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多用户双向中继通信系统的数据通信方法

一种多用户双向中继通信系统的数据通信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用户双向中继通信系统的数据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基站与每个用户之间直达链路的信道强度,选择直达链路;判断仅靠所选的直达链路是否能支撑数据通信,如果是则中继保持静默,基站与用户仅通过所述直达链路在两个时隙内进行双向通信直到数据通信完毕;反之中继被激活,基于中继信道的瞬时强度,在基站与用户之间选择一个特定方向进行通信,在目标节点处合并通过中继链路和直达链路传输的两路数据,直到数据通信完毕。通过本发明有效地利用了直达链路,克服了传统机会源选择频谱效率低下的缺点,同时又能充分利用系统的分集增益,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94660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汕头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210408926.5

  • 发明设计人 范立生;周雯;李旭涛;

    申请日2012-10-23

  • 分类号H04W16/18(20090101);H04W16/22(20090101);

  • 代理机构11002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莹

  • 地址 515063 广东省汕头市大学路243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7:08:4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5-13

    授权

    授权

  • 2013-04-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W16/18 申请日:201210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2-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协作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多用户双向中继通 信系统。

背景技术

协作中继技术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关注,在无线通信领域应用协 作中继技术,不但能够提高通信的可靠性,还能有效地利用频谱资源, 节省信号的发送功率,并且便于通信系统的规划。鉴于上述优点,协 作中继技术现已被IEEE802.11s-WLAN、802.16j-WMAN、 802.20-MBWA等标准采纳,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无线网络采用正交化时频资源复用的方式实现多跳传输,资源并 未被充分利用,实际系统的吞吐量潜能有限。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 频谱利用率,改善系统吞吐量的潜能,研究人员从香农(Shannon)提 出的双向通信信道理论出发,结合无线网络的应用,提出了双向中继 通信技术。针对基于放大转发的中继节点,模拟网络编码等协议已被 有效地应用于双向中继通信系统中。

考虑到中继链路信道的起伏特性,美国《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 协会无线通信学报》提出了机会源选择方法,以提高双向中继通信的 可靠性。该方法根据中继链路的瞬时强度,选择单个方向的数据传输, 以确保单向通信的可靠性。然而该方法是以牺牲频谱效率为前提改善 传输的可靠性,必然造成了系统频谱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双向中继通 信技术在工程上的应用。

发明内容

(一)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多用户双向中继通信系统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 法,以解决传统机会源选择频谱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可以利用系统 的分集增益,降低中断概率,提高系统传输可靠性。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用户双向中继通信系统的数据通信方法,该 方法包括:

S1、根据基站与每个用户之间直达链路的信道强度,选择直达链 路;

S2、判断仅靠步骤S1所选直达链路是否能实现数据通信,如果是, 进行步骤S3;反之进行步骤S4;

S3、中继保持静默,基站与用户仅通过步骤S1所选直达链路在两 个时隙内进行双向通信直到数据通信完毕;

S4、中继被激活,基于中继信道的瞬时强度,在基站与用户之间 选择一个特定方向进行通信,并在目标节点处合并通过中继链路和直 达链路传输的两路数据,直到数据通信完毕。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所选的直达链路为信道强度最强的直达链 路。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判断仅靠步骤S1所述直达链路是否能实 现数据通信具体包括:

如果基站与用户的发送功率与所选直达链路的信道强度之乘积大 于等于预定的信噪比门限,则判断直达链路能支撑数据通信;否则不 能。

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在基站与用户之间选择一个特定方向进行 通信具体包括:

如果基站端的信噪比大于用户端的信噪比,则采用用户为源节点 而基站为目标节点的上行数据传输方式;反之则采用基站至用户的下 行数据传输方式。

优选的,步骤S4中所述目标节点处通过最大比合并技术合并通过 中继链路和直达链路的两路数据。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方法通过有效地利用基站与用户之间的直达链路,克 服了中继网络中传统机会源选择方案频谱效率低下的缺点,同时还可 以充分利用系统的分集增益,降低中断概率,随着用户数的增加能迅 速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本发明将增强多用户双向中继网络的适用性,并为未来无线网络 的设计和性能提升提供理论支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为中断概率与发送功率的关系示意图;

图3为中断概率与用户数变化的关系示意图;

图4为频谱效率与发送功率的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用户双向中继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如 图1流程图所示,该方法包括:

S1、根据基站与每个用户之间直达链路的信道强度,选择直达链 路;

S2、判断仅靠步骤S1所选直达链路是否能支撑数据通信,如果是, 进行步骤S3;反之进行步骤S4;

S3、中继保持静默,基站与用户仅通过步骤S1所选直达链路在两 个时隙内进行双向通信直到数据通信完毕;

S4、中继被激活,基于中继信道的瞬时强度,在基站与用户之间 选择一个特定方向进行通信,并在目标节点处合并通过中继链路和直 达链路传输的两路数据,直到数据通信完毕。

