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举升工具用的快进油慢回油阀结构

举升工具用的快进油慢回油阀结构

摘要

一种举升工具用的快进油慢回油阀结构,属于液压举升装置技术领域。包括阀座、阀门限位杆、阀门和弹簧,在阀座上并且朝向阀门的一侧表面构成有第一、第二密封面,在第一、第二密封面间构成进回油凹道,在阀座上开设一组进回油孔,在阀座的中央构成弹簧支承腔,阀门限位杆固定在阀座的中央位置,阀门套置在阀门限位杆上,在阀门上开设慢速回油孔,弹簧套置在阀门限位杆上,弹簧的上端支承在阀门上,下端支承在弹簧支承腔的腔底壁上。保护被举升的物体,避免损坏活塞杆;当向油缸的缸腔泵油时,油液从阀座上的一组进回油孔进入,并且顶起阀门,使阀门离开第一、第二密封面,油液自进回油凹道快速进入油缸的缸腔,使活塞杆快速举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31880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常熟通润汽车修理设备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310265878.3

  • 发明设计人 唐洁;石永良;李萍;严袁;

    申请日2013-06-28

  • 分类号B66F3/25;

  • 代理机构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朱伟军

  • 地址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经济开发区新龙腾工业园1幢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9:54:5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6-24

    授权

    授权

  • 2013-10-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6F3/25 申请日:201306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9-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压举升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举升工具用的快进油慢回油阀结构。

背景技术

上面提及的举升工具主要指但并不限于指千斤顶和立式运送顶。以千斤顶为例,其结构和工作原理都是公知的,并且为了提高作业效率,在向油缸内泵油时,通常希望位于油缸的缸腔内的活塞快速地向缸腔外伸展,以便由活塞末端将重物快速举升,于是将开设在底座上的并且与油缸的缸腔相通的进回油道的直径适当增大。但是实践证明这种设计思路存在顾此失彼的问题,所谓的顾此是指能够满足活塞杆的快速举升而藉以提高对重物的举升速度,所谓的失彼是指在回油时即在活塞杆向缸体即缸腔内回缩时,由于先前被活塞杆举升的的重物的作用,活塞杆会出现骤然回复的现象,于是不仅存在损及重物之虞,而且还伴随有作业的危险性以及损坏千斤顶,因为活塞杆骤然下降(缩向缸腔)时极有可能致使重物回弹跌落并且活塞杆受冲击而损坏。

上述问题长期以来困扰于业界并且期望解决,但是在迄今为止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和非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得以解决该技术问题的启示,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经实验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在泄压时能够控制回油速度而藉以保障活塞杆徐缓地向油缸的缸腔内回复并且避免损及被举升的重物以及保护活塞杆的举升工具用的快进油慢回油阀结构。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举升工具用的快进油慢回油阀结构,包括阀座、阀门限位杆、阀门和弹簧,在阀座上并且朝向阀门的一侧表面构成有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在该第一、第二密封面之间构成有一进回油凹道,在阀座上并且围绕阀座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自阀座的上部贯通至下部的进回油孔,各进回油孔与所述的进回油凹道相对应并且与进回油凹道相通,在阀座的中央并且朝向阀门的一侧构成有一弹簧支承腔,阀门限位杆固定在阀座的中央位置,阀门以浮动状态套置在阀门限位杆上,并且同时与所述的第一密封面以及第二密封面相配合,在该阀门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进回油凹道的位置开设有一自阀门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贯通至另一侧的一慢速回油孔,弹簧套置在阀门限位杆上,并且位于弹簧支承腔内,该弹簧的上端支承在阀门上,而下端支承在弹簧支承腔的腔底壁上,其中:当弹簧伸长而顶起阀门时,阀门离开所述第一密封面以及第二密封面,所述的进回油凹道的上部开启,而当弹簧压缩时,阀门与第一密封面以及第二密封面接触,进回油凹道的上部封闭。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阀座上并且位于所述弹簧支承腔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阀门限位杆让位孔,所述阀门限位杆的下端穿过该阀门限位杆让位孔并且由螺母限定,而阀门限位杆的上端探出所述阀门并且抵靠在阀门背对所述阀座的一侧。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阀门限位杆的所述上端构成有一压帽,该压帽抵靠在所述阀门背对所述阀座的一侧。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弹簧为螺旋弹簧。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泄压时,由于弹簧压缩,阀门与第一、第二密封面接触,压力油只能从慢速回油孔经进回油凹道进入进回油孔,从而能使举升工具的活塞杆徐缓下行,不仅可以保护被举升的物体,而且可以避免损坏活塞杆;当向油缸的缸腔泵油时,油液从阀座上的一组进回油孔进入,并且在压力作用下以及在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顶起阀门,使阀门离开第一、第二密封面,油液自进回油凹道快速进入油缸的缸腔,使活塞杆快速举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的底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应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和图2,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端、下端、朝向上、朝向下之类的方向性的表述均是以图1所示的位置状态而言的。给出了一圆盘体的阀座1,在该阀座1朝向上的一侧的表面并且围绕阀座1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第一密封面11和一第二密封面12,第一、第二密封面11、1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进回油凹道13。在阀座1朝向上的一侧并且位于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弹簧支承腔15,在对应于弹簧支承腔15的底壁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与弹簧支承腔15相通的阀门限位杆让位孔16,在阀座1上并且围绕阀座1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自阀座1的上部贯通至下部的进回油孔14,各进回油孔14与进回油凹道13相通,也就是说进回油孔14在阀座1上的位置对应于进回油凹道13。

