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提高豆角肥料利用率的施肥方法

一种提高豆角肥料利用率的施肥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豆角肥料利用率的施肥方法。首先对待种豆角的土壤进行测土配方施肥,计算确定该土壤豆角的标准施肥量;在豆角种植前2~3周将番茄秸秆风干物切碎,按200公斤/亩的量均匀撒到大田的土壤中、翻耕后,灌水1次,大田晾干后施基肥,氮磷钾为标准施肥量的10%、60%、10%;追肥六次。本发明可有效解决菜农盲目施肥问题,肥料利用率比传统施肥提高30%-45%,农学利用率比常规施肥提高30%-43%,提高豆角商品率及产量,改善其品质,在广东等南方豆角种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28347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1310245323.2

  • 发明设计人 丁效东;李淑仪;廖新荣;王荣萍;

    申请日2013-06-19

  • 分类号A01G1/00(20060101);A01C21/00(20060101);C05G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44001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刘明星

  • 地址 510650 广东省广州市天源路808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9:15:4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5-10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A01C21/0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0619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4-10-15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A01C21/0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0619

    著录事项变更

  • 2014-08-27

    授权

    授权

  • 2013-10-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00 申请日:201306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9-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生产技术、肥料使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豆角肥料利用率的 施肥方法。

背景技术:

肥料等养分管理不当带来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随着化肥用量的不断提高,其利用率和 利用效率缺逐渐下降。珠三角地区集约化蔬菜生产基地施肥量过大,复种指数高,导致菜田 养分累积较高,平均施氮量为328.7kg/hm2,最高施氮量为1732.5kg/hm2,氮肥利用率为 12.9%,远远低于全国当季氮肥利用率的27.5%。菜地0~20cm土层全磷含量最高为3.43g kg-1, Olsen-P最高可达321mg kg-1,平均值为96mg kg-1,导致土壤出现“富营养化”与养分失衡及 土壤盐渍化等严重问题。蔬菜生产中施用的氮磷钾肥远远高于作物需求量或推荐施肥量,而 且施肥时期与植物生长发育期养分需求不匹配,造成氮磷钾肥利用率较低,农业生产成本的 不断上扬,加上资源的限制,继续依靠高额的物质和能量投入来获取产量的空间越来越小, 而且养分损失严重造成突出环境问题。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前人在应用技术方面开展了大 量的研发,这些技术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

其一、通过转基因分子或常规育种途径培育作物新品种或种质。目前,常规育种(包括 筛选与驯化结合、杂交与化学或辐射诱变相结合等)获得了营养高效吸收的新品种,例如华 中农业大学利用转化柠檬酸合成酶基因培育磷高效水稻(专利号:02149378)。

其二、通过作物根系形态和结构发育调控途径培育适应土壤的新品种。例如华南农业大 学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名称:GmAlMT1调控大豆耐酸铝毒害的功能及应用。发明人: 梁翠月,田江,廖红。申请号为201210302082.6)。。

其三、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与养分资源管理技术提高对养分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养 分无节制投入。施肥时期和施用量的调控措施,提高土壤养分利用效率方法,根据作物目标 产量确定标准施肥量并根据作物生长和发育对养分的需求的特性确定追肥期和施用量的施肥 方法(专利公告号:CN102308697B)。

其四、通过作物栽培措施提高作物获取养分的能力。很多研究表明,通过农艺措施提高 作物从土壤中获取更多的养分是目前最为可行的途径。例如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研制了一种调 控设施蔬菜地土壤磷素养分非均衡化的方法(专利申请号:201010216747);烟台五洲施得富 肥料有限公司研制了一种提高利用率和解磷减轻土壤污染的肥料的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号: 201010207903)。

然而,按照现行的施肥与栽培管理模式,菜农通常大量施入无机肥料,导致土壤中养分 含量过高,或者养分流失,作物对养分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因此,解决华南地区养分资源利 用效率低这一难题,有必要创制新的施肥和管理技术,为此,我们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基础 上,精准确定了标准施肥量,通过合理制定追肥量与追肥时期以及土壤耕作管理措施有效地 解决了菜农盲目施肥的问题,通过合理追肥时期与追肥量可以有效提高养分利用效率,满足 作物不同生育期生长对养分的需求是目前最佳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豆角肥料利用率的施肥方法。

本发明的提高豆角肥料利用率的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无机肥料:氮肥:含N质量分数为46%的尿素;磷肥:含P2O5质量分数为12%的过 磷酸钙和钾肥:含K2O质量分数为50%的硫酸钾;有机肥:番茄秸秆风干物;

对待种豆角的土壤进行测土配方施肥,计算确定该土壤豆角的标准施肥量;

