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薄壁盘零件控制变形加工工艺

一种薄壁盘零件控制变形加工工艺

摘要

一种薄壁盘零件控制变形加工工艺,采用分散走刀方式,车加工盘类零件,使同一表面在多次的分散切削过程中完成加工;走刀(1)为,走刀方向由外向内,该方式走刀使零件的切削力指向盘心,提高零件的刚性;走刀(2)由盘心向外加工,使切削力指向盘体内部,增强盘体的压应力;走刀(3)由圆弧高点向低点加工,走刀(4)方向与走刀(3)相对,保证了零件整体受力保持平衡,又增加了盘体的刚性;经过上述走刀(1)~(4)加工后,去除了大余量,再经过与走刀(1)~(4)方向一致的走刀(5)~(8)进行精加工,使盘体零件在最终加工过程中,整体受力保持平衡。本发明的优点:提高了加工效率和质量,减少重复定位,提高零件加工精度,使盘体零件的变形程度得到良好的控制。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1-2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23B1/00 授权公告日:20160601 终止日期:20171205 申请日:20111205

    专利权的终止

  • 2016-06-01

    授权

    授权

  • 2013-07-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3B1/00 申请日:201112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6-0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控加工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薄壁盘零件控制变形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传统零件加工方法主要为根据零件轮廓尺寸,计算出节点数据值,根据该值进行数控编程,对于余量不均匀的零件来说,空走刀的时间长,对于余量均匀的零件,用同一走刀方式进行重复式加工,在零件表面产生方向一致的应力,加重零件加工中的应力变形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减少零件在加工中的变形,特提供了一种薄壁盘零件控制变形加工工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薄壁盘零件控制变形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薄壁盘零件控制变形加工工艺,车加工盘类零件,走刀方向如图箭头所示。先车加工端面,然后采用分散走刀方式,使同一表面在多次的分散切削过程中完成加工;

走刀1为,走刀方向为外向内,序号1,该方式走刀使零件的切削力指向盘心,提高零件的刚性;走刀2,序号2,为从盘心向外加工,使切削力指向盘体内部,增强盘体的压应力,对零件的变形及使用寿命均有好处;走刀3,序号3,为圆弧高点向低点加工,使切削力方向靠近盘体,同时加工由陡峭逐渐趋于直线,使切削力逐渐减小,同时提高了圆弧接刀的光度;走刀4,序号4,方向与走刀3相对,同时又都使指向盘体中间,既保证了零件整体受力保持平衡,又增加了盘体的刚性。经过上述走刀1~4加工后,走刀5~8,序号分别为5~8,走刀方向分别与走刀1~4一致,最终加工提供了方便切削条件,零件留有较小均匀的余量,经过5~8走刀加工后,零件达到最终加工形状,因加工余量小,切削受力随之减小,同时5~8走刀方向与1~4一致,使盘体零件在最终加工过程中,整体受力也可保持平衡,从而达到变形减小的效果。

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所述的薄壁盘零件控制变形加工工艺,提高了数控车床的利用率,提高了加工效率和质量,优化合并工序、减少重复定位,提高零件加工精度,采用循环数控程序,减少机床停机时间,打破了传统的采用轮廓数控程序一次性加工到位的思维,采用了分段走刀,分区域加工的走刀方式,使零件应力得到了充分释放,变形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  分散式切削工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薄壁盘零件控制变形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薄壁盘零件控制变形加工工艺,车加工盘类零件,走刀方向如图箭头所示。先车加工端面,然后采用分散走刀方式,使同一表面在多次的分散切削过程中完成加工;

走刀1为,走刀方向为外向内,序号1,该方式走刀使零件的切削力指向盘心,提高零件的刚性;走刀2,序号2,为从盘心向外加工,使切削力指向盘体内部,增强盘体的压应力,对零件的变形及使用寿命均有好处;走刀3,序号3,为圆弧高点向低点加工,使切削力方向靠近盘体,同时加工由陡峭逐渐趋于直线,使切削力逐渐减小,同时提高了圆弧接刀的光度;走刀4,序号4,方向与走刀3相对,同时又都使指向盘体中间,既保证了零件整体受力保持平衡,又增加了盘体的刚性。经过上述走刀1~4加工后,走刀5~8,序号分别为5~8,走刀方向分别与走刀1~4一致,最终加工提供了方便切削条件,零件留有较小均匀的余量,经过5~8走刀加工后,零件达到最终加工形状,因加工余量小,切削受力随之减小,同时5~8走刀方向与1~4一致,使盘体零件在最终加工过程中,整体受力也可保持平衡,从而达到变形减小的效果。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