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中医胸痹心痛的药物

一种治疗中医胸痹心痛的药物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中医胸痹心痛的药物。其制备原料包括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药:麝香0.01~0.10份、冰片0.01~0.30份、苏合香脂1.0~3.0份、人参7~20份、附子5~12份、紫丹参8~20份、檀香3~12份、水蛭5~15份、川芎9~14份、三七3~15份、白术8~18份、桃仁5~15份。该中药适用于中医胸痹心痛病症,方组合理,配伍有度,药用精专,诸药合用,治疗效果甚佳,且治疗成本低。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00684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毛顺卿;

    申请/专利号CN201210523222.2

  • 申请日2012-12-09

  • 分类号A61K36/736(20060101);A61P9/00(20060101);A61P9/10(20060101);A61K31/045(20060101);A61K35/55(20060101);A61K35/62(20060101);

  • 代理机构41111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陈大通

  • 地址 463500 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人民路中段新蔡县周围血管病研究所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6:49:4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03-05

    授权

    授权

  • 2013-05-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736 申请日:201212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4-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特别涉及一种治疗中医胸痹心痛的药物。

背景技术

中医胸痹心痛属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瓣膜病、病毒性心肌炎、二尖瓣脱垂综合征,以出现胸闷、短气、胸背彻痛等为主的临床表现,是常见病、多发病,是目前最多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脏病。 

中医胸痹心痛一证,有关记载始见于《内经》,其中论及了“胸痛”、“心痛”、“心胁痛”等有关名称,《杂病广要·身体类·胸痹心痛》认为:“胸痹,心痛,其病如二而一,均是为膈间疼痛之称。胸痹轻者仅胸中氣塞,心痛重者为真心痛”。 鉴于两者在发病部位,其病因病机上的一致性,所以统称为胸痹心痛候。

《素问·刺热》中说:“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曰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则云:“水郁之发,……民病寒客心痛,腰椎病,大关节不利……”。由此可见,导致心痛可有寒热的不同,但其病机则是邪阻脉络,不通则痛,正如《素问·缪刺论》中所言:“邪客于少阴之络,令人卒心痛,暴胀,胸胁支满”。《素问·藏气法时论篇》:“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膺背肩胛间痛,两背内痛……”。

《灵枢·厥病》篇:“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难经·六十难》:“其五脏气相干,名厥心痛……其痛甚,但在心,手足青者,即名真心痛。其真心痛者,旦发夕死,夕发旦死。”《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云:“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阳微”即本虚,即是“阳虚知在上焦”,为心之阴阳气血的虚损。“阴弦”即标实,为邪气郁阻脉络。兹将本病的病因病机概说如下:

本候之发病多因素体虚损,先天禀赋不足,或因年迈体虚,劳倦内伤,或久病耗损,则脏腑功能失调,致使心之气、血、阴阳不足,脉络受损,则均易发生本病。本病的发生又多因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其病机有虚实两方面:实为寒凝、气滞。血瘀、痰阻、痹遏胸阳,阻滞心脉;虚为心脾、肝、肾亏虚,功能失调。本病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大多先实而后致虚,亦有先虚而后致实者。但在临床表现,多虚实夹杂,或以实证为主,或以虚证为主,兹就不同的病因、病机分述如下:

(一)寒邪内侵,素体阳衰,胸阳足、阴寒之邪乘虚侵袭,寒凝气滞,痹阻胸阳,而成胸痹,诚如《医门法律·中寒门》所云:“胸痹心痛,然总因阳虚,故阴得乘之。”《类证治载·胸痹》云:“胸痹胸中阳微不运,久则阴乘阳位,而为痹结也。”

(二)饮食不当,饮食不节, 如过食肥甘生冷,或嗜酒成癖,以致脾胃损伤,运化失健,聚湿成痰,痰阻脉络,则气滞血瘀,胸阳失展,而成胸痹。

(三)情志失调,忧思伤脾,脾虚气结,气结则津液不输布,遂聚而成痰;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郁气滞,甚则气郁化火,则灼津成痰。无论气滞或痰阻,均可使血行失畅,脉络不利,而致气血瘀滞,或痰瘀交阻,胸阳不运,心脉痹阻,不通则痛,而发为胸痹。

(四)年迈体虚,本候恒见于中、老年之人,年过半百,肾气渐衰,则肾阳虚衰,则不能鼓舞五脏之阳,可致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肾阴亏虚,则不能滋养五脏之阴,可引起心阴内耗。心阴亏虚,心阳不振,又可使气血运行失畅。因此均可在本虚的基础上形成标实,导致气滞、血瘀,而使胸阳失运,心脉阻滞而发生胸痹。

