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T91与12Cr1MoV异种钢的焊接工艺

一种T91与12Cr1MoV异种钢的焊接工艺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T91与12Cr1MoV异种钢的焊接工艺,包括:焊前准备工序,坡口形式,V型,坡口角度α=60~65°,对口间隙2.5~3.5mm;焊接热处理工序,(1)预热及焊后热处理方式:远红外加热测温,数显测温仪和自动温控测量;(2)氩弧焊打底前预热:160~200℃,层间温度:250~300℃;(3)焊后热处理:焊缝整体焊接完毕后,冷却到室温后升温到745℃,恒温40分钟,升温、降温速度为200℃/h。上述方案,成本低,焊接效率高;工艺稳定性、可靠性好,能够降低线能量,控制焊逢的熔合比,可获得合格的焊接接头;焊缝性能满足高温强度及高温运行工况需要。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35027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兰州西固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310252972.5

  • 发明设计人 李萌;

    申请日2013-06-24

  • 分类号B23K9/23;B23K9/235;C21D9/50;B23K103/18;

  • 代理机构北京振安创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祁纯阳

  • 地址 730060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古浪路78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9:54:5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8-1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23K9/23 授权公告日:20160210 终止日期:20160624 申请日:20130624

    专利权的终止

  • 2016-02-10

    授权

    授权

  • 2014-05-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3K9/23 申请日:201306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10-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焊接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T91与12Cr1MoV异种钢的焊接工艺。 

背景技术

T91钢是一种改良型的9Cr-1Mo钢,属空冷马氏体钢,在原9Cr-1Mo马氏体耐热钢中加入V、Nb等合金元素而炼成;其合金元素总含量超过10%,淬硬倾向大,冷裂纹敏感性大。T91钢材在冶金和轧制过程中,除固溶和沉淀强化外,采用了微合金化、控扎、形变热处理获得高密度位错和超细化晶粒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与以前的耐热钢比较其强化机理也从两个方面提高到三个方面,因而形成了超高强度钢,且韧性显著提高。 

由于T91钢其具有良好的抗高温氧化和抗蠕变性能,在我国新建的高参数机组及部分老机组的改造中,以其代替价格昂贵的TP304H、焊接性差的F12钢及热强性较低的T22、P22钢已成为一种趋势,在同样的工作条件下选用高温强度高的T91,则管材的壁厚将大大降低,焊接应力也将大大降低,而获得完整无缺陷的焊接接头的可能性大为提高,该钢已在我国电站中有广泛的应用。 

12X1M?(与国产12Cr1MoV相当)属于珠光体钢,12Cr1MoV钢是一种综合性能较好的珠光体耐热钢,焊接性能相对较好,淬硬及冷裂倾向小。 

T91与12Cr1MoV钢的焊缝属于异种钢焊接接头,即马氏体与珠光体钢焊接。由于两种材料的化学成分和金相组织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且物理性能差别较大,很容易出现大面积焊接缺陷,尤其是冷裂纹倾向大,大体与T91同种钢焊接的冷裂纹倾向性相当。 

因此,为使T91与12Cr1MoV异种钢焊接后的焊缝力学性能及金相组织与母材大体一致,从而保证设备的安全使用及使用寿命,需要解决T91与 12Cr1MoV异种钢接焊工艺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焊接效率高、焊缝性能满足需要的T91与12Cr1MoV异种钢的焊接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T91与12Cr1MoV异种钢的焊接工艺,包括: 

焊接工序,采取如下工艺参数; 

水平固定焊接工艺参数如下表: 

垂直固定焊接工艺参数如下表: 

其中,还包括:坡口形式,V型,坡口角度α=60~65°,对口间隙2.5~3.5mm。 

其中,还包括: 

焊接热处理工序 

(1)预热及焊后热处理方式:远红外加热测温,数显测温仪和自动温控测量; 

(2)氩弧焊打底前预热:160~200℃,层间温度:250~300℃; 

(3)焊后热处理:焊缝整体焊接完毕后,冷却到室温后升温到745℃,恒温40分钟,升温、降温速度为200℃/h。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成本低,焊接效率高;工艺稳定性、可靠性好,能够降低线能量,控制焊逢的熔合比,可获得合格的焊接接头;焊缝性能满足高温强度及高温运行工况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热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T91与12Cr1MoV异种钢的焊接工艺,包括: 

焊接工序, 

坡口形式,V型,坡口角度α=60~65°,对口间隙2.5~3.5mm。 

采取如下工艺参数; 

水平固定焊接工艺参数如下表: 

垂直固定焊接工艺参数如下表: 

具体操作规范要点如下: 

