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生产犊牛肉的颗粒料

一种生产犊牛肉的颗粒料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生产犊牛肉的颗粒料,所述颗粒料由玉米、麸皮、乳清粉、小麦蛋白粉、花生蛋白粉、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复合微生物酶制剂、维生素复合物、矿物质复合物组成。经过试验显示,本发明提供的颗粒料饲喂犊牛后,可与代乳品配合使用制备质优的小牛肉,且在不影响产肉性能的前提下,可降低犊牛的疾病发生率,减少腹泻,提高犊牛健康状况。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89421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刁其玉;

    申请/专利号CN201210365866.3

  • 发明设计人 刁其玉;屠焰;姜成钢;王永超;

    申请日2012-09-27

  • 分类号A23K1/18(20060101);A23K1/16(20060101);A23K1/165(20060101);A23K1/14(20060101);

  • 代理机构11002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朋飞;张庆敏

  • 地址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科院饲料所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6:02:2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10-30

    授权

    授权

  • 2013-03-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23K1/18 申请日:201209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1-3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产犊牛肉的饲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产犊牛肉的 颗粒料。

背景技术

1、小牛肉生产的现状

小牛肉是指犊牛出生后完全用全乳、脱脂乳或代乳品饲喂5~6个 月,出栏体重达到150-180公斤,经特殊的屠宰、分割、排酸而生产 出来的牛肉。

小牛肉肉质嫩滑、味道鲜美,肉色全白或稍带浅粉色,营养价值 高,粗蛋白比一般牛肉高63%,脂肪低95%,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各种 氨基酸和维生素,是一种高档保健食品。其营养价值远远高于普通牛 肉,因其脂肪含量低、肉质细腻,更适合老年人食用。同时,小牛肉 的分割不同于成年牛,有自身的要求,高档部位符合西餐厅标准,是 西餐烹饪的首选。

小牛肉的发展是随着奶牛业和乳品加工业的蓬勃发展而发展起来 的,因此,世界上奶业发达的国家如法国、意大利、荷兰、美国、加 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的小牛肉产业都很发达。欧盟是小牛肉生 产的发源地,同时也是目前最主要的生产和消费区域。传统的小牛肉 生产国主要是法国(每年160万头)、荷兰(每年130万头)和意大 利(每年87万头)。目前,法国是欧盟中最大的消费国,意大利是最 大的进口国,荷兰是最大的出口国。1994年美国小白牛的饲养量就已 达800万头。加拿大过去的几年中,小牛肉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牛肉消费量逐年增加。 2009年中国牛肉进口量由上年的0.73万吨增加到1.04万吨,增长1.4 倍。中国小牛肉的总体生产水平较低。目前我国小牛肉的消费主要集 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高档宾馆、酒店。与国外进口小牛肉相比, 虽然国内小牛肉的价格低,但由于产品良莠不齐,质量无法保证,因 此,高档宾馆所需的小牛肉大多依赖高价进口,北京的自给率还不足 10%,小牛肉供给上还存在很大的缺口。

用于生产小牛肉的犊牛中,奶公犊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我国奶 牛存栏数已经达到1400万头,每年生产的奶公犊牛在500万头以上。这 些犊牛大部分在出生后几天内屠宰制作血清,或者饲喂后,做普通牛 肉使用。因此,利用奶公犊牛育肥生产小牛肉,不仅能很好地利用奶 公犊牛资源,为养殖户增收,同时还能增加牛肉的供给,特别是增加 高档牛肉的供给。据报道,在全国范围内对奶公犊牛的利用现状进行 了大规模调查,约有54%的奶公犊被育肥,其中,18%的奶牛养殖者选 择自己育肥,36%的养殖者将奶公犊出售给他人育肥。这意味着奶公犊 的归宿仍然是肉用,奶牛业和肉牛业是相辅相成的连带产业。但中国 小牛肉生产起步晚且规模小,缺乏小牛肉生产技术体系和相关标准, 犊牛肉的总体生产水平较低,目前只有黑龙江、北京、新疆等地进行 了小牛肉的生产研究。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利用现有庞大的奶牛群体 所产生的奶公犊资源,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支撑,借鉴国外成熟 的产业模式和饲养技术,开发高档犊牛肉产品,构建优势肉牛产业, 成为目前需要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现有小牛肉生产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国内已开展的犊牛肉生产试验中,大部分使用全乳饲喂犊牛,少 数饲喂代乳品,试验表明:饲喂全乳的生产性能高于饲喂代乳品的犊 牛。然而,当前我国鲜奶资源紧张,鲜奶价格处于历史高位,使用鲜 牛奶饲喂犊牛来生产小牛肉在经济和社会效益两方面均有局限。

以鲜奶或者代乳品饲喂奶公犊牛生产高档犊牛肉的生产中,还存 在动物健康和养殖效益的问题,如何通过调整日粮来合理饲喂奶公犊 牛并且产出高档品质的犊牛肉,成为研究的重点。乌日娜等通过饲喂 给中国荷斯坦奶公犊以全乳和代乳粉+代乳料,饲养期6个月,探讨两 种不同饲喂方式对小牛肉生产性能的影响,发现以代乳粉+代乳料饲喂 犊牛,胴体重、屠杂率、净肉率显著低于全乳饲喂组,两组的肉质均 满足市场要求;王文奇等用全乳饲喂中国荷斯坦公犊,饲养期120d, 发现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60%和45.68%。

在我国畜禽饲料生产中,普遍使用的是玉米-豆粕型日粮,其中蛋 白质的主要来源是大豆类产品,另外还有杂粕类,例如棉粕、菜粕等 等。杂粕类含有棉酚等抗营养物质,在生产高档小牛肉日粮中不宜使 用。而大豆类产品,也存在有抗营养因子,犊牛胃肠道发育尚未成熟 下,极易产生过敏反应,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等而影响犊牛的生长发 育。同时由于我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国内资源早已不能满足饲料工 业的需求,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约50%的豆粕等产品。近年来,豆粕 等大豆类饲料原料价格不断上涨,影响了我国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以 我国产量较多的作物产品来替代豆粕,减少大豆类原料的用量,将开 辟新型饲料资源,开阔我国养殖业饲料配制的思路。