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和产床表现的特点为当胸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安卧,其病因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迈体虚等有关。其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本虚则为阴阳气血的亏虚,标实则为阴寒、痰浊、血瘀交互为患,辩证当以分清标本的虚实,实则治宜活血化瘀,辛温通阳,泄浊豁痰之法,以治标为主;虚则治宜补养扶正,或滋阴益肾,或又益气养阴,或以温阳补气之诸法,但在临证所见,则多虚实挟杂,故乃常按虚实的主次缓急而兼顾同治之。

目前,国内外多采用化学合成药物对胸痹心痛进行治疗,其近期治疗效果尚可,但远期效果不佳,易产生副作用和并发症。中医治疗胸痹心痛,立足于宏观辩证,以调理病人的整个脏腑功能及整体健康水平为准,不可认为单纯的治疗。针对治疗胸痹心痛的中药很多,但有的用方不当,有的疗效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组合理,配伍有度,药用精专,诸药合用,能治疗中医胸痹心痛的中药制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中医胸痹心痛的药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麝香0.01~0.10份、冰片0.01~0.30份、苏合香脂1.0~3.0份、人参7~20份、附子5~12份、紫丹参8~20份、檀香3~12份、水蛭5~15份、川芎9~14份、三七3~15份、白术8~18份、桃仁5~15份。

所述的治疗中医胸痹心痛的药物,其中原料药为麝香0.01~0.03份、冰片0.01~0.10份、苏合香脂1.0~3.0份、人参10~20份、附子5~12份、紫丹参10~20份、檀香3~12份、水蛭8~15份、川芎9~14份、三七3~15份、白术8~18份、桃仁5~15份。

所述的治疗中医胸痹心痛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原料药为麝香0.01~0.02份、冰片0.06~0.09份、苏合香脂1.2~2.0份、人参12~16份、附子9~12份、紫丹参12~16份、檀香9~12份、水蛭8~12份、川芎10~14份、三七8~15份、白术13~18份、桃仁8~15份。

所述12味原料药,除麝香、冰片、苏合香脂三味药外,先将其余9味药烘干粉成细粉面;将冰片、麝香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100~500目筛,混匀,量取适量微温后加入苏合香脂,混匀后制成丸剂或散剂。丸剂含服,或急救时先溴其芳香气,后含服,或嚼碎后咽服即可,一次一丸,一日3次,亦可睡前或发作时;散剂服用一日服2次,每次6~9g,温开水送服,亦可睡前或发作时服用。

本发明具有积极有益的效果:

功能与主治发明人在50年来的诊治本病,精心地研究摸索,总汇家传之秘方,并结合现代医药药理研究成果,研制出本发明之药物(俗称“宣痹舒心丸”),用之治疗效果甚佳,全方具有:芳香开窍,活血化瘀,辛温通阳,泄浊益气养阴,温阳补气以通络之功能。

综观其方,乃为温开窍中,温开之剂,集诸于一方,既善于宣痹开窍,长于行气止痛。其方组合理,八法俱备,配伍有度, 药用精专,以达病除疾廖矣,而收奇效。根据胸痹心痛是由于心气血不足, 阴寒、痰浊、瘀血等邪气留踞胸中,郁阻脉络而致胸闷、心痛、胸膺、背、肩胛痛,两臂内痛,短气等为特征的一种常见心胸痹通之病证。

辨证用药与组方原理

本组方主要用于病位在心之脉络,涉及肝、脾、肾三脏。但以胸痹胸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安卧之证。其病因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迈体虚等有关。其病机总本虚标实,本虚为阴阳气血的亏虚,标实乃为阴寒、痰浊、血瘀交互为患。辩证当分清标本虚实,宜用活血化瘀,辛温通阳,泄浊豁痰等法,以治标为主;虚证则以补养扶正为主,或以滋阴益肾,或益气养阴,或以温阳补气。但临证所见多虚挟杂,故常按虚实的主次缓急而兼顾同治。如《类证治载·胸痹》篇:“胸痹胸中阳微不运,久则阴乘阳位而为痹结也,其症胸满喘息,短气不利,痛引心背。由胸阳气不舒,浊阴不得以上逆,而其升降,甚则气结咳唾,胸痛彻背。夫诸阳受气于胸中,必胸次空旷,而后清气转运,布息展舒,胸痹之脉,阳微阴弦,阳微知在上焦,阴弦则为心痹,以金匮、千金均以通阳主治也。

