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透水式砌石拦渣坝结构

透水式砌石拦渣坝结构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水式砌石拦渣坝结构,包括由浆砌石筑成的坝体,坝体的坝顶为沿水平方向排列开设的“凹”形排水齿槽结构;在坝体的上、中、下部分别沿水平方向排列开设有正方形结构的坝身上部副排水孔、坝身中部主排水孔、坝身下部副排水孔;坝身上部副排水孔、坝身下部副排水孔的孔口尺寸小于坝身中部主排水孔的孔口尺寸;“凹”形排水齿槽的槽宽小于槽高。本发明优点为利用开设在坝体上不同部位、不同开口尺寸、不同形状的排水通道,从而达到合理、有效拦截推移质又起到排泄水流的目的。同时,本发明结构简单、工程量少,节省了投资费用。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4-12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E02B7/06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0520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5-04-29

    授权

    授权

  • 2013-09-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2B7/06 申请日:201305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8-1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拦渣坝,尤其是涉及透水式砌石拦渣坝结构。

背景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河流的上游,特别是山区河流的上游往往会随水流漂流大量的推、悬移质,这些推、悬移质尤其是推移质如果不加阻拦,任意随水流冲向下游,会对河流下游的水利水电工程造成巨大的危害。为达到控制推移质、减小对下游水利工程的影响,往往需要在水利工程所在河道的上游修建拦渣坝,对推移质进行拦截。拦渣坝不仅要起到拦截推、悬移质的目的,还要能使水流顺畅通过,这样才能保证拦渣坝本身的稳定性。目前国内修建的拦渣坝多为堆石体结构,利用堆石体自身进行挡渣,利用堆石间的空隙进行过水。但由于水力、地形、地质及使用条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堆石体结构作为拦渣坝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工程,因此,因地制宜的采用合适的拦渣形式对保证工程安全、方便工程运用和管理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水式砌石拦渣坝结构,从而更有效、更合理的拦截河流推移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透水式砌石拦渣坝结构,包括由浆砌石筑成的坝体,所述坝体的坝顶为沿水平方向排列开设的“凹”形排水齿槽结构;在坝体的上、中、下部分别沿水平方向排列开设有正方形结构的坝身上部副排水孔、坝身中部主排水孔、坝身下部副排水孔;所述坝身上部副排水孔、坝身下部副排水孔的孔口尺寸小于所述坝身中部主排水孔的孔口尺寸;所述“凹”形排水齿槽的槽宽小于槽高。

所述“凹”形排水齿槽、坝身上部副排水孔、坝身中部主排水孔、坝身下部副排水孔均为自上游至下游倾斜向下开设。

所述坝身中部主排水孔尺寸为0.5m×0.5 m,坝身上部副排水孔和坝身下部副排水孔的尺寸同为0.3m×0.3m;所述“凹”形排水齿槽的槽宽1.0m,槽高2.0m。

本发明优点主要体现为:

1、开设在坝体顶部的“凹”形排水齿槽,利用齿槽边墙拦截推移质颗粒,齿槽内又便于上游来水顺畅过流;齿槽的槽宽小于槽高,不仅有效加大了拦截效果,而且也增大了过流断面,便于大洪水顺利通过拦渣坝。

2、沿水平方向排列开设在坝体上的坝身中部主排水孔,使得在推移质颗粒被拦渣坝拦阻、在其上游堆积过程中,由于在拦渣坝的上游对应于坝身中部区域堆积的多为较大粒径的推移质颗粒,如果排水孔口尺寸较小,则易被大粒径的推移质颗粒阻挡,不利于水流排泄,所以开设在坝体中部的坝身中部主排水孔的孔口尺寸较大,既可以有效拦截推移质又可以使水流顺畅通过孔口排泄。

3、推移质颗粒被拦渣坝拦阻、在其上游堆积过程中,由于在拦渣坝的上游对应于坝身上、下部区域堆积的多为较小粒径的推移质颗粒,如果设置尺寸较大的排水孔口,小粒径的推移质颗粒易通过排水孔进入下游河道,拦渣坝起不到拦渣的作用,因此,将坝身上部副排水孔、坝身下部副排水孔的孔口尺寸设置成小于坝身中部主排水孔,这样,既可有效拦截推移质又可以使水流顺畅通过孔口排泄。

本发明利用开设在坝体上不同部位、不同开口尺寸、不同形状的排水通道,从而达到合理、有效拦截推移质又起到排泄水流的目的。同时,本发明结构简单、工程量少,节省了投资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纵断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透水式砌石拦渣坝结构,包括由浆砌石1筑成的坝体2,所述坝体2的坝顶为沿水平方向排列开设的“凹”形排水齿槽3结构;在坝体2的上、中、下部分别沿水平方向排列开设有正方形结构的坝身上部副排水孔4、坝身中部主排水孔5、坝身下部副排水孔6;其中坝身中部主排水孔5尺寸为0.5m×0.5 m,坝身上部副排水孔4和坝身下部副排水孔6的尺寸同为0.3m×0.3m;即坝身上部副排水孔4、坝身下部副排水孔6的孔口尺寸小于所述坝身中部主排水孔5的孔口尺寸;所述“凹”形排水齿槽3的槽宽1.0m,高2.0m,槽宽小于槽高。“凹”形排水齿槽3、坝身上部副排水孔4、坝身中部主排水孔5、坝身下部副排水孔6所构成的排水通道均为自上游至下游倾斜向下开设。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