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联合信道和功率分配的同频干扰抑制方法

一种基于联合信道和功率分配的同频干扰抑制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联合信道和功率分配的同频干扰抑制方法,解决网络中的同频干扰问题。具体是:对宏蜂窝用户进行功率控制并采用跨层切换方法消除同频跨层干扰,即在每一层网络中目标中断概率的约束条件下最大化网络吞吐量;对毫微微蜂窝用户进行联合信道和功率分配消除同频层内干扰,即在切换宏蜂窝用户的目标数据速率和其他宏蜂窝用户以及毫微微蜂窝用户同频干扰门限的约束条件下,最大化毫微微蜂窝用户的和速率。该方法能够有效消除网络的同频干扰,提高毫微微蜂窝用户的和速率,改善毫微微蜂窝中的网络容量并可增加毫微微蜂窝的部署数目,使网络中信道和功率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33845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10-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东南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310236414.X

  • 申请日2013-06-14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柏尚春

  • 地址 210096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四牌楼2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0:25:5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5-3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4W16/14 授权公告日:20151118 终止日期:20180614 申请日:20130614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06-20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W16/14 合同备案号:2017320000141 让与人:东南大学 受让人:无锡品冠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名称:一种基于联合信道和功率分配的同频干扰抑制方法 申请公布日:20131002 授权公告日:20151118 许可种类:独占许可 备案日期:20170527 申请日:20130614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5-11-18

    授权

    授权

  • 2013-11-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W16/14 申请日:201306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10-0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宏蜂窝-毫微微蜂窝 (Macro-Femto)网络联合信道和功率分配的同频干扰抑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Femtocell网络的大量部署,Macro-Femto异构网络环境中同频干扰抑 制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由于Macro-Femto网络采用同频复用(Universal Frequency Reuse,UFR)技 术来提高频谱的利用效率,即宏蜂窝(Macrocell)网络和Femtocell网络采用完 全相同的频谱资源进行通信,这使得Macro-Femto网络中同频干扰极其严重。目 前,解决Macro-Femto网络中同频干扰的主要方法有:(1)功率控制方法;(2) 机会频谱接入方法;(3)频率切换技术(跳频);(4)部分频率复用技术;(5) 跳时技术;(6)空间天线技术(定向天线);(7)自适应波束成形技术。这些同 频干扰抵消或避免技术在码分多址(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和 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的 Macro-Femto网络中得到广泛应用,分别从频域、时域、空域以及功率控制等方 面加以考虑。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基于联合信道和功率分配的同频干扰抑制方法,从 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引入基于分布式干扰估计的跨层切换机制和基于抑制干扰 的资源分配算法来解决宏蜂窝-毫微微蜂窝网络中的同频干扰问题。

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联合信道和功率分配的同频干扰抑制方法,包括如下步 骤:

(1)对宏蜂窝-毫微微蜂窝网络中的同频干扰进行量化分析:建立同频干扰 分析模型,分析宏蜂窝基站MBS和毫微微蜂窝接入点FAP上行传输的同频干扰 情况,考虑路径损耗和正态对数阴影衰落对信道传输的影响,建立跨层和同层干 扰表达式来估计同频干扰情况,将各个基站上的跨层干扰产生的中断概率作为跨 层切换的决策因素;

(2)采用基于干扰估计的跨层切换机制来减小同频跨层干扰:通过对宏蜂 窝用户MUs进行功率控制实现功率分配并采用跨层切换机制,根据同频干扰分 析结果以及所设置的切换阈值对跨层切换作出决策,移动终端根据跨层切换决策 完成跨层切换过程来消除同频跨层干扰;将跨层切换问题描述为一个优化问题, 并基于用户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门限值来决策跨层切换的执行;

(3)采用基于联合信道和功率分配的抑制同频干扰的资源分配方法来减小 同频层内及小区内干扰:对毫微微蜂窝用户(Femtocell Users,FUs)进行联合 信道和功率分配,通过最大化毫微微蜂窝用户FUs的和速率得到最优的信道分 配和功率分配方案,来消除同频跨层和层内干扰;将基于联合信道和功率分配的 抑制同频干扰的资源分配问题描述为另一个优化问题,并采用比例公平调度算法 得到信道分配的最优解和采用加权注水算法得到功率分配的最优解;

