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建筑用可拆卸空心楼板及密肋楼板模板

一种建筑用可拆卸空心楼板及密肋楼板模板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用可拆卸空心楼板及密肋楼板模板,该模板包括单侧模板(1)、与相邻两单侧模板(1)相接的立柱(3)、顶模板(10),所述立柱(3)与侧模板(1)相接处的内侧设有定位件(4)。所述的立柱(3)内侧相邻两相互垂直面经切削后形成向内倾的斜面,两相邻内倾斜面夹角α为钝角。使用该模板浇筑混凝土能够得到的由现浇混凝土层(18)、现浇密肋(17)、顶模板(10)围成空腔的空心楼板及现浇密肋楼板。该可拆卸空心楼板及密肋楼板模板适用性广、拼装工序简单、拆模方便、不漏浆、制作模板时取材方便、价格低廉、单侧模板(1)及立柱(3)能够完全拆卸下来重复利用,节约材料;并且,该侧模板有足够的刚度来抵抗混凝土的侧压力。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92653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吴方伯;

    申请/专利号CN201210486577.9

  • 申请日2012-11-26

  • 分类号E04G15/06(20060101);E04B5/32(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410082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南路湖南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7:18: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0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E04G15/06 专利号:ZL2012104865779 申请日:20121126 授权公告日:20150401

    专利权的终止

  • 2018-06-29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E04G15/06 登记生效日:20180608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21126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5-04-01

    授权

    授权

  • 2013-03-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4G15/06 申请日:201211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2-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指一种建筑用可拆卸空心楼板及密肋 楼板模板。

背景技术

密肋楼板具有适用范围广、节约建筑材料、造价低、刚度大、抗震性 能好、外型美观、施工方便快捷及降低层高和建筑自重等优点。钢筋 混凝土现浇空心楼板也具有节约建筑材料,减轻楼盖自重,建筑节能 效果好,施工便捷,管线布设方便,保温隔热效果良好,适用于大跨 度、大空间建筑等诸多优点。

密肋楼板模板现多采用塑料或玻璃钢模壳,造价较高,施工工艺较为 繁琐。或采用一次性模壳,也存在造价高,运输不便及浪费材料等问 题。

一种建筑用空心楼板模板(专利申请号201010558067.9),该模板由 模块、角模、螺栓或插销、预制底板组成,其单侧模板由多块模块拼 装而成,单侧模板间通过角模连接。该建筑模板可灵活拼装及拆卸, 但拼装工序多,组装拆卸麻烦,且该模板造价相对较高。一种建筑用 空心楼板模板(专利申请号201210281003.8),该空心楼板单侧模板由 下部侧模板与上部侧模板错位搭接而成,下部侧模板在与之搭接的上 部侧模板内侧,下部侧模板底部有孔洞或缺口。这种空心楼板模板解 决了上述发明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但仍存在以下不足:浇筑混凝土时 ,混凝土挤压侧模板,这将导致侧模板拆模时存在一定难度且模板容 易损坏;模板拼装工序较烦琐;侧模板刚度较差,混凝土的侧压力易 使下部侧模板倾覆,发生上部侧模板与下部侧模板分离的现象;侧模 板容易出现漏浆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用可拆卸空心楼板及密肋楼板模板 ,该模板解决了上述模板所存在的缺点,拼装工序简单、拆模方便、 不漏浆、制作模板时取材方便、价格低廉、单侧模板及立柱能够完全 拆卸下来重复利用,节约材料;并且,该侧模板有足够的刚度来抵抗 混凝土的侧压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可拆卸空 心楼板及密肋楼板模板,该模板包括单侧模板、与相邻两单侧模板相 接的立柱、顶模板,所述立柱与侧模板相接处的内侧设有定位件。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立柱内侧相邻两相互垂直面 经切削后形成向内倾的斜面,两相邻内倾斜面夹角α为钝角;立柱与 侧模板相接处设有塑料管或橡胶条;所述单侧模板上端有上部侧板; 所述单侧模板内侧面上有切削出的斜面或有带斜面的垫块,斜面向外 侧倾斜,在斜面或有带斜面的垫块处设有横向支撑;所述单侧模板内 侧面上有加强肋;所述单侧模板底部设有孔洞或缺口,孔洞或缺口中 穿插有支撑筋,对应的顶模板底部设有凹槽;所述单侧模板底部为内 凸模板,对应的顶模板底部设有缺口。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空心楼板及密肋楼板模板侧模板由四块单 侧模板及与单侧模板相接的立柱组成,立柱与侧模板相接处的内侧设 定位件。可见,该侧模板构成简单、拼装方便。其中,定位件的设置 目的在于:当侧模板受到混凝土的侧压力时,定位件不仅能约束中部 侧模板的水平方向位移,而且能为侧模板提供相应的反力以抵抗受到 的侧压力;定位件对侧模板的纵向刚度有所贡献;同时,定位件也起 到一定防漏浆的作用。

