出孔  28、螺丝孔  29、滴定针头固定孔  30、光电耦固定槽  31、冷凝管上固定孔  32、滴定针头固定槽  33、加排液管上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图1~10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10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利用回流法的石油产品酸值自动检测装置(以下称自动检测装置)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滴定池7以及与滴定池7配合安装的滴定装置、光电检测装置、搅拌装置、加热装置、对冷凝管进行制冷作用的回流制冷装置以及输入输出装置。其中输入输出装置包括实现功能选择的按键,对工作状态进行显示的显示器以及对最终结果进行打印的打印装置。整个检测装置的工作状态由控制电路进行控制,控制电路采用了型号为STM32F1032ET的单片机作为CPU进行功能的实现。

加热装置包括电热管10和加热器11。加热器11为矩形金属器件,其顶部和底部各设置有一个圆形的凹槽,滴定池7放置在其顶部的凹槽内。在上下两凹槽的交界处凸出有固定台,固定台下方放置有隔热套管13,隔热套管13安装完成之后,通过螺栓依次穿过固定台以及隔热套管13,将加热器11固定到基座14上方,固定完成之后,加热器11底部的凹槽内嵌到基座14内。电热管10位于加热器11底部的凹槽周圈内。

搅拌装置包括位于加热器11下方的磁力搅拌器,磁力搅拌器内的磁力搅拌电机12上部与磁力转头9下部相连,磁力转头9的上部置于加热器11底部的凹槽内。与磁力转头9相配合使用的磁力搅拌子8放置于滴定池7内部。

滴定装置包括与滴定池7配合使用的安装在滴定盖4上的两个滴定针头3以及与分别于每个滴定针头3相配合的两个槽型光电耦6。

滴定盖4为矩形块状,放置在滴定池7上方,其底部中心位置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凹槽,每个凹槽内固定有一个槽型光电耦6,每个槽型光电耦6和滴定盖4之间放置有一个密封胶垫15。与槽型光电耦6相连的两条光电耦导线2从滴定盖4上表面引出。每个槽型光电耦6均对应设置有一个滴定针头3,两个滴定针头3自上而下穿过滴定盖4,每个滴定针头3的底部位于相对应的槽型光电耦6中心位置,槽型光电耦6用于检测从滴定针头3滴出的液体的数量。滴定盖4盖在滴定池7的上方之后,滴定池7上的两个滴定管22分别卡在一个槽型光电耦6的槽型口内,同时滴定针头3进入相应的滴定管22的内部。

温度传感器1和加排液管16同时自上而下依次穿过滴定盖4和滴定池7后置于滴定池7的底部,加排液管16上安装有蠕动泵17。

光电检测装置包括光电发射管18和光电接收管19,光电发射管18和光电接收管19同时通过螺栓固定于其背面的背板20上。从滴定池7底部后方延伸出有分液池21,分液池21位于光电发射管18和光电接收管19之间,以便于光电发射管18和光电接收管19检测分液池21内的颜色变化。

温度传感器1、光电发射管18以及光电接收管19同时与CPU相连。

如图3~5所示,滴定池7为玻璃制杯状容器,在其内部对待检测产品进行搅拌滴定操作。滴定池7的底部后方平行向外延伸设置有分液池21,分液池21为圆柱形且与滴定池7内部相通。分液池21为直径为15~25mm,左右两侧切边的圆柱形结构。便于光电检测装置对其内的液体进行检测。

滴定池7的口部为半封口设计,在其口部右侧开有冷凝管下固定孔23,冷凝管下固定孔23左侧依次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下固定孔24和加排液管下固定孔25。温度传感器下固定孔24和加排液管下固定孔25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滴定管22,滴定管22突出于滴定池7口部的上表面。滴定管22、冷凝管下固定孔23、温度传感器下固定孔24以及加排液管下固定孔25同为与滴定池7内部相通的通孔,且滴定管22和冷凝管下固定孔23处于滴定池7口部的部分为上粗下细的锥形设计,滴定管22高出于滴定池7口部的部分为上下等粗的设计。

