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冷轧薄板45号钢及其生产方法

冷轧薄板45号钢及其生产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轧薄板45号钢,其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0.43%≤C≤0.49%;0.2%≤Si≤0.37%;0.65%≤Mn≤0.85%;P≤0.035%;S≤0.025%;Alt≥0.02%;余量为Fe和微量元素。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生产上述冷轧薄板45号钢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冷轧薄板45号钢及其生产方法,通过优化冷轧薄板45号钢罩式退火生产方法及工艺参数,可实现将冷轧薄板45号钢从连续退火生产线转移到罩式退火生产线生产,能够彻底避免45号钢在连续退火生产线生产时出现断带并造成企业巨大损失问题,采用本发明生产产品性能优良,性能均匀性、稳定性更高,完全可以满足客户使用要求。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32068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首钢总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310201201.3

  • 申请日2013-05-27

  • 分类号C22C38/04(20060101);C21D8/02(20060101);

  • 代理机构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刘丽君

  • 地址 100041 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68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0:12:2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4-17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C22C38/04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0527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6-06-01

    授权

    授权

  • 2013-10-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22C38/04 申请日:201305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9-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本发明属于轧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轧薄板45号 钢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冷轧板带生产中,对于含碳量在0.15%以上的高强钢和结构钢等高 碳钢,经酸洗处理和轧机轧制后,常在罩式炉中完成退火工艺,而不采用 连续退火的方式对钢卷进行后处理。原因为罩式退火方式为整卷处理,钢 卷无需开卷即完成退火工艺;而在连续退火生产线中,钢卷需要经过开卷 展开后以带钢的形式穿过整条生产线的各个工艺环节,相邻两卷需使用焊 机焊接实现头尾相连,以此来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对于普通低碳钢和无间 隙原子钢来说,焊缝的强度足以穿过整条生产线而不断带,但是对于高碳 钢则不同,由于基材的碳含量过高,焊缝较大的内应力导致焊缝具有极强 的脆性,焊接质量不能可靠保证。

现有技术中采用连续退火工艺生产冷轧薄板45号钢时,在连退实际生 产过程中,因为45号钢焊缝脆性还是较大,焊接质量仍然不能保证,带钢 在较大张力作用下在连续退火炉内反复弯折,非常容易造成炉内焊缝断带, 而连续退火炉内断带是连退生产线的灾难,炉内断带处理非常麻烦,首先 需要将退火炉内温度降至室温,然后打开炉底盖,将断带带钢头尾人工焊 接起来,然后再盖上炉底盖,重新点炉升温至要求温度,重新开始生产。 这个过程会造成产线停车至少2-3天,同时会造成大量不合格品或废品的 产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45号钢在连续退火生产过程中易出现 炉内断带的问题,提供一种退火时断带率低、保障性高的冷轧薄板45号 钢及其生产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冷轧薄板45号钢,其化学成分 质量百分比为:

0.43%≤C≤0.49%;0.2%≤Si≤0.37%;0.65%≤Mn≤0.85%;P≤ 0.035%;S≤0.025%;Alt≥0.02%;余量为Fe和微量元素。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生产上述冷轧薄板45号钢的方 法,包括:将钢水通过精炼后连铸获得权利要求1所述成分的板坯;

将所述板坯进行热轧后卷取成热轧卷,再将所述热轧卷进行冷轧获得 冷硬卷,所述热轧出炉温度为1200-1300℃,终轧温度为910±20℃,所述 热轧卷卷取温度为690±20℃;

将未经过脱脂的冷硬卷在室温下进行全氢罩式退火处理获得带钢;

将所述带钢进行平整和快速退火;

将所述经快速退火的带钢终平整、精整,然后卷取成成品。

进一步地,所述将未经过脱脂的冷硬卷在室温下进行全氢罩式退火处 理获得带钢包括:

将所述未经过脱脂的冷硬卷自由加热至400℃获得400℃的带钢;