前述的进回油孔14的数量虽然在图2中示出了六个,但是不能凭此而限制本发明,因为一组进回油孔14的数量可以依需增减。

给出了一阀门限位杆2和一阀门3,该阀门限位杆2的下端置入并且探出前述的阀门限位杆让位孔16,在该阀门限位杆2的下端旋配有一螺母21,阀门限位杆2的上端探入阀门3的中央位置(阀门3上开设有限位杆孔)并且扩设构成有一压帽22,该压帽22抵靠在阀门3朝向上的一侧的表面,并且在压帽22上构成有一内六角孔221,如果将压帽22的圆周方向的边缘部位构成外六角面,那么应当视为与内六角孔221相等效,因为两者均可供工具对阀门限位杆2进行操作。阀门3套置在阀门限位杆2上,并且与前述的第一密封面11以及第二密封面12相配合,在该阀门3上开设有一慢速回油孔31,该慢速回油孔31与前述的进回油凹道13相通。

如果在前述的阀门限位杆让位孔16的孔壁上加工出内螺纹,并且在阀门限位杆2的下端加工出限位杆外螺纹,在装配时将限位杆外螺纹与内螺纹相配合,则同样不失为是一个将阀门限位杆2与阀座1连接的良好的方案。

给出了一螺旋形的弹簧4,该弹簧4套置在阀门限位杆2上并且位于弹簧支承腔15内,该弹簧4的上端支承在前述阀门3上,而弹簧4的下端支承在弹簧支承腔15的腔底壁上。

应用例:

请参见图3并且结合图1和图2,在图3中示出了千斤顶或运送顶的底座5,在该底座5上开设有进回油道51,并且在底座5上安装有油缸6,在该油缸6内安装有活塞杆61,在活塞杆61上并且位于活塞杆61的下部设置有活塞杆密封圈611,藉由活塞杆密封圈611而使活塞杆61与油缸6的内壁形成密封,前述的进回油道51与油缸6的下腔相通,本发明提供的快进油慢回油阀结构设置在该进回油道51的通道上。

当要向油缸6的下腔供油时,在操作者的操作下,使油泵(图中未示出)泵油,液压油进入进回油道51,进入进回油道51内的液压油经本发明的阀座1上的一组进回油孔14而进入进回油凹道13,此时由于弹簧4的作用而将阀门3处于与第一、第二密封面11、12分离的状态,即,进回油凹道13的上部处于开启状态,因此出自进回油孔14的液压油直接进入油缸6的下腔,使活塞杆61向油缸6的缸体外伸展,由设置在活塞杆61顶部的顶盘将重物(即前述的物体)向上举升。当要使先前被举升的重物恢复到原来位置,也就是说当要使活塞杆61向油缸6的缸体内回缩时,由操作者对液压泵(未示出)进行操作,那么在重物的作用下油缸6的活塞杆61下行,此时,在油缸6内的液压油的压力作用下,使阀门3朝向阀座1的方向位移,弹簧4压缩,直至阀门3与第一、第二密封面11、12闭合,也即对进回油凹道13的上部封闭。在该状态下,油缸6内的压力油只能途经慢速回油孔31引入进回油凹道13,并从进回油孔14引出,因此活塞杆61的回复速度较为缓慢,从而体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