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Ag-TCNQ一维纳米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Ag-TCNQ一维纳米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Ag-TCNQ一维纳米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制备方法可包括:取TCNQ的有机溶液与AgOTf的有机溶液混合,并加入水混合均匀,常温静置24h~48h,再分离出固形物,经乙腈等清洗后获得Ag-TCNQ一维纳米晶。该制备方法可用以制备有机电子器件。本发明工艺简单,易于操作,无需特殊的反应设备,反应条件温和,在常温下即可进行,适于工业化生产,并且最终产物纯度高,不含杂质,表面光滑,尺寸分布均一,具有很好的电学存储性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30592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310199689.0

  • 发明设计人 吴浩迪;潘革波;肖燕;

    申请日2013-05-27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苏州慧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丁秀华

  • 地址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独墅湖高教区若水路398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0:21:1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12-23

    授权

    授权

  • 2013-10-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30B29/62 申请日:201305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9-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Ag-TCNQ一维纳米晶 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有机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技术背景

Ag-TCNQ一维纳米晶由于具有良好的电学和磁学性能,被广泛用于有机电 子器件,气体传感,开光等领域,近年来备受广大研究者的关注。随着当今纳 米科技与技术的不断推广与应用,Ag-TCNQ一维纳米晶的制备及其器件的构筑 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现有的Ag-TCNQ一维纳米晶的制备方法主要有自发电解技术、气相反应法 以及共结晶等方法,但这些方法通常操作复杂,需要特殊的反应设备。

近年来,溶液法由于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备受广大研究者 关注。例如,Wang等采用溶液法利用Ag与TCNQ在常温下反应成功制备出了 Ag-TCNQ一维纳米线,但其所获产物表面粗糙,尺寸不均一,且富有残留的 Ag纳米颗粒,难以去除,从而影响其电学性能,极大的限制了Ag-TCNQ一维 纳米晶的应用前景。

因此,寻求一种更为简单有效低成本的方法制备高纯且尺寸均一的 Ag-TCNQ一维纳米晶对于更好的发挥其电学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Ag-TCNQ一维纳米晶的制备方法,从而 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前述Ag-TCNQ一维纳米晶的制备方法在制备 有机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有机电子器件。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Ag-TCNQ一维纳米晶的制备方法,包括:取TCNQ的有机溶液与 AgOTf的有机溶液混合,并加入水混合均匀,静置24h以上,再分离出固形物, 经清洗后获得Ag-TCNQ一维纳米晶。

进一步的,所述TCNQ的有机溶液中所采用的有机溶剂包括乙腈或氯仿。

进一步的,所述AgOTf(三氟磺酸银)的有机溶液中所采用的有机溶剂包 括乙醇。

优选的,所述TCNQ的有机溶液的浓度为1mM~30mM。

优选的,所述AgOTf的有机溶液的浓度为1mM~30mM。

进一步的,所述Ag-TCNQ一维纳米晶的制备方法包括:

取TCNQ的有机溶液与AgOTf的有机溶液混合,形成有机混合溶液,并加 入水混合均匀,其中有机混合溶液与水的体积比为1∶10~2∶1,常温静置24h~ 48h,再分离出固形物,经清洗后获得Ag-TCNQ一维纳米晶。

其中,对固形物清洗的方法包括:以乙腈清洗固形物一次以上。

其中,将TCNQ的有机溶液与AgOTf的有机溶液的混合物和水均匀混合的 方法包括剧烈搅拌或者强力超声。

所述Ag-TCNQ一维纳米晶的直径为20~200nm,长度为5~100μm。

前述Ag-TCNQ一维纳米晶的制备方法在制备有机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一种有机电子器件,包含前述的Ag-TCNQ一维纳米晶。

一种有机二极管电子器件,包含前述Ag-TCNQ一维纳米晶,其电流开关 比为800~1000倍。

一种单元型有机电子二机管器件的制备工艺,包括:在预先准备的电极 的基底上施加所述Ag-TCNQ一维纳米晶。

所述单元型有机电子二机管器件具有开关特性,其电流开关比为800~ 1000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至少在于:工艺简单,易于操作,无需特 殊的反应设备,反应条件温和,在常温下进行,适于工业化生产,并且最终产 物纯度高,不含杂质,表面光滑,尺寸分布均一,具有很好的电学存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所获一维Ag-TCNQ纳米线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

图2是实施例1所获Ag-TCNQ一维纳米线的透射电镜(TEM)图;

图3是实施例1所获Ag-TCNQ一维纳米线的电子衍射花样(SAED)图;