将所述400℃的带钢经620~660分钟加热至710~730℃;将所述加热 至710~730℃的带钢保温12-14小时;将所述保温12-14小时后的带钢经过 240~270分钟带罩冷却至550℃;

将所述冷却至550℃的带钢依次经过风冷、介质水冷将带钢冷却至 110℃并出炉;

再将所述冷却至110℃的带钢在终冷台风冷至室温。

进一步地,所述冷轧压下率在40%-70%。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冷轧薄板45号钢及其生产方法,通过优化冷轧薄板 45号钢罩式退火生产方法及工艺参数,可实现将冷轧薄板45号钢从连续 退火生产线转移到罩式退火生产线生产,能够彻底避免45号钢在连续退火 生产线生产时出现断带并造成企业巨大损失问题,采用本发明生产产品性 能优良,性能均匀性、稳定性更高,完全可以满足客户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轧薄板45号钢的显微组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冷轧薄板45号钢,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0.43% ≤C≤0.49%;0.2%≤Si≤0.37%;0.65%≤Mn≤0.85%;P≤0.035%;S≤ 0.025%;Alt≥0.02%;余量为Fe和微量元素。其中,C、Si、Mn、Alt的 含量范围确保获得合适的屈服、抗拉性能要求和良好的淬透性,P、S含量 的范围控制确保较好的折弯、扩孔等塑性加工能力。最优成分为C:0.46%; Mn:0.70%;Si:0.30%;P≤0.025%;S≤0.015%;Alt≥0.02%;余量为Fe 和微量元素。该优选值目的是确保能在最大程度上获得所需的性能要求和 生产稳定性。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产上述冷轧薄板45号钢的方法,包括:

步骤S1:将钢水通过精炼后连铸获得权利要求1所述成分的板坯。

步骤S2:将所述板坯进行热轧后卷取成热轧卷,再将所述热轧卷进行 冷轧获得冷硬卷,所述热轧出炉温度为1200-1300℃,终轧温度为 910±20℃,所述热轧卷卷取温度为690±20℃,冷轧压下率在40%-70%。 其中,最优的热轧出炉温度为1250℃,终轧温度为910℃,卷取温度为 690℃,以确保在奥氏体区域顺利轧制,同时确保最终获得有益的热轧金相 组织。冷轧压下率的优选值是60%,考虑到轧机能力的不同,控制在50% 以上基本都能获得罩式退火再结晶时所需的形变量能。

步骤S3:将未经过脱脂的冷硬卷在室温下进行全氢罩式退火处理获得 带钢。

步骤S4:将所述带钢进行平整和快速退火。

步骤S5:将所述经快速退火的带钢终平整、精整,然后卷取成成品。

其中,步骤S3将未经过脱脂的冷硬卷在室温下进行全氢罩式退火处 理获得带钢包括:

步骤S31:将所述未经过脱脂的冷硬卷自由加热至400℃获得400℃的 带钢。

步骤S32:将所述400℃的带钢经620~660分钟加热至710~730℃。最 优参数视生产的冷轧板规格不同而不同,厚规格可以选用620分钟快速加 热;薄规格选择660分钟的慢速加热。本实施例中的最优参数为640分钟、 715℃,确保罩式退火炉中的带钢被均匀快速加热,保证一定生产效率和防 止粘结等影响产品质量的缺陷。

步骤S33:将所述加热至710~730℃的带钢保温12-14小时。最优为 13小时,可以获得良好的再结晶组织形态和尺寸。

步骤S34:将所述保温12-14小时后的带钢经过240~270分钟带罩冷 却至550℃。带钢的带罩冷却时间视生产的冷轧板规格而定,厚度的不同, 选择的冷却时间不同,本实施例中厚度1.5mm带钢最优的带罩冷却时间为 260分钟,有效防止粘接缺陷。

步骤S35:将所述冷却至550℃的带钢依次经过风冷、介质水冷将带 钢冷却至110℃并出炉。

步骤S36:再将所述冷却至110℃的带钢在终冷台风冷至室温。

经上述工艺后,钢的屈服强度平均在330MPa左右,抗拉强度平均在 530MPa左右,延伸率在30%左右。

本发明通过降低热轧的卷取温度,可使奥氏体相变后的铁素体得到细 化,从而提高产品强度。本发明控制热轧卷取温度在690±20℃,能使铁素 体晶粒得到有效细化,达到5-6μm。