配伍意义

方中麝香开窍宣痹辟秽,通络散瘀。《本草纲目》卷51言:”盖麝香走窜,能通窍诸窍之不利,开经络之壅遏,若诸风、诸气、诸血、诸痛、惊痫、癥瘕诸病,经络壅闭,孔窍不利者,安得不用为引导以开之、通之耶”;冰片通诸窍,散郁火,“凡一切风痰、诸中内闭等证,则暂用以开闭搜邪”冰片芳香走窜,开窍豁痰止痛;《本草便读》:苏合香辛温走窜,通窍开郁,辟秽豁痰,“能透诸窍脏腑,辟一切不正之气,凡痰积气厥,必先以此开导,治痰以理气为本也。”(《本草经逢原》卷3)。以上三味药芳香走窜,开窍辟闭,辟秽化浊,则为君药。方中人参甘温,大补元气,重用以固后天。以鼓舞五脏之气,补气而兼养阴,守而不走。附子为大辛大热之品,温壮元阳,以补先天。禀雄壮之质,助人参通行十二经,救厥逆,挽回失散之元阳;人参味甘而微温,能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安神益智,益肾壮阳,力宏而迅疾,可回无气于垂绝,却虚邪于俄顷;又均归于心、脾二经,二药相须合用,辛甘之味,可上助心阳,中益脾土,下补肾阳,力专用宏,有大温大补,回阳救逆之功。且附子得人参则回阳而无燥烈伤阳之忌,人参得附子则既补气而又增温养之力。正如《医宗金鉴·删补名方论》卷1曰:“补后天之气无如人参,补先天之气无如附子,二药相须,用之得当, 则能瞬息化气于乌有之乡顷刻生阳于命门之内,而方之最神捷也,现代药理实验研究:人参、附子有强心作用,即通过正性心肌力作用来增加心排血量和改善心功能,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具有稳定、温和的升压作用;改善末梢循环,调整心率;并有镇静止痛,改善全身功能状态的作用。方中丹参味苦而性寒,”养血活血,生新血,行宿血……此乃心脾肝肾血分之药。“(《景岳全书·本草正》卷48),“故主心腹邪气”(《神农本草经》卷1)而“去心腹痼疾”(《名医别录》)重用为君,取其活血化瘀而不伤气血,血之运行,有赖于人参之大补元气之推动,气一息不运,则血有一息不行,所以又配辛温芬芳之檀香则行气止痛,以二药合用,为臣药。方中三七性温微苦,活血化瘀止血,止血定痛,具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佐丹参活血祛瘀,又有凉血消肿,化瘀而不伤气血之特点,二药配对相辅相成,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力倍增,由用于血瘀所致心腹疼痛,癥瘕积聚,胸痹疼痛均可用之,伍附子对阳虚里寒,血行不畅之证最为相宜。上四药合用具有回阳救逆,散寒止痛之作用,乃为佐药。《本草汇言》谓水蛭的“水蛭,逐恶血,瘀血之药也。”其破血逐瘀作用主要与抗血栓形成,抗凝,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降血脂以及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作用有关。给小鼠腹腔注射水蛭素30mg/kg,可增加心肌摄取Rb86作用,即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见:天津中医:1989.(3):26。水蛭味苦咸,入血分,其破血逐瘀作用,多用于跌打损伤,心腹疼痛。0.5—2g/kg水蛭素静脉注射能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律不齐或T波、ST波变化。见:天津中医,1991.26(7):396。水蛭对家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明显消退作用,斑块、内胶原纤维增加,说明水是地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有潜在应用价值。见:中西医合杂志,1988.8(10):636;水蛭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家兔的胆固醇、甘油三脂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见:中西医杂志,1988.8.(10):636;方中白术温运脾气,以使诸香得脾气而输布;本品与诸香相配,盖白术味甘苦而温,功能补中气以健脾、燥湿化浊;白术一味,坐镇中宫,以补中气以健脾,又可防化三焦之湿浊。而气郁会血滞,故用檀香、丹参以行气活血止痛,令气机疏畅,津液流通,血脉和利,则机窍开而神自清,心包脉舒而胸痛则得缓息;中焦理而胀痛愈,升降调而脾胃和;用白术以补气健脾,欲令诸香留顿于脾,使脾传输于各脏也。诸脏皆用辛香阳药以通之,又可防诸香辛散走窜太过,以耗散正气之弊。桃仁味苦而入心血分,善泄血滞而祛瘀力较强,治疗瘀血内阻证之常用之品。如《珍珠襄》载其“治血结、血秘、血燥,通润大便,破蓄血。”《用药心法》谓:“桃仁苦以泄滞,甘以生新血。”《本草思辩录》云:“疏肌肤之瘀。”桃仁活血祛痰功效主要与扩张血管和抗凝及抑制血栓形成有关。现代对本品的药理研究:其味含苦杏仁甙、苦杏仁酶、挥发油、脂肪油中含、油酸甘油脂和少量的亚油酸、甘油脂。桃仁有明显增加脑血流量,并有降低血管阻力的作用。白术、桃仁两药相须为使药。综观其方,乃为温开窍中,温开之剂,集诸于一方,既善于宣痹开窍,长于行气止痛。