所提信息传输方法有效地利用了直达链路,克服了传统机会源选 择频谱效率低下的缺点,同时又能充分利用系统的分集增益,提供可 靠的数据传输。

所述步骤S1中所选的直达链路为信道强度最强的直达链路,使这 条链路尽可能可以支撑整个数据通信。

所述步骤S2中判断仅靠步骤S1所述直达链路是否能实现数据通 信具体包括:

如果基站与用户的发送功率与所述最强信道的信道强度之乘积大 于等于给定的信噪比门限,则判断直达链路能实现数据通信;反之不 能。

所述步骤S4中在基站与用户之间选择一个特定方向进行通信具体 包括:

如果基站端的信噪比大于用户端的信噪比,则采用用户为源节点 而基站为目标节点的上行数据传输方式;反之则采用基站至用户的下 行数据传输方式。

步骤S4中所述目标节点处通过最大比合并技术合并通过中继链路 和直达链路的两路数据。

该方法具体包括:

S1、根据基站与每个用户之间直达链路的信道强度,选择直达链 路:表示基站BS与第k个用户MSk之间直达链路的复信道参 数,表示直达链路的信道强度,表示所选直达链路 的复信道参数,表示所选直达链路的信道强度,所选直达链 路对应第k*个用户其中k*为:

k*=argmaxk=1,···K|hBS,MSk|2---(1)

S2、测试仅靠步骤S1所选直达链路能否提供可靠通信:用PS表示 基站与移动用户的发送功率,R表示通信的目标数据速率,相应的信噪 比门限γth=2R-1。假定系统各节点处加性高斯白噪声均值为零,方差 为1。判断是否成立。成立,则进行步骤S3,反之, 进行步骤S4。

S3、中继保持静默,仅靠直达链路实现数据通信,基站BS与用户 仅通过直达链路在两个时隙内进行双向通信。

S4、若中继被激活,辅助基站BS与用户之间的数据通信;为了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应用机会源选择方案:基 于中继链路的瞬时强度,基站BS与用户之间选择一个方向进行 通信,目标节点处通过最大比合并(MRC)技术合并中继及直达的两路信 号。用PR表示中继的发送功率,hBS,R和分别表示基站BS与中 继R和用户与中继R之间的链路的复信道参数。基站BS及用户处端对端信噪比分别表示为:

SNRBS=PS|hBS,MSk*|2+PRPS|hBS,R|2|hR,MSk*|2PR|hBS,R|2+PS|hR,MSk*|2+1

SNRMSk*=PS|hBS,MSk*|2+PRPS|hBS,R|2|hR,MSk*|2PS|hBS,R|2+PR|hR,MSk*|2+1---(2)若则选择基站BS为源节点,为目标节点;反之 选择用户为源节点,基站BS为目标节点;源节点在两时隙内通 过直达和中继链路向目标节点发送数据,目标节点处应用最大比合并 技术合并两路数据。

在Matlab仿真环境下,使用蒙特卡洛计算机仿真验证本发明系统的 中断概率及频谱效率。在仿真实验中,系统节点间链路服从瑞利衰落, 直达链路的平均强度为0.4,而两跳中继链路的平均强度均为1。系统 各节点处加性高斯白噪声的均值为零,方差为1。系统的目标数据传输 速率为1bps/Hz,相应的信噪比门限γth=1。中继处发送功率PR=2PS。 考虑到信道与噪声的随机性,独立运行109次循环并对结果取平均。对 于每一次循环,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步骤。

本发明中系统中断概率定义为:

Pout=Prob(SNRMSk*<γth,SNRBS<SNRMSk*)

(3)

+Prob(SNRBS<γth,SNRBSSNRMSk*)

其中Prob(X)表示事件X发生的概率,中断概率越低表明系统信息传 输可靠性越高。

图2为中断概率与发送功率的关系示意图。当用户数K=2时,发 送功率PS在0~30dB的范围内,本发明所提方法、模拟网络编码、传 统的机会源选择等三种方法的中断概率仿真曲线如图2所示。对比可 以看出,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利用基站与用户之间的直达链路,能充分 利用系统的分集增益,中断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两种方法。

图3为中断概率与用户数变化的关系示意图。当PS=10dB时,用 户数K在1~5范围内,本发明所提方法、模拟网络编码、传统的机会 源选择等三种方法的中断概率仿真曲线如图3所示。对比可以看出, 随着用户数的增加,本发明所提方法的中断概率迅速变小,系统传输 的可靠性迅速改善。

图4为频谱效率与发送功率的关系示意图,根据本发明所提方法, 可得其频谱效率表达式为:

Rs=2×Prob(PS|hBS,MSk*|2γth)+1×Prob(PS|hBS,MSk*|2<γth)(4)

=2-Prob(PS|hBS,MSk*|2<γth)

在不同用户数下,发送功率PS在0~30dB的范围内,本发明所提 方法、模拟网络编码、传统的机会源选择等三种方法的频谱效率仿真 曲线如图4所示。对比可以看出,在中、高信噪比区域,本发明所提 方法可以获得和模拟网络编码一样的高频谱效率;随着用户数的增加, 本发明所提方法会迅速达到模拟网络编码的频谱效率,有效地克服了 传统机会源选择频谱效率低下的缺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 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