在豆角种植前2~3周将番茄秸秆风干物切碎,按200公斤/亩的量均匀撒到大田的土壤 中、翻耕后,灌水1次,大田晾干后施基肥,氮磷钾为标准施肥量的10%、60%、10%; 追肥六次;定苗十二天后追施一次,在主根水平两个方向上5-10cm进行开沟或穴施肥, 深度为4-8cm,氮钾为标准施肥量的5%、5%;定苗二十四天进行二次追肥,在主根外侧 5-10cm距离内进行条施,深度为5-10cm,氮钾为标准施肥量的10%、10%;第三次在开 花期追肥,在主根外侧水平方向10-15cm条施,深度7-12cm,氮磷钾为标准施肥量的15%、 10%、15%;第四、五次追肥分别在收获豆角1次、3次后在主根外侧水平方向10-15cm 条施,深度10-15cm,每次追氮磷钾为标准施肥量的20%、10%、20%;第六次追肥在收 获豆角5次后在主根外侧水平方向10-15cm条施,深度10-15cm,每次追氮磷钾为标准 施肥量的20%、10%、20%。

本发明可有效解决菜农盲目施肥问题,肥料利用率比传统施肥提高30%-45%,农学 利用率比常规施肥提高30%-43%,提高豆角商品率及产量,改善其品质,在广东等南方 豆角种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

实施地点:在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蔬菜试验种植基地(广州白云),经测定土壤 为粘壤土,0-20cm土壤碱解氮含量为94.4mg/Kg,总磷含量为1.52%,有效磷(NaHCO3提 取)为17.3mg/Kg,速效钾含量86.8mg/Kg。

试验作物:豆角

肥量施用量:经过测土配方施肥计算,该地块豆角的标准施肥量为纯氮、磷、钾为12.0kg/ 亩、7.0kg/亩、8.5kg/亩;有机肥为番茄藤风干物,施用200公斤/亩。无机肥料为尿素(含 N46%),过磷酸钙(含P2O512%),硫酸钾(含K2O50%)。

操作方式:种植前17天,将番茄藤秸秆风干物切碎,均匀撒在土壤上,施用量200Kg/ 亩,翻耕后、灌水一次、其土壤表层淹水深度为5cm,淹水时间为7天,然后晾干,晾干后 (豆角种植前7天时)施用基肥,每亩施用纯氮1.2Kg、纯磷4.2Kg、纯钾0.85Kg,翻耕深 度为10cm;依据豆角生长发育对养分需求特征追肥六次,第一次追肥在豆角出苗后12天 施用,每亩施用纯氮0.6Kg、纯钾0.425Kg,在豆角主根水平两个方向上5cm进行穴施, 深度为5cm;第二次追肥在豆角出苗后24天施用,每亩施用纯氮1.2Kg、纯钾0.85Kg,在 豆角在主根外侧5cm距离内开沟条施,深度为5cm;其他施肥常规处理。第三次追肥在开花 时进行,在主根外侧水平方向10cm条施,深度7cm,氮磷钾分别为每亩纯氮1.80Kg、每 亩纯磷0.70Kg、每亩纯钾1.275Kg;第四、五次追肥分别在收获豆角1次、3次后进行,在 主根外侧水平方向10cm条施,深度10cm,每次追氮磷钾分别为每亩纯氮2.40Kg、每亩纯 磷0.70Kg、每亩纯钾1.70Kg;第六次追肥在豆角收获5次后进行,在主根外侧水平方向 10cm条施,深度10cm,追氮磷钾分别为每亩纯氮2.40Kg、每亩纯磷0.70Kg、每亩纯钾 1.70Kg;其他施肥常规处理。

研究结果表明:按照上述操作方式,在其它生长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该实施例1比常 规施肥(当地菜农传统施肥:耕种前,有机肥、磷钾肥一次性施用、氮肥追肥3次、撒施、 豆角大量收获后施用)节省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为31.2%、26.0%、21.5%;氮磷钾肥利用率比 常规施肥提高30%、38.8%、35.9%,农学利用率比常规施肥提高33.2%、42.3%、35.9%;豆 角硝酸盐含量降低13%,商品化率提高14%,产量提高5%。

实施例2:

实施地点:在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蔬菜试验种植基地(广州增城),土壤为沙壤 土,0-20cm土壤碱解氮含量为73.2mg/Kg,总磷含量为1.21%,有效磷(NaHCO3提取)为 11.5mg/Kg,速效钾含量86.8mg/Kg。

试验作物:豆角

肥量施用量:经过测土配方施肥计算,该地块豆角的标准施肥量为纯氮、磷、钾为14.0kg/ 亩、8.5kg/亩、9.8kg/亩;有机肥为番茄藤风干物,施用200公斤/亩。无机肥料为尿素(含 N46%),过磷酸钙(含P2O512%),硫酸钾(含K2O50%)。