国内犊牛肉颗粒料的研究和生产利用相对于发达国家较晚,且目 前发表的文献及专利中,蛋白质饲料皆使用大豆粕、大豆浓缩蛋白、 膨化大豆等大豆制品,以及棉粕等杂粕。有关饲喂奶公犊的相关文献 如下:

CN02128844.5公开了一种犊牛羔羊代乳粉,由以下重量比的成分 组成:全脂豆乳粉60.48%、全脂大豆粉65.48%、奶粉5.00%、乳清粉, 10.00%、糊化淀粉14.00%、维生素预混料0.02%、微量元素预混料 0.10%、碳酸钙2.40%、磷酸氢钙1.00%、氯化钠0.30%、瘤胃促进剂 0.10%、瘤胃微生物调节剂0.10%、赖氨酸3.50%、蛋氨酸1.00%、色 氨酸0.50%、苏氨酸1.50%。

CN200710097789.7公开了犊牛两阶段代乳品,分为犊牛前期代乳 品和犊牛后期代乳品,犊牛前期代乳品的配制以重量计:大豆浓缩蛋 白5-20份,全脂大豆粉10-50份,乳清粉10-40份,乳糖3-10份,水 溶性脂肪2-10份,矿物质预混料3-10份,维生素复合剂0.1-0.5份, 幼畜消化助剂0.2-1份,赖氨酸0.2-1份。犊牛后期代乳品的配制以重 量计:大豆浓缩蛋白1-10份,全脂大豆粉10-40份,乳清粉10-30份, 乳糖1-5份,水溶性脂肪1-5份,矿物质预混料1-5份,维生素复合剂 0.1-0.5份,幼畜消化助剂0.1-1份,赖氨酸0.1-1份。

符运勤等(符运勤等,不同组合益生菌对0-8周龄犊牛生长性能 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动物营养学报,2012,24(4):753-761)公开了基 础饲料+地衣芽孢杆菌活菌、枯草芽孢杆菌活菌和植物乳酸杆菌(各 菌菌数比例为1:1:1)的复合菌提高了犊牛8周龄的体躯指数。

国春艳等(国春艳等,添加复合酶对玉米-豆粕-青干草型底物短 期静态人工瘤胃发酵的影响,动物营养学报,2009,21(2):251-257)公开 了采用短期静态人工瘤胃发酵的体外培养法,研究了8种复合酶对玉 米-豆粕-青干草型底物短期静态瘤胃发酵的影响,最佳复合酶是纤维 素酶、木聚糖酶、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果胶酶和稻壳粉按照 20:5:5:2:2:66配制。

尚未见到所述由地衣芽孢杆菌活菌、枯草芽孢杆菌活菌、酵母菌、 植物乳杆菌组成的复合微生物和由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组成的复合酶 合用于犊牛颗粒料的报道。

3、本发明拟解决的问题

在饲喂生产高档小牛肉的犊牛时,最常见的是只用鲜奶或者代乳 品饲喂,辅以少量粉料或干草。由于犊牛生长速度较快,尤其是2月龄 之后,仅仅依靠代乳品液体饲喂犊牛,一是营养物质提供上会显不足, 犊牛生长速度减慢;二是犊牛瘤胃发育缓慢,消化机能发育不完善, 犊牛易发病,增加了养殖费用。犊牛瘤胃的发育,很大程度上依赖精 料。因此,在犊牛适当日龄增加颗粒料的饲喂,促进瘤胃发育和消化 系统的完善,增进犊牛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减少疾病的发生。代乳品 在冲泡前是粉剂,直接饲喂犊牛会造成呼吸疾病;代乳品的配方中更 加注重水溶性和稳定性,对原料要求较高,因此生产成本较高。在0-6 月龄期间使用颗粒料替代40%以下的代乳品饲喂犊牛,会大大降低饲养 成本,提高小牛肉生产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针对生产实际和已有专利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合理使用有效原料,配制出更适合生产犊牛肉的颗粒料。

本发明提供的生产犊牛肉的复合微生物酶制剂,由活性成分和载 体组成,其活性成分含有以下重量份的成分:复合微生物25-75份和复 合酶15-45份。

具体的,所述复合微生物酶制剂,其活性成分含有以下重量份的 成分:复合微生物33-67份和复合酶20-40份。

优选地,所述复合微生物酶制剂,其活性成分含有以下重量份的 成分:复合微生物40-60份和复合酶24-36份。

进一步优选,所述复合微生物酶制剂,其活性成分含有以下重量 份的成分:复合微生物50份和复合酶30份。

所述复合微生物是由地衣芽孢杆菌活菌、枯草芽孢杆菌活菌、酵 母菌、植物乳杆菌组成,其重量比为5-15:5-15:10-30:5-15,优选重量比 为10:10:20:10,其总活性为1010CFU/g;

所述复合酶是由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组成,二者的重量比为 10-35:1-10,优选二者的重量比为25:5,所述纤维素酶,其酶活在2.2万 -20万U/g;所述木聚糖酶,其酶活在9.5万-24万U/g;

其载体为麸皮、米糠、玉米蛋白粉、小麦蛋白粉或花生蛋白粉中 的一种或几种,从成本和产品性能考虑,优选为玉米蛋白粉,其重量 份为60-180份,优选为80-160份,进一步优选为96-144份,更进一步优 选为120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颗粒料的制备方法:

1)复合微生物的制备:按照配比称取地衣芽孢杆菌菌剂、枯草芽 孢杆菌、酵母菌、植物乳杆菌,混合均匀后,加入与复合微生物等量 的载体,混合均匀后,备用;

2)复合酶的制备:按照配比称取纤维素酶、木聚糖酶,与剩余配 比的载体混合后,备用;

