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合成N-(5-硝基-2-甲基吡啶基-3-)-4-(3-吡啶基)-2-嘧啶胺及其中间体的方法

一种合成N-(5-硝基-2-甲基吡啶基-3-)-4-(3-吡啶基)-2-嘧啶胺及其中间体的方法

摘要

一种合成N-(5-硝基-2-甲基吡啶基-3-)-4-(3-吡啶基)-2-嘧啶胺及其中间体的方法,将摩尔比1:1-2的化合物IV与化合物V加入反应器中,加入与化合物IV体积重量比5-10的有机溶剂,搅拌溶解后冷却至-20℃~0℃,保持在该温度范围内分批加入氢化钠,加入的氢化钠与化合物IV的摩尔比为2~6∶1,氢化钠加毕后保持温度在20-50℃直至反应完全得到化合物I。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39639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天津法莫西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310323736.8

  • 发明设计人 何磊;田东奎;陈松;

    申请日2013-07-26

  • 分类号C07D401/04;C07D401/14;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300382 天津市西青区李七庄街辛院村内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0:34:5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09-03

    授权

    授权

  • 2013-12-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7D401/04 申请日:201307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11-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嘧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1972917B说明书实施例1中公开了一种N-(5-硝基-2-甲基 吡啶基-3-)-4-(3-吡啶基)-2-嘧啶胺的合成方法,即采用2-甲基- 3-氨基-5-硝基吡啶与2-甲磺酰基-4-(3-吡啶基)嘧啶反应制备得到 。

   

而中国专利申请CN201110323144.7也公开了一种2-甲磺酰基-4-(3-吡 啶基)嘧啶的合成方法如下:

当R为甲基,X为碘时,该申请中公开的合成方法实际上为一种采用碘 甲烷作为甲基化试剂制备2-甲磺酰基-4-(3-吡啶基)嘧啶的方法,在 该申请说明书实施例1中公开了2-甲磺酰基-4-(3-吡啶基)嘧啶的合 成方法,其中采用碘甲烷甲基化制备2-巯基-4-(3-吡啶基)嘧啶,然 后再用双氧水氧化得到目标化合物,然而由于碘甲烷毒性较大,价格 昂贵,且从该申请公开的情况下,收率也仅有65%。

碳酸二甲酯(dimethylcarbonate,DMC)作为一种常用的甲基化试剂 ,也被用于巯基的甲基化,中国文献“聚焦微波促进下碳酸二甲酯作 甲基化试剂合成甲基取代的2-巯基吡啶并[2,3-d]嘧啶酮”(王喜存 等,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第5期,61-66)也公 开了一种利用碳酸二甲酯对2-巯基嘧啶的巯基进行甲基化的方法,加 入DMSO或DMF,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并在碱存在下进行反应,并 公开了采用聚焦微波和直接加热两种加热方式,反应温度在180℃的情 况下甲基化反应收率达到80-95%,该文献同时指出,利用碳酸二甲酯 对巯基的甲基化反应的转化率随着温度的提高而提高。当我们使用这 种方法对2-巯基-4-(3-吡啶基)嘧啶进行甲基化反应时发现,利用微 波加热时需要的设备复杂,投资大而且难以进行工业化规模的放大。 而且反应温度高虽然提高了转化率,但也提高了副反应的 杂质产量。此外,四丁基溴化铵等相转移催化剂,虽然能够催化反应 ,但本身毒性较大,对环境会造成污染,并对操作者的健康有一定损 害。

中国专利申请CN200910048833.4公开了一种离子液体催化下制备甲硫 基的杂环化合物的方法,公开了一种采用离子液体如氯化1-丁基-3-甲 基咪唑等催化前述反应的方法,虽然降低了反应的温度至最高130℃, 但反应得到的产物含量为95-97%,杂质含量较高。