图4是实施例1所获Ag-TCNQ一维纳米线的X射线衍射(XRD)图;

图5是由实施例1所获Ag-TCNQ一维纳米线构筑的二级管器件的电学性能 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主旨在于提供一种Ag-TCNQ一维纳米晶的制备方法,作为其中 较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之一,其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将TCNQ溶解于有机溶剂中,获得1~30mM的溶液A;

(2)将AgOTf溶解于乙醇中,获得1~30mM溶液B;

(3)将溶液A与B混合,并加入200μl~2ml去离子水,通过振荡或者剧 烈超声搅拌获得溶液C;

(4)将溶液C常温静置24~48h,离心分离,并用乙腈清洗2次即得 Ag-TCNQ一维纳米晶。

进一步的,可以将所获Ag-TCNQ一维纳米晶分散于乙醇中,以便测试及 构筑器件使用。

前述有机溶剂可以为乙腈或氯仿中的至少一种。

所获Ag-TCNQ一维纳米晶的直径为20~200nm之间,长度为5~100μm, 其直径和长度的大小可以通过溶液A与溶液B的体积比进行调控。

Ag-TCNQ纳米二级管器件可通过在已经制备有电极的基底上,滴加分散 好的Ag-TCNQ一维纳米线获得,该二极管器件具有很好的存储电学性能, 其电流开关比为800~1000倍。

以下结合若干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将1.0mg TCNQ溶解于1ml乙腈溶剂中获得5mM的TCNQ乙腈溶液, 1.2mg AgOTf溶解于1ml乙醇溶剂中获得5mM的AgOTf乙醇溶液,将上 述两种溶液混合并加入500μl去离子水经过强力超声获得均匀混合溶液,将 该混合溶液静置24h,得到蓝色的悬浮液,将该悬浮液离心分离,并用乙腈 溶剂清洗2次,分散在乙醇溶液中备用并进行相关性能测试。请参阅图1及 图2分别为该实施例制备的Ag-TCNQ一维纳米线的电子扫描显微镜(SEM) 和透射电子显微(TEM)图。请参阅图3为该一维纳米线的电子衍射花样 (SAED)图,由该图可知该纳米线为单晶且生长方向为[001];请参阅图4为该 Ag-TCNQ一维纳米线的X射线衍射(XRD)图,由该图可知,所生产的纳米线 为phase i。将所制备的Ag-TCNQ一维纳米线滴加至已经制备好的电极中间, 并进行电学性能测试,请参阅图5,可知该二极管具有很好的存储特性,且 电流开关比为1000倍。

实施例2

将2.0mg TCNQ溶解于10ml氯仿溶剂中获得1mM的TCNQ乙腈溶液, 2.5mgAgOTf溶解于10ml乙醇溶剂中获得1mM的AgOTf乙醇溶液,将上 述两种溶液混合并加入2ml去离子水经过强力振荡获得均匀混合溶液,将该 混合溶液静置48h,得到蓝色的悬浮液,将该悬浮液离心分离,并用乙腈溶 剂清洗2次,分散在乙醇溶液中备用并进行相关性能测试。其扫描电镜图, 透射电镜图,电子花样衍射图,X射线衍射图与实施例1相仿。将所制备的 Ag-TCNQ一维纳米晶滴加至已经制备好的电极中间,并进行电学性能测试, 结果显示所获二极管具有很好的存储特性,且电流开关比为800倍。

实施例3:

将10.2mg TCNQ溶解于2ml乙腈溶剂中获得30mM的TCNQ乙腈溶 液,12.8mgAgOTf溶解于2ml乙醇溶剂中获得30mM的AgOTf乙醇溶液, 将上述两种溶液混合并加入1ml去离子水经过强力振荡获得均匀混合溶液, 将该混合溶液静置36h,得到蓝色的悬浮液,将该悬浮液离心分离,并用乙 腈溶剂清洗2次,分散在乙醇溶液中备用并进行相关性能测试。其扫描电镜 图,透射电镜图,电子花样衍射图,X射线衍射图与实施例1相仿。将所制 备的Ag-TCNQ一维纳米晶滴加至已经制备好的电极中间,并进行电学性能测 试,结果显示所获二极管具有很好的存储特性,且电流开关比为879倍。

显然,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操作简单,无需特殊的反应设备,反应 条件温和,在常温下进行,适于工业化生产;最终产物纯度高,没有其他任何 杂质,表面光滑,尺寸分布均一,具有很好的电学存储性能。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 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 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