(4)对基于联合信道和功率分配的同频干扰抑制方法进行性能评估,得到 毫微微蜂窝用户的和速率与可用子信道数目、容纳的用户数目以及部署的毫微微 蜂窝数目的变化情况,并根据评估分析结果为毫微微蜂窝中的资源分配、容量约 束以及毫微微蜂窝的部署提供反馈信息。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出的基于宏蜂窝- 毫微微蜂窝Macro-Femto网络联合信道和功率分配的同频干扰抑制方法,从资源 管理的角度出发,引入基于分布式干扰估计的跨层切换机制和基于抑制干扰的资 源分配算法,采用资源分配的方式来抑制Macro-Femto网络中的同频干扰,通过 优化信道和功率的分配实现宏蜂窝-毫微微蜂窝Macro-Femto网络资源的共享, 提高网络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宏蜂窝-毫微微蜂窝Macro-Femto网络同频干扰切换 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宏蜂窝-毫微微蜂窝Macro-Femto网络同频干扰分析 模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抑制同频干扰的切换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 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 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框图,包括四个过程:对宏蜂窝-毫微微 蜂窝(Macro-Femto)网络中的同频干扰进行量化分析、采用基于干扰估计的跨 层切换机制来减小同频跨层干扰、采用基于联合信道和功率分配的抑制同频干扰 的资源分配方法来减小同频层内及小区内干扰、对基于联合信道和功率分配的同 频干扰抑制方法进行性能评估;具体表现为:建立同频干扰分析模型,分析上行 传输的同频干扰情况;将跨层切换问题描述为一个优化问题,并基于用户信号干 扰噪声比SINR门限值来决策跨层切换的执行;将基于联合信道和功率分配的抑 制同频干扰的资源分配问题描述为另一个优化问题,并采用比例公平调度算法得 到信道分配的最优解和采用加权注水算法得到功率分配的最优解;通过对基于联 合信道和功率分配的同频干扰抑制方法进行性能评估与分析,为毫微微蜂窝 Femtocell中的资源分配、容量约束以及毫微微蜂窝Femtocell的部署提供信息。 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对宏蜂窝-毫微微蜂窝(Macro-Femto)网络中的同频干扰进行量化分 析:建立同频干扰分析模型,分析宏蜂窝基站MBS和毫微微蜂窝接入点FAP上 行传输的同频干扰情况,考虑路径损耗和正态对数阴影衰落对信道传输的影响, 建立跨层和同层干扰表达式来估计同频干扰情况,将各个基站上的跨层干扰产生 的中断概率作为跨层切换的决策因素;

(2)采用基于干扰估计的跨层切换机制来减小同频跨层干扰:通过对宏蜂 窝用户(Macrocell Users,MUs)进行功率控制实现功率分配并采用跨层切换机 制,根据同频干扰分析结果以及所设置的切换阈值对跨层切换作出决策,移动终 端根据跨层切换决策完成跨层切换过程来消除同频跨层干扰;将跨层切换问题描 述为一个优化问题,并基于用户SINR门限值来决策跨层切换的执行;

(3)采用基于联合信道和功率分配的抑制同频干扰的资源分配方法来减小 同频层内及小区内干扰:对毫微微蜂窝用户(Femtocell Users,FUs)进行联合 信道和功率分配,通过最大化毫微微蜂窝Femtocell中FUs的和速率得到最优的 信道分配和功率分配方案,来消除同频跨层和层内干扰;将基于联合信道和功率 分配的抑制同频干扰的资源分配问题描述为另一个优化问题,并采用比例公平调 度算法得到信道分配的最优解和采用加权注水算法得到功率分配的最优解;

(4)对基于联合信道和功率分配的同频干扰抑制方法进行性能评估:得到 采用抑制同频干扰的资源分配方法后Femtocell中FUs的和速率与可用子信道数 目、容纳的用户数目以及部署的Femtocell数目的变化情况,并根据评估分析结 果为Femtocell中的资源分配、容量约束以及Femtocell的部署提供反馈信息。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案设计作进一步的具体分析和描述。

