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防治仔猪黄、白痢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一种防治仔猪黄、白痢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仔猪黄、白痢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完成:藿香200±20份;党参180±10份;白术100±10份;马齿苋100±10份;半夏100±10份;茯苓100±10份;乌梅100±10份;生姜60±5份;炙甘草60±5份。本发明的防治仔猪黄、白痢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治愈率高、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的优点。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4-15

    授权

    授权

  • 2013-12-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9068 申请日:201307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11-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治仔猪黄、白痢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背景技术

仔猪黄、白痢是由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引起的传染病,是 30 日龄前仔猪临床最常见的传染病,其发病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往往给养猪业带来极大危害和经济损失。其中仔猪黄痢常发生于仔猪出生后1周以内,以1~3日龄居多,常整窝发病,发病率在90%以上,死亡率可达100%。仔猪白痢多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以10~20日龄者居多,发病率可达30%~80%。

仔猪黄痢(yellow scour of newborn pig—lets),又称初生仔猪大肠杆菌病或仔猪早发性大肠杆菌病,为一周龄以内的初生乳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肠道传染病。以腹泻、排出黄色稀粪、急性死亡为主要特征。拉水样稀粪,黄色或灰黄色,内含凝乳小片和小气泡,病猪口渴,吃乳减少,脱水、消瘦、昏迷、衰竭。常见有肠炎和败血症的病理变化,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仔猪白痢(white scour of piglets),又称迟发型的大肠杆菌病,是在10~30日龄的仔猪常发生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排泻乳白色或灰白色带有腥臭味的稀粪为主要特征。仔猪突然拉稀,同窝相继发生,排白色、灰白色、腥臭、糊状或浆状粪便。仔猪精神不振,畏寒,脱水,吃奶减少或不吃,有时见有吐奶。一般病猪的病情较轻,及时治疗能痊愈,但多因反复发作而形成僵猪,严重时,患猪粪便失禁,1周左右死亡。

仔猪黄、白痢多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7日龄以内,30日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无季节性,冬、春气候剧变,阴雨、潮湿或保暖不良及母猪乳汁缺乏时发病较多。本病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因此,在生产实践中,仔猪黄、白痢的防制应被视为猪场疾病防制工作的重中之重。仔猪黄、白痢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抗生素治疗,抗生素虽然可以抑制或杀灭许多致病性大肠杆菌,但机体肠道除了致病性大肠杆菌外,还有大量的非致病性菌群,它们对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盲目使用抗生素也将抑制或杀灭许多非致病性菌群,并破坏其组成结构,严重影响机体的消化功能而加重病情; 另外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易产生抗药性。大肆滥用化药、抗生素及单体药物,既产生多元抗药和受体超敏等诸多药源性疾病,又造成畜禽产品污染,危及人类食品卫生安全。中药来源于动物、植物和矿物质,含有多种生物有效成分,其中大多数中药是以天然植物为原料,资源丰富,容易获取,效果良好,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微小,几乎无残留,无抗药性,不污染环境。因此,选用中药制剂替代化药、抗生素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治愈率高、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的防治仔猪黄、白痢的中药组合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防治仔猪黄、白痢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完成:

藿香200±20份;党参180±10份;白术100±10份;马齿苋100±10份;半夏100±10份;茯苓100±10份;乌梅100±10份;生姜60±5份;炙甘草60±5份。

优选地,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完成:

藿香200份;党参180份;白术100份;马齿苋100份;半夏100份;茯苓100份;乌梅100份;生姜60份;炙甘草60份。

防治仔猪黄、白痢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重量份数取各组分,加药材5倍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0,加乙醇至含醇量60%,放置,滤过,回收乙醇,加水至相对密度为1.10~1.20,即得。

进一步地,加入山梨酸钾1.5份,混均,冷却48h,滤过用棕色无菌聚酯瓶分装, 100℃流通蒸汽30分钟,即得口服液。

防治仔猪黄、白痢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防治仔猪黄、白痢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治仔猪黄、白痢的中药复方口服液,它含有防治仔猪黄、白痢的中药组合物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以上防治仔猪黄、白痢的中药复方口服液中,所述防治仔猪黄、白痢的中药组合物为:

藿香200±20份;党参180±10份;白术100±10份;马齿苋100±10份;半夏100±10份;茯苓100±10份;乌梅100±10份;生姜60±5份;炙甘草60±5份,

藿香200份;党参180份;白术100份;马齿苋100份;半夏100份;茯苓100份;乌梅100份;生姜60份;炙甘草60份。所述口服液具体通过以下步骤制得:

按重量份数取各组分,加药材5倍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0,加乙醇至含醇量60%,放置,滤过,回收乙醇,加水至相对密度为1.10~1.20,加入山梨酸钾1.5份,混均,冷却48h,滤过用棕色无菌聚酯瓶分装, 100℃流通蒸汽30分钟,即得。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药物在具体使用时可直接供畜禽灌服。