根据发明人数代的临床验证,本组方治疗中医胸痹心痛病症收益甚佳:从1980年~2005年25年间,共收治全国19省市自治区100多个县份的胸痹心痛证患者3091余例,其中男女患者比例为8:2;其中40~45之间青壮年人2154名,占69.7%;45~65岁之间中老年人298名,占9.6%;其他20.7%。

据统计学统计,3091余患例中痊愈2547例,占82.4%,显效464例,占15%,有效80例,占2.6%,无一例未效。

以下列举几个具体的病例:

病例1:李某,女,45岁,农民。1983年11月12日初诊。

病情:三天前因受凉后,自觉心慌、胸闷、微恶风寒,未进行治疗。2天后又觉头晕,气短,口淡无味,不想饮食,双下肢轻度浮肿,小便量少,大便失调。查舌:淡红,苔白厚,脉沉细无力。心率102次/分,律齐,心音低钝,心电图呈窦性心动过速,心肌受损,心功能提示左室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缩短,心肌收缩力减弱,抗“O”500单位。

西医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中医诊断:胸痹。证属痰浊内阻,兼气阴两亏。

治则:化痰通阳,益气健脾。

方药:宣痹舒心丸(每丸3克,一日2次,每次1丸,用薤白、桂枝、党参、茯苓、炒白术、陈皮、半夏、枳壳、石菖蒲各10克,生牡蛎30克,炙甘草10克,煎汤送服,一日2次,每次250—350毫升,每日一剂。服药6剂后,胸闷较前减轻,食纳好转,仍觉心慌,气短,头晕,舌质淡,苔黄,脉细数,故于上方去茯苓、陈皮,加大青叶10克,苦参15克,煎汤送服上药剂量不更,服药16剂后,临床证状全消失,心电图正常。后单服宣痹舒心丸,加一日三次,每次一丸,又服一周,病痊愈出院,一年后随访已恢复健康,未再复发。

按语:患者因在夏季感受暑湿之邪,入里困脾,致脾失健运,痰湿内聚,故而见上述症状,治宣痹舒心丸,具有辛香辟秽,温通气机,佐薤白、半夏通阳化痰,伍党参、茯苓、白术,煎汤送服上药,健脾气祛湿而化痰邪,则枳壳宽胸理气,生牡蛎、炙甘草镇静安神,故达脾健痰祛,心悸自愈矣。

病例2:张某,女,43岁,1987年5月10日初诊。

病情:患者心疏胸闷已月余,加重四天,于2个月前因受凉后自感心慌,胸闷,甚则头晕,汗出,休息后稍缓解。经中西医多方治疗,疗效不显。 近五天来,又因劳累病情加重,咽部窒闷,心慌胸闷加重。曾厥2次,面部及双肢浮肿,饮食、睡眠均欠佳。血压15.96/10.64千帕,心尖区可闻及II级收缩期杂音,心律不齐,心率48次/分,心电图:阵发室速,多发性室早。患者自党胸闷气短,心前区隐痛,心悸失眠,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夜多梦,舌质淡红,也有瘀点,苔少,脉象沉细迟而结代。

西医诊断:病毒性心肌炎。

中医诊断:胸痹(证属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型)

治则;益气养心,滋阴复脉。佐以活血通络。

方药:首服宣痹舒心丸,一日2次,每次1丸,用生脉散合炙甘草煎加减送服。每日一剂,日2次。高丽参、川桂枝各10克,五味子6克,丹参30克,龙齿15克,合欢皮30克,苦参12克。服15剂后,心悸明显减轻。活动后仍有眩晕。心电图示,多发室性早博。按上方继服15剂,症状消失,心电图示偶发室早。又以上方加减15剂,心电图正常。临床症状痊愈出院。随访一年未发,能坚持正常工作。

按 语;传统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精神气血都是互相联系,相互为用。大凡五脏六腑气血精神病变都会直接影响于心神而发病。轻者心失所养,心失所藏而悸动不安,重者气血亏损,鼓动无力则出现结代。生脉散养阴复脉,炙甘草汤益气养血。宣痹舒心丸则有辛香辟秽,豁痰化浊,活血通络,理气止痛之功。近年来,对生脉散、宣痹舒心丸的研究颇多。一般认为本病能加强心肌力,增加冠状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状态,降低心肌耗氧量,调整心肌对氧供应平衡,还能改善窦房结的供血,提高窦房结的自律性,改善和加速传导时间,从而消除异位兴奋灶。防止异位节律,同时还有调节此功能失调的作用。使心律失常恢复正常,此例正是取于此机理而获效。

病例3:杨某,女,26岁,1989年7月11日初诊。

病情:发热胁痛5天,心慌胸闷10余天。患者于半月前,正值经期,不明原因出现高烧,体温39度,胁痛,伴有恶心呕吐头晕。近十余天来,胸闷心慌,动则气短,心前区隐痛。查神清,血压14.63/9.31千帕,心音弱,律齐,心率72次/分,肝肋下2厘米,剑突下3厘米,质软,心电图示:T波V1—V4倒置,舌苔黄腻,脉滑数。