首先说明Macro-Femto网络同频干扰切换场景。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 Macro-Femto网络同频干扰切换场景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Macro-Femto上 行传输的网络模型由一个Macrocell和多个Femtocell异构共同覆盖而成,其中 MBS和FAPs分别为MUs和FUs提供上行服务。假设Macro-Femto网络中有K 个Femtocell(FAP的数目同样是K),每个Femtocell中FUs的数目和子信道的 数目分别是M和N;假设Macro-Femto网络中所有可用频谱的网络带宽为W Hz, 子信道的带宽为B Hz,则Macro-Femto网络中Macrocell和每个Femtocell可用 的子信道的数目表示为:N=[W/B]+。为了避免小区内的同频干扰,假定每个子信 道在给定的时隙内只能分配给一个用户使用,但是一个用户可以同时使用多个分 配的子信道。在图2中,MU1位于FAP1附近,FU1需要增加其发射功率来克服 MU1对其产生的同频干扰,同时FU1将对MBS产生更大的同频干扰,这种场景 下的同频干扰甚为严重,考虑了FU1对MBS的同频干扰问题。如果这个场景下 的同频干扰不加以消除,将会形成一个带有正反馈的闭合干扰环,使得整个网络 的通信性能严重下降。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MBS和FAP1上接收的SINR和切换SINR门限值 将MU1切换到Femtocell中,由FAP1为其提供服务,这样可以消除两边的同频 干扰,打破闭合干扰环的影响,提高整个网络的通信性能;当MU1切换到 Femtocell中,在FAP1上采用抑制同频干扰的资源分配方法,基于联合信道和功 率分配的抑制同频干扰的资源分配方法来减小同频层内及小区内干扰。

(1)Macro-Femto网络同频干扰分析模型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Macro-Femto网络同频干扰分析模型示意图,在该实 施例中,将基于同频干扰分析模型下的干扰分析结果作为跨层切换的决策因素。 对于上行传输的同频干扰分析,MBS受到来自FU的干扰Ic,f,若MBS的接收 SINR低于中断门限值γM,将使MU通信产生中断;同时,FAP受到来自MU的 干扰If,c和Femtocell外部FU的干扰If,f,若FAP的接收SINR低于中断门限值γF, 将使FU通信产生中断,将MBS和FAPs上的同频干扰产生的中断概率作为跨层 切换的决策因素。

同频部署的Macro-Femto网络中同频干扰分析如下:假设Prc和Prf分别表示 MBS和FAP的接收功率;Gm和Gf分别表示MBS和FAP的接收机处理增益; 图3中用户j与接入点k间的信道增益hk,j考虑路径损耗和正态对数阴影衰落对 信道传输的影响,室外和室内传输的路径损耗指数分别用α和β表示,正态对数 阴影衰落的标准方差用σdB表示;MU与MBS之间的距离用随机变量X表示。 采用上行功率控制来克服远近效应,MU的上行发射功率可以表示为:

Ptc=Prc/gc(|X|)           (1)

gc(|X|)=Kc(d0c/|X|)αΘC10log10ΘC~N(0,σdB2)Kc=Δ[c/(4πfcd0c)]2---(2)

其中:gc(|X|)是室外传输的衰减函数,10log10ΘC是正态对数阴影衰落的衰 减函数。

同样地,FU的上行发射功率可以表示为:

Ptf=Prf/gf(|Y|)       (3)

gf(|Y|)=Kf(d0f/|Y|)βΘF10log10ΘF~N(0,σdB2)Kf=Δ[c/(4πfcd0f)]2---(4)

经过分析推导可以得到同层和跨层的同频干扰表达式如下:

①MBS受到来自FU的干扰Ic,f

Ic,f=ΣFiΩfΣj=1UiIc,f(Fi,j)

=ΣFiΩfΣj=1Ui(QfΘj,C/Θj,Fi|Xi|-α)---(5)

=ΣFiΩfQfΨi|Xi|-α

其中:

Ic,f(Fi,j)=Prfgc(|Xi+Yj|)/gf(|Yj|)

Prfgc(|Xi|)/gf(Rf)

=PrfKc(d0c|Xi|)αΘj,C1Kf(Rfd0f)β1Θj,Fi---(6)

=PrfRfβ(KcKf)(d0cαd0fβ)Θj,CΘj,Fi|Xi|-α

=QfΘj,C/Θj,Fi|Xi|-α

Qf=ΔPrfRfβ(KcKf)(d0cαd0fβ)Ψi=ΔΣj=1UiΘj,C/Θj,Fi---(7)

②FAP受到来自Femtocell外部FU的干扰If,f

If,f=ΣFiΩ^fΣl=1UIf,f(Fi,l)

=ΣFiΩ^fΣl=1U(QfΘl,Fj/Θl,Fi|Xi|-α)---(8)

=ΣFiΩ^fQfΨi|Xi|-α

其中:

If,f(Fi,l)=Prfgc(|Xi+Yl|)/gf(|Yl|)

Prfgc(|Xi|)/gf(Rf)

=PrfKc(d0c|Xi|)αΘl,Fj1Kf(Rfd0f)β1Θl,Fi---(9)

=PrfRfβ(KcKf)(d0cαd0fβ)Θl,FjΘl,Fi|Xi|-α

=QfΘl,Fj/Θl,Fi|Xi|-α

Ψi=ΔΣl=1UΘl,Fj/Θl,Fi---(10)