将立柱内侧相邻两面设置为内倾面的目的在于:混凝土浇筑后会使模 板各构件之间挤紧,如此会使拆模时,单侧模板、立柱不便取出。将 内侧相邻面设为内倾斜面,即解决了以上问题,单侧模板向平移拆卸 时极为方便。或者,在立柱与侧模板相接处设塑料管或橡胶条,混凝 土浇筑后会使模板各构件之间挤紧,但由于塑料管或橡胶条的间隔, 使得立柱与侧模板存在一定间隙,这也能使拆模便于进行。

由此模板浇筑密肋楼板时,待浇筑的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撤去支 撑,拆除定位件、立柱、单侧模板及顶模板,即形成所需要的密肋楼 板。由此模板浇筑空心楼板时,待浇筑的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拆 除定位件、立柱、单侧模板和其他相关构件,最后得到的空心楼板空 腔由现浇密肋、顶模板、现浇混凝土层组成。

本发明所提供的空心楼板及密肋楼板模板侧模板拆卸下来能够重复利 用,可见该模板能够节约大量的建筑材料,同时,该模板拼装拆卸简 便、施工工序简单易行、其侧模板有较大的纵向刚度以抵抗混凝土侧 压力,由该模板浇筑成形的空心楼板或密肋楼板平整美观、刚度大、 整体受力性能良好。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中,1为单侧模板,2为上部侧板,3为立柱,4为定位件,5为 单侧模板1底部的孔洞或缺口,6为单侧模板1底部内凸模板,7为塑料 管或橡胶条,8为加强肋,9为支撑筋,10为顶模板,11为顶模板10上 的拆模孔洞,12为拆模螺栓,13为顶模板10底部设有凹槽,14为顶模 板10底部的缺口,15为单侧模板1内侧面上斜面或有带斜面的垫块,1 6为横向支撑,17为现浇密肋,18为现浇混凝土层,19为肋梁钢筋,20 为底模板,21为砂浆,22为现浇密肋下部凸台。

图1为单侧模板拼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单侧模板拼装另一实施例;

图3为单侧模板拼装另一实施例;

图4为整体侧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单侧模板拼装另一实施例;

图6为整体侧模板另一实施例;

图7为整体侧模板另一实施例;

图8为整体侧模板另一实施例;

图9为整体侧模板另一实施例;

图10为空心楼板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带凹槽顶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空心楼板模板另一实施例;

图13为带缺口顶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整体侧模板内设横向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整体侧模板内设横向支撑另一实施例;

图16为设加强肋的整体侧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17为空心楼板的施工示意图;

图18为最终形成的空心楼板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最终形成的空心楼板局部另一实施例;

图20为密肋楼板的施工示意图;

图21为最终形成的密肋楼板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作进 一步说明。

本发明如附图1~21所示。

图1所示为单侧模板1拼装示意图,该空心楼板单侧模板1由一块以上的 硬质板竖向拼接而成。单侧模板1端部与立柱3相接,并在立柱3与侧模 板1相接处的内侧设定位件4,如图2所示。定位件4约束了侧模板1的水 平方向位移,并且为侧模板1提供相应的反力以抵抗受到的混凝土的侧 压力,同时,定位件4保证了侧模板的纵向刚度,也避免了侧模板1与 立柱3相接处可能会存在的漏浆现象。

另,如图1所示,立柱3内侧相邻两相互垂直面经切削后形成向内倾的 面,两相邻内倾面夹角α为钝角。此设置目的在于,混凝土浇筑后会 使模板各构件之间挤紧,这会使拆模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将立柱3内侧 相邻两面设为斜面,则单侧模板1向外侧平移拆卸时极为方便。

