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无创气管插管引导装置及其应用

一种无创气管插管引导装置及其应用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创气管插管引导装置,包括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本装置依次包括漂浮球、可充气的锚固套囊以及充气导管,所述充气导管跟充气设备连接,所述充气设备通过充气导管给锚固套囊充气,所述锚固套囊采用圆环状结构,所述漂浮球、锚固套囊以及充气导管外部还套有一个通气道,本发明通过患者的自然吸气或者面罩加压通气使得漂浮球能够在通气道的保护下进入到患者气道内,在到达指定深度后,通过充气导管对锚固套囊充气,使之变形成环状气囊,起到锚定的作用,定位以后引导气管插管进入气管。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22320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温新意;

    申请/专利号CN201310145536.8

  • 发明设计人 温新意;

    申请日2013-04-10

  • 分类号A61M16/04;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五马街道仓后巷49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8:33:1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3-2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M16/04 授权公告日:20161228 终止日期:20180410 申请日:20130410

    专利权的终止

  • 2016-12-28

    授权

    授权

  • 2013-08-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M16/04 申请日:201304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7-3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耗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气管导管插入 的引导装置。

背景技术

气管插管是气管内麻醉、心脑肺复苏及呼吸治疗的必备技术,临 床日常工作中进行气管插管常用的方法有:①经喉镜气管插管法:这 是最常用的方法,借助麻醉喉镜完成插管。这种方法要求患者寰枕关 节及颈椎活动度良好,气管插管时口、咽、喉三轴线必须能够重叠。 同时也受到患者张口度以及Mallampati气道分级情况的影响,开口 困难者和分级评分高者,难以用普通喉镜进行气管插管。此法有很多 并发症,如:牙齿脱落及口腔软组织损伤,喉镜刺激导致的高血压和 心律失常,杓状软骨脱位等。②纤维光导支气管(喉)镜插管法:在大 型医疗机构偶尔使用。该方法对设备要求高,必须使用支纤镜。支纤 镜设备复杂,术前准备繁琐,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高,费用昂贵,不 适合常规进行操作以及广泛使用。③逆行插管法:在应用时,存在穿 刺针或导丝损伤上呼吸道及其他颈部组织的可能。为有创操作,很少 采用。

这些方法对患者都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对操作者的专业技 能要求高。因此,能发明一种不需要患者仰头,在自然生理姿势能够 引导进行器官插管的装置;不依赖于喉镜或者纤维喉镜等有创方法或 者复杂的技术进行插管,插管过程对患者刺激小且几乎无创的插管引 导装置就成了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使用,简便易学且真 正能够实现无创的插管引导装置,具体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创气管插管引导装置,包括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本装 置依次包括漂浮球、可充气的锚固套囊以及充气导管,所述充气导管 跟充气设备连接,所述充气设备通过充气导管给锚固套囊充气,所述 锚固套囊采用圆环状结构,所述漂浮球、锚固套囊以及充气导管外部 还套有一个通气道。

所述通气道采用C型结构。

所述漂浮球和锚固套囊采用轻质材料制造而成。

所述漂浮球与通气道的输入端端面之间连有若干根固定丝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患者的自然吸气或者面罩加压通气使得 漂浮球能够在通气道的保护下进入到患者气道内,在到达指定深度 后,通过充气导管对锚固套囊充气,使之变形成环状气囊,起到锚定 的作用,定位以后引导气管插管进入气管。

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无创气管导管引导装置的应用,其特征 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将通气道放入患者口腔内,患者闭嘴含住通气道,借助患者 自然吸气,将通气道的漂浮球送入患者气道内,漂浮球同时带动锚固 套囊和充气导管进入患者气道,当漂浮球进入指定深度位置后,停止 漂浮球前进;

b)使用充气设备通过充气导管给锚固套囊充气,由于锚固套囊 为圆环形结构,则锚固套囊扩张成为环形气囊,卡在气道内;

c)气管插管沿充气导管进到锚固套囊的位置,即气管插管套在 充气导管外,沿充气导管进入气道,充气导管小于气管插管内径的外 径;

d)气管插管进入气道所定位置即声门后,即气管插管的输入端 接触到锚固套囊后,因为这时锚固套囊为充气状态体积大于气管插管 的内径,则气管插管的输入端接触到锚固套囊后无法前进,充气导管 与充气设备连接一端放气,使得锚固套囊收缩变形,然后从气管插管 内跟随气管导管一起退出气道。

对于其中步骤的进一步限定:

所述步骤a中通气道的输出口对准患者气道入口即喉腔方向。

所述步骤b锚固套囊扩张成为环形气囊,卡在气道声门和气管隆 凸之间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图中锚固套囊充气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创气管插管引导装置,包括气 管插管6,本装置依次包括漂浮球1、可充气的锚固套囊2以及充气 导管3,所述充气导管3跟充气设备4连接,所述充气设备4通过充 气导管3给锚固套囊2充气,所述锚固套囊2采用圆环状结构,所述 漂浮球1、锚固套囊2以及充气导管3外部还套有一个通气道5。通 气道5采用C型结构,所述漂浮球1和锚固套囊2采用轻质材料制造 而成,所述漂浮球1与通气道5的输入端端面之间连有若干根固定丝 线。

