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简易实用型高炉风口中小套更换装置

简易实用型高炉风口中小套更换装置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简易实用型高炉风口中小套更换装置,其包括:挺杆,前端用于套设高炉风口的中小套,且所述挺杆为杆长可调节结构;连接架,所述挺杆的后端固定于所述连接架上;车轮,设于所述连接架的下部以便于所述连接架前后移动;操作组件,设于所述连接架后部,用于操作所述连接架的移动。由上分析,本发明在便于更换中小套的同时,具有多项优点,例如,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安全可靠,维护方便,适用于平台狭小的高炉风口区域更换中小套作业,可有效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对缩短高炉休风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01420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210594279.1

  • 发明设计人 程伟;官云云;张国庆;

    申请日2012-12-29

  • 分类号C21B7/16(20060101);

  • 代理机构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刘春成;张向琨

  • 地址 435001 湖北省黄石市黄石大道316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7:57:5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5-05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C21B7/16 登记生效日:20200416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21229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5-01-14

    授权

    授权

  • 2013-05-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21B7/16 申请日:201212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4-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炉炼铁领域的一种简易、实用型辅助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高炉风口中小套更换装置,属于冶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高炉炼铁生产中,高炉风口装置包括大套、中套和小套,大套连接炉皮并套住中套,中套套住小套,小套往高炉里送热风,热风温度一般高达1100多度,中套一般是铸铁的、小套一般都是铜的,都采用水冷。小套经常被烧坏,此情况下,高炉需休风更换中小套,虽然已经出现全机械化作业的中小套更换装置,但是大多数高炉更换风口吹管作业是仍然是半机械化、半人工操作。在安装质量上,存在着技能水平和作业工具等差异,每次更换时需要4~6人才能完成,劳动强度大,安全隐患多,且费时费力,影响高炉风口的抢修工作。

对于目前的更换风口中小套装置,概括起来主要特征及缺点有:

液压式风口拆装机结构复杂,维护不便,制造成本较高。

某些简易型装置功能单一,仅能用于更换风口中套或风口小套,适用范围小。

部分装置体积较大,转动不灵活,尤其不适用于平台狭小的高炉风口区域作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实用型高炉风口中小套更换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结构复杂、功能单一、体积庞大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简易实用型高炉风口中小套更换装置,其包括:挺杆,前端用于套设高炉风口的中小套,且所述挺杆为杆长可调节结构;连接架,所述挺杆的后端固定于所述连接架上;车轮,设于所述连接架的下部以便于所述连接架前后移动;操作组件,设于所述连接架后部,用于操作所述连接架的移动。

根据上述简易实用型高炉风口中小套更换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挺杆包括:内杆,后端固定于所述连接架上;外筒,呈直筒状,可移动地套设在所述内杆上;调节销,一端穿过所述外筒与所述内杆连接以限定所述内杆和所述外筒之间的位置,另一端位于所述外筒外部以便于操作。

根据上述简易实用型高炉风口中小套更换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车轮为单排车轮。

根据上述简易实用型高炉风口中小套更换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操作组件包括:车梁,呈杆状,所述车梁的前端固定于所述连接架的后部;扶杆,固定于所述车梁的后端,用于手动操作。

根据上述简易实用型高炉风口中小套更换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操作组件还包括:斜筋,呈杆状,端部连接于所述扶杆和所述连接架之间。

根据上述简易实用型高炉风口中小套更换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车梁上设有用于安放配重块的配重架。

根据上述简易实用型高炉风口中小套更换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支脚,上端连接于所述斜筋或所述车梁下侧,用于平衡所述连接架。

由上分析,本发明在便于更换中小套的同时,具有多项优点,例如,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安全可靠,维护方便,适用于平台狭小的高炉风口区域更换中小套作业,可有效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对缩短高炉休风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示意性的示出了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如图所示,本优选实施例包括挺杆1、连接架3、车轮6和操作组件。

