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提高衣藻产氢量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提高衣藻产氢量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衣藻衣藻产氢量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培养基,由如下13种物质组成:NH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92549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1110230908.8

  • 发明设计人 黄芳;赵磊;

    申请日2011-08-12

  • 分类号C12P3/00;C12R1/89;

  • 代理机构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关畅

  • 地址 100093 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南辛村20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发育中心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7:08:4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05-07

    授权

    授权

  • 2013-03-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P3/00 申请日:201108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2-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衣藻衣藻产氢量的培养基及其制备 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矿物资源的日益枯竭,寻找清洁的替代能源已成为一项迫切的课题。氢是宇 宙间最简单同时也是最为丰富的元素,它的热值高达118.4kJ/g,燃烧后只生成水, 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最有吸引力的替代能源。新的产氢方法,特别是那些能利用可再生 能源,大量生产的产氢方法倍受注目。

藻类光合制氢是微藻利用太阳能裂解水释放氢气的生物过程,是实现氢能可持续 生产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尽可能提高产氢量,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出发,深入探讨 提高产氢量的可能性:如提高氢酶耐氧性、遗传改造及寻找高产氢藻种等。

衣藻是人们研究藻类产氢的常用藻种,目前,人们常用的为缺硫环境的放氢体系, 大多数的研究也都基于此。缺硫体系中含有除硫元素以外的C、H、O、N、P、K等大量 元素及少量微量元素,通过缺硫厌氧达到产氢的目的。尽管在此培养条件下,能得到 较多的氢气,但仍不能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另外,培养基配置所需药品也在衣藻产 氢成本中占有一定比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培养衣藻产氢的培养基。

本发明提供的培养基,由如下13种物质组成:NH4Cl、MgCl2·6H2O、K2HPO4、KH2PO4、 Tris碱、H3BO4、Zn Cl2、MnCl2·4H2O、CoCl2·6H2O、Cu Cl2·2H2O、(NH4)6Mo7O24·4H2O、 FeCl2·4H2O和冰乙酸,

所述NH4Cl、MgCl2·6H2O、K2HPO4、KH2PO4、Tris碱、H3BO4、Zn Cl2、MnCl2·4H2O、 CoCl2·6H2O、Cu Cl2·2H2O、(NH4)6Mo7O24·4H2O、FeCl2·4H2O和冰乙酸的配比为 (0.35-0.45)g∶(0.08-0.15)g∶0.108g∶0.056g∶(2.2-2.5)g∶0.0114g∶0.0105g∶ 0.00506g∶0.00161g∶0.001072g∶0.0011g∶0.003568g∶(0.8-1.1)ml。

所述NH4Cl、MgCl2·6H2O、K2HPO4、KH2PO4、Tris碱、H3BO4、Zn Cl2、MnCl2·4H2O、 CoCl2·6H2O、Cu Cl2·2H2O、(NH4)6Mo7O24·4H2O、FeCl2·4H2O和冰乙酸的配比为(0.35、 0.4或0.45)g∶(0.08、0.1或0.15)g∶0.108g∶0.056g∶(2.2、2.423或2.5)g∶ 0.0114g∶0.0105g∶0.00506g∶0.00161g∶0.001072g∶0.0011g∶0.003568g∶(0.8、 1或1.1)ml。

所述衣藻为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培养衣藻产氢的培养基。

本发明提供的培养基,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述溶质由如下13种物质组成:NH4Cl、 MgCl2·6H2O、K2HPO4、KH2PO4、Tris碱、H3BO4、ZnCl2、MnCl2·4H2O、CoCl2·6H2O、Cu Cl2·2H2O、(NH4)6Mo7O24·4H2O、FeCl2·4H2O和冰乙酸组成,

所述NH4Cl在所述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0.35g/l-0.45g/l;

所述MgCl2·6H2O在所述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0.08g/l-0.15g/l;

所述K2HPO4在所述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0.108g/l;

所述KH2PO4在所述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0.056g/l;

所述Tris碱在所述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2.2g/l-2.5g/l;

所述H3BO4在所述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0.0114g/l;

所述ZnCl2在所述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0.0105g/l;

所述MnCl2·4H2O在所述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0.00506g/l;

所述CoCl2·6H2O在所述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0.00161g/l;

所述CuCl2·2H2O在所述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0.001072g/l;

所述(NH4)6Mo7O24·4H2O在所述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0.0011g/l;

所述FeCl2·4H2O在所述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0.003568g/l;

所述冰乙酸在所述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0.8ml/l-1.1ml/l;

所述溶剂为水。

所述NH4Cl在所述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0.35g/l、0.4g/l或0.45g/l;

所述MgCl2·6H2O在所述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0.08g/l、0.1g/l或0.15g/l;

所述Tris碱在所述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2.2g/l、2.423g/l或2.5g/l;

