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设置有排气孔的高温烟气热回收器

一种设置有排气孔的高温烟气热回收器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有排气孔的高温烟气热回收器,其能及时排出水循环系统中的空气,使水循环更加顺畅,热管与水循环接触更加充分,热交换更加充分,从而能减少热损失,节约能源。本发明包括密闭的烟气通道和密闭的水循环通道,烟气通道与水循环通道通过传热管连接,水循环通道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水循环通道的顶部设置有末端排气口,烟气通道上分别设置有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水循环通道内设置有多组隔板,且每组隔板的上部都分别设置有通水口和排气孔,隔板上的通水口和排气孔交错排布设置,使水流为“S”型流向循环,隔板之间的间距为200-2000毫米,通水口直径为30-200毫米。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90138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张勤福;

    申请/专利号CN201210424310.7

  • 发明设计人 张勤福;

    申请日2012-10-31

  • 分类号F28D15/00(20060101);

  • 代理机构61114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韩翎

  • 地址 721013 陕西省宝鸡市高新区高新1路1号宝鸡市海浪锅炉设备有限公司(陕西富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院内)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7:08:4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0-2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F28D15/00 授权公告日:20151125 终止日期:20171031 申请日:20121031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09-08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F28D15/00 登记生效日:20170822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21031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5-11-25

    授权

    授权

  • 2013-03-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28D15/00 申请日:201210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1-3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煤锅炉、燃煤直燃机、炼钢锅炉、炉窑、焙干室等利用高温烟气余热的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设置有排气孔的高温烟气热回收器。

二、背景技术:

背景技术中,很多锅炉,燃煤直燃机,炉窑,焙干室等没有高温烟气热回收器,导致热量损失。且已有的烟气回收装置,没有设计通气孔,水循环通道中的空气越积越多,聚集到各个水室上部,对水面形成挤压,导致水循环不畅,热管传热未能充分利用。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设置有排气孔的高温烟气热回收器,其能及时排出水循环系统中的空气,使水循环更加顺畅,热管与水循环接触更加充分,热交换更加充分,从而能减少热损失,节约能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

一种设置有排气孔的高温烟气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密闭的烟气通道和密闭的水循环通道,烟气通道与水循环通道通过传热管连接,水循环通道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水循环通道的顶部设置有末端排气口,烟气通道上分别设置有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

上述水循环通道内设置有多组隔板,且每组隔板的上部都分别设置有通水口和排气孔。

上述隔板上的通水口和排气孔交错排布设置,使水流呈“S”型流向循环。

上述隔板之间的间距为200-2000毫米,通水口直径为30-200毫米。

上述进水口设置在水循环通道一端的底部,出水口设置在水循环通道另一端的上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效果如下:

本发明能够及时排出滞留在水循环系统中的空气,使水循环更加顺畅,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热管传热,使热交换更加充分,进而节约了能源。解决了热回收器的一个常见问题,经过实际使用,效果明显。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四、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图1的A-A向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烟气进口;2-烟气出口;3-进水口;4-出水口;5-传热管;6-水室;7-通水口;8-排气孔;9-隔板;10-末端排气口;11-烟气通道;12-水循环通道。

五、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发明包括密闭的烟气通道11和密闭的水循环通道12,烟气通道11与水循环通道12通过传热管5连接,水循环通道12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3和出水口4,进水口3设置在水循环通道12一端的底部,出水口4设置在水循环通道12另一端的上部。水循环通道12的顶部设置有末端排气口10,烟气通道11上分别设置有烟气进口1和烟气出口2。参见图3和图4,水循环通道12内设置有一组以上的隔板9,且每组隔板9的上部都分别设置有通水口7和排气孔8,隔板9上的通水口7和排气孔8交错排布设置,使水流呈“S”型流向循环。隔板9之间的间距为200-2000毫米,通水口7直径为30-200毫米。本发明中传热管5可以是普通无缝钢管,也可以是高效节能传热钢管。水循环系统的介质可以是水或其他介质。

实际工作时,各种燃烧器产生的高温烟气从烟气进口1进入烟气通道11中,与布设在烟气通道11中的传热管5充分接触,将热量传递给传热管5,然后由另一端的烟气出口2排出。烟气通道11内的传热管5将吸收的高温烟气的热量迅速传递给浸没在水循环通道12内另一端。循环水从烟气通道11上的进水口3进入水循环水通道12中,通过隔板9上设置的通水口7在水室6之间形成“S”型流动,与传热管5充分接触,带走传热管5的热量,经过加热的水最终从出水口4流出进入用热设备。循环水中夹杂的空气通过在隔板9上设置的排气孔8后最终从末端排气口10排出。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