为了具体解释本发明结构的实际情况,如下:

实施例1

一种无创气管插管引导装置依次包括漂浮球、可充气的锚固套囊以及 充气导管,所述充气导管跟充气设备连接,所述充气设备通过充气导 管给锚固套囊充气,所述锚固套囊采用圆环状结构,所述漂浮球、锚 固套囊以及充气导管外部还套有一个通气道。所述通气道采用C型结 构。所述漂浮球和锚固套囊采用医用橡胶制造而成。

各个部件的参数:

1)漂浮球,为一充入轻质气体的半球,直接5mm,通过对模型 进行计算,使用Fluent6.2.13软件进行数值仿真计算,在最低气流 速度为3L/s的直径15mm气管模型中,可以产生大于0.00775N (0.775gf)的拉力,这个力量足以拉动充气漂浮球,环形锚固套囊, 以及充气导管三个部分进入气管,当然漂浮球的形状也可以采用其他 的,比如说球形等等;

2)锚固套囊,位于漂浮球后方,选择轻质材料制造,在未使用 前为压缩状态,直径小于2mm,以便进入气道。通过充气导管充气 后,套囊外径大于15mm,扩张成为环形气囊,可以卡在气管内。由 于设计成环形,中间有孔,孔直径不小于10mm,不影响肺部通气(保 留自主呼吸的清醒插管患者需要此功能,全麻快诱导患者不需要此功 能)。插管完成后,可抽出锚固套囊内气体。

3)充气导管,由轻质高强度材料制造,外直径不大于0.5mm, 内直径大于0.3mm。用于向环形锚固套囊内充气以及作为引导管, 引导气管导管插入气管。管壁内设计有增强管强度的抗拉纤维。充气 导管可对抗超过50N的拉力,不变形,不漏气,不断裂。足以承受 充气时管内外的压力,以及作为引导管置入气管导管时承受的张力。 现有常用材料可以生产出符合此标准的充气导管。充气导管内径不小 于0.3mm,使用流量计算公式,充气压力为1.25个大气压。流量计 算公式为:其中,为体积流量,R为管道半径,ρ 为大气密度,P1和P2分别为充气导管两端的压力。代入ρ=1.225kg/m3, P1=126656Pa,P2=101325Pa,R=0.0015m,计算得到经过理论计算,每秒钟可以通过充气导管充入1.4升以上的气体。可 以瞬间将环形锚固气囊充满气体,起到固定作用。

4)通气道,根据口咽部的解剖特点,设计的口咽部通气道,可 以在麻醉诱导的时候扩张口咽部,形成一个便于释放引导管的空腔。 患者在充分麻醉后,通过切断用于固定漂浮球的细丝线,可以释放漂 浮球、环形锚固套囊以及充气导管。在呼吸机通气的过程中,将上述 部件沿气流,冲入患者的气管内。

本发明同时还公布了一种无创气管插管引导装置的应用,包括如 下步骤:

a)将通气道5放入患者口腔内,患者闭嘴含住通气道5,借助 患者自然吸气,将通气道5的漂浮球1送入患者气道内,漂浮球1同 时带动锚固套囊2和充气导管3进入患者气道,当漂浮球1进入指定 深度位置后,停止漂浮球1前进;

b)使用充气设备4通过充气导管3给锚固套囊2充气,由于锚 固套囊2为圆环形结构,则锚固套囊2扩张成为环形气囊,卡在气道 内;

c)气管插管6沿充气导管3进到锚固套囊2的位置,即气管插 管6套在充气导管3外,沿充气导管3进入气道,充气导管3小于气 管插管6内径的外径;

d)气管插管6进入气道所定位置即声门后,即气管插管6的输 入端接触到锚固套囊2后,因为这时锚固套囊2为充气状态体积大于 气管插管6的内径,则气管插管6的输入端接触到锚固套囊2后无法 前进,充气导管3与充气设备4连接一端放气,使得锚固套囊2收缩 变形,然后从气管插管6内跟随气管导管3一起退出气道。

对于其中步骤的进一步限定:

所述步骤a中通气道5的输出口对准患者气道入口即喉腔方向。

所述步骤b锚固套囊2扩张成为环形气囊,卡在气道声门和气管 隆凸之间内。

实验用样品已经在模拟气管插管的模拟人上进行实验,实验证 明,前端部件在不依赖于喉镜的情况下,配合人工通气,可以顺利进 入模拟人的气管内。充气使锚固套囊膨胀后,前端部件在气管内固定 良好,无松动。沿充气导管兼插管引导丝可以顺利的插入气管导管。 固定气管导管后,抽出锚固套囊内空气,前端部件可以顺利从插入的 气管导管内退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这是一种几乎无创的器材,可以明显减少对 患者的组织损伤。易于各级医院普及。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