所述冰乙酸在所述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0.8ml/l、1ml/l或1.1ml/l。

所述培养基的pH值为6.8-7.3,所述培养基的pH值具体为6.8、7或7.3;

所述衣藻为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13种物质按照所述配比混合,得到所 述培养基。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溶质中的13种物质均溶于水达到所 述终浓度,得到所述培养基。

所述的培养基在促进衣藻产氢中的应用;所述衣藻具体为莱茵衣藻 (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衣藻制备氢气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衣藻在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培养基 中培养,收集培养产物,即得到氢气;

所述培养温度为25℃,所述培养时间为7天(168小时左右);所述培养的光照 强度为200μEs-1m-2

上述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均为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CC400。

本发明的实验证明,本发明通过对现有放氢培养基配方(缺硫TAP培养液)进行 优化后,发现在缺硫缺钙TAP培养液中,衣藻CC400的产氢量比现有缺硫体系下提高 三分之二左右,而且减少了一种培养基组成,降低了成本。同时,由于在该缺硫培养 基配方中,钙元素仅存在CaCl2·2H2O中,因此可以较为方便的通过除去该化合物而控 制实现缺硫缺钙的环境,操作方便。总之,与原有的衣藻产氢培养体系相比,本发明 中的改进体系不但可以节约药品用量,而且放氢量也有所提高,这对于实现藻类低成 本产氢的目标,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附图说明

图1为产氢量的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藻种CC400产氢检测

一、材料

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藻种CC400从杜克大学藻种库莱茵衣藻 (Chlamy center,http://www.chlamy.org/)购买;

二、培养基(下述培养基中的各种组分均可从商业途径购买)

1、正常TAP培养液:NH4Cl 0.4g/L;MgSO4·7H2O 0.1g/L;CaCl2·2H2O 0.05 g/L;K2HPO4 0.108g/L;KH2PO4 0.056g/L;Tris碱2.423g/L;亨特微量元素(Hunter’s  trace elements)1ml/L,冰乙酸1ml/L,其余为水。

亨特微量元素(Hunter’s trace elements):H3BO4 11.4g/L,ZnSO4·7H2O 22.0 g/L,MnCl2·4H2O 5.06g/L,CoCl2·6H2O 1.61g/L,CuSO4·5H2O 1.57g/L, (NH4)6Mo7O24·4H2O 1.10g/L,FeSO4·7H2O 4.99g/L,其余为水。

固体TAP培养基:在正常TAP培养液中加1.5%的琼脂粉。

培养基的pH值均为7。

2、缺硫TAP培养液(g/L):

将正常培养液中的硫化物以等摩尔换成相应的氯化物:MgSO4·7H2O(MgCl2·6H2O)、 ZnSO4·7H2O(Zn Cl2)、CuSO4·5H2O(CuCl2·2H2O)、FeSO4·7H2O(FeCl2·4H2O),括号 中为替换后的对应的氯化物;

具体如下:

缺硫TAP培养液由如下物质组成:NH4Cl 0.4g/L;MgCl2·6H2O 0.1g/L;CaCl2·2H2O 0.05g/L;K2HPO4 0.108g/L;KH2PO4 0.056g/L;Tris碱2.423g/L;H2BO4 0.0114g/L、 Zn Cl2 0.0105g/L、MnCl2·4H2O 0.00506g/L、CoCl2·6H2O 0.00161g/L、Cu Cl2·2H2O 0.001072g/L、(NH4)6Mo7O24·4H2O 0.0011g/L、FeCl2·4H2O 0.003568g/L,冰乙酸 1ml/L,其余为水。培养基的pH值均为7。

3、缺钙TAP培养液(g/L):将正常TAP培养液中的CaCl2·2H2O除去;培养基的 pH值均为7。

4、缺硫缺钙TAP培养液(g/L):将正常TAP培养液中的硫化物以等摩尔换成相应 的氯化物,同时除去正常培养液中的CaCl2·2H2O。

具体如下:

缺硫缺钙TAP培养液1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将NH4Cl、MgCl2·6H2O、K2HPO4、KH2PO4、 Tris碱、H3BO4、ZnCl2、MnCl2·4H2O、CoCl2·6H2O、Cu Cl2·2H2O、(NH4)6Mo7O24·4H2O、 FeCl2·4H2O、冰乙酸和水混合,NH4Cl在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0.4g/l;MgCl2·6H2O 在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0.08g/;K2HPO4在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0.108g/l;KH2PO4在 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0.056g/l;Tris碱在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2.423g/l;H3BO4在培 养基中的终浓度为0.0114g/l;ZnCl2在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0.0105g/l;MnCl2·4H2O 在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0.00506g/l;CoCl2·6H2O在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0.00161g/l; CuCl2·2H2O在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0.001072g/l;(NH4)6Mo7O24·4H2O在培养基中的终 浓度为0.0011g/l;FeCl2·4H2O在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0.003568g/l;冰乙酸在培养 基中的终浓度为1ml/l;培养基的pH值为7;