中兽医认为仔猪黄、白痢的发病的内在原因是仔猪脾胃薄弱。仔猪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所需要的水谷精微相对于成年猪要多,脾胃负担重。加之仔猪易为饮食所伤,故易发生泄泻。外因主要是(1)感受时邪:感受寒湿秽浊疫疠之气,或因贪凉露宿,寒湿入侵,客邪秽气,郁遏中焦,均能使脾胃受伤,运化失常,气机不利,升降失司,清浊相干,乱于肠胃,下泻而成。(2)饲喂不洁:饲喂不洁,误进腐馊变质食物,或寒凉饲料,最能损伤脾胃,清浊相混而成下痢。

综上所述,本病主要是因仔猪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或先天发育不良,后天营养不足,导致仔猪脾胃虚弱和抵抗力下降,感受湿秽浊之气,寒湿热毒之邪乘虚侵入脾胃,湿毒困脾,脾胃气虚,中阳不振,而致气机凝滞,升降逆乱,脾主运运化而升清阳,胃主受纳而降浊阴,今中虚有寒,升降失职,故为下利腹痛,不欲饮食;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发生障碍,清浊不分 混杂而下,湿热下迫,大小肠泌别失职,水湿不能分利而成泄泻,故粪稀、腥臭,或毒滞肠中,使肠道气血阻滞,化为脓白,故下痢色白或带脓白。

治宜健脾化湿、和胃止泻、收敛固涩、清热解毒。

本方剂由藿香、党参、白术、乌梅等中药浓缩而成,以健脾祛湿、和胃解毒治本,收敛固涩治标达到治疗仔猪黄白痢的目的。

本发明药物是以用藿香辛温散寒,芳香化湿,理气和中,和胃悦脾,兼治表里为君。生姜温中焦之阳而出里寒,能降逆止呕,使胃气和顺;党参补气扶阳,健脾升清,配合干姜,协调脾胃之气升降;共为臣药。半夏燥湿降逆,和胃止呕;白术健脾燥湿,助党参补气;茯苓健脾运湿;马齿苋具有清热解毒、散血消肿的功效,能治热痢脓血,乌梅味酸涩,性平,涩肠止泻,生津,共为佐药。甘草益气和中缓急,并能解诸药之毒,又能缓和生姜辛烈之性为使,诸药共用,标本兼治,正气通畅,则邪逆自除矣。

本发明药品具有益气健脾化湿、扶正祛邪、和胃止泻、收敛固涩、解毒排浊、散寒止痛的功能。组方充分参照中兽医八纲、卫气营血、脏腑辨证理论,表里兼顾,气血同治,用药精专,配伍谨严,又体现了“标本兼治”的整体观念,体现了用药如用兵,用兵之道在于精,用药之道在于纯的组方特性。

现代兽医药理研究和临床长期应用的实践证明,中药具有整体疗效高,不易产生耐药性,残留低,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其对许多病毒病原的生长与繁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甚至达到杀灭病原的药理效果。本发明根据仔猪黄、白痢的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病理和药物作用机理,进行中药复方防治仔猪黄、白痢,研制开发出疗效显著,质量可靠,应用方便,价格低廉的中药复方制剂,并在养猪生产中推广应用,对于促进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本发明的药物在具体使用时可直接供猪灌服。

本发明的药物的使用量为:治疗量:仔猪、2ml/kg﹒BW、1次/d、连用3-5天;预防量:仔猪、1ml/kg﹒BW、1次/d、连用3-5天。

具体实施方式

产品及制备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防治仔猪黄、白痢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完成:

藿香220份;党参190份;白术110份;马齿苋110份;半夏110份;茯苓110份;乌梅110份;生姜65份;炙甘草65份。

防治仔猪黄、白痢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重量份数取各组分,加药材5倍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0,加乙醇至含醇量60%,放置,滤过,回收乙醇,加水至相对密度为1.10~1.20,即得。

进一步,加入山梨酸钾1.5份,混均,冷却48h,滤过用棕色无菌聚酯瓶分装, 100℃流通蒸汽30分钟,即得口服液。

实施例2

一种防治仔猪黄、白痢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完成:

藿香180份;党参170份;白术90份;马齿苋90份;半夏90份;茯苓90份;乌梅90份;生姜55份;炙甘草55份。

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防治仔猪黄、白痢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组分制备完成:

藿香200g,党参180g,白术100g,马齿苋100g,半夏100g,茯苓100g,乌梅100g,生姜60g,炙甘草60g。

其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按重量份数将以上9味,加药材5倍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0,加乙醇至含醇量60%,放置,滤过,回收乙醇,加水至相对密度为1.10~1.20,加入山梨酸钾1.5g,混均,冷却48h,滤过用棕色无菌聚酯瓶分装, 100℃流通蒸汽30分钟,贮藏备用。

应用实施例

1)治疗试验:

本实施例采用随机双盲试验法进行了不同剂量治疗自然发病的仔猪黄、白痢治疗试验,并选用恩诺沙星可溶性粉为阳性药物对照组。观察本发明对仔猪黄、白痢治疗作用,以探讨其在畜禽生产中应用的可行性。