3)将复合微生物与复合酶混合,即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含上述复合微生物酶制剂的生产犊牛肉用的 颗粒料,含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玉米40%-70%、麸皮3%-15%、 乳清粉1%-10%、小麦蛋白粉2%-20%、花生蛋白粉5%-20%、赖氨酸 0.02%-2%、蛋氨酸0.02%-2%、苏氨酸0.02%-2%、色氨酸0.01%-0.5%、 复合微生物酶制剂0.55%-5.5%、维生素复合物0.01%-0.2%、矿物质复 合物1.01%-5%。

优选地,所述颗粒料中含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玉米 49%-65%、麸皮3%-15%、乳清粉2%-10%、小麦蛋白粉7%-15%、花生 蛋白粉5%-14%、赖氨酸0.09%-1.3%、蛋氨酸0.05%-1%、苏氨酸 0.1%-1.1%、色氨酸0.02%-0.3%、复合微生物酶制剂0.9%-4.5%、维生 素复合物0.02%-0.1%、矿物质复合物1.5%-4.5%。

进一步优选,所述颗粒料中含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玉米 59.6%、麸皮8%、乳清粉5%、小麦蛋白粉7%、花生蛋白粉14%、赖氨 酸0.7%、蛋氨酸0.3%、苏氨酸0.5%、色氨酸0.05%、复合微生物酶制剂 2.1%、维生素复合物0.05%、矿物质复合物2.7%。

所述维生素复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维生素配成:维生素A 5%-9%、维生素D 1%-2.5%、维生素E 5%-25%、维生素K 0.1%-1.8%、 维生素B12.1%-4.0%、维生素B22.0%-4.8%、维生素B62.1%-4.0%、维 生素B 120.1%-1.9%、烟酸10%-24%、泛酸钙5.2%-7.5%、生物素 0.002%-0.03%、抗氧化剂0.66%-3.3%,载体20%-45%。

优选地,所述维生素复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维生素配成:维生素A 7%;维生素D 2%;维生素E 18%;维生素K 1.5%;维生素B13.0%; 维生素B24.5%;维生素B63.0%;维生素B121.5%;烟酸18%;泛酸钙 6.0%;生物素0.02%;抗氧化剂1.65%,载体33.83%。

所述抗氧化剂为乙氧基喹啉。

其载体为麸皮、米糠、玉米蛋白粉、小麦蛋白粉、花生蛋白粉或 玉米蛋白粉,优选为玉米蛋白粉。

所述矿物质复合物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五水硫酸铜 0.01%-0.05%、一水硫酸锰0.2%-1.0%、一水硫酸锌0.3%-1.2%、氯化钴 0.05%-0.3%、碘化钾0.1%-0.7%、亚硒酸钠0.05%-0.4%、七水硫酸镁 1.0%-5.0%、碳酸钙30%-50%、磷酸二氢钙10%-25%,食盐3%-10%, 载体6.35%-55.29%。

优选地,所述矿物质复合物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五水 硫酸铜0.03%、一水硫酸锰0.5%、一水硫酸锌0.7%、氯化钴0.1%、碘化 钾0.3%、亚硒酸钠0.1%、七水硫酸镁2.5%、碳酸钙45%、磷酸二氢钙 20%,食盐7%,载体23.77%。

其载体为麸皮、米糠、玉米蛋白粉、小麦蛋白粉、花生蛋白粉或 玉米蛋白粉,优选为玉米蛋白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颗粒料的制备方法:

按照配比称取各组分,然后分别制备犊牛复合微生物酶制剂、维 生素复合物、矿物质复合物,然后再按照等量递加法混合颗粒料中的 所有成分,即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颗粒料在制备生产犊牛肉的饲料中的应用, 具体为饲喂用于生产高档小牛肉的0-6月龄犊牛,使用时与专用的代乳 品共同饲喂。

犊牛出生后,第一周采食鲜乳,第二周开始逐渐过渡到犊牛肉专 用的代乳品饲喂,到第六周龄时开始饲喂犊牛肉专用的颗粒料,逐步 适应并替代部分代乳品,到第十一周龄时每日饲喂量中颗粒料的添加 比例占到40%,保持此比例一直到育肥结束。每日饲喂颗粒料和代乳品 的总干物质量按犊牛体重的1.25%计算,每周调整一次用量。

本发明提供的生产犊牛肉用的复合微生物酶制剂及含其的颗粒料 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生产犊牛肉用的复合微生物酶制剂中:

采用由地衣芽孢杆菌活菌、枯草芽孢杆菌活菌、酵母菌、植物乳 杆菌组成的复合微生物与由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组成的复合酶配比而 成。

现有技术中有符运勤等公开了采用地衣芽孢杆菌活菌、枯草芽孢 杆菌活菌和植物乳酸杆菌组成的复合微生物,国春艳等采用纤维素酶、 木聚糖酶、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果胶酶配比的复合酶。

本发明提供的产品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的复合微生物由四种益 生菌组成,特别增加了酵母菌,更加快速消耗氧气,并产酸而有利于 营养物质的消化,降低腹泻发生,改善犊牛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最 终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微生物,其总活性为1010CFU/g,地衣芽孢杆菌活 菌、枯草芽孢杆菌活菌、酵母菌、植物乳杆菌的比例是1:1:2:1,改善犊 牛消化道微生物组成,提高健康状况。

复合酶采用了两种。本发明提供的颗粒料中蛋白质主要来源于小 麦蛋白粉和花生蛋白粉,其蛋白质消化率较高,犊牛应激反应较低, 而国春艳报道的试验采用的是玉米-豆粕日粮,本专利为玉米-小麦蛋白 粉-花生蛋白粉型日粮。因此本专利仅针对颗粒料中的纤维物质添加了 纤维降解复合酶,提高犊牛对植物性饲料的消化率,减少营养性腹泻 发生。

2、本发明提供的颗粒料:

现有技术如02128844.5中公开了一种犊牛羔羊代乳粉,由以下重量 比的成分组成:全脂豆乳粉60.48%、全脂大豆粉65.48%、奶粉5.00%、 乳清粉,10.00%、糊化淀粉14.00%、维生素预混料0.02%、微量元素预 混料0.10%、碳酸钙2.40%、磷酸氢钙1.00%、氯化钠0.30%、瘤胃促进 剂0.10%、瘤胃微生物调节剂0.10%、赖氨酸3.50%、蛋氨酸1.00%、色 氨酸0.50%、苏氨酸1.50%。

与该文件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颗粒料具有以下区别:

1)饲喂方法不同。本发明提供的颗粒料为颗粒形状,可直接饲喂 给犊牛;02128844.5专利产品为代乳品,必须要用晾凉的开水冲泡成乳 液后方可饲喂犊牛。

2)以小麦蛋白粉和花生蛋白粉替代了全脂豆乳粉和全脂大豆粉、 奶粉:

本发明提供的颗粒料中以小麦蛋白粉、花生蛋白粉替代目前犊牛 代乳品、颗粒料、精料、开食料中的全脂豆乳粉、全脂大豆粉、大豆 浓缩蛋白、膨化大豆、大豆粕等大豆制品。犊牛消化道发育尚不健全, 采食过多的大豆蛋白时,大豆中的大豆球蛋白等抗原物质刺激犊牛胃 肠道发生免疫反应,引起迟发性过敏反应。抗原过敏后肠绒毛大量剥 落,降低了消化吸收面积,导致腹泻。避免或减少大豆制品在犊牛日 粮中的使用,以减少犊牛应激,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降低腹泻率。 小麦蛋白粉是小麦深加工的副产品,含有丰富的饲料营养成分,对畜 禽有助长抗病的功能,对促进畜禽增长发育有很强的诱食和开食作用; 花生蛋白粉完整保留了花生中的营养成分,可溶性蛋白质高,营养价 值可与动物蛋白相比拟,有效利用率高,且易被消化吸收,并含有比 大豆更少的抗营养因子。小麦蛋白粉常用于鱼、猫、鸟类的饲料;花 生蛋白粉常用于饮料、食品和奶粉使用,也有做猫的饲料用的报道。 但在犊牛饲料中是否能使用、如何使用、添加量如何尚无研究报道。

3)减少了铁添加剂的使用

现有专利技术在其微量元素预混料中添加了硫酸亚铁添加剂。生 产小牛肉时,因要求肉色较浅(白色或浅粉色)而必须降低饲料中铁 的含量。为了同时达到犊牛的健康生长,美国NRC提出生产小牛肉的 日粮的铁含量应在50mg/kg,而一般铁含量推荐值是120mg/kg,这会使 小牛肉呈现颜色较红,不符合肉品的要求。本发明即遵循NRC要求, 没有在颗粒料中添加硫酸亚铁等铁添加剂。

4)采用复合微生物酶制剂替代了原专利中的幼畜瘤胃促进剂中和 瘤胃微生物调节剂。

现有专利技术的瘤胃促进剂为柠檬酸、延胡索酸、双乙酸钠、吡 啶甲酸铬、维生素C、氧化镁和酵母蛋白粉,主要功能是通过降低胃肠 道pH值来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率,这对于出生不久的小犊牛具有较明 显的作用,但对于3月龄以上犊牛,其瘤胃发酵功能逐渐成熟、肠道消 化液分泌功能发育完全后,作用就有所减弱,需要通过完善犊牛自身 消化道系统来提高对营养物质的消化。

而现有专利技术中瘤胃微生物调节剂为市售多效肠菌平,主要成 分是芽孢杆菌。成分较为单一。芽孢杆菌不是瘤胃中固有菌群,需要 不断从日粮中补饲方能保证其数量和功能。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复合微生物酶制剂,以复合微生物 (地衣芽孢杆菌菌剂、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植物乳杆菌)来替代 单一芽孢杆菌,并配以适宜的比例,增加菌种间相互作用,提高瘤胃 微生物区系的改善;以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来提高植物性日粮在犊牛 胃肠道中消化率。从机体自身调控的角度来调节犊牛胃肠道内环境。 可适用于0-6月龄犊牛。

而CN200710097789.7公开了犊牛两阶段代乳品,分为犊牛前期 代乳品和犊牛后期代乳品,犊牛前期代乳品的配制以重量计:大豆浓 缩蛋白5-20份,全脂大豆粉10-50份,乳清粉10-40份,乳糖3-10份, 水溶性脂肪2-10份,矿物质预混料3-10份,维生素复合剂0.1-0.5份, 幼畜消化助剂0.2-1份,赖氨酸0.2-1份。犊牛后期代乳品的配制以重 量计:大豆浓缩蛋白1-10份,全脂大豆粉10-40份,乳清粉10-30份, 乳糖1-5份,水溶性脂肪1-5份,矿物质复合物1-5份,维生素复合剂 0.1-0.5份,幼畜消化助剂0.1-1份,赖氨酸0.1-1份。

与该文件相比,本发明的区别及优势在于:

1)饲喂时使用方法不同。本发明提供的颗粒料为颗粒形状,可直 接饲喂给犊牛;02128844.5专利产品为代乳品,需要用晾凉的开水冲泡 成乳液后方可饲喂犊牛。

2)以小麦蛋白粉和花生蛋白粉替代了全脂豆乳粉和全脂大豆粉、 奶粉:

本发明中以小麦蛋白粉、花生蛋白粉替代目前犊牛代乳品、颗粒 料、精料、开食料中的全脂豆乳粉、全脂大豆粉、大豆浓缩蛋白、膨 化大豆、大豆粕等大豆制品。犊牛消化道发育尚不健全,采食过多的 大豆蛋白时,大豆中的大豆球蛋白等抗原物质刺激犊牛胃肠道发生免 疫反应,引起迟发性过敏反应。抗原过敏后肠绒毛大量剥落,降低了 消化吸收面积,导致腹泻。避免或减少大豆制品在犊牛日粮中的使用, 以减少犊牛应激,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降低腹泻率。小麦蛋白粉是 小麦深加工的副产品,含有丰富的饲料营养成分,对畜禽有助长抗病 的功能,对促进畜禽增长发育有很强的诱食和开食作用;花生蛋白粉 完整保留了花生中的营养成分,可溶性蛋白质高,营养价值可与动物 蛋白相比拟,有效利用率高,且易被消化吸收,并含有比大豆更少的 抗营养因子。小麦蛋白粉常用于鱼、猫、鸟类的饲料;花生蛋白粉常 用于饮料、食品和奶粉使用,也有做猫的饲料用的报道。但在犊牛饲 料中是否能使用、如何使用、添加量如何尚无研究报道。

3)减少了铁添加剂的使用

现有专利技术在其微量元素预混料中添加了硫酸亚铁添加剂。生 产小牛肉时,因要求肉色较浅(白色或浅粉色)而必须降低饲料中铁 的含量。为了同时达到犊牛的健康生长,美国NRC提出生产小牛肉的 日粮的铁含量应在50mg/kg,而一般铁含量推荐值是120mg/kg,这会使 小牛肉呈现颜色较红,不符合肉品的要求。本发明即遵循NRC要求, 没有在颗粒料中添加硫酸亚铁等铁添加剂。

4)采用复合微生物和复合酶组成的犊牛复合微生物酶制剂替代了 幼畜消化助剂。幼畜消化助剂为脂肪酶、蛋白酶、淀粉酶与木聚糖酶 合用的复方,而本发明使用的复合微生物和复合酶。

犊牛出生时消化系统中酶分泌不足,尤其是淀粉酶和蛋白酶。随 着犊牛的成长,逐步具有了消化植物性原料中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的 功能,其蛋白酶和淀粉酶逐步健全。而且酶本身亦是蛋白质,随饲料 进入瘤胃后,也会因瘤胃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而部分降解,降低了酶的 效果。本发明提供的颗粒料采用外源微生物调节瘤胃微生物菌群的手 段,达到提到瘤胃微生物对饲料成分的有效分解。同时针对产品植物 源性饲料比例较高的特点,添加促进纤维素分解的纤维素酶。以微生 物和酶制剂的复合作用达到促进犊牛消化功能的效果,要优于单一添 加酶制剂。

5)增加了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

原专利中只添加了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也同样是必 需氨基酸,并且已经工业化生产。苏氨酸和色氨酸在饲料原料中含量 较低,配制动物日粮时,需要考虑补充苏氨酸和色氨酸,尤其对于犊 牛等幼龄动物。补充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可调整饲料中氨基酸平 衡,促进生长,改善肉质,氨基酸平衡的日粮可适当降低粗蛋白质含 量,降低饲料成本。

采用现有技术饲喂0-6月龄犊牛,其肉色偏红,不能满足生产小牛 肉的要求;而仅仅降低现有技术中铁的含量,犊牛长期饲喂会出现发 病率高、犊牛精神状态不佳的现象。而采用本发明提供的颗粒料饲喂 犊牛后,平均日增重达到0.7kg/d以上,6月龄平均日增重超过1kg/d。初 生重40kg的公牛犊经180天育肥,增重按140kg计,可得到净肉69kg左 右。

3、现有技术中生产小牛肉,以往是只喂代乳品的,饲喂后的牛肉 鲜嫩,水分高,但是犊牛处于非正常状态,容易生病,牛肉只适合西 式煎烤等烹饪方法。而常规采用固体饲料饲喂牛肉的颜色变红、肉质 变老,不再细嫩。本发明提供的颗粒料配合代乳品一起饲喂,比起只 用代乳品饲喂,犊牛腹泻降低,而本发明给犊牛适当添加颗粒料,比 例不高于代乳品的40%,既能得到相似肉品质的小牛肉,又能减少疾病, 提高经济效益。

4、经过试验显示,本发明提供的颗粒料饲喂犊牛后,可制备质优 的小牛肉,且在不影响产肉性能的前提下,可降低犊牛的疾病发生率, 减少腹泻,提高犊牛健康状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所述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购自北京华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所述枯草芽孢杆菌活菌购自北京华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所述酵母菌购自北京华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所述植物乳杆菌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家畜营养与饲料研 究室筛选并制备;

所述纤维素酶,酶活在2.2万-20万U/g,所述木聚糖酶,酶活在9.5 万-24万U/g,均购自江苏锐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其他饲料添加剂及饲料原料皆从饲料市场购买获得。

实施例1:生产犊牛肉的颗粒料

1、犊牛复合微生物酶制剂组成及其制备方法:

1)组成:复合微生物(由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 和植物乳杆菌按照重量比为1:1:2:1配制)50kg和复合酶(由纤维素酶和 木聚糖酶按照重量比为25:5组成)30kg,玉米蛋白粉120kg。

2)犊牛复合微生物酶制剂制备方法:

复合微生物的制备:按照配比称取地衣芽孢杆菌菌剂、枯草芽孢 杆菌、酵母菌、植物乳杆菌,混合均匀后,加入与50kg的玉米蛋白粉, 混合均匀后,备用;

复合酶的制备:按照配比称取纤维素酶、木聚糖酶,与剩余的玉 米蛋白粉70kg混合后,备用;

将复合微生物与复合酶混合,即得犊牛复合微生物酶制剂。

2、含复合微生物酶制剂的生产犊牛肉的颗粒料的组成及制备方法

2.1组成:见表1

表1:颗粒料的组成

  组成 重量(kg)  重量百分比(%)   玉米 596  59.6   麸皮 80  8.0   乳清粉 50  5.0

  小麦蛋白粉   70   7.0   花生蛋白粉   140   14   赖氨酸   7   0.7   蛋氨酸   3   0.3   苏氨酸   5   0.5   色氨酸   0.5   0.05   复合微生物酶制剂   21   2.1   维生素复合物   0.5   0.05   矿物质复合物   27   2.7   合计   1000   100

1)所述维生素复合物的组成为:

  组成 重量(kg)  重量百分比(%)   维生素A 7  7   维生素D 2  2   维生素E 18  18   维生素K 1.5  1.5   维生素B1 3.0  3.0   维生素B2 4.5  4.5   维生素B6 3.0  3.0   维生素B12 1.5  1.5   烟酸 18  18   泛酸钙 6.0  6.0   生物素 0.02  0.02   抗氧化剂(乙氧基喹啉) 1.65  1.65   玉米蛋白粉 33.83  33.83   合计 100  100

维生素复合物的组成制备方法:将所述成分,按照等量递加法混 合均匀后,备用。

2)所述矿物质复合物的组成为:

  组成 重量(kg)  重量百分比(%)   五水硫酸铜 0.03  0.03   一水硫酸锰 0.5  0.5   一水硫酸锌 0.7  0.7   氯化钴 0.1  0.1   碘化钾 0.3  0.3   亚硒酸钠 0.1  0.1   七水硫酸镁 2.5  2.5   食盐 7.0  7.0   碳酸钙 45  45   磷酸二氢钙 20  20

  玉米蛋白粉   23.77   23.77   合计   100   100

按照配比称取各原料,混合均匀后备用。

2.2生产犊牛肉的颗粒料的制备方法:按照表1的配比称取各成分, 先行制备犊牛复合微生物酶制剂、维生素复合物、矿物质复合物,然 后再按照等量递加法混合颗粒料中的所有成分,即可。

3、使用方法:

颗粒料的替换方式:犊牛0-14日龄为代乳品过渡期,15日龄时采食 代乳品,第35日龄时,每天饲喂时先给予代乳品,然后开始自由采食 颗粒料,待犊牛适应了颗粒料后,逐步增加饲料中颗粒料的添加比例, 待70日龄时过渡到代乳品和颗粒料的添加比例为6:4,保持这一比例一 致到育肥结束。

在整个育肥期内,要维持犊牛每日的代乳品和颗粒料总干物质饲 喂量为体重的1.0%-1.3%。

从50日龄起给犊牛饲喂少许羊草,每日饲喂三次,每次先饲喂定 量的代乳品后,将颗粒料放置于料桶中供犊牛采食。

实施例2:生产犊牛肉的颗粒料

1、犊牛复合微生物酶制剂的组成及制备方法:

1)犊牛复合微生物酶制剂组成:复合微生物(由地衣芽孢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和植物乳杆菌按照重量比为1:1:2:1配制)40kg 和复合酶(由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按照重量比为25:5组成)24kg,玉米 蛋白粉106kg。

2)犊牛复合微生物酶制剂的制备方法:

复合微生物的制备:按照配比称取地衣芽孢杆菌菌剂、枯草芽孢 杆菌、酵母菌、植物乳杆菌,混合均匀后,加入与40kg的玉米蛋白粉, 混合均匀后,备用;

复合酶的制备:按照配比称取纤维素酶、木聚糖酶,与剩余玉米 蛋白粉56kg混合后,备用;

将复合微生物与复合酶混合,即得。

2、含上述复合微生物酶制剂的生产犊牛肉的颗粒料的组成及制备 方法

2.1组成:见表2

表2:颗粒料的组成

  组成 重量(kg)  重量百分比(%)   玉米 490  49   麸皮 92.2  9.22   乳清粉 100  10   小麦蛋白粉 150  15   花生蛋白粉 50  5   赖氨酸 10  1   蛋氨酸 7  0.7   苏氨酸 9  0.9   色氨酸 1  0.1   犊牛复合微生物酶制剂 45  4.5   维生素复合物 0.8  0.08   矿物质复合物 45  4.5   合计 1000  100

维生素复合物和矿物质复合物同实施例1。

2.2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3、使用方法:

犊牛0-14日龄为过渡期,15日龄时采食代乳品,并开始自由采食颗 粒料,待犊牛采食颗粒料后,逐步增加饲料中颗粒料的添加比例,到 采食颗粒料的量为体重的0.5%时,保持颗粒料的饲喂量一直到育肥结 束。

在整个育肥期,要维持犊牛每日的代乳品和颗粒料总干物质饲喂 量为体重的1.0%-1.3%。

每日饲喂两次,每次先饲喂定量的代乳品后,将颗粒料放置于料 桶中供犊牛采食。

实施例3:生产犊牛肉的颗粒料

1、犊牛复合微生物酶制剂的组成及制备方法:

1)犊牛复合微生物酶制剂组成:复合微生物(由地衣芽孢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和植物乳杆菌按照重量比为1:1:2:1配制)40kg 和复合酶(由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按照重量比为25:5组成)35kg,玉 米蛋白粉125kg。

2)犊牛复合微生物酶制剂制备方法:

复合微生物的制备:按照配比称取地衣芽孢杆菌菌剂、枯草芽孢 杆菌、酵母菌、植物乳杆菌,混合均匀后,加入与60kg的玉米蛋白粉, 混合均匀后,备用;

复合酶的制备:按照配比称取纤维素酶、木聚糖酶,与剩余的玉 米蛋白粉65kg混合后,备用;

将复合微生物与复合酶混合,即得。

2、含上述复合微生物酶制剂的生产犊牛肉的颗粒料及制备方法

2.1组成:见表3

表3:颗粒料的组成

  组成 重量(kg)  重量百分比(%)   玉米 562  56.2   麸皮 150  15   乳清粉 20  2   小麦蛋白粉 100  10   花生蛋白粉 100  10   赖氨酸 13  1.3   蛋氨酸 10  1   苏氨酸 11  1.1   色氨酸 3  0.3   犊牛复合微生物酶制剂 15  1.5   维生素复合物 1  0.1   矿物质复合物 15  1.5   合计 1000  100

维生素复合物和矿物质复合物同实施例1。

2.2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3、使用方法:

犊牛0-19日龄为过渡期,犊牛20日龄时采食代乳品,至30日龄开始 提供颗粒料,采用自由采食的方式给予颗粒料,到采食颗粒料的量占 体重的0.5%时,保持恒定一直到育肥结束。