如图6~7所示,滴定盖4为矩形体设计,滴定盖4的底部两侧对称各设置有一个矩形的光电耦固定槽30。每一个光电耦固定槽30左右两侧边缘处各设置有一个螺丝孔28。

滴定盖4的上表面后部设置有冷凝管上固定孔31,冷凝管上固定孔31前方依次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上固定孔26以及加排液管上固定孔33,温度传感器上固定孔26和加排液管上固定孔33左右两侧各对称设置有一个滴定针头固定孔29,每一个滴定针头固定孔29左右两侧各对称设置有一个导线引出孔27,且每一个滴定针头固定孔29的前端均设置有一条延伸到滴定盖4前端的滴定针头固定槽32。每一组滴定针头固定孔29以及其两侧的导线引出孔27对应着位于滴定盖4底部的一个光电耦固定槽30,且每一个滴定针头固定孔29均位于相对应的光电耦固定槽30的中心位置。温度传感器下固定孔24和加排液管上固定孔33并排位于左右两个光电耦固定槽30之间。

上述的滴定针头固定孔29、冷凝管上固定孔31、导线引出孔27、温度传感器上固定孔26以及加排液管上固定孔33均为上下联通的通孔。其中冷凝管上固定孔31为上粗下细的锥形通孔;两个滴定针头固定孔29为上粗下细的圆形台阶状的通孔。温度传感器上固定孔26同样为上粗下细的圆形台阶状的通孔。

如图6~7所示,两个槽型光电耦6分别放置在滴定盖4底部的光电耦固定槽30内,每一侧的槽型光电耦6和滴定盖4之间均设置有一个密封胶垫15,并通过两侧共四颗紧固螺丝5旋入相应的螺丝孔28,将两个槽型光电耦6以及上方的密封胶垫15固定到相应侧的光电耦固定槽30内。每一侧的槽型光电耦6上均连接有两条光电耦导线2,每一侧的两条光电耦导线2向上依次穿过密封胶垫15以及导线引出孔27从滴定盖4上方引出。每一侧的滴定针头固定孔29内均自上而下放置有一个滴定针头3。槽型光电耦6两个分别通过相应的光电耦导线2与CPU相连。

在本发明中,滴定针头3采用的是常见的与吊瓶相配套吊瓶针头,该类吊瓶针头包括上端的塑料端以及从塑料端引出的较细的金属针头,且塑料端一侧均设置有一个塑料把手。将该滴定针头3自上而下穿过滴定针头固定孔29,滴定针头3上端较粗的塑料段以及从塑料端引出的较细的金属针头与滴定针头固定孔29上粗下细的设计相配合安装,且滴定针头3上方的塑料把手卡在对应的滴定针头固定槽32内,将滴定针头3固定。每一侧的滴定针头3固定完成之后滴定针头3的底部出液处均处在相对应的槽型光电耦6的中心位置。

滴定装置固定完成之后,可对应盖到滴定池7的上方。此时,滴定池7上突出的两个滴定管22分别与一个槽型光电耦6相对应,并卡到相对应的槽型光电耦6之间,每一侧的位于槽型光电耦6中心位置的滴定针头3的底部均进入相应的滴定管22内部。同时设置于滴定盖4上的加排液管上固定孔33、冷凝管上固定孔31以及温度传感器上固定孔26分别与设置在滴定池7口部的加排液管下固定孔25、冷凝管下固定孔23以及温度传感器下固定孔24相对应,且加排液管16依次穿过加排液管上固定孔33和加排液管下固定孔25,温度传感器1依次穿过温度传感器上固定孔26、温度传感器下固定孔24伸入滴定池7内,位于滴定池7的底部。冷凝管依次穿过冷凝管上固定孔31和冷凝管下固定孔23之后其下端位于滴定池7内。

冷凝管安装完成之后,本发明的自动检测装置中的回流制冷装置分别与设置在冷凝管上方和下方的制冷剂循环管口相连接,冷凝剂在其内进行循环。冷凝管对蒸发到冷凝管内的萃取液进行冷凝,气状的萃取液经过冷凝管的冷凝作用在冷凝管的内壁凝结成液体并回流至滴定池7内,以保证萃取液的剂量保持不变。回流制冷装置为较成熟的现有技术,可以通过水循环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压缩制冷剂,通过制冷剂进行制冷的方式进行实现。

