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治疗喉癌、食道癌的中草药

一种用于治疗喉癌、食道癌的中草药

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喉癌、食道癌的中草药,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胖大海8~12份、蒲公英8~12份、紫地花丁13~17份、大青叶10~14份、水蛭3~5份、硇砂0.3~0.4份、天冬5~9份、麦冬8~12份、硼砂0.8~1.2份、茯苓8~12份和甘草4~6份。本发明配方组成简单,治疗效果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30130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赖育标;

    申请/专利号CN201310273447.1

  • 发明设计人 赖育标;

    申请日2013-07-02

  • 分类号A61K36/8968;A61P1/00;A61P11/04;A61P35/00;A61K35/62;A61K33/22;A61K33/20;

  • 代理机构茂名市穗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李好琚

  • 地址 525200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根子镇根子木花村4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9:41:4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6-2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8968 授权公告日:20140917 终止日期:20190702 申请日:20130702

    专利权的终止

  • 2014-09-17

    授权

    授权

  • 2013-10-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968 申请日:201307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9-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癌症的药物,具体说是一种用于治疗喉癌、食道癌的癌科顽疾的中草药。

背景技术

食道、喉科疾病的发病率,近十年来有上升的趋势,恶化性明显。对于已成型的喉,食道肿瘤,现代医学技术是施以手术摘除、化疗、放疗等手段,根治率不高,对身体其它器官的副作用大,易复发或造成癌细胞扩散,这是目前西医存在的局限性。

    本发明人的祖、父辈均是民间医生,本人承袭家族真传,加之长期研习喉科古籍,颇有心得,再结合民间验方及自己长期的实践积累,发明了一套用纯中草药治疗喉癌、食道癌等喉科顽疾的处方,对未经放、化疗的患者、治愈率达99.5%,对经放、化疗的患者无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配方组成简单、治疗效果好的用于治疗喉癌、食道癌的中草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治疗喉癌、食道癌的中草药,其原料药选用胖大海、蒲公英、紫地花丁、大青叶、水蛭、硇砂、天冬、麦冬、硼砂、茯苓和甘草,这是因为:

胖大海:性寒、味甘,归肺、大肠经。功效清宣肺气、清肠通便、用于肺热声哑、咽喉肿痛、燥热便秘、肠热便血等。本品含黄芪胶黏素、半乳糖、戊糖等,具有泻下,降血压、利尿、镇痛及抗菌等作用。

    蒲公英:性寒、味苦、甘、归肝、胃经。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肿疮毒。本品含蒲公英的约定固醇、蒲公英素、胆碱、菊糖、果胶等,具有抗菌、利胆、保肝、健胃、抗溃疡、抗肿瘤、抗氧化、利尿等作用。

    紫地花丁:性寒、味苦、辛,归心、肝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用于疔疮肿痛等。本品含苷类、黄酮类、多糖、棕榈酸等,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艾滋病毒、杀灭钩端螺旋体、解热、消炎、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大青叶:性大寒、味苦,归心、肺、胃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消肿。用于咽喉肿痛、口疮、腮部、痈肿疮毒等。本品含靛蓝、菘蓝苷、靛玉红等、具有抗菌、抗病毒、抗内毒素等作用。

    水蛭:性平,味咸、苦,归肝经。功效破血逐淤,消癓通经。用于血滞经闭、癓瘕积聚等。本品含谷氨酸、蛋白质、肝素、抗凝血酶等、能抗凝血、抗肿瘤、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

    硇砂:性温、味咸、苦、辛,有毒、归肝、脾、胃经。功效破瘀散结、消积软坚,癓瘕积聚、曀膈反胃、癌肿、喉痹等。

    天冬:性大寒、味甘、苦,归肺、肾经。功效清肺降火、滋阴润燥,用于肺热伤阴之口干舌燥、口舌生疮。

    麦冬:性微寒,味甘,微苦,归肺、心、胃经。功效润肺养阴、益胃生津,用于肺热阴虚之口渴舌甘,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硼砂:性凉,味甘、咸,归肺、胃经。功效清热解毒、清肺化痰、用于口舌生疮、疮肿等。

    茯苓:性平,味甘、淡,归心、脾、肾经。功效利水渗湿,健脾,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

    甘草: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功效益气补中、解毒、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用于心气虚之心动悸、脉结代,脾虚之乏力食少便溏,疮痈肿毒,食物或者药物中毒,还能调和诸药。

本发明将它们配伍使得各原料药的功效起协同作用,从而能够预防和治疗喉癌、食道癌。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治疗喉癌、食道癌的中草药,其原料药组分的含量是经过本发明人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得出来的,且在下述重量份范围的疗效都是比较理想的:

胖大海8~12份、蒲公英8~12份、紫地花丁13~17份、大青叶10~14份、水蛭3~5份、硇砂0.3~0.4份、天冬5~9份、麦冬8~12份、硼砂0.8~1.2份、茯苓8~12份和甘草4~6份。

优选的是,胖大海10份、蒲公英10份、紫地花丁15份、大青叶12份、水蛭4份、硇砂0.3份、天冬7份、麦冬10份、硼砂1份、茯苓10份和甘草5份。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治疗喉癌、食道癌的中草药,可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内服制剂。例如可以将上述原料药制成散剂,用水冲服,或者将上述原料药一起水煎,服用煎液,还可将上述原料药用水或常规溶剂如乙醇等提取活性成分后,加入制备不同剂型时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按常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口服剂型,如丸剂、片剂、口服液等。

本发明人采用下述方法制得该中药制剂:将原料水煎,取煎液,制成口服液。

服用方法:常规每次5-10ml一日2-3次,5-10天为一疗程。

经大量临床应用,证明该中草药治疗喉癌、食道癌的效果非常显著。以下是本发明的药用效果:

例一:患者,男,59岁,经三甲医院确认为食道癌晚期,照片显示贲门上8cm处食道内壁有一15mm*18mm大小的肿瘤,患者已出现日夜疼痛,进食困难等症状,尤其吞咽时痛感更甚。医院认为已过去了较佳的治疗期,治疗效果恐难理想。患者找到本人,以本发明药物治疗,每日3次,每次15ml服用10天后疼痛减轻,再服10天,痛感完全消失,仅在进食时稍感不适,建议其拍片复检,发现肿块已缩小到7mm*8mm大小。按前服法服药20天,发现肿物已完全消失。一年后复检,不见肿物再生,现患者一切正常。

例二:患者,女,63岁,主诉长期患有咽喉炎,长期喷、服喉科药物,时好时坏,断断续续,近期症状连续加重,到医院深入检查,诊断为喉癌中期,院方认为药物治疗无效,建议手术切除。患者想先尝试药物治疗,经人介绍找到本人,接受本发明药物治疗,每日3次,每次10ml,温开水冲服,10天后痛感基本消失(只在进食及吞咽时才有)。再服10天,进食恢复正常,没有不适感。本人嘱再服15天,后到医院检查,喉内肿物已消失。距今已两年,患者未发作过咽喉炎。

   例三:患者,女,42岁,因吞咽反逆,到本地医院就诊,发现食道内有一小颗粒,再到省城大医院复查,确认食道上部有一2mm*3mm肿物,属早期,因体积太小不便切除,建议就诊观察。患者找到本人,以本发明药物治疗,每天2次,每次5ml,连服15天,到省城复检,原有颗粒不见踪影。

例四:患者,男、47岁,因吞咽唾液和进食时感觉食道内有不适,到医院求诊,经内窥镜检查,发现食道中部有一绿豆大小肿物,属恶性良性有待进一步鉴定。患者找到本人,以本发明药物治疗,每日3次,每次10ml,连服15天,不适感消失,再服10天,复检肿物消失。

例五:患者,男,65岁,医院诊断为食道癌晚期,生活较困难,无钱医院治疗,绝望之中经人介绍找到本人,以本发明药物治疗,每日3次,每次15ml,服药101天,痛感减轻,再服10天,痛感全无,再服药15天,到医院复检,肿瘤消失,完全痊愈。 

例六:患者男,60岁,患绝食病(俗称生喉塞),已完全不能进食,按现代医学属喉癌一类。其家人找到本人,以本发明药物治疗,每日3次,每次15ml,开水稀释,灌服,连灌15天后,已能自行进食,再服10天,痛感全无,再服5天,彻底根治,康复如常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按如下重量称取原料药:胖大海10g、蒲公英10g、紫地花丁15g、大青叶12g、水蛭4g、硇砂0.3g、天冬7g、麦冬10g、硼砂1g、茯苓10g和甘草5g。

制备方法:将上述原料药水煎,取煎液,制成口服液。

实施例二:

按如下重量称取原料药:胖大海8g、蒲公英12g、紫地花丁13g、大青叶14g、水蛭3g、硇砂0.4g、天冬5g、麦冬12g、硼砂0.8g、茯苓12g和甘草4g。

制备方法:将上述原料药水煎,取煎液,制成口服液。

实施例三:

按如下重量称取原料药:胖大海12g、蒲公英8g、紫地花丁17g、大青叶10g、水蛭5g、硇砂0.3g、天冬9g、麦冬8g、硼砂1.2g、茯苓8g和甘草6g。

制备方法:将上述原料药水煎,取煎液,制成口服液。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