在整个育肥期,要维持犊牛每日的代乳品和颗粒料总干物质饲喂 量为体重的1.0%-1.3%。每日早晚饲喂犊牛两次代乳品,中午将颗粒料 全部放入料桶中由犊牛采食。

实施例4:生产犊牛肉的颗粒料

1、犊牛复合微生物酶制剂组成及制备方法

1)组成:复合微生物(由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 和植物乳杆菌按照重量比为1:1:2:1配制)25kg和复合酶(由纤维素酶和 木聚糖酶按照重量比为25:5组成)45kg,玉米130kg。

2)犊牛复合微生物酶制剂制备方法:

复合微生物的制备:按照配比称取地衣芽孢杆菌菌剂、枯草芽孢 杆菌、酵母菌、植物乳杆菌,混合均匀后,加入与30kg的花生蛋白粉、 45kg小麦蛋白粉,混合均匀后,备用;

复合酶的制备:按照配比称取纤维素酶、木聚糖酶,与剩余的小 麦蛋白粉55kg混合后,备用;

将复合微生物与复合酶混合,即得。

2、生产犊牛肉的颗粒料的组成及制备方法

2.1组成:见表4

表4:颗粒料的组成

  组成 重量(kg)  重量百分比(%)   玉米 633.2  63.32   麸皮 30  3   乳清粉 100  10   小麦蛋白粉 80  8   花生蛋白粉 110  11   赖氨酸 0.9  0.09   蛋氨酸 0.5  0.05   苏氨酸 1  0.1   色氨酸 0.2  0.02   犊牛复合微生物酶制剂 9  0.9   维生素复合物 0.2  0.02

  矿物质复合物   35   3.5   合计   1000   100

维生素复合物和矿物质复合物同实施例1。

2.2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3、使用方法:

犊牛0-19日龄为过渡期,犊牛20日龄时采食代乳品,至30日龄开始 提供颗粒料,采用自由采食的方式给予颗粒料,到采食颗粒料干物质 的量体重的0.5%时,保持恒定。

在整个育肥期,要维持犊牛每日的代乳品和颗粒料总干物质饲喂 量为体重的1.0%-1.3%。在饲喂代乳品的同时,将定量的颗粒料放置于 另一个料桶中,由犊牛自由采食。

实验例1:饲养效果试验

1、试验动物

选择出生1-3天、平均出生重在40±5kg的健康中国荷斯坦奶公 犊牛40头。

2、试验分组

犊牛0-14日龄为过渡期,15日龄时所有犊牛均采食同一种代乳 品,所有犊牛饲喂代乳品直至180日龄。C至H组到犊牛35日龄时开 始逐步增加饲喂本发明产品颗粒料并同时减少代乳品的用量,到70 日龄时代乳品和颗粒料的添加比例过渡到6:4,保持此比例一直到180 日龄试验结束。所有犊牛每日的干物质饲喂量皆为体重的1.25%。将 40头犊牛随机分为8组,每组5头,其中:

A组:饲喂以大豆粉为植物蛋白原料的代乳品Ⅰ(按照 CN02128844.5原料生产,主要用于0-2月龄犊牛,已在我国市场上生 产使用10年,取得饲料生产经营许可证);

B组:饲喂采用CN200710097789.7生产的以大豆浓缩蛋白和全 脂大豆粉为植物蛋白原料的代乳品Ⅱ;

C组:饲喂代乳品Ⅰ和实施例1提供的颗粒料,但修改了其中的 微生物制剂,以符运勤文献中表述的微生物制剂替代(不同组合益生 菌对0-8周龄犊牛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动物营养学报 2012,24(4):753-761);

D组:饲喂代乳品Ⅰ和实施例1提供的颗粒料,但修改了其中的 酶制剂,以国春艳文献中表述的复合酶制剂替代(添加复合酶对玉米- 豆粕-青干草型底物短期静态人工瘤胃发酵的影响,动物营养学报, 2009,21(2):251-257);

E组:饲喂代乳品Ⅰ和实施例1提供的颗粒料;

F组:饲喂代乳品Ⅰ和实施例2提供的颗粒料;

G组:饲喂代乳品Ⅰ和实施例3提供的颗粒料;

H组:饲喂代乳品Ⅰ和实施例4提供的颗粒料。

从50日龄起给所有犊牛饲喂少许定量的羊草(二月龄:50g/d、 三月龄:150g/d、四月龄:300g/d、五月龄:450g/d、六月龄:600g/d)。 详细日粮成分见表5。

表5:代乳品、颗粒料和羊草营养水平(干物质基础)%

饲养全期保障犊牛晒到太阳,每周刷拭牛体1-2次,及时清扫圈 舍;每隔半月进行一次消毒,并轮换使用2-3种消毒药。保证犊牛舍 的环境及牛体干净、卫生,加强对犊牛舍通风、温度及湿度的控制。

3、测定指标与方法

3.1生长性能

在15、180日龄晨饲前对每头犊牛进行空腹称重;每日记录饲喂 量和剩料量。每日记录所有牛只全期腹泻情况(腹泻头数及天数),并 对犊牛粪便进行评分。

计算每头牛采食量、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F/G)、腹泻频率。

其中腹泻频率(%)=Σ(腹泻头数×腹泻天数)/(试验头数×正试期天 数)×100。

计算饲养期的饲料成本,进行经济效益对比。其中各饲料产品的 价格:代乳品20元/kg,颗粒料7元/kg,羊草1元/kg计算。

3.2屠宰性能测定指标与方法

肥育试验结束后进行屠宰。宰前12小时禁食,8小时禁水,称量 宰前活重。

对每头牛进行颈静脉放血,去头、蹄、内脏,剥皮、劈半、冲洗 后称出胴体重,对胴体剔骨后称量全部肉重(包括肾脏及周围脂肪) 及骨重。并计算以下指标:

空体重=宰前活重-胃肠道内容物重量;