在本发明的自动检测装置中,当对滴定池7内的待测产品完成中和后,可以对待测产品的酸值进行计算,并通过打印设备进行打印。

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的利用回流法的石油产品酸值自动检测方法检测步骤流程图,其具体步骤为:

步骤1001,开始,电源开启之后,本自动检测装置进入工作状态;

步骤1002,装置初始化,进行CPU时钟以及外设的初始化工作;

步骤1003,功能设定,操作人员按照功能设定流程进行功能设置,设定完成之后,本自动检测装置根据设定进行工作;

步骤1004,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关机前的清洗,本自动检测装置工作完成之后,显示器提示是否进行关机前的清洗,如果此时可以关机并进行清洗,则通过按键选择“是”,则执行步骤1005;如果不需要进行清洗,则通过按键选择“否”,则执行步骤1006;如果需要进行下一个测试,通过按键选择“取消”,返回步骤1003;

步骤1005,清洗,CPU控制对滴定池以及内部管道进行清洗;

步骤1006,关机,本自动检测装置工作完毕,自动关机。

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的利用回流法的石油产品酸值自动检测方法功能设定流程图,其具体步骤为:

步骤2001,界面初始化,CPU对显示界面进行初始化;

步骤2002,CPU判断是否有按键输入,CPU对按键进行扫描,并判断操作人员是否通过按键进行了指令输入,如果没有按键输入,则继续进行按键扫描;如果操作人员通过按键选择了“仪器自检”功能,则执行步骤2003;如选择了“进行试验”功能,则执行步骤2004,如果选择了“参数设定”功能,则执行步骤2005,如果选择了“关机”则执行步骤2006;

步骤2003,仪器自检,CPU对本自动检测装置内执行部件进行状态的检测;

步骤2004,进行试验,CPU控制本自动检测装置按照试验过程流程进行试验;

步骤2005,参数设定,操作人员重新进行试验参数的设定;

步骤2006,关机,CPU控制进行关机操作。

执行部件的状态检测主要包括管路内电磁阀的关闭情况以及泵的运行状态。

如图10所示为本发明的利用回流法的石油产品酸值自动检测方法试验过程流程图,其具体步骤为:

步骤3001,第一次清洗,CPU控制蠕动泵17抽取酒精对滴定池7内部以及内部管路进行清洗,清洗完成之后,同样通过蠕动泵17将清洗完成的废液排出;

步骤3002,量取试验产品,CPU控制蠕动泵17抽取10mL的待测产品进入量管内;

步骤3003,排空多余待测产品,CPU控制蠕动泵17将管路内多余的待测产品排出;

步骤3004,第二次清洗,CPU控制蠕动泵17抽取酒精对滴定池7内部以及内部管路进行第二次清洗,清洗完成之后,同样通过蠕动泵17将清洗完成的废液排出;

步骤3005,注入待测产品及萃取液,CPU控制蠕动泵17将量管内的10mL待测产品注入滴定池7内,然后同样通过量管量取50mL的萃取液,同样注入滴定池7内;

步骤3006,加热、冷凝,CPU控制电热管10工作,并通过加热器11对滴定池7进行加热,加热的过程中,萃取液不断蒸发,蒸发进入冷凝管之后又回流如滴定池7内,如此循环;

步骤3007,CPU判断滴定池7内的待测产品和萃取液的混合液是否已经沸腾,如果已经沸腾,则执行步骤3008,如果还没有沸腾,返回步骤3006;

步骤3008,开始搅拌,CPU控制磁力搅拌器工作,对滴定池7内的混合液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5min;

步骤3009,注入指示剂,滴定针头3向滴定池7内逐滴滴入指示剂,此时与该滴定针头3对应的槽型光电耦6对滴入的数量进行检测并通过CPU进行计算,达到剂量之后停止指示剂的滴入;

步骤3010,开始滴定、光电检测并进行计算,通过另一个滴定针头3向滴定池7内逐滴滴入中和剂,此时,与该滴定针头3对应的槽型光电耦6对滴入的数量进行检测并将具体数量传送至CPU,并通过CPU进行计算通过显示屏进行显示;同时CPU控制光电检测装置开始工作,检测分液池21内液体颜色的变化;