对自然发病的仔猪黄、白痢的治疗试验:将自然发病经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仔猪黄、白痢的病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36只。第1-3组为采用本发明药物治疗组(分别设低、中、高剂量三个组);第4组为恩诺沙星可溶性粉阳性药物对照组;第5组为阳性对照组(感染,不给药)。分别隔离饲养,详细记录病猪的症状、治愈、死亡等情况。

给药方法、用药时间:药物1组:每只猪每日饲喂本发明的药物5ml,连喂3天;药物2组:每只猪每日饲喂本发明的药物10ml,连喂3天; 药物3组:每只猪每日饲喂本发明的药物15ml,连喂3天。阳性药物对照组:每只猪每日饲喂恩诺沙星可溶性粉(按说明书使用),连喂3天;阳性对照组:不给药。

实验结果:

治疗组喂药24h后,药物组病猪的精神比阳性对照组要好, 36 h后统计死亡数,药物组病猪比阳性对照组死亡数明显少;48 h后观察,药物各组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阳性对照组仍有陆续死亡发生。3 d后,药物组病猪的精神、食欲大有好转(从吃奶量、喂料量增多看出),粪便正常。

试验统计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高剂量治疗组36头仔猪中,有33头痊愈,3头仍拉稀,但没有死亡,治愈率为91.6%;中剂量治疗组36头仔猪中,有32头痊愈,4头仍拉稀,但没有死亡,治愈率为88.9%;低剂量治疗组36头仔猪中,有26头痊愈,8头仍拉稀,死亡2头,治愈率为72.2%;恩诺沙星可溶性粉治疗组(对照组)36头仔猪中,有26头痊愈,5头仍拉稀,并有5头死亡,治愈率为72.2%;阳性对照组(不给药)36头仔猪中,有24头仍拉稀,并有12头死亡,高、中剂量治疗组死亡率为0.0%,且治疗组病猪较对照组病猪,表现为症状减轻,病程缩短,实验证明本发明高、中、低剂量对仔猪黄、白痢病都有治疗作用,能缓解症状,降低死亡率,且高、中剂量在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等方面均优于恩诺沙星可溶性粉的效果。高、中剂量本发明都可以达到治病、提高存活率的效果,且两者在0.05水平上无差异,故临床使用时可采用中剂量,这样既经济疗效又显著。

)预防试验

在疫情发生的猪场,将100头健康未发病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50只,第1组为药物预防组;第2组为对照组;第1组每只猪每日灌服本发明药物10ml(连喂7天;第2组不添加;两组猪其它措施皆按猪场正常消毒免疫程序。

结果表明:药物预防组仔猪黄、白痢的发病率为3.0%,对照组发病率为75.0%,且药物组发病猪的精神、食欲皆优于对照组,患病症状也较对照组轻。预防组在发病后给与治疗后,治愈率为86.0%;而对照组为67.0%。

从试验结果来看,本发明具有益气健脾化湿、扶正祛邪、和胃止泻、收敛固涩、解毒排浊、散寒止痛的功能。在临床试验过程中未发现该药有不良反应。高、中、低剂量对仔猪黄、白痢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低剂量组的治疗效果低于高、中剂量组,中、高剂量组在死亡率、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应根据病情的轻重和治疗成本,建议临床应用以中、高剂量(仔猪10-15ml);为好,连用3~5天。

为了明确本发明的毒副作用,以期对其安全性做出准确、客观的评价,为临床试验用药提供科学依据,确保临床用药安全,进行了本发明的毒性试验。

通过对小鼠进行本发明的LD50和最大耐受量试验表明,按设计剂量经口服后,7日内各组小鼠行为体征正常,均未出现中毒症状和死亡。故无法测出LD50,而只好以最大给药量50g/kg为最高剂量。第8天扑杀后,各组小鼠脏器均无病变,肝、肾、脾组织学检查,也未发现病理特征。血象和血清GPT活性检测,结果与正常小鼠无显著性差异。

为了掌握因连续使用中草药复方本发明而产生毒副反应和严重程度,以及停药后的发展和恢复情况,为拟定临床安全用药剂量提供参考。在小鼠上进行了本发明的亚急性毒性试验,在试验期内,除高剂量组因药物剂量大导致适口性差而影响摄食外,其余各组小鼠饮食,行为,粪便均正常,发育良好,无任何中毒症状,增重和营养除高剂量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外,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各组的血象及血清GPT均在正常范围。组织学检查,肝、肾、脾等均无明显中毒病变。按临床用药量的3-10倍灌服30d,也未见毒副作用,说明该制剂的临床用药剂量是非常安全的。

本发明的药物按照上市包装条件,于温度:40℃±2℃,相对湿度:75%±5%条件下加速实验3个月,质量无明显变化。于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条件下长期试验24个月,质量无明显变化。上述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药物在规定条件下贮藏质量稳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