西医诊断:病毒性肝炎,病毒性心肌炎。

中医诊断:胸痹。证属湿热内蕴,心胸痹阻。予以清利湿热,健运脾气。

方药:三仁汤合藿朴夏苓汤加减:白蒄仁6克,薏仁15克,杏仁、厚朴各10克,白 通草5克,滑石15克,竹叶、半夏各10克,藿香15克,泽泻、茯苓、瞿麦10克,加丹参30克,赤艾15克,服药10剂,7月25日复查心电图正常,尿及肝功能化验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治愈出院。

按语:本证外感湿热之邪,邪毒内淫于心所致。故首当解邪毒而清湿热,薏仁、白蒄、半夏、通草以清热利湿,竹叶、滑石、泽泻、茯苓、瞿麦清热湿,后期加赤芍、丹参活血化瘀,改善冠状动脉循环,增加免疫功能,营养心肌,以促进心功能恢复。

病例4:陈某,女,48岁,1990年4月16日初诊。

病情:患者于一周前恶寒发热,头痛咽疼,周身骨节酸楚,经西药治疗后症状稍减轻。近二日觉胸闷心慌,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浮数。查体温:37.8℃咽部微冲血,扁桃体正常,心率112/分。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ST段下降,T波倒置,心肌受损,血流不畅。

西医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中医诊断:心悸,证属风温邪毒客表,心气受损,血流不畅。

治则: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方药:黄连5克,连翘15克,荆芥6克,羌活10克,板兰根30克,郁金 、当归、川芎各10克,赤芍、党参、黄芪各15克,琥珀3克,甘草5克。上药连服5剂,寒热退净,诸症消失,唯体倦乏力,苔黄未净。再原方的基础上去荆芥、羌活,加焦栀子10克、丹参30克,继服5剂,复查心电图正常,予以益气养心之剂,调治15天,身体恢复,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语:病毒性心肌炎系病毒侵犯心肌所致,故不论病程长短,丹舌苔黄或腻者皆可用黄连、山栀、连翘清心解毒,且现代药理学证实黄连具有抗病毒作用,黄连素能治疗心律失常,本病系有正气不冒着才导致病毒乘虚而入,所以用党参、黄芪扶正祛邪。丹参、当归、郁金、赤芍活血化瘀,全方具有抗病毒、清热、化瘀之功效。当病情稳定后,心电图恢复正常,可改用以益气养血固本以巩固疗效,以宣脾舒心丸。一日2次,每次1丸,连服1个月,经复查诸症皆消,心电图正常,以恢复原健而康复。

病例5:朱某,女,39岁,1989年5月10日初诊。

病情:患者半年前游泳受凉,出现发热腹泻,经治疗发热腹泻已愈,但遂出现心悸胸闷短气不适,形寒肢冷,乏力纳差未治疗。一个月后心悸闷气短加重,舌淡体胖,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细缓结代。心电图窦性心律,频发早搏,旦二联律,心肌损害,心功能示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减弱。抗“O”330单位(血清法)。

西医诊断:病毒性心肌炎。

中医诊断:胸痹心悸。证属心阳不足,心神不宁。治宜温补心阳,舒心养血,活血理气止痛,宁心定悸。方药首用辛香辟秽、温阳气机,舒心安神,定悸,用宣痹舒心丸,一日2次,每次1丸,早晚分服,用下药煎汤送服。

方药:人参9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丹参10克,炙甘草6克,熟附子9克,炒枣仁10克,山楂10克,瓜蒌10克,煎汤,服上药6剂后,心慌睡眠好转,肢冷好转。胸闷均有明显的减轻,继服前方加檀香10克,又服12剂后,心悸、胸闷余证均大减轻,但时有轻度心悸感 ,乏力,在上方加茯苓,白术,神曲各10克,再投14剂后,诸症消失,心电图、心功能均正常,痊愈出院。随访一年未见异常发现,已参加劳动。

按语:此病人因受凉感寒,寒邪袭表,内损及心阳,致心阳不振,而见形寒肢冷,心悸,故予人参、附子、炙甘草益气温阳;因心阳不振,则心神不宁而心悸不安日重,予枣仁、生龙牡镇静安神,以宁心神;枳壳、檀香则能宽胸理气止痛;佐丹参养血活血以祛宿血。则又服12剂后,心阳渐复,则诸症大减,再佐以茯苓、白术则益气健脾,以助后天之本,以资生化之源,则使心气旺血充足,则得心气安,血养于心舒矣,痼病愈矣。