(1)由于T91钢合金含量高,铁水流动性差,根部焊缝容易氧化,所以当管道内部氩气充满且稳定后才能施焊; 

(2)由于T91钢合金含量高,铁水流动性差易造成根部未熔,打底时均匀送丝,避免产生根部焊缝未熔焊丝头;铁水过渡采用自由过渡,收头时,填满弧坑后,移向坡口边沿收弧,避免产生弧坑裂纹; 

(3)盖面第一道要减小焊接电流,防止根层焊缝由于焊接电流过大被击穿,同时防止产生层间未熔合; 

(4)采用薄焊道、多层焊接减小焊缝的热输入量,抑制焊缝晶粒过热,提高焊缝的机械性能;避免大电流,慢速焊的操作习惯; 

(5)层道间要仔细清理,合理的用机械方法清理,有效防止产生缺陷。 

焊接热处理工序 

(1)预热及焊后热处理方式:远红外加热测温,数显测温仪和自动温控测量; 

(2)氩弧焊打底前预热:160~200℃,层间温度:250~300℃; 

(3)焊后热处理:焊缝整体焊接完毕后,冷却到室温后升温到745℃, 恒温40分钟,升、降温速度为200℃/h。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热过程示意图。 

具体操作规范要点如下: 

(1)避免冷裂纹产生 

T91和12Cr1MoV小径管的异种钢焊接对热裂纹的敏感性不大,但对冷裂纹敏感性大。其主要原因是T91钢的合金含量高,淬硬倾向大,在氢和拘束应力的作用下易产生冷裂纹。对于T91和12Cr1MoV小径管进行焊接时,避免冷裂纹产生的主要措施是:a焊前严格清理焊丝及焊件表面的油、锈,减少焊缝中氢的来源;b采用合理的焊接线能量、加热规范,降低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c增加焊缝组织的稳定性;d促使焊缝中氢的逸出,改善焊接接头的塑性和韧性。 

(2)选择合理的焊接线能量 

增加焊接线能量可以使焊缝在冷却过程中800~500℃的冷却时间延长,有利于减缓组织应力和焊缝中氢的逸出,减少焊缝的裂纹倾向,但线能量过大会使热影响区增宽,使1100℃以上停留时间过长,且容易造成T91侧焊缝熔合线附近产生脱碳层、焊缝晶粒粗大,对焊接接头的塑性和韧性不利。采用小线能量焊接,由于冷却快,过热区易产生粗大的马氏体组织,导致该区的塑性、韧性下降,在扩散氢和焊接应力的作用下易产生冷裂纹,但通过焊前预热、控制合理的层间温度可避免这些缺陷的产生。所以在施焊中采用小线能量输入。 

(3)选择合理的焊接热规范 

由于T91和12Cr1MoV钢都具有淬硬倾向,且T91钢的淬硬倾向还很大,回火马氏体钢母材性能受到焊接热循环的影响,焊接热影响区性能明显劣化。钢的焊接接头性能劣化的程度随焊接热输入量的增大而加剧;所以焊前采取合适的预热温度、焊接时保持一定层间温度,适当降低焊缝和热影响区的冷却速度,减少焊接接头的淬硬倾向,并促使扩散氢逸出焊接区,有效地预防冷裂纹的产生。预热温度、层间温度过低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过高则不仅不利于焊接,而且易造成焊缝、热影响区的晶粒粗大,使焊接接头性能恶化。因此,氩弧焊打底前预热:160~200℃,层间温度:250~300℃。 

(4)选择合理的焊后热处理规范 

T91和12Cr1MoV的焊接,既要能对T91侧热影响区进行足够的回火,又不会造成对12Cr1MoV侧热影响区的过回火,同时又能够对焊缝进行有效的热处理。另外由于T91和12Cr1MoV两种钢的化学成分相差极大,焊后热处理在消除焊接接头焊接应力,改善焊接接头的接头塑性和韧性的同时可能会使T91侧的熔合线附近的碳元素向T91母材过渡,使靠近T91侧的焊缝发生脱碳软化。因此,焊后热处理:焊缝整体焊接完毕后,冷却到室温后升温到745℃,恒温40分钟,升、降温速度为200℃/h。 

经本发明工艺处理的焊接接头外观检查、射线、超声波探伤结果均合格;以上两种位置的焊接工艺对接接头常温机械性能和金相组织见下表; 

12Cr1MoV钢和T91钢对接接头的常温机械性能 

注:拉伸试样均断裂于12Cr1MoV母材侧 

12Cr1MoV钢和T91钢对接接头的金相组织 

焊接位置 焊缝 T91母材 12Cr1MoV侧母材 水平固定 M+F M F+P 垂直固定 M+F M F+P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优化,这些改进和优化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