图2所示为立柱与侧模板相接处设塑料管7或橡胶条的单侧模板1拼装示 意图,在立柱3与单侧模板1相接处设塑料管7或橡胶条,混凝土浇筑后 会使模板各构件之间挤紧,但由于塑料管7或橡胶条的间隔,使得立柱 3与侧模板存在一定间隙,这使得在撤除定位件4后单侧模板1容易拆下 。

如图3~6所示,单侧模板1上端有上部侧板2。上部侧板2设于单侧模板 1的正上方与单侧模板1竖向相接,或上部侧板2设于单侧模板1的上端 外侧。 这样便于顶模板10的定位及放置,也避免了浇筑混凝土时漏浆的现象 。

图7、8所示为整体侧模板。空心楼板单侧模板1底部设有孔洞或缺口5 ,孔洞或缺口5用于穿插支撑筋9,如图10所示。支撑筋9的一端锚固于 现浇密肋17的混凝土中,另一端用来支撑下沉至底部的顶模板10。当 单侧模板1底部设有孔洞或缺口5用以穿插支撑筋9时,对应的顶模板1 0底部设有凹槽13,如图11所示,凹槽13的位置与支撑筋9的位置一一 对应,从而支撑筋9为顶模板10提供可靠的支撑,同时,支撑筋9的存 在能够保证空心楼板的整体性及改良其整体受力性能。

如图9所示,单侧模板底部为内凸模板,待已浇筑的混凝土达到一定强 度后,将单侧模板1拆下,使现浇密肋17底部形成混凝土凸台22,与之 对应的顶模板10底部设有缺口14,如图13所示,缺口14与凸台22正好 吻合,从而使顶模板10得到可靠的支撑,提高空心楼板的整体受力性 能,如图12所示。

又,如图10~13所示,顶模板10板身设的拆模螺栓12。拆模螺栓12的作 用为,在顶模板10充当完现浇混凝土层18的底模后,待现浇混凝土达 到一定强度后,拧动拆模孔洞11中的拆模螺栓12,顶住现浇顶板15对 顶模板10施加反力,使顶模板10与现浇混凝土层18分离,将顶模板10 放置到支撑筋9或凸台22上,形成空心楼板;或将顶模板10拆除,形成 密肋楼板。

图14、15所示为单侧模板内侧面上有切削出的斜面15或有带斜面的垫 块。所述斜面15向外侧倾斜,在斜面15或有带斜面的垫块处设横向支 撑16。如此,可以使横向支撑16提供更加牢固的水平向支撑,保证了 侧模板的平面外稳定。同时,斜面15或有带斜面的垫块的设置使得横 向支撑16折卸时十分便利,只需将横向支撑16向上轻推即可取出。

图16所示为单侧模板1内侧面上设置有加强肋8。当单侧模板1由一块以 上的硬质板竖向拼成时,加强肋8能够保证单侧模板1的竖向刚度,使 单侧模板1能够抵抗混凝土的侧压力。

图17为空心楼板的施工示意图。施工时,先架设空心楼板的底模板20 ,绑 扎肋梁钢筋19;放置好侧模板1及立柱3,在立柱上设置好定位件4,拼 装成整体侧模板,在绑扎好的肋梁钢筋19两侧放置整体侧模板;当单 侧模板1底部有孔洞5或缺口时,在孔洞5或缺口中插入支撑筋9或者支 撑筋9在浇筑完混凝土后混凝土尚未凝固前由孔洞5或缺口插入现浇密 肋17的混凝土中;在侧模板围成的空间内布横向支撑16,将顶模板10 放置在立柱3上;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撤去水平支 撑16,先拆除定位件4,再拆除单侧模板1、立柱3;将顶模板10放置在 支撑筋9或现浇密肋底部的凸台22上,现浇密肋17、顶模板10、现浇混 凝土层18形成空腔,再在顶模板10下粉刷砂浆21形成整体空心楼板。 如图18、19所示。

图20为密肋楼板的施工示意图。施工时,先架设密肋楼板的底模板20 ,绑扎肋梁钢筋19;放置好侧模板1及立柱3,在立柱上设置好定位件 4,拼装成整体侧模板,在绑扎好的肋梁钢筋19两侧放置整体侧模板; 在侧模板围成的空间内布横向支撑16,将顶模板10放置在立柱3上;浇 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撤去水平支撑16,先拆除定位 件4,再拆除单侧模板1、立柱3,再使顶模板10与现浇混凝土层18分离 ,将顶模板10拆下,从而形成整体密肋楼板。如图21所示。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