病例6:葛某,女,36岁,1988年5月6日初诊。

病情:患者2月前,因患病毒性肺炎后,出现心悸、胸闷、气短、心烦不适。近一周来,病情加重,心悸、胸闷气短,遇劳则甚,伴有头晕纳差,身困乏力,失眠多梦。面色萎黄,舌红,苔薄黄,脉沉细结代。心率84次/分,不齐,有多发早博,心音低纯。心电图示频发单源性室早,部分呈三联、二联律。

西医诊断:病毒性心肌炎。

中医诊断:为心悸。证属气阴两虚,心气血不足。

治则:宜益气养阴,补心血以养心气。

方药:人参12克,麦冬12克,五味子10克,丹参15克,黄芪15克,瓜蒌10克,生龙牡各24克,苦参10克,连翘12克,炙甘草12克。每日一剂,水煎服。同时,静滴注生脉注射液,连续治疗18天后,症状体征消失,心电图、心功能恢复正常,痊愈出院。

按语:此证因患肺炎证以致气阴两伤,致心脉气血不足所致,故乃心气血不足,气阴具亏,则治予人参、麦冬、五味子、炙甘草则益气养阴,人参大补元气,以鼓舞五脏之气而生血,则气旺血生,气血充以养其心,则治五脏皆虚也;生牡蛎重镇惊安神,苦参、连翘、瓜蒌能清热行气,又加之静滴生脉饮注射液,则能益气生津故气阴日复,而病得愈矣。

病例7:郑某,男,34岁。1999年6月16日初诊。

病情:患者心慌胸闷,气短乏力五年余, 因能坚持工作,没引起重视。近半年来自觉心前区疼痛,吸气尤甚,胸闷气短,神疲乏力,有时头昏,剧烈活动后呼吸困难,时有重锤敲心之感。心电图示频发室早,窦速。近两个月来症状加重,早搏10次/分以上;心电图示频发室早,呈二联律。中西药治疗月余,病情时轻时重。追问病史,自述于发病前患“急性扁桃体腺炎”,经治而愈,后又发作。刻诊:自觉胸闷气短,心前区隐痛,心悸怔忡,面色萎黄,神疲健忘,夜寐梦扰,心烦焦虚,舌质淡红,边有少许瘀斑点,苔少,脉细数而结代。

西医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

中医诊断:胸痹心悸。证属气阴两虚,瘀阻脉络,心失所养。

治则:首当益气养血,滋阴复脉,佐以镇心安神,活血通络。

方药:生黄芪50克,当归、炙甘草、薤白、五灵脂、大青根各15克,生地、生龙牡、丹参各25克,磁石40克,木通、五味子、大枣、瓜蒌壳、党参各12克,桂枝10克,白酒20毫升为引。五剂药后心悸、胸闷、胸痛大减,精神转佳,食欲有增。继守原方去磁石,加柏枣仁各15克,更进15剂后,心悸胸闷胸痛均消失,自觉早搏消失,余证俱罢。复查,心电图已恢复正常。为巩固前效,继守2诊方,更加炙远志肉40克,寄生、火麻仁各30克。川芎25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50粒,早晚分服,各以温开水兑少量白酒送服。三个月后,三次复查心电图均正常。为巩固其效,代中药丸剂“宣痹舒心丸”一个月量,一日2次,每次1丸。嘱患者适温,慎起居,节房事,多锻炼,两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按语:本方重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生化之源,冀以阳生阴长,气旺血生;并以炙甘草汤为主,则益气养血,滋阴复脉,即补气虚以治本,又养血复脉以治结代;配五味子、生牡蛎、磁石以收敛心气,镇心安神;伍当归,丹参、木通以活血化瘀,又通心脉;更用薤白及桂枝,甘草以温心阳,则能宽胸利痹;板兰根尤擅清热解毒,为近代治疗抗病毒感染之上品。再佐宣痹舒心丸,本品以胸部闷痛、心区绞痛,或见心胸隐痛不适证,现代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引起的各种心绞痛、心肌炎、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引起胸闷痛等病证。本方为治疗心痛、胸痹诸症急救之良药,待病情虚拟现实可作以巩固疗效之 良剂。本丸尤能温阳通脉,故使气血流畅,则脉始复常,使气旺血充,则心脉畅通,则心宁神安,则惊悸自愈矣。

病例8:杨某,男,46岁。于1989年6月10日初诊。

病情:患者自述,去年九月曾发生心绞痛,一度严重,住某医院治疗7个月,诊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迄今未能上班。 胸痛彻背,胸闷气短,心慌,感寒痛甚,重则喘息,不得平卧,时有肢冷。血压偏高已多年,睡眠不好,平时不吐痰 ,饮食二便尚正常,面色苍白 ,脉右沉濡,左沉弦细,舌质暗红,苔白。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又窦性心动过缓,期外收缩。

