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临界机组对的故障临界切除时间计算方法

基于临界机组对的故障临界切除时间计算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临界机组对的故障临界切除时间计算方法,包括:从广域相量测量系统采集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各个参量数据,形成数据文件;针对调度部门提供的预想事故集中的每一故障,基于所述数据文件以最大切除时间进行电力系统暂态数值仿真,生成仿真数据;根据仿真数据选取临界机组对;判断临界机组对的稳定性,并最终判断所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根据稳定性的判断结果将故障分为:失稳故障,不失稳故障;如果所述故障为失稳故障,则计算临界机组对的临界切除时间;计算所述电力系统的临界切除时间。本发明无需识别临界机群、机组凝聚等值,基于电力系统中少量的发电机数据即可求的系统临界切除时间,计算过程简单,快速。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28078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哈尔滨工程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310169273.4

  • 申请日2013-05-09

  • 分类号H02H7/26;H02J3/00;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大街145号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处知识产权办公室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0:12:2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4-15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2H 7/26 专利号:ZL2013101692734 申请日:20130509 授权公告日:20150722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7-22

    授权

    授权

  • 2013-10-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2H7/26 申请日:201305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9-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 基于临界机组对的故障下临界切除时间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临界切除时间(Critical Clearing Time,CCT)是指电力 系统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能够保持系统稳定的最晚切除时间。 故障临界切除时间是表征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常用指标,CCT越 大,则表明系统抵御外界冲击的能力越强,它为运行人员提供了 重要的操作依据。因此暂态稳定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如 何快速而准确地计算CCT。由于大电网下运行方式的增多以及预 想事故集的增大,对于CCT的计算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因此提高 单个CCT的计算速度,从而缩短整个预想事故集的CCT计算时间 尤为重要。在本领域中,通常采用时域仿真方法、扩展等面积法, 以及暂态能量函数方法等方法来计算CCT的值。但是,时域仿真 方法由于计算时间过长而无法适应在线分析的要求;扩展等面积 法虽能提高计算速度,但依赖于机群分群的正确性,而对于临界 机群的鉴别,目前仍没有很好的被解决;暂态能量函数方法虽较 时域仿真方法的计算速度快很多,但该方法本身对系统信息量的 需求是极大的,在迭代计算过程中,需要获取所有发电机的暂态 过程数据。

本发明借助临界机组对信息来计算故障后系统的CCT,避免 了对于临界机群的鉴别问题,从而在在获得精确计算结果的同 时,缩短了计算时间,并减轻了电网运行人员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临界机组对的故障临界切除时间计 算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骤:一种基于临界机组对的故障临界切 除时间计算方法,包括:

1)从广域相量测量系统采集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各个参量数 据,形成数据文件;

2)针对调度部门提供的预想事故集中的每一故障,基于所 述数据文件以最大切除时间进行电力系统暂态数值仿真,生成 仿真数据;

3)根据仿真数据选取临界机组对;

4)判断临界机组对的稳定性,并最终判断所述电力系统的 稳定性;

5)根据稳定性的判断结果将故障分为:失稳故障,不失稳 故障;

6)如果所述故障为失稳故障,则计算临界机组对的临界切 除时间;

7)计算所述电力系统的临界切除时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在大型电力系统中,针对故障集 中每一故障计算系统临界切除时间时,采用临界机组对进行计 算,避开了识别发电机临界机群这一难题;且无论包含多少台 发电机的电力系统,只需要很少量的几台发电机信息,减少了 繁重的数据处理过程;不需要机组凝聚等值,因此计算公式简 单,计算速度快;尤其对于超大型的电力系统而言,这种效果 将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临界机组对暂态过程功角曲线示意图

图2为10机39节点系统网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步骤。本实施在新 英格兰10机39节点系统中进行,该系统的接线图如图2所示。

步骤1:从电力调度部门获取当前电网运行状态下的预想 事故集,并从预想事故集中提取一个故障。假设所获取的故障 为节点3处发生三相接地短路,tclmax=0.27秒切除故障。

步骤:2:选取临界机组对

选取临界机组对的方法为:

若记Ωcr为临界机群集合,Ωnon-cr为剩余机群集合,则 对于任意的i∈Ωcr,j∈Ωnon-cr,称机组对(i,j)为“临界机 组对”。临界机组对选取步骤如下:

(1)对系统进行暂态数值仿真,在故障切除后3个正弦周 期时刻,将发电机的δ、Δω、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序;

(2)选择转子功角δ最大的n1个机组及转子角速度Δω最大 的n2个机组作为临界机的候选集合Ωcr,转子功角δ最小的m1个 机组及转子角速度Δω最小的m2个机组作为非临界机的候选集 合Ωnon-cr,由此形成临界机组对集合Ω的初始判别:

Ω={(i,j)|i∈Ωcr,j∈Ωnon-cr}

其中,n1、n2、m1、m2的取值遵循如下规律:当系统中机组 数目为个位数时,n1、n2可都取为2,m1、m2取为1;当系统中 机组数目达十位数时,n1、n2可都取为2-3,m1、m2取为1-2; 当系统中机组数目达百位数时,n1、n2可都取为3-4,m1、m2取为2-3。