胴体重=宰前活重-头、蹄、皮、尾、生殖器官及周围脂肪、内脏(保 留肾脏和周围脂肪)的重量;

屠宰率=(胴体重/宰前活重)×100%;

净肉重=胴体重-骨重-肾脏及周围脂肪重量;

净肉率=(净肉重/宰前活重)×100%;

胴体净肉率=(净肉重/胴体重)×100%。

3.3肌肉品质指标及测定方法

肉色:肉色测定采用的是CLE L*a*b*法。用色差仪TCP2测定刚 屠宰完所取的新鲜肉样(背最长肌和左侧臀肌)的L*(亮度)、a*(红度)、 b*(黄度),对于同一肉样,平行测定3次,取其平均值作为该肉块的 颜色值。

剪切力:剪切力测定采用C-LM3B型数显式肌肉嫩度仪。取刚屠 宰完新鲜肉样(背最长肌和左侧臀肌)250±5g,真空包装,放入80℃ 的水浴锅中,加热至肉中心温度达70℃,保温20min,取出,吸干水 分,自然冷却,放入冰箱冷藏过夜后,用直径1.27cm的取样器顺肌纤 维方向钻取5-8个肉柱,沿垂直于肌纤维方向测定剪切力。将所得的 剪切力值平均,即为该肉样的剪切力值。

pH值:取刚屠宰完新鲜肉样(背最长肌和左侧臀肌),从肌肉中 段将肌肉切开,使用Testo205型pH计,插入pH计电极,使其深入 肌肉1cm以上,读取pH值,均匀测取五个点,将所得数值平均即为 该肉样pH值。

干物质:冷冻肉样于LGJ-12冷冻干燥机中冷冻干燥,失水量为 总水分含量。干物质%=1-水分%

粗蛋白质:采用凯氏定氮法,使用仪器为KDY9830全自动定氮 仪。

粗脂肪:采用索氏抽提法,使用仪器为FOSS 2055索氏抽提仪。

3.4将各个胃室分割,去食糜,分别称鲜重。

4、数据分析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07进行初步整理,统计分析采用SAS9.1 统计分析软件中配对法T-test进行分析。统计分析中P<0.05为差异显 著,P≥0.05为差异不显著,其中0.1>P≥0.05为存在变化趋势。

5、结果

5.1对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见表6。

表6:添加颗粒料对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注:同行数据肩标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从表6可知,采用颗粒料与代乳品联合饲喂模式,35-180日龄期 间犊牛的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在数值上E、F、G、H组优于C、 D组、A组、B组。

犊牛的腹泻率E、F、G、H组相近,少于C组、D组、A组、B 组。

结果表明:以代乳品饲喂0-6月龄犊牛而生产犊牛肉时,犊牛易 产生消化不良、腹泻情况较严重、健康状况不佳的现象。采用代乳品 与颗粒料联合的方式进行饲喂,较好地缓解了腹泻情况,保障犊牛健 康生长。

5.2对犊牛屠宰性能的影响:见表7。

表7:添加颗粒料对6月龄犊牛屠宰性能的影响

表7结果显示:八种饲喂方式下6月龄犊牛的屠宰率、净肉率等 各项屠宰指标皆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数值上E、F、G、H组略 高于A、B组。

结果表明:采用代乳品+颗粒料方式饲喂犊牛,其产肉性能与仅 用液体饲料-代乳品饲喂基本一致。

5.3:肉色比较:见表8、9。

表8:6月龄犊牛肉肉色比较

表9:6月龄犊牛肉品质

表8和表9中显示:

八种饲喂方式下6月龄犊牛的肉品质指标皆无显著差异 (P>0.05)。但与小牛肉密切相关的肉色这个指标上,表现的趋势是E、 F、G、H组的浅于A、B组.

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颗粒料搭配代乳品饲喂犊牛,其肉品质与 现有常规代乳品饲喂下,犊牛肉的肉色更加符合产品要求。

5.4:犊牛复胃发育比较:见表10。

表10:添加颗粒料对犊牛复胃发育的影响

表10结果显示:八种饲喂方式下6月龄犊牛瘤胃、网胃、瓣胃、 皱胃有显著差异,其中E、F、G、H组皆高于A、B组(P<0.05),并 略高于C、D组。各个胃室占空体重的比例上,也存在着相似的规律。

结果表明:采用代乳品+颗粒料方式饲喂犊牛,其瘤胃、网胃、 瓣胃、皱胃的发育都有了明显的增长。

而本发明中采用的复合微生物酶制剂对于胃室发育也有一定的促 进作用。犊牛胃室发育良好,则饲料在复胃中的消化也会提高,增进 机体消化性能和健康状况。

5.5:经济效益比较:见表11。

表11:添加颗粒料下0-6月龄犊牛肉生产的经济效益比较

表11中是选择A、E两组进行的饲料成本经济效益比较。在计算 养殖场饲养成本时,颗粒料、代乳品和羊草皆采用市场价格。本试验 虽生产出不同组方的颗粒料和代乳品,但投放市场时仍将按照原有价 格。因此比较经济效益时只对比A、E两组即可。E组使用本发明颗 粒料替代了部分代乳品,饲喂180天后每头犊牛的饲料成本为4202.5 元,比对照组降低645元,降低了13.3%。

这说明采用代乳品+颗粒料方式饲喂犊牛,可减少高档犊牛肉生 产的经济投入,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6、结论

高档小牛肉生产中,仅使用液体饲料(牛奶或者代乳品)饲喂犊 牛,易产生健康不良的现象,增加了养殖过程中治疗药物的投入,同 时会影响牛肉的品质。

本发明提供的颗粒料可与专用代乳品搭配饲喂,与仅采用代乳品 饲喂方式相比,可促进复胃生长发育,有效地降低犊牛腹泻发生情况, 降低肌肉颜色,减少饲料投入成本,同时犊牛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 屠宰性能在数值上略高于液体饲料饲喂的效果,有利于高档小牛肉的 生产。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对本发 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 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 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