③FAP受到来自MU的干扰If,c

If,c=ΣiΠcIf,c(i)=ΣiΠcPrcΘi,FjΘi,C(|Xi||Yi|)α=ΣiΠcPrcΨi(|Xi||Yi|)α---(11)

其中:

If,c(i)=Prcgc(|Yi|)/gc(|Xi|)

=PrcKc(d0c/|Yi|)αΘi,FjKc(d0c/|Xi|)αΘi,C---(12)

=PrcΘi,FjΘi,C(|Xi||Yi|)α

Ψi=ΔΘi,Fj/Θi,C10log10Ψi~N(0,2σdB2)---(13)

(2)基于分布式干扰估计的跨层切换机制减小同频跨层干扰

采用基于干扰估计的跨层切换机制来减小同频跨层干扰:通过对Macrocell 用户(Macrocell Users,MUs)进行功率控制实现功率分配并采用跨层切换机制, 根据同频干扰分析结果以及所设置的切换阈值对跨层切换作出决策,移动终端根 据跨层切换决策完成跨层切换过程来消除同频跨层干扰。

①将基于用户接收信号干扰噪声比(Signal-Interference-Noise-Rate,SINR) 的跨层切换问题描述为一个优化问题:在每一层网络中目标中断概率的约束条件 下最大化网络吞吐量,并基于用户接收信号干扰噪声比门限值来决策跨层切换的 执行。同频干扰抵消的跨层切换优化表示为:

max{Blog2(1+γui,nM)+Σk=1KBlog2(1+γuk,nF)}---(14)

s.t.

γuk,nFγF---(15)

γui,nMγM---(16)

其中:

γuk,nF=ρuk,nFpuk,nFgk,uk,nFΣj=1,jkKρuj,nFpuj,nFgk,uj,nF+ρui,nMpui,nMgk,ui,nM+σ2---(17)

γui,nM=ρui,nMpui,nMgi,ui,nMΣj=1Kρuj,nFpuj,nFgi,uj,nF+σ2---(18)

在Femtocell k中使用子信道n的FU;用户FU的传输功率; 用户子信道分配,ρuk,nF=1表示子信道n分配给用户FUuk,nF,ρuk,nF=0表示子信道n不分配给用户表示Macrocell i中的用户 MU的相应参数。(14)式是Macro-Femto网络中使用子信道n的所有用户的和速 率;(15)和(16)式是FAP和MBS接收SINR的约束条件;(17)和(18)式是Femtocell  k和Macrocell i中使用子信道n的FU和MU的接收SINR。

②基于FU和MU的接收SNIR,采用功率控制来调整MU的传输功率使其满足假设FU的传输功率满足

1)为了抵消FUs对MBS产生的同频干扰,MU首先采用功率控制提高MBS 上的接收SINR以满足其QoS需求如果采用功率控制后,由于远离 MBS以及FUs所产生的同频干扰的影响,MU仍不能满足其目标SINR需求, 即MU将切换到最近的Femtocell中来消除同频干扰;如果采用功率 控制后,MU能满足其目标SINR需求,还将确认其较大的传输功率是否干扰到 最近的同频FU,如果MU距离FAP很近将对同频FU产生严重干扰,即此时MU也将切换到最近的Femtocell中来消除同频干扰的影响。

2)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抑制同频干扰的切换过程示意图,MU将根 据MBS和FAP接收SINR的门限值γM和γF来执行切换过程:随着MU移向FAP, 将对FAP产生同频干扰,下列两种情况下MU将切换到Femtocell中:① (SINR)MBSM②(SINR)MBSM同时(SINR)FAPF

(3)基于联合信道和功率分配的抑制同频干扰的资源分配方法减小同频层 内及小区内干扰

当MU1切换到Femtocell中,在FAP1上采用抑制同频干扰的资源分配方法, 基于联合信道和功率分配的抑制同频干扰的资源分配方法来减小同频层内及小 区内干扰:对Femtocell用户(Femtocell Users,FUs)进行联合信道和功率分配, 通过最大化Femtocell中FUs的和速率得到最优的信道分配和功率分配方案,来 消除同频跨层和层内干扰。

①采用基于联合信道和功率分配的同频干扰抑制方法,将基于联合信道和 功率分配的抑制同频干扰的资源分配问题描述为一个优化问题:在切换MU的 目标数据速率和其他MUs以及FUs同频干扰门限的约束条件下最大化Femtocell 中FUs的和速率。抑制同频干扰的联合信道和功率分配优化表示为:

max{ρm,n,pm,n}Σm=1MΣn=1NBρm,nlog2(1+γm,n)---(19)

s.t.