N-(5-硝基-2-甲基吡啶基-3-)-4-(3-吡啶基)-2-嘧啶胺医药中间 体,其杂质含量直接影响后续反应步骤乃至最终产物的质量。因此提 高每一步反应的转化率,同时降低杂质含量成为现有技术中所要解决 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化合物I(N-(5-硝基-2- 甲基吡啶基-3-)-4-(3-吡啶基)-2-嘧啶胺)及其中间体化合物IV( 2-甲磺酰基-4-(3-吡啶基)嘧啶)的制备方法,采用一锅法制备将碳 酸二甲酯甲基化与氧化两步反应合并,提高了收率,缩短了反应流程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化合物IV的制备方法,路线如下

步骤(1)为采用化合物II与碳酸二甲酯反应得到化合物III;

步骤(2)为将化合物III氧化得到化合物IV;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1)和(2)采用一锅法制备,工艺如下:

将摩尔比1:2-3:1.5-2的化合物II、六甲基磷酰三胺(HMPA)、碳酸 二甲酯混合置于反应器中,加热至60-80℃,反应完全后,减压浓缩至 80℃。降温至-10℃~10℃,用酸调节pH至4-5后加入与化合物II摩尔比 的3-10的H2O2,在20-50℃下反应至完全,用加入还原剂消耗过掉过量 的H2O2,调节pH至7.5-8,加入与HMPA体积比20-50的水,过滤得到化 合物IV。

所述化合物II与H2O2的摩尔比优选4-6,。所述H2O2优选配制成30%的水 溶液,即采用市售的双氧水。

所述还原剂优选亚硫酸氢钠,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化合物I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任一所述方法 制备得到化合物IV后,进行步骤(3):将化合物V和化合物IV与碱金 属氢化物反应得到化合物I。反应式如下

所述步骤(3)中的碱金属氢化物优选氢化钠、氢化钾,反应温度为- 20℃~50℃。

所述步骤(3)优选工艺如下,将摩尔比1:1-2的化合物IV与化合物V加 入反应器中,加入与化合物IV体积重量比5-10的有机溶剂,搅拌溶解 后冷却至-20℃~0℃,保持在该温度范围内分批加入氢化钠,加入的氢 化钠与化合物IV的摩尔比为2~6:1,氢化钠加毕后保持温度在20-50℃ 直至反应完全得到化合物I。

所述步骤(3)的有机溶剂优选DMF。

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I及其中间体化合物IV的制备方法,改进了现有技 术中的工艺,以碳酸二甲酯作为甲基化试剂,同时采用了一锅法制备 工艺,与CN201110323144.7中采用碘甲烷并分为两步制作的工艺(对 比例1-4)相比,既提高了反应的收率,从化合物II到化合物IV的总收 率从58-64%提高到了80-90%,而且得到的化合物的IV含量也能够达到 98%以上。采用碳酸二甲酯避免了由于碘甲烷高挥发性与毒性带来的污 染与毒害问题,而采用HMPA作为甲基化反应的溶剂,意外的发现可以 在较低温度进行碳酸二甲酯的甲基化反应,而且与现有的反应相比, 产物的收率和纯度都有所提高,也避免了毒性较大的相转移催化剂的 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双氧水,密度1.11g/mL,含H2O230%,折合含H2O2  0.333g/mL

化合物II,市售,含量98.2%

实施例1-实施例4 化合物IV的制备,配方如下

反应工艺:

(1)将作为原料的化合物II及HMPA、碳酸二甲酯溶液投入反应釜中, 搅拌溶解,加热至60-80℃,1.5h后反应完全。减压浓缩至80℃。取少 量反应液用大量水稀释后过滤得到化合物III样品并检测含量

(2)将步骤(1)的反应液直接降温至-10℃~10℃,用0.1M盐酸调节 pH至4-5后加入双氧水,在20-50℃下反应至完全,加入亚硫酸钠消耗 过掉过量的H2O2,调节pH至7.5-8,加入与HMPA体积比20-50的水,边 加入边搅拌,至沉淀固化后,过滤得到滤饼,滤饼水洗后干燥得到化 合物IV。产物称重并用HPLC检测化合物IV的含量。