(3)检测Ωcr和Ωnon-cr是否有交集?若有,则设系统中有N 台发电机,将N台发电机在此时刻的值由大到小排序,依次 编号为1、2、……、N。若对应的编号i满足i<N/2(N/2若 为小数,则取整),将Gi归属集合Ωcr。反之,若i>N/2,则将 Gi归属集合Ωnon-cr

(4)检测Ωcr和Ωnon-cr是否有空集?若有,则对剩余机群, 重复步骤(2)和(3),直至Ωcr和Ωnon-cr都不为空集。

(5)将集合Ωcr和Ωnon-cr中的元素按照排列组合组成临界机 组对,若Ωcr中含有n个元素,Ωnon-cr中含有m个元素,则临界 机组对为n×m对,即Ω中有n×m个元素。

步骤1中的故障,3个工频周期后即0.32秒时, 发电机组的各个变量信息如表1所示

表10.32s时刻发电机功角、角速度、角加速度值

因此初始临界机集合为Ωcr={34,38},非临界机集合为 Ωnon-cr={39}。两集合没有交集,因此最终确定的临界机组对集 合为Ω={34-39,38-39}。

步骤3:判断临界机组对的稳定性,系统稳定性

判断临界机组对的稳定性的方法为:

图1所示为任意机组对(i,j)故障前、故障中及故障后机组 对功角曲线示意图,机组对(i,j)故障切除后加速面积为:

A=δij0δijc(PmijEqu-PeijEqu(F))dδij---(a)

式中,

PmijEqu=MjMi+MjPmi-MiMi+MjPmj,

PeijEqu(F)=MjMi+MjPei(F)-MiMi+MjPej(F)

Mi、Mj——机组i、j的转子惯量时间常数(s);

Pmi、Pmj——机组i、j的机械功率(p.u.);

——机组i、j的故障中电磁功率(p.u.);

δij0——故障前机组对稳态工作时对应的相位角(rad);

δijc——故障切除时刻机组对相位角(rad)。

机组对(i,j)故障切除后减速面积为为:

C=δijcδiju(PeijEqu(P)-PmijEqu)dδij---(b)

式中,

PeijEqu(P)=MjMi+MjPei(P)-MiMi+MjPej(P);

——机组i、j的故障后电磁功率(p.u.);

δiju——故障后不稳态平衡点处机组对的相位角。

机组对稳定判据为:若A<C,机组对(i,j)是稳定的;若 A>C,机组对(i,j)是失稳的;若A=C,机组对(i,j)临界稳定。

系统稳定性的判别方法为:

实际上,系统中任意“临界机组对”的稳定性是能够代替整 个系统稳定性的问题的,即(1)若临界机组对(i,j)失稳,根 据稳定性的定义可知,系统一定是失稳的;(2)若临界机组对(i, j)稳定,系统一定是稳定的。

因此任一临界机组对的稳定性即可代表全系统的稳定性。只 要正确的选择了一对临界机组对,即可判断全系统的稳定性。为 了防止临界机组对选择错误而使结果误判,在前面的选择临界机 组对时,选择了几组,因此全系统的稳定性判断方法应为:若几 组临界机组对都稳定,则系统是稳定的;若有一组临界机组对失 稳,则系统是失稳的。

因此针对步骤1中的故障,利用公式(a)(b)计算第 一个临界机组对34-39的加速面积A,减速面积C,比较A与C 的大小,判断结果为临界机组对34-39失稳,则系统为失稳。 已不需要再计算临界机组对38-39的稳定性。

步骤4:系统临界切除时间计算

按照公式

δij0δijcr(PmijEqu-PeijEqu(F))dδij=δijcrδijcl(PeijEqu(P)-PmijEqu)dδij+δijclδiju(PeijEqu(P)-PmijEqu)dδij---(c)

计算实际临界切除时间tcr,并用下式校验

|tcr-tcl|<ε (d)

若满足公式(d),则计算结束。若不满足,则以这个tcr为 新的切除时间tcl,再次仿真获得机组对实际故障轨迹,若失稳, 仍采用公式(c)计算新的临界切除时间;若稳定,采用公式下 面(e)计算新的临界切除时间。

δij0δijcl(PmijEqu-PeijEqu(F))dδij+δijclδijcr(PmijEqu-PeijEqu(F))dδij=δijcrδiju(PeijEqu(P)-PmijEqu)dδij---(e)

重复以上求解过程,直至相邻两次tcr小于允许误差值ε为 止。

式中——故障中、故障后实际故障轨迹;

——故障中、故障后由实际轨迹拟合出来的部 分正弦曲线。

结合图1及公式(c)(d)(e),计算临界机组对34-39临 界切除时间过程如表2所示

表2临界切除时间迭代过程

则系统在该故障下的临界切除时间为0.22秒。

尽管上面已经通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 进行了披露,但是,应该理解,上述的所有实施例和示例均是 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所附权利要 求的精神和范围内设计对本发明的各种修改、改进或者等同物。 这些修改、改进或者等同物也应当被认为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