一定的冷轧压下率是随后罩退工序退火再结晶的驱动力,并决定了再 结晶形核点的多少。本发明根据不同的带钢厚度规格范围,将冷轧压下率 大致控制在40~70%。

经过热轧和冷轧工序后的冷轧薄板45号钢,不经过脱脂清洗直接进入 罩式退火炉。冷硬45号钢在罩退工序不进行清洗加工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焊 接工序,避免45号钢在脱脂槽内断带造成产线停车。未经过脱脂的45号 钢冷硬钢卷在室温下进入全氢罩式退火炉,在全氢非氧化氛围中,以最大 加热能力将钢卷加热至400℃,此过程由于钢卷在400℃以前没有发生结 晶,内部组织也无显著变化,加热速度的快慢对性能影响不大,因此钢卷 在室温到400℃范围内,为了减少生产时间,罩式炉可以以最大加热功率 进行加热;经620~660分钟进一步加热至710~730℃,此过程使得渗碳体 逐渐溶解,微观纤维条状晶粒经加热后逐渐发生再结晶;在710℃~730℃ 保温12~14小时,此过程使得45号钢组织充分再结晶,已溶解渗碳体扩 散并保持存在一定未溶解渗碳体质点;经240~270分钟带罩冷却至550℃, 此过程使得渗碳体在前一过程未溶解渗碳体质点处逐渐析出,为球化过程 做好准备。当保留未溶解渗碳体的碳分布不均匀的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时, 未溶解的残余渗碳体便极易成为形核质点,这样的形核质点与在奥氏体晶 界形成的核不同,它可以向四周长大,并最终最大限度的使珠光体球化, 提高粒状渗碳体比例,此过程需要控制冷却速度在40℃/h左右,速度太快 会导致最终产品冲压性能变坏。钢卷冷却至550℃后,吊走加热罩,更换 冷却罩,钢卷先后经过风冷、介质水冷处理,待钢卷冷却至110℃,移走 冷却罩,吊开内罩,钢卷出炉;出炉后钢卷再经终冷台风冷至室温,此过 程是为了腾出炉子以方便后续钢卷生产,并继续将出炉钢卷迅速冷却至室 温,以便尽快上平整机生产。

为了改善45号钢板形状况及得到一定的表面粗糙度,本发明采用 0.8±0.2%平整延伸率来进行控制。

下面通过几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轧薄板45号钢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 0.46%;Mn:0.70%;Si:0.30%;P:0.025%;S:0.015%;Alt:0.02%; 余量为Fe和微量元素,在生产上述成分的冷轧薄板45号钢时,热轧工艺 控制出炉温度为1200℃;终轧温度为890℃;卷取温度为670℃;冷轧工 艺控制冷轧压下率在40%,45号带钢不经过脱脂机组清洗加工,在罩式退 火工艺中,未经过脱脂的45号钢冷硬钢卷在室温下进入全氢罩式退火炉, 经过以下工艺步骤:

步骤A1:将所述未经过脱脂的冷硬卷自由加热至400℃获得400℃的 带钢;

步骤A2:将所述400℃的带钢经620分钟加热至710℃;

步骤A3:将所述加热至710℃的带钢保温12小时;

步骤A4:将所述保温12小时后的带钢经过240分钟带罩冷却至550℃;

步骤A5:将所述冷却至550℃的带钢依次经过风冷、介质水冷将带钢 冷却至110℃并出炉;

步骤A6:再将所述冷却至110℃的带钢在终冷台风冷至室温。

按照上述工艺处理后45号钢性能结果如表一所示:

表一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轧薄板45号钢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 0.46%;Mn:0.70%;Si:0.30%;P:0.015%;S:0.005%;Alt:0.2%;余 量为Fe和微量元素,在生产上述成分的冷轧薄板45号钢时,热轧工艺控 制出炉温度为1250℃;终轧温度为900℃;卷取温度为690℃;冷轧工艺 控制冷轧压下率在50%,45号带钢不经过脱脂机组清洗加工,在罩式退火 工艺中,未经过脱脂的45号钢冷硬钢卷在室温下进入全氢罩式退火炉,经 过以下工艺步骤:

步骤A1:将所述未经过脱脂的冷硬卷自由加热至400℃获得400℃的 带钢;

步骤A2:将所述400℃的带钢经660分钟加热至730℃;

步骤A3:将所述加热至730℃的带钢保温14小时;

步骤A4:将所述保温14小时后的带钢经过270分钟带罩冷却至550℃;

步骤A5:将所述冷却至550℃的带钢依次经过风冷、介质水冷将带钢 冷却至110℃并出炉;

步骤A6:再将所述冷却至110℃的带钢在终冷台风冷至室温。

按照上述工艺处理后45号钢性能结果如表二所述:

表二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轧薄板45号钢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 0.44%;Mn:0.68%;Si:0.25%;P:0.005%;S:0.001%;Alt:1.0%;余 量为Fe和微量元素,在生产上述成分的冷轧薄板45号钢时,热轧工艺控 制出炉温度为1280℃;终轧温度为910℃;卷取温度为700℃;冷轧工艺 控制冷轧压下率在60%,45号带钢不经过脱脂机组清洗加工,在罩式退火 工艺中,未经过脱脂的45号钢冷硬钢卷在室温下进入全氢罩式退火炉,经 过以下工艺步骤:

步骤A1:将所述未经过脱脂的冷硬卷自由加热至400℃获得400℃的 带钢;

步骤A2:将所述400℃的带钢经640分钟加热至720℃;

步骤A3:将所述加热至720℃的带钢保温13小时;

步骤A4:将所述保温13小时后的带钢经过260分钟带罩冷却至550℃;

步骤A5:将所述冷却至550℃的带钢依次经过风冷、介质水冷将带钢 冷却至110℃并出炉;

步骤A6:再将所述冷却至110℃的带钢在终冷台风冷至室温。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罩式退火工艺中,未经过脱 脂的45号钢冷硬钢卷在室温下进入全氢罩式退火炉,经过以下工艺步骤:

步骤A1:将所述未经过脱脂的冷硬卷自由加热至400℃获得400℃的 带钢;

步骤A2:将所述400℃的带钢经640分钟加热至715℃;

步骤A3:将所述加热至715℃的带钢保温12.5小时;

步骤A4:将所述保温12.5小时后的带钢经过245分钟带罩冷却至 550℃;

步骤A5:将所述冷却至550℃的带钢依次经过风冷、介质水冷将带钢 冷却至110℃并出炉;

步骤A6:再将所述冷却至110℃的带钢在终冷台风冷至室温。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其他地方完全一致。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罩式退火工艺中,未经过脱 脂的45号钢冷硬钢卷在室温下进入全氢罩式退火炉,经过以下工艺步骤:

步骤A1:将所述未经过脱脂的冷硬卷自由加热至400℃获得400℃的 带钢;

步骤A2:将所述400℃的带钢经645分钟加热至725℃;

步骤A3:将所述加热至725℃的带钢保温13.5小时;

步骤A4:将所述保温13.5小时后的带钢经过265分钟带罩冷却至 550℃;

步骤A5:将所述冷却至550℃的带钢依次经过风冷、介质水冷将带钢 冷却至110℃并出炉;

步骤A6:再将所述冷却至110℃的带钢在终冷台风冷至室温。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其他地方完全一致。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轧薄板 45号钢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48%;Mn:0.83%;Si:0.36%;P: 0.0005%;S:0.0001%;Alt:1.5%;余量为Fe和微量元素。本实施例与 实施例一的其他地方完全一致。

附图1为上述实施例后微观组织,可以看出大部分珠光体已发生球化 为渗碳体质点并分散于基体中。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