操作方式:种植前14天,将番茄藤秸秆风干物切碎,均匀撒在土壤上,施用量200Kg/ 亩,翻耕、淹水、其土壤表层淹水深度为5cm,淹水时间为5天,然后晾干;晾干后(豆角 种植前5天时)施用基肥,每亩施用纯氮1.4Kg、纯磷5.1Kg、纯钾0.98Kg,翻耕深度为10cm; 依据豆角生长发育对养分需求特征追肥六次,第一次追肥在豆角出苗后12天施用,每亩施 用纯氮0.7Kg、纯钾0.49Kg,在豆角主根水平两个方向上5cm进行穴施,深度为4cm;第 二次追肥在豆角出苗后24天施用,每亩施用纯氮1.4Kg、纯钾0.98Kg,在豆角在主根外侧 5cm距离内开沟条施,深度为5cm;其他施肥常规处理。第三次追肥在开花时进行,在主根 外侧水平方向10cm条施,深度7cm,纯氮磷钾分别为每亩纯氮2.10Kg、每亩纯磷0.85Kg、 每亩纯钾1.47Kg;第四、五次追肥分别在收获豆角1次、3次后进行,在主根外侧水平方向 15cm条施,深度10cm,每次追纯氮磷钾分别为每亩纯氮2.80Kg、每亩纯磷0.85Kg、每亩 纯钾1.96Kg;第六次追肥在豆角收获5次后进行,在主根外侧水平方向15cm条施,深度 12cm,追纯氮磷钾分别为每亩纯氮2.80Kg、每亩纯磷0.85Kg、每亩纯钾1.96Kg;其他施 肥常规处理。

研究结果:按照上述操作方式,在其它生长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该实施例2比常规施 肥(当地菜农传统施肥:耕种前,有机肥、磷肥一次性施用、氮钾肥追肥3次、撒施、豆角 大量收获后施用)节省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为13.1%、21.2%、23.3%;氮磷钾肥利用率比常规 施肥提高32.8%、33.1%、45.0%,农学利用率比常规施肥提高30.1%、35.1%、43.0%;豆角 硝酸盐含量降低12%,商品化率提高10%,产量提高4%。

实施例3

实施地点:在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蔬菜试验种植基地(广州白云),经测定土壤 为粘壤土,0-20cm土壤碱解氮含量为134.2mg/Kg,总磷含量为1.86%,有效磷(NaHCO3提 取)为20.1mg/Kg,速效钾含量103.2mg/Kg。

试验作物:豆角

肥量施用量:经过测土配方施肥计算,该地块豆角的标准施肥量为纯氮、磷、钾为10.0kg/ 亩、7.2kg/亩、7.9kg/亩;有机肥为番茄藤风干物,施用200公斤/亩。无机肥料为尿素(含 N46%),过磷酸钙(含P2O512%),硫酸钾(含K2O50%)。

操作方式:种植前21天,将番茄藤秸秆风干物切碎,均匀撒在土壤上,施用量200Kg/ 亩,翻耕、淹水、其土壤表层淹水深度为10cm,淹水时间为10天,然后晾干,晾干后(豆 角种植前7天时)施用基肥,每亩施用纯氮1.0Kg、纯磷4.32Kg、纯钾0.79Kg,翻耕深度 为15cm;依据豆角生长发育对养分需求特征追肥六次,第一次追肥在豆角出苗后12天施 用,每亩施用纯氮0.50Kg、纯钾0.395Kg,在豆角主根水平两个方向上10cm进行穴施,深 度为8cm;第二次追肥在豆角出苗后24天施用,每亩施用纯氮1.0Kg、纯钾0.79Kg,在豆 角在主根外侧10cm距离内开沟施肥,深度为10cm;第三次追肥在开花时进行,在主根外 侧水平方向15cm条施,深度12cm,氮磷钾分别为每亩纯氮1.50Kg、每亩纯磷0.72Kg、 每亩纯钾1.185Kg;第四、五次追肥分别在收获豆角1次、3次后进行,在主根外侧水平方 向15cm条施,深度15cm,每次追氮磷钾分别为每亩纯氮2.0Kg、每亩纯磷0.72Kg、每亩 纯钾1.58Kg;第六次追肥在豆角收获5次后进行,在主根外侧水平方向15cm条施,深度 15cm,追氮磷钾分别为每亩纯氮2.0Kg、每亩纯磷0.72Kg、每亩纯钾1.58Kg;其他施肥 常规处理。

研究结果:按照上述操作方式,在其它生长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该实施例3比常规施 肥(当地菜农传统施肥:耕种前,有机肥、磷钾肥一次性施用、氮肥追肥3次、撒施、豆角 大量收获后施用)节省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为16.9%、16.8%、24.1%;氮磷钾肥利用率比常规 施肥提高35.0%、32.1%、43.1%,农学利用率比常规施肥提高34.1%、32.2%、39.1%;豆角 硝酸盐含量降低8%,商品化率提高12%,产量提高6%。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