HPLC条件: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固定相;以0.05mol/L磷酸盐缓冲液(取磷 酸二氢钾6.8g,加水约900ml溶解后,再加10ml三乙胺,用磷酸调节p H值至3.0,再加水至1000ml)-乙腈(90:10)作为流动相;检测波长 为242nm。测定时取待测样品适量,精密称定后用流动相溶解并定量稀 释制成每1ml约含0.03mg的溶液,精密量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

实施例1-4产物产量与化合物IV纯度见下表

收率计算公式为:((产物重量×化合物IV含量)/235.3)/((原料 重量×含量)/189.2)。

对比例1-对比例4,按照CN200910048833.4中的方法,从化合物II制备 化合物III,再采用CN201110323144.7中公开的方法从化合物III制备 化合物IV,反应工艺如下:

步骤(1)化合物III的制备

称取化合物II(含量98.2%与实施例1-4原料相同)18.9g,溶于氯化1 -丁基-3-甲基咪唑,加入碳酸二甲酯,搅拌下升温至90-130℃,反应 至完全,降温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出产物,水相再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 ,合并乙酸乙酯后浓缩得到化合物III。

步骤(2)化合物IV的制备

取步骤(1)制备得到的化合物III,溶于100ML 丙酮,加入双氧水, 40℃条件下反应2 小时,反应液蒸干,溶于二氯甲烷,在加入饱和亚 硫酸氢钠溶液,洗涤三次,蒸馏水洗涤,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 ,蒸干溶剂,得产物化合物IV,计算化合物IV收率。

对比实施例1-4配方及结果见下表

对比例5按照对比例1的配方与工艺,区别在于将步骤(1)的反应温度 改为60-80℃,但搅拌超过24h反应也无法进行完全,因此无法计算产 物收率。

对比例6,按照CN200810202419.X,中公开的方法制备,采用18.9g化 合物II(含量98.2%),18g碳酸二甲酯,碳酸钾1.6g,四丁基溴化铵 3g,混合搅拌下逐步升温到75~110℃,反应至完全后降温水洗分层, 水相用乙醚萃取后合并到有机相,有机相减压浓缩后得到化合物III1 1.7g,含量96.9%,收率为57%

对比例7,中国文献“聚焦微波促进下碳酸二甲酯作甲基化试剂合成甲 基取代的2-巯基吡啶并[2,3-d]嘧啶酮”(王喜存等,西北师范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第5期,61-66)中公开的方法,采用18 .9g化合物II(含量98.2%),18g碳酸二甲酯,MgO5.6 g,四丁基溴 化铵30g,10mlDMSO,采用聚焦微波加热的方式,加热至170-180℃, 持续微波加热保持温度至反应完全,冷却至室温,加入乙醇和水,析 出大量固体,抽滤水洗,干燥后得到化合物III 13.6g,含量95.7%, 收率65.4%,

通过对比例表明,采用现有技术的制备工艺,实施例1-4的化合物IV收 率明显高于对比例1-4,而对比例5说明,采用现有技术的步骤(1)反 应,无法在较低的温度下使反应进行完全。而对比例6-7也表明,采用 现有的其他方案,即使加入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并提高了反 应温度,,得到的化合物III的含量和反应收率均较低。

实施例5化合物I的制备

取按实施例1方法制备得到的化合物IV作为原料,采用氢化钠为市售6 0%产品,计算投料量时以氢化钠计

所述步骤(3)优选工艺如下,将摩尔比1:1.5的化合物IV与化合物V加 入反应器中,加入与化合物IV体积重量比为8的DMF,搅拌溶解后冷却 至-10℃,保持在该温度内分批加入氢化钠(),加入的氢化钠与化合 物IV的摩尔比为2:1,氢化钠加毕后保持温度在20-30℃直至反应完全 得到化合物I。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