其中,挺杆1的前端用于套设高炉风口的中小套,且为杆长可调节结构。具体而言,挺杆1包括内杆11、外筒12和调节销2。内杆11的后端固定于连接架3上。外筒12则呈直筒状,沿着内杆11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套设在内杆11上。调节销2的一端穿过外筒12与内杆11连接以限定内杆11和外筒12之间的位置,另一端位于外筒12外部以便于操作。更具体而言,调节销2的一端可以插入内杆11中,或者紧紧地抵触在内杆11的表面;调节销2的另一端可以增设手柄,或者设置其他便于工具操纵的结构,例如孔、槽等结构。应用时,可以通过控制调节销2调节挺杆1的伸出长度,以方便在更换中套和小套之间切换。可调节挺杆的设计方案可以在更换风口中套或小套时,根据更换中小套的长度,综合各方面因素,如挺杆1安装中小套的难易程度、需更换中小套的风口区域空间大小、活动范围等确定挺杆1伸缩的长度。

连接架3为箱体形结构,挺杆1的内杆11的后端固定于连接架3上。具体而言,连接架3包括顶板(图中未标记)、车轮轴4、支撑板5。内杆11的后端固定于顶板上表面,支撑板5则是位于顶板的下方并与车轮轴4连接,以增加连接架3的结构。车轮6设于连接架3的车轮轴4的下部,以便于连接架3前后移动。

操作组件设于连接架3的后部,用于操作连接架3的前后移动。具体而言,操作组件包括车梁9、扶杆90、斜筋8。车梁9包括两根杆状件,杆状件的前端固定于连接架3的后部。扶杆90固定于两根杆状件的后端,便于手动操作。斜筋8呈杆状,端部连接于扶杆90和连接架3之间,用于增强结构强度。

为了便于调节挺杆1的摆动角度,车轮6为单排车轮。单排车轮设计方案,既平衡了左右重量,又有利于调节挺杆挺举角度,方便中小套的对位、安装。

为了保持本优选实施例在不同状态下的平衡,本优选实施例还包括配重架7和支脚80。车梁9上设置用于安放配重块的配重架7,以保持挺杆1在套设中小套前后连接架3的平衡。采用配重架设计方案可以在更换风口中套或小套时,跟据更换中小套的重量,在配重架7上配加配重块以平衡连接架3的前后重量。支脚80的上端连接于斜筋8的下侧。优选地,配重架7位于支脚80和连接架3之间的位置。对于配重块,也可由废钢等密度较大的物体代替。在其他实施例中,支脚80的上端也可以同时连接于斜筋8和车梁9。

本优选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之一如下:

高炉休风后,炉前工接到指令,迅速卸下吹管,然后使用中小套拖钩拖动中套或小套,把本优选实施例推至风口前,调整好挺杆1的长度,使中套或小套套在挺杆1上,在配重架7上配加适当重量的配重块(或钢块等),平衡好连接架3的前后重量,之后操作扶杆90向后拉本优选实施例至适当位置临时存放,以不妨碍更换作业为宜,拉动过程中谨防中小套脱落。

安装中套或小套时,根据风口附近区域大小以及中小套尺寸,调整好挺杆1的伸缩长度,并把需安装的中小套套至挺杆1的前端,在配重架7上配加适当重量的配重码(或钢块等),平衡好前后重量,推动本优选实施例至风口前方,调整好挺杆1与风口的夹角,与风口对位准确,然后把中套或小套推至风口内,最后退出本优选实施例。

某高炉多次休风更换中小套实践表明,通过使用本优选实施例进行中小套更换作业,能够在平台狭小的风口区域有效的实现中小套的拆卸与安装,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了休风更换中小套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结构简单,制造成本极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只需使用简单的焊接工艺即可制作。

挺杆伸缩灵活,且配重平衡性好。可通过调节调节销灵活控制挺杆伸缩长度,更换中小套时,可保证中小套的对位准确性;尾部采用配重架设计,车轮采用单排设计,前后、左右平衡性较好。

安全可靠,降低安全隐患。操作既简单又安全,工人只需操作扶杆配合风口平台葫芦吊,额外需少量工人协调即可完成中小套更换作业,大大减少了工人直接接触高温中小套的机会,降低了砸伤、烫伤事故的发生。

有效适用于平台狭小的高炉风口区域作业。在平台狭小的风口平台作业,可根据高炉更换风口附近的活动区域大小,适当缩短挺杆长度,以减小作业半径和设备占用空间,大大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体积小,不限存放地点。平时可存放在风口平台角落处或备件存放点,占用空间较小,待计划更换风口作业前运送至指定区域即可。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发明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发明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发明包含。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