步骤3011,CPU判断是否到达滴定终点,如果达到滴定终点则执行步骤3012,如果未到达滴定终点,返回步骤3010;

步骤3012,停止加热、滴定、光电检测并进行计算,CPU控制滴入中和剂的滴定针头3停止滴入中和剂,同时停止继续加热和搅拌,并通过槽型光电耦6传输的数据计算待测产品的最终酸值;

步骤3013,CPU判断是否需要对最终结果进行打印,如果需要打印,执行步骤3014,如果不需要进行打印,执行步骤3015;

步骤3014,打印结果,打印装置对最终结果进行打印;

步骤3015,结束,试验过程结束。

在本试验过程中,采用酒精作为萃取液。开始进行加热之后,温度传感器1进行温度检测,并将实时温度传递至CPU,CPU对温度进行计算,当计算到温度不再发生明显变化时,则表示滴定池7内的混合液已达到沸腾状态。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本自动检测装置开机之后,首先自动进行CPU时钟和外设设备的进行初始化,然后操作人员进行功能设定,如果选择了“仪器自检”或者“参数设定”功能,则本自动检测装置自动进行相应的功能,如果选择了“进行试验”功能,则进行待测产品的试验。

首先本自动检测装置通过蠕动泵17向管道和滴定池7内注入酒精,进行第一次冲洗,冲洗完成之后自动将废酒精排出。然后通过蠕动泵17将待测产品抽入到剂量为10mL的量管内,然后将多余的待测产品排出,并进行第二次清洗。然后在蠕动泵17的作用下经过加排液管16将量管内的10mL待测产品注入滴定池7内,然后同样通过量管分五次量取共50mL的萃取液酒精,经过加排液管16注入滴定池7内。

此时CPU控制加热器11对滴定池7进行加热。此时温度传感器1开始检测滴定池7内液体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值传送至CPU,的那个CPU检测到滴定池7内的混合液已处于沸腾状态时,CPU控制磁力搅拌器对滴定池7内的混合液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5分钟。然后通过一个滴定针头3向滴定池7内滴入一定量的指示剂,指示剂滴定过程中,与该滴定针头3对应的槽型光电耦6对滴入的指示剂的量进行检测,当指示剂滴入完成之后,停止指示剂的滴入,并开始通过另一个滴定针头3向滴定池7内滴入中和剂。

在中和剂滴入的过程中,相应侧的槽型光电耦6实时记录滴入的中和剂的滴数,同时位于分液池21一侧的光电发射管18发光,对应的光电接收管19接收光电发射管18发出的光。当中和剂加入的量与待检测产品的酸值恰好中和时,其内的指示剂的颜色突变,此时光电接收管19接收到的光的光强发生变化,控制滴定针头3停止继续滴入中和剂。加热器11和磁力搅拌器同时停止工作。整个中和反应过程中,CPU实时对滴入的中和剂的数量进行计算,并在显示器上进行显示。

最后CPU通过已滴入的中和剂的量计算出待检测产品中的酸值。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萃取液不断蒸发并进入设置在滴定盖4上方的冷凝管中,经冷凝管冷却后回流如滴定池7内,保证滴定池7内萃取液的量保持不变。

试验完成之后,操作人员可以选择是否将试验结果进行打印,然后本自动检测装置判断是否关机以及是否进行关机前的清洗,以上步骤完成之后,本次测试完毕。

在本实施例中,滴定池7内液体进行温度测量的温度传感器1采用的是Pt1000热电阻,也可以采用其他传感器,如Pt100热电阻或输出标准电流信号的温度变送器。

指示剂采用的是BTB指示剂。因为中和剂恰好与待检测产品完成中和时,该指示剂的颜色突变为蓝色,所以,光电发射管18发出的光为蓝色,可以在指示剂变为蓝色的时候透过更强的光,光电接收管19采用的是市售常见的光电三极管。

冷凝管采用的是常见的球形冷凝管,其内可以通过冷凝水或其他制冷剂进行冷凝。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