Σm=0Mρm,n=1or0,n[1,N]---(20)

Σm=0MΣn=1Nρm,nN---(21)

Σm=0MΣn=1Nρm,npm,nP---(22)

Σn=1NBρ0,nlog2(1+γ0,n)>r0---(23)

Σm=0Mρm,npm,n(2L)hnFkFjDn,FkFj-αδnFj---(24)

Σm=0Mρm,npm,nLhnFkM1Dn,FkM1-αδnM---(25)

其中:

γm,n=pm,nhm,nRf-βρM1,nPMLhnM1FkDn,M1Fk-α+Σj=1,jkKρFj,nPF(2L)hnFjFkDn,FjFk-α+BN0---(26)

γ0,n=p0,nh0,nRf-βρM1,nPMLhnM1FkDn,M1Fk-α+Σj=1,jkKρFj,nPF(2L)hnFjFkDn,FjFk-α+BN0---(27)

pm,n:用户m使用子信道n的传输功率;ρm,n:用户m的子信道分配,ρm,n=1 表示子信道n分配给用户m,ρm,n=0表示表示子信道n不分配给用户m。(19)式 是联合信道和功率分配下Femtocell k中所有FUs的和速率,其中γm,n是用户m 使用子信道n在FAPk上的接收SINR;(20)式表示的是每个子信道在给定的时隙 内只能分配给一个用户使用;(21)式表示的是分配给Femtocell k中所有用户的子 信道数目不能超过每个Femtocell可用的子信道的总数目N;(22)式表示的是 Femtocell k中所有用户的总的发射功率的约束;(23)式表示的是切换到Femtocell 的MU的速率要达到r0;(24)和(25)式表示的是Femtocell k中联合信道和功率分 配对Femtocell j(j≠k)和Macrocell中使用子信道n的FU和MU产生的最大同频 干扰的约束。

②基于联合信道和功率分配的同频干扰抑制方法中,采用比例公平调度算 法得到信道分配的最优解,得到最优的信道分配方案。子信道分配要满足条件:

max{ρm,n}Σm=1MΣn=1NBρm,nlog2(1+γm,n)---(28)

采用比例公平调度算法得到子信道分配来最大化Femtocell k中所有FUs的 和速率,子信道分配表示为:

PF=argmaxMΠmSUk,M(1+ΣnCmBlog2(1+γm,n)(T-1)Rm),k---(29)

其中:SUk,M:Femtocell k中为其分配子信道的用户的集合;Cm:分配给用 户m∈SUk,M的子信道的集合;Rm’:用户m在前一时隙的平均数据速率;T:比 例公平调度的平均窗口大小。

③基于联合信道和功率分配的同频干扰抑制方法中,采用加权注水算法得 到功率分配的最优解,得到最优的功率分配方案,来实现联合信道和功率分配。 在得到子信道的分配SUk,M和Cm后,下面采用迭代的加权注水算法优化得到 Femtocell k中可用子信道上的功率分配。

1)从②采用的子信道分配算法中,得到最优的子信道分配方案SUk,M和Cm, 同时,每个子信道在给定的时隙内只能分配给一个用户使用来避免小区内的同频 干扰。

2)基于由其它Femtocells和Macrocell产生的同频干扰,Femtocell k中使用 子信道n的FU将向FAPk请求功率资源{snf}n∈N,FU受到的同频干扰越大,所请 求的功率越小。

3)FAPk将所有可用的子信道按照加权的请求功率资源{snf/wnf}n∈N升序排列, 并从1到N加以标示;子信道i具有第i小的加权的请求功率资源snf/wnf

4)FAPk将总功率P轮询地分配给所有排序的可用的子信道:在第j轮分配 中,j=1,2,…,N,FAPk将功率wifbjf分配给每一个排序的子信道i,i=j,j+1,…..,N, 直到排序的子信道j的不满足的功率请求得到满足或者总的剩余功 率分配完毕。

5)分配给每一个排序的子信道n,n=1,2,…,N的功率表示为:

(4)对基于联合信道和功率分配的同频干扰抑制方法进行性能评估

对基于Macro-Femto网络联合信道和功率分配的同频干扰抑制方法进行性 能评估与分析,得到采用抑制同频干扰的资源分配方法后Femtocell中FUs的和 速率与可用子信道数目、容纳的用户数目以及部署的Femtocell数目的变化情况, 并根据评估分析结果为Femtocell中的资源分配、容量约束以及Femtocell的部署 提供反馈信息。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