西医诊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中医诊断:胸痹(证属阴寒凝滞,阳气不运之证)

治则:辛温通阳,宣痹散寒。

方药:宣痹舒心丸加减。麝香0.015克,冰片0.08克,苏合香脂1.5克,人参15克,制附子10克,丹参15克,檀香10克,川芎12克,水蛭10克,桃仁12克,白术15克,三七参12克。每日1剂,早晚分服。

方解:方中麝香温通开窍,活血止痛,苏合香开窍醒神辟秽止痛;冰片助麝香以资开窍之力;人参大补元气,附子能温阳散寒,以上助心阳以通脉,下温肾阳以扶先天,禀雄壮之质,引人参通行于十二经,以救阙逆,挽回失散之元阳;方中丹参苦而微寒,主入血分,功善活血化瘀;檀香辛温主入气分;功能行气宽中,散寒止痛。二药合用,气血双调,活血行气,通络止痛,又治气滞血瘀心腹诸痛之功。川芎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疼,治疗气滞血瘀的各种痛证,助附子“回阳救逆,有效的强和散寒止痛之功,二药合用,对阳虚里寒,血行不畅则最为相宜。方中水蛭破血化瘀,活血通络,三七活血止痛生新血而不留瘀特点,二药合用还具有调节血管内源性一氧化氮和内皮素之间的平衡,实现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见北京大学学报,1997.(1):33-34,方中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化浊,与诸香药相伍,则可以补气收敛,以防止辛香窜太过,耗散正气之弊。与人参相协,乃气阴双补,则相得益彰,配五味子,则酸温收涩,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既固气津之外泄,又能复气之耗损,与参、麦相辅相成,乃为使药,三药皆入肺经则一补一润一敛,既可补气阴之虚,又可敛气阴之散。方中白术温运脾气,则诸香得脾气而能输布;盖白术味甘苦而温,功能补中气促脾气则燥湿化浊 ;乃白术一味,则坐镇中宫,能补中以培土健脾,又防三焦湿浊之邪。气郁会致血滞,故佐丹参、檀香以行气活血,令气机疏畅,津液流通,血脉和利,则机窍痹开,而神自清,色脉舒而胸痛缓,中焦理而胀痛愈矣。升降调而脾胃和;白术健脾,欲令诸香留顿于脾,使脾气传输于脏腑。诸脏皆用辛香阳药温通之,又可防诸香辛散走窜太过以耗散正气之弊。方中桃仁味苦而入心肝血分,善泄血滞,祛瘀力强,为治疗血瘀,内阻证之良药。《珍珠囊》载其“治血结、血秘、血燥、通润大便,破蓄血”。《用药新法》谓:“桃仁苦以泄血滞,甘以生新血。”《本草思·辩录》云:“疏肌肤之瘀。”桃仁活血祛瘀之功效主要与扩张血管和抗凝及抑制血栓形成有关。桃仁现代药理研究,本品含苦杏仁甘、苦杏仁酶、挥发油、脂肪油、油中主含油酸甘油脂和少量亚油酸甘油脂。桃仁有明显增加脑血流量,并降低血管阻力之功。

按语:本方以心胸疼痛、胸闷憋气,痰浊气滞,气滞血瘀,舌质暗紫,苔腻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风湿性心瓣膜病,心肌炎等引起的心绞痛,以及 胃痛、胃肠功能紊乱等病证。临证时,可根据病情选用其他药物煎汤送服,如气滞血瘀,可用丹参、桂枝、川药、郁金 、益母草、延胡素等温通活血;胸阳不振,则加瓜蒌、薤白、桂枝、半夏、丹参等宽胸温通化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治疗中医胸痹心痛的中药丸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麝香0.015kg、冰片0.08kg、苏合香脂1.5kg、人参15kg、附子10kg、紫丹参15kg、檀香10kg、水蛭10kg、川芎12kg、三七12kg、白术15kg、桃仁12kg,以上12味药,除麝香、冰片、苏合香脂三味药外,其余9味药烘干粉成细粉面;将冰片、麝香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120目筛,混匀,量取适量微温后加入苏合香脂,搅匀,再与上述粉末混匀,制成丸剂。含服,或急救时先溴其芳香气,后含服,或嚼碎后咽服即可。每次1丸,一日1~3次,亦可睡前或发作时服用。