缺硫缺钙TAP培养液2按照如下方法制备:与缺硫缺钙TAP培养液1基本相同, 不同的是NH4Cl在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0.35g/l;MgCl2·6H2O在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 0.1g/l;Tris碱在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2.2g/l;冰乙酸在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0.8 ml/l;培养基的pH值为6.8;

缺硫缺钙TAP培养液3按照如下方法制备:与缺硫缺钙TAP培养液1基本相同, 不同的是:NH4Cl在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0.45g/l;MgCl2·6H2O在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 0.15g/l;Tris碱在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2.5g/l;冰乙酸在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 1.1ml/l,培养基的pH值为7.3。

二、衣藻放氢量的测定方法

1、衣藻预培养

用TAP固体培养基培养(25℃,200μEs-1m-2)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CC400。固体培养时,将单克隆转到TAP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培养。

配制TAP液体培养液,121℃高压灭菌20分钟,待培养液温度降到室温(25℃) 后,用接种针从固体培养基上挑取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CC400单 克隆到液体TAP培养液中,置于恒温光照培养箱中的摇床上连续光照培养(25℃, 60rpm,200μEs-1m-2),悬浮培养CC400衣藻细胞,培养约两天(48小时左右),处于 指数生长期。

2、衣藻培养及放氢量的测定

①液体培养:将步骤1中处于指数生长期的CC400衣藻细胞接到盛150ml正常TAP 培养液的三角瓶中,当OD750值达到1.5时,再将其转到已加入磁转子的500ml正常TAP 培养液中。

②待OD750值达到1.5左右时,25℃,2500rpm,离心5分钟。

③倒掉上清液,将得到的细胞分成三组,分别用缺硫TAP培养液、缺钙TAP培养 液、缺硫缺钙TAP培养液漂洗细胞两次。

④将上述3组漂洗过的细胞分别用20ml缺硫TAP培养液、缺钙TAP培养液、缺硫 缺钙TAP培养液1分别重悬细胞。

⑤每组分别取20μl悬浮细胞,加入980μl对应的培养液(缺硫TAP培养液、缺 钙TAP培养液或缺硫缺钙TAP培养液1),再加入4ml丙酮,混匀,5000rpm,离心5 分钟。

⑥分别收取三组离心后的上清液,测定663nm和645nm处的吸光值,根据下面的 公式计算总叶绿素含量(Chl(a+b)):

Chl(a+b)=8.02×OD663+20.21×OD645

⑦分别采用3个100ml放氢瓶,培养体系为90ml的放氢瓶,按照上述⑥的方法计 算最终叶绿素浓度达到25μg/ml所需的④步骤中的细胞原液体积,分别加入④步骤得 到的三组重悬细胞,用对应的培养液(缺硫TAP培养液、缺钙TAP培养液或缺硫缺钙 TAP培养液1)补足到90ml,得到缺硫TAP培养液组、缺钙TAP培养液组和缺硫缺钙 TAP培养液1组。

⑧用石蜡封住三组的瓶口,以防止气体外漏。

⑨分别将三组放氢瓶置于25℃,200μEs-1m-2培养箱中的磁力搅拌器上连续光照培 养7天,分别取不同的时间点测定放氢量。采用SHIMADZU GC-2014气相色谱测定氢气 含量,载气为氮气。测定时用250ul注射器吸取放氢瓶气体部分100ul左右,注入进 样孔,甲烷外标法计算气体体积。

实验重复三次,结果取平均值。

结果如图1所示(产氢量为在培养7天得到),其中,CC400-Ca为缺钙TAP培养 液组,CC400-S为缺硫TAP培养液组,CC400-S-Ca为缺硫缺钙TAP培养液1组,

CC400-Ca的产氢量为0.50±0.08ml/L,CC400-S的产氢量为125.97±11.89ml/L, CC400-S-Ca的产氢量为203.94±18.48ml/L。

从上述可以看出,通过对现有放氢培养基配方(缺硫TAP培养液)进行优化后, 发现在缺硫缺钙TAP培养液中,衣藻CC400的产氢量比现有缺硫体系下提高三分之二 左右,而且减少了一种培养基组成,降低了成本。同时,由于在该缺硫培养基配方中, 钙元素仅存在CaCl2·2H2O中,因此可以较为方便的通过除去该化合物而控制实现缺硫 缺钙的环境,操作方便。

采用同样的方法检测缺硫缺钙TAP培养液2和缺硫缺钙TAP培养液3,结果与缺 硫缺钙TAP培养液1无显著差异。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