实施例2

一种治疗中医胸痹心痛的中药丸剂,原料药组成:麝香0.01kg、冰片0.06kg、苏合香脂1.2kg、人参12kg、附子9kg、紫丹参12kg、檀香9kg、水蛭8kg、川芎10kg、三七8kg、白术13kg、桃仁8kg,制备方法及服用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一种治疗中医胸痹心痛的中药丸剂,原料药组成:麝香0.02kg、冰片0.09kg、苏合香脂2.0kg、人参16kg、附子12kg、紫丹参16kg、檀香12kg、水蛭12kg、川芎14kg、三七15kg、白术18kg、桃仁15kg,制备方法及服用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一种治疗中医胸痹心痛的中药丸剂,原料药组成:麝香0.03kg、冰片0.1kg、苏合香脂3.0kg、人参20kg、附子12kg、紫丹参20kg、檀香12kg、水蛭15kg、川芎14kg、三七15kg、白术18kg、桃仁15kg,制备方法及服用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一种治疗中医胸痹心痛的中药丸剂,原料药组成:麝香0.01kg、冰片0.01kg、苏合香脂1.0kg、人参10kg、附子5kg、紫丹参10kg、檀香3kg、水蛭8kg、川芎9kg、三七3kg、白术8kg、桃仁5kg,制备方法及服用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6

一种治疗中医胸痹心痛的中药丸剂,原料药组成:麝香0.05kg、冰片0.2kg、苏合香脂1kg、人参10kg、附子8kg、紫丹参16kg、檀香7kg、水蛭8kg、川芎12kg、三七11kg、白术13kg、桃仁8kg,制备方法及服用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7

一种治疗中医胸痹心痛的中药丸剂,原料药组成:麝香0.03kg、冰片0.1kg、苏合香脂2kg、人参12kg、附子8kg、紫丹参18kg、檀香9kg、水蛭8kg、川芎12kg、三七12kg、白术9kg、桃仁9kg,制备方法及服用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8

一种治疗中医胸痹心痛的中药丸剂,原料药组成:麝香0.03kg、冰片0.1kg、苏合香脂2kg、人参12kg、附子8kg、紫丹参18kg、檀香7kg、水蛭8kg、川芎12kg、三七11kg、白术13kg、桃仁8kg,制备方法及服用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9

一种治疗中医胸痹心痛的中药丸剂,原料药组成:麝香0.05kg、冰片0.2kg、苏合香脂1kg、人参10kg、附子8kg、紫丹参16kg、檀香3kg、水蛭8kg、川芎9kg、三七3kg、白术8kg、桃仁5kg,制备方法及服用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10

一种治疗中医胸痹心痛的中药丸剂,原料药组成:麝香0.02kg、冰片0.09kg、苏合香脂2.0kg、人参16kg、附子12kg、紫丹参16kg、檀香3kg、水蛭8kg、川芎9kg、三七3kg、白术8kg、桃仁5kg,制备方法及服用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11

一种治疗中医胸痹心痛的中药散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麝香0.015kg、冰片0.08kg、苏合香脂1.5kg、人参15kg、附子10kg、紫丹参15kg、檀香10kg、水蛭10kg、川芎12kg、三七12kg、白术15kg、桃仁12kg,以上12味药,除麝香、冰片、苏合香脂三味药外,其余9味药烘干粉成细粉面;将冰片、麝香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120目筛,混匀,量取适量微温后加入苏合香脂,搅匀,即为散剂。一日服2次,每次6~9g,温开水送服,亦可睡前或发作时服用。

实施例12

一种治疗中医胸痹心痛的中药散剂,原料药组成:麝香0.01kg、冰片0.06kg、苏合香脂1.2kg、人参12kg、附子9kg、紫丹参12kg、檀香9kg、水蛭8kg、川芎10kg、三七8kg、白术13kg、桃仁8kg,制备方法及服用方法同实施例11。

实施例13

一种治疗中医胸痹心痛的中药散剂,原料药组成:麝香0.02kg、冰片0.09kg、苏合香脂2.0kg、人参16kg、附子12kg、紫丹参16kg、檀香12kg、水蛭12kg、川芎14kg、三七15kg、白术18kg、桃仁15kg,制备方法及服用方法同实施例11。

实施例14

一种治疗中医胸痹心痛的中药散剂,原料药组成:麝香0.03kg、冰片0.1kg、苏合香脂3.0kg、人参20kg、附子12kg、紫丹参20kg、檀香12kg、水蛭15kg、川芎14kg、三七15kg、白术18kg、桃仁15kg,制备方法及服用方法同实施例11。

实施例15

一种治疗中医胸痹心痛的中药散剂,原料药组成:麝香0.01kg、冰片0.01kg、苏合香脂1.0kg、人参10kg、附子5kg、紫丹参10kg、檀香3kg、水蛭8kg、川芎9kg、三七3kg、白术8kg、桃仁5kg,制备方法及服用方法同实施例11。

实施例16

一种治疗中医胸痹心痛的中药散剂,原料药组成:麝香0.03kg、冰片0.1kg、苏合香脂2kg、人参12kg、附子8kg、紫丹参18kg、檀香9kg、水蛭8kg、川芎12kg、三七12kg、白术9kg、桃仁9kg